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OV 依舊是王道?數據分析 2018 年手機零售市場,顛覆認知

2020-12-22 IT之家

迪信通發布了3月份手機零售指數報告,該數據基於迪信通全渠道銷售數據,其中華為3月份依舊高居榜首,vivo和OPPO排在第二、三位。

這個結果是不是顛覆了你以往的「認知呢」?

事實上,早在去年甚至前年,華為為首的幾家手機硬體製造商就已經在數個維度超越了OV在線下的市場表現。

我們就以華為這匹典型黑馬舉例,談談2018年的手機線下零售變局。

整體市場表現

銷售份額方面,華為以26.6%的份額依然排名第一,其次則是vivo佔據16.1%的份額,OPPO和小米分列三、四位,份額分別為12.8%和12.4%。

當然啦,不好意思,華為家的還沒算上榮耀系列。如果算上榮耀,華為終端在線下的份額達到驚人的37%。

不過OV兩家抱團起來有28.9%,但是頹勢已經比較明顯。這還是目前OV兩家最新旗艦剛發布的一個月,4月華為已經開售的P20尚未統計在內,到那時可能變數更大,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價格方面,目前總體市場均價在2228元,華為均價銷售額領先。而小米均價遠落後主要品牌,這是由於小米熱銷機型以紅米系列產品為主,拉低了整體均價。

華為的問題在哪?

1、城市下沉表現欠佳

在城市分布方面,榮耀和小米分別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表現優於全國。而隨著城市級別下沉,vivo和OPPO優勢顯現。

其實這是長期積累的老問題:

線下零售市場,基本上有三種渠道

· 和大經銷商(如蘇寧,迪信通等)合作,主要走量,由賣場統一經營管理,價格也是固定可控的。

· 逐級代理商拿貨。大家在鄉下可見的各種街邊小店,手機廠商控制起來難度極高,目前也就OV控制的還行,畢竟底子在那。(其實主要走OV的多還是因為單臺利潤高)

· 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合作(線下渠道),典型的比如充話費送手機,但是利潤低,影響品牌形象等等,華為自從餘承東上任,已經很少走這條路,除了榮耀部分低端機之外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單論單臺利潤,華為終端的產品不比OV許多機器差,敗就敗在華為對對於線下尤其是三四線下沉的渠道市場控制不佳,導致各路代理門店串貨,倒賣,隨意降價等等。

2、產能受限,線上線下都要搶購

P20發布才幾天,線上線下銷售就已經異常火爆,各種搶購絡繹不絕。

很多人線上搶不到,到線下一看發現人更多。。

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拋開部分零部件量產供貨問題等等不談,目前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於已經大幅提升的品牌認可度和實際華為對於市場的控制力有一定差距。

全國零售的巨額市場供貨需要大量的充足備貨,這隻有大企業才能玩得轉,小米已經估值600億美金,依舊不能控制產量。

而華為本身就是注重「輕資產、輕庫存」,百萬級的P20 Pro的備貨成本可能在數十億左右,這還可能沒有算上庫房,運輸,渠道的成本。再加上各路黃牛的「積極囤貨」,華為也是有一定苦衷的。

3、華為和榮耀獨立運營

當年第一次進華為體驗店我是崩潰的。

因為我發現,華為體驗店不賣榮耀!

整個那麼大的店就幾臺手機,其餘的展臺都在賣筆記本,果真是做「消費終端」啊!

當年榮耀口口聲聲說主打線上,提高性價比,回饋消費者。現在各地卻鋪開榮耀旗艦店,綜合來看成本不還是上去了。

華為如今的霸業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靠的當年的榮耀一手支撐起來的。小米手機真正火的時間是從2013年開始,那一年,榮耀剛剛成立。從3C到榮耀7i,這款只依靠網際網路運作的手機品牌,累計出貨量超過2億,幫助華為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的前三,榮耀功不可沒。

當然,華為要維持品牌形象可以理解,不過如果將榮耀和華為的渠道資源合併,進行合理規劃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就如同這幾年大肆擴張的小米之家,其中輕鬆,活潑的氛圍讓每一個去過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新的不論是紅米還是小米的旗艦手機都有體驗機隨意把玩,旗下的各種生態鏈產品也很受歡迎。

然而,華為本身的生態鏈產品就屈指可數,榮耀更是少得可憐,諾大的店面僅有數款新品,讓消費者一眼掃去就很空虛,多數消費者會很自然地產生強烈的對比。事實上,在一二線同時存在小米之家和華為體驗店的商場中,兩個體驗店的表現往往相差甚遠。

線下各價格段變數出現

根據迪信通的報告,在各個價格段手機受歡迎程度方面,2000元以下的手機中,紅米和暢享系列廣受歡迎;2000-2499元手機中,華為nova系列產品表現出色;2500-2999元價位手機中,OPPO R11s表現最為出色。

而在3000-4000元手機中,華為遙遙領先,優勢凸顯,Mate9 pro、Mate 10、nova 2s和P10等多款產品熱銷;4000元以上三星重新奪冠,這其中S9/S9+、S8/S8+功不可沒。

而在TOP 20產品中,華為手機在前五中佔據三席,華為nova 2s排在第一,華為暢享7s、紅米5 Plus、OPPO R11s和華為Mate9 Pro分列2~5位,而vivo x21上市僅一周便進入熱銷榜前十。

在各價格區間內,華為的旗艦機多次與三星互登第一的寶座,Mate10Pro表現優異,持續超越銷量疲軟的iPhone X,這也是說明了目前國內市場對於國產品牌的信心重塑基本完成,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高端機型將會持續衝擊4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

事實上,P20發布之後,三星剛發布不到一個月的S9+,面對DXO高達109分等諸多優勢的P20Pro時有些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國內的相關調查以及國內外媒體的風評來看,對華為的新旗艦的評價甚至壓過了三星S9系列,這在以往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儘管在許多方面,目前的國產旗艦還不能全面超越蘋果和三星,這也導致了目前相對保守的定價,但是目前的定價策略是沒有問題的,既讓一部分人以較低價格體驗到相當的實力,又讓更高端的核心用戶不會無機可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華為的新旗艦很有可能繼續發力,最終將會佔據線下高端市場過半份額。

漸變色或引領今年潮流

迪信通的報告中沒有涉及到漸變色,只是表明金色在中端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高端產品消費者更愛黑色和灰色。

不過2018年的新機基本上都開始出現「漸變色」潮流。P20,R15都是在去年曲面玻璃工藝的基礎上再次升級外觀,事實證明,消費者是比較認可這種改變的,畢竟玻璃後蓋如果做的不夠絢麗的話,不足以掩蓋消費者一直擔心的「易碎」「易沾指紋」等缺陷。

當然,目前的漸變色由於成本問題基本上還是局限於高端機型,預計到18年年底,玻璃後蓋+漸變色的設計將會滲透到中端市場中,屆時,線下零售市場中的消費者很有可能在購機時面對的是一片五顏六色亮閃閃的機海了。

總的來看,2018年的手機線下零售市場變數不大,已有的市場變化會繼續演化,滲透至三四線城市,在蘋果和三星未發布下一代旗艦機之前,華為會繼續蠶食高端市場份額。而小米則會繼續穩步推進小米之家的線下鋪設,在中端市場與OV一決雌雄。OV方面,不斷有消息表明會在今年推出數年沒有更新的旗艦Xplay7和Find9。當然,如果沒有驚豔的真旗艦亮相,那麼OV的2018年註定也會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了。

註:本文作者知乎ID田小宇,專欄「極客觀世界」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零售行業發展概況及前景分析 技術+模式創新打造線下新...
    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超9萬億。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90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網易嚴選的市場細分,有可能成為另外一種市場領域的新電商新模式。2018上半年,網易嚴選在杭州舉辦梁周年生日會,首次將自己定位為「為大眾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商品的生活類精選電商品牌」,並公布2018年,從供應鏈整合、商品體系化升級以及生活美學三部分進行產品迭代。2018年計劃100家嚴選HOME落地。
  • 《2019年中國電器線上市場分析報告》發布 京東領先優勢持續擴大
    特別是京東進入2019年後大動作頻頻,意圖進一步擴大優勢:在「再造一個京東家電」戰略指導下,京東秉承「以信賴為基礎,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的運營理念,一方面持續推進「無界零售」戰略,開設1萬多家京東家電專賣店,並聯合家電品牌和大型連鎖商超建立無界零售體驗店,創新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發展;另一方面,京東進一步升級購物體驗,其產品抽檢標準、服務標準、物流標準等成為家電渠道的領先標準,京東家電也成為線上線下家電渠道平臺共同效仿的標準化平臺
  • 2019年中國RFID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
    自2010年中國物聯網發展被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後,中國RFID及物聯網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RFID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7年,中國RFID行業市場規模呈不斷上漲趨勢,且增速保持較快。2010年中國RFID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11億元,到了2016年中國RFID行業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
  • 「畢業論文」某3C零售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分析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第10年,獲得這個學位完全是個心裡安慰,也算是對自己3年的學習的一個總結。而立之年,心生感慨,五味雜陳,分享此文,聊表心志。文中所述數據未必準確,所表達觀點可能略顯稚嫩,僅作為參考和娛樂。 摘要 自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了「新零售」,線下實體零售店面又成了一個新的風口。
  • 新零售和傳統零售區別:大數據應用和線上線下的融合
    零售組織像生物一樣,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新零售和傳統零售最顯著的不同,就是大數據的應用和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次再出發的航班,走在最前面的依然將會是電商。正是這些電商首先意識到僅依靠線上發展會有短板,同時,他們又擁有長期積累的大數據,掌握著戰略客戶群體(年輕消費者),並且帶有求新求變的基因。
  • 亞馬遜撼動美國藥品零售市場 顛覆為時尚早
    目前的美國零售藥店市場巨頭林立,競爭十分激烈,亞馬遜此時殺入這個領域,無疑將會與眾多強大的對手正面抗衡,壓力或許不會小。然而,亞馬遜剛剛出手,就對一眾對手形成了有效威脅,在美國零售藥店行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消息發布後,截至周二美股午盤,亞馬遜股價漲0.9%,盤初最高漲1.9%。
  • 2018年淨水器實現零售317億元 同比增長17.4%
    【中華建材網】據奧維雲網數據,2018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累計8327億元,同比增長1.5%,為去年增速的七分之一。其中,受房地產低迷影響較為嚴重的廚電品類市場規模下滑,2018年中國市場零售640億元,同比下滑6.4%。
  • 政策利好,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再創新零售|《財富時代》雜誌
    隨著中國在 2001年加入 WTO,零售市場全面對外資放開,世界零售龍頭沃爾瑪便是搶灘中國的第一批零售業外企,但2012-2018年以來沃爾瑪在中國陸續關閉門店近百家。大型超市沃爾瑪怎麼了?還有上海世紀聯華、荷蘭萬客隆、深圳人人樂等都先後關閉大量主要門店;家樂福、華潤萬家、卜蜂蓮花等諸多大賣場都開始進入了不同程度的調整與關閉。
  • 無人商店會顛覆傳統零售嗎?
    據方正證券統計,截至目前已有9家公司入局無人零售,其中小e到家、便利蜂、24愛購、深蘭科技、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6家已經獲融資。根據報導,娃哈哈、沃爾瑪、京東等國內外巨頭也於近期試水無人零售。在零售業、網際網路業、傳統實體經濟的加速布局下,無人零售成了7月創投圈最為熱門的概念之一。
  • 新天貓如何玩轉新零售?徹底打通線上線下
    2017年的新零售,天貓要對全社會、全行業普及概念;要和品牌商摸索、測試、推廣新零售的基礎構件——全方位的大數據化;要帶動大量社會資源和整個零售消費行業,共同認識並參與到數位化經濟改造的時代洪流中。2018年是新零售格局年。格局年,就是落地策略和概念,落實具體執行動作,重新劃分市場格局和商業版圖的年份。
  • 2018年8淨水器網絡零售情況分析:美的品牌市場佔有率*
    2018年8淨水器網絡零售情況分析:美的品牌市場佔有率最高    慧聰淨水網   2018年8淨水器網絡零售情況分析:美的品牌市場佔有率最高(表)    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1-8月全國網絡零售額為55195億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為41993億元,同比增長28.6%。
  • 日本零售O2O七大模式分析 大數據分析是未來的關鍵 | 網際網路數據...
    但在當時,顧客管理、供應鏈都還沒有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這樣,雖然實體零售商分別擁有了線上和線下的業務,但也還是分別經營。需要注意的是,2006年日本的零售業管理者們已經具有了O2O理念的雛形,並且開始進行相關的研發工作。2008年,iPhone手機開始在日本銷售,智能設備也很快在日本消費者中普及開來,由此激發了信息傳輸技術的快速成熟和發展。
  • 小家電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8年電飯煲市場零售規模將達157.3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電飯煲方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電飯煲市場零售額規模將達到157.3億元,同比增長3.3%。雖然電飯煲市場將進入緩慢微增長時期,但IH電飯煲在線上和線下市場的普及率將會進一步提升,尤其是線上市場,2017年1月-11月IH電飯煲累計零售額佔比20.2%,可見,其在2018年有可觀的增長空間。而線下市場則更側重推中高端電飯煲,2017年1-11月IH電飯煲累計零售額佔比達到51.8%,未來1500元以上的高端電飯煲將推動線下市場向著精品化方向發展。
  • 電商重回線下意味著什麼,是線上市場已經飽和?——雲集品
    今年上半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轉戰線下的市場,一些新電商也依靠著線下零售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有人說,重心轉移到線下是源於線上零售的市場飽和以及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的消退,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從2012年到2016年,是我國的電商零售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龐大的人口數量以及網際網路在這幾年之間的迅速普及,讓網絡購物成就了許多零售商人。這幾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人數從2.42億人增至4.67億人,網絡零售交易額1.31萬億元發展到5.16萬億元。
  •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的開始
    新零售是對「貨-場-人」到「人-貨-場」的一次重構。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互為流量渠道並以物流為連結的新模式,線上線下不再是敵對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實現雙向閉環引流。推動新零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1. 包括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物流等等已經初見雛形。2.
  • 2018下半年餐飲怎麼幹?大數據、新零售、小吃集合...
    頂巧餐飲  副執行長邵信謀   2018年,無人智慧餐廳繼續在餐飲行業掀起熱潮,已經成為各大餐飲品牌的必爭之地。但其實,無人智慧技術只是表象,一切競爭還是在於大數據的分析。   在餐廳門店端,無人智慧的呈現,其實並不在於前臺有沒有人的問題,而是後臺所串聯起來的數據化分析內容,背後最終是大數據所產生的價值,繼而通過分析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   《增長黑客》作者  範冰   未來的餐企,如果擅長用數據分析以及工程技術的手段,來促進自身產品的增長,這樣的公司會非常有前途。
  • 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線上線下融合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1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已達574.9億元,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突破了千億元,截止至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至突破2000億元,達到了2089.1億元,同比增長28.1%。
  • 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年國內實物網購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8%至5.48億,社會零售總額/百家重點零售公司(線下為主)銷售同比增長10.2%/2.8%,實物網購在社會零售總額中佔比提升至15%,線上線下渠道消費增速剪刀差依然明顯,電商依然是國內最為重要的零售成長渠道。
  • 電商巨頭線下零售版圖不斷擴大,大型超市後還將布局中小雜貨店?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田進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最新報告(以下簡稱「凱度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快速消費品市場的現代渠道(包括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銷售額整體增幅僅為0.9%,而電商通路增幅達26%,但2018年電商巨頭們的線下零售布局腳步依舊未曾停下。
  • 阿里線下的2018:「新零售」的快慢辯證法
    數字革命不只改造硬體 阿里線下改造的思路很清晰,CEO張勇的落腳點在用數據化消除線上線下的區隔上,他曾在演講時表示:「零售不應該有線上和線下之分,應該只有數據驅動和非數據驅動之分。」現實卻是,阿里確實在推動合作夥伴們全方位的數據化,但進度卻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