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但是現在有一些孩子卻不珍惜父母的愛,無視父母的付出;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但是一些孩子卻對待自己的父母只知道無盡的索取,沒有孝心。
前段時間身邊發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情,鄰居家的趙奶奶一共有三個孩子,小兒子在外地居住,大兒子和二女兒在身邊,因為是大哥的原因自從趙奶奶的老伴兒去世後贍養趙奶奶的責任就落在了大兒子身上,但是二女兒和小兒子對趙奶奶也是關懷備至,尤其是在身邊的二女兒,經常給自己的媽媽買衣服,買營養品,生病照顧也都是二女兒一人。而就在去年趙奶奶的大兒子因疾病意外去世,家裡就只剩下了趙奶奶的兒媳而12歲的孫子。
趙奶奶已經70歲了,腿腳都已經不利索了,而就在前段時間突然感到不舒服進了醫院,住院期間趙奶奶的兒媳並沒有來看她,全是趙奶奶的二女兒一人照顧,兒媳就連電話也沒有給老人打,這個舉動不僅使老人寒心,更是讓找奶奶的二女兒意識到不能再讓媽媽在那裡住了。當趙奶奶的女兒和自己的嫂子說想把媽媽接到自己家住時,找趙奶奶的兒媳卻不高興了,認為趙奶奶的女兒是想拿走本該在她手裡的養老錢。兩家人因為這件事情平時維持的「表面和諧」終於破裂。趙奶奶的女兒更是十分生氣,哥哥去世了,嫂子還不照顧自己的媽媽,想要把老人接出來別人還認為自己是惦記錢。趙奶奶感嘆:年紀大了,才知道誰對自己好,以前兒子就總吼自己,現在兒媳不管自己;兒子兒子真是一點孝心都沒有。
在一些調解節目中,我們也常常看到,兒女不善待老人,拋棄老人,連基本的「孝」都做不到。中國有句古話講: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孩子都不可缺少的品質。而孩子孝順品質需要父母在小時候的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愛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學會「孝」的方法。
1、父母樹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對於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榜樣作用。父母懂得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孩子就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孝敬家裡的老人,良好的品德是會一代代相傳的。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經常看望家裡的老人,陪他們說說話,喝喝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關心老人不僅是每一個子女的責任與義務,更是為下一代樹立的最好榜樣。
2、父母不要無限制的付出
有的父母認為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對孩子付出是父母應做的。但是有些父母卻掌握不好付出的尺度,總是傾盡所有地為孩子付出,而這種付出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冷漠與不孝。其實父母的付出不應該是沒有限制的、默默無聞的,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讓孩子認識到父母的愛有多麼偉大,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要為父母付出而不是不斷地索取。
3、讓孩子有表達孝心的機會
孩子的孝心不應該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更應該付諸於實踐。父母應該創造讓孩子表達孝心的機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孝」的行為是多麼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可以讓孩子幫忙打洗腳水,幫父母做家務,陪著爺爺奶奶一起散步……為孩子創造孝敬長輩的機會,做一個「孝順」的人。
4、鼓勵孩子「孝」的行為
當孩子在表達孝的時候,父母也要對孩子孝順的行為提出鼓勵;通過鼓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也正是因為有了父母的鼓勵才能更激勵孩子表達對長輩的「孝敬。
5、讓孩子學會感恩
培養孩子的孝心最基本的就是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幫助過自己的每一個人,通過學習感恩讓孩子學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