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發布了3月份手機零售指數報告,該數據基於迪信通全渠道銷售數據,其中華為3月份依舊高居榜首,vivo和OPPO排在第二、三位。
這個結果是不是顛覆了你以往的「認知呢」?
事實上,早在去年甚至前年,華為為首的幾家手機硬體製造商就已經在數個維度超越了OV在線下的市場表現。
我們就以華為這匹典型黑馬舉例,談談2018年的手機線下零售變局。
整體市場表現
銷售份額方面,華為以26.6%的份額依然排名第一,其次則是vivo佔據16.1%的份額,OPPO和小米分列三、四位,份額分別為12.8%和12.4%。
當然啦,不好意思,華為家的還沒算上榮耀系列。如果算上榮耀,華為終端在線下的份額達到驚人的37%。
不過OV兩家抱團起來有28.9%,但是頹勢已經比較明顯。這還是目前OV兩家最新旗艦剛發布的一個月,4月華為已經開售的P20尚未統計在內,到那時可能變數更大,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價格方面,目前總體市場均價在2228元,華為均價銷售額領先。而小米均價遠落後主要品牌,這是由於小米熱銷機型以紅米系列產品為主,拉低了整體均價。
華為的問題在哪?
1、城市下沉表現欠佳
在城市分布方面,榮耀和小米分別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表現優於全國。而隨著城市級別下沉,vivo和OPPO優勢顯現。
其實這是長期積累的老問題:
線下零售市場,基本上有三種渠道
· 和大經銷商(如蘇寧,迪信通等)合作,主要走量,由賣場統一經營管理,價格也是固定可控的。
· 逐級代理商拿貨。大家在鄉下可見的各種街邊小店,手機廠商控制起來難度極高,目前也就OV控制的還行,畢竟底子在那。(其實主要走OV的多還是因為單臺利潤高)
· 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合作(線下渠道),典型的比如充話費送手機,但是利潤低,影響品牌形象等等,華為自從餘承東上任,已經很少走這條路,除了榮耀部分低端機之外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單論單臺利潤,華為終端的產品不比OV許多機器差,敗就敗在華為對對於線下尤其是三四線下沉的渠道市場控制不佳,導致各路代理門店串貨,倒賣,隨意降價等等。
2、產能受限,線上線下都要搶購
P20發布才幾天,線上線下銷售就已經異常火爆,各種搶購絡繹不絕。
很多人線上搶不到,到線下一看發現人更多。。
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拋開部分零部件量產供貨問題等等不談,目前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於已經大幅提升的品牌認可度和實際華為對於市場的控制力有一定差距。
全國零售的巨額市場供貨需要大量的充足備貨,這隻有大企業才能玩得轉,小米已經估值600億美金,依舊不能控制產量。
而華為本身就是注重「輕資產、輕庫存」,百萬級的P20 Pro的備貨成本可能在數十億左右,這還可能沒有算上庫房,運輸,渠道的成本。再加上各路黃牛的「積極囤貨」,華為也是有一定苦衷的。
3、華為和榮耀獨立運營
當年第一次進華為體驗店我是崩潰的。
因為我發現,華為體驗店不賣榮耀!
整個那麼大的店就幾臺手機,其餘的展臺都在賣筆記本,果真是做「消費終端」啊!
當年榮耀口口聲聲說主打線上,提高性價比,回饋消費者。現在各地卻鋪開榮耀旗艦店,綜合來看成本不還是上去了。
華為如今的霸業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靠的當年的榮耀一手支撐起來的。小米手機真正火的時間是從2013年開始,那一年,榮耀剛剛成立。從3C到榮耀7i,這款只依靠網際網路運作的手機品牌,累計出貨量超過2億,幫助華為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的前三,榮耀功不可沒。
當然,華為要維持品牌形象可以理解,不過如果將榮耀和華為的渠道資源合併,進行合理規劃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就如同這幾年大肆擴張的小米之家,其中輕鬆,活潑的氛圍讓每一個去過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新的不論是紅米還是小米的旗艦手機都有體驗機隨意把玩,旗下的各種生態鏈產品也很受歡迎。
然而,華為本身的生態鏈產品就屈指可數,榮耀更是少得可憐,諾大的店面僅有數款新品,讓消費者一眼掃去就很空虛,多數消費者會很自然地產生強烈的對比。事實上,在一二線同時存在小米之家和華為體驗店的商場中,兩個體驗店的表現往往相差甚遠。
線下各價格段變數出現
根據迪信通的報告,在各個價格段手機受歡迎程度方面,2000元以下的手機中,紅米和暢享系列廣受歡迎;2000-2499元手機中,華為nova系列產品表現出色;2500-2999元價位手機中,OPPO R11s表現最為出色。
而在3000-4000元手機中,華為遙遙領先,優勢凸顯,Mate9 pro、Mate 10、nova 2s和P10等多款產品熱銷;4000元以上三星重新奪冠,這其中S9/S9+、S8/S8+功不可沒。
而在TOP 20產品中,華為手機在前五中佔據三席,華為nova 2s排在第一,華為暢享7s、紅米5 Plus、OPPO R11s和華為Mate9 Pro分列2~5位,而vivo x21上市僅一周便進入熱銷榜前十。
在各價格區間內,華為的旗艦機多次與三星互登第一的寶座,Mate10Pro表現優異,持續超越銷量疲軟的iPhone X,這也是說明了目前國內市場對於國產品牌的信心重塑基本完成,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高端機型將會持續衝擊4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
事實上,P20發布之後,三星剛發布不到一個月的S9+,面對DXO高達109分等諸多優勢的P20Pro時有些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國內的相關調查以及國內外媒體的風評來看,對華為的新旗艦的評價甚至壓過了三星S9系列,這在以往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儘管在許多方面,目前的國產旗艦還不能全面超越蘋果和三星,這也導致了目前相對保守的定價,但是目前的定價策略是沒有問題的,既讓一部分人以較低價格體驗到相當的實力,又讓更高端的核心用戶不會無機可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華為的新旗艦很有可能繼續發力,最終將會佔據線下高端市場過半份額。
漸變色或引領今年潮流
迪信通的報告中沒有涉及到漸變色,只是表明金色在中端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高端產品消費者更愛黑色和灰色。
不過2018年的新機基本上都開始出現「漸變色」潮流。P20,R15都是在去年曲面玻璃工藝的基礎上再次升級外觀,事實證明,消費者是比較認可這種改變的,畢竟玻璃後蓋如果做的不夠絢麗的話,不足以掩蓋消費者一直擔心的「易碎」「易沾指紋」等缺陷。
當然,目前的漸變色由於成本問題基本上還是局限於高端機型,預計到18年年底,玻璃後蓋+漸變色的設計將會滲透到中端市場中,屆時,線下零售市場中的消費者很有可能在購機時面對的是一片五顏六色亮閃閃的機海了。
總的來看,2018年的手機線下零售市場變數不大,已有的市場變化會繼續演化,滲透至三四線城市,在蘋果和三星未發布下一代旗艦機之前,華為會繼續蠶食高端市場份額。而小米則會繼續穩步推進小米之家的線下鋪設,在中端市場與OV一決雌雄。OV方面,不斷有消息表明會在今年推出數年沒有更新的旗艦Xplay7和Find9。當然,如果沒有驚豔的真旗艦亮相,那麼OV的2018年註定也會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了。
註:本文作者知乎ID田小宇,專欄「極客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