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精英的教育,可能只是培養出《優秀的綿羊》

2020-12-14 書影雜談

《紐約時報》稱這本書可能會在美國歷史上留下永久的印記,該書作者威廉.德雷塞維奇作為一位耶魯大學教授,對美國常青藤精英教育作出反思,寫出了這部顛覆美國中上層階級價值觀的警世之作。

威廉在常春藤待了24年之後,感覺到美國教育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大都聰明,有天分、鬥志昂揚,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茫然,極度缺乏目標感。他們非常善於解決手頭的小問題,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

這本書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是:

我們擁有獨處反思的能力嗎?

作者認為,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關鍵,而獨處則是反思的前提,反思——獨處——精神生活,之前似乎從未有人讓學生思考過這些個問題,所有人都老實巴交的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我們認為考上名校的學生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後贏家,但是現實不是這樣,這些年輕人身上寄居著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和孤獨。

進入大學以後,這種情況絲毫沒有改善,而且事情還在惡化。大學給予了學生們自己決策的權利和自由,這種突如其來的自由,需要的是強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但是很明顯很多學生沒有充分準備好。

所有能夠做出成績的人,活得明白的人,必須要能享受獨處的魅力,學會自己思考,這不是扎堆熱鬧能帶給我們的。

教師的本職與學生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教育既不是為解決工程類問題存在,也不是為灌輸大量知識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語本意是「激發」。

優秀教師是優質教育的必需品,教師工作的本質,是激發並喚醒潛伏在每個學生體內處於休眠狀態的能量。如果我們有幸在自己的生命中遇見過這樣的良師,對這種經歷就不會陌生。

學生不是純粹被動的,蘇格拉底曾經在柏拉圖的《會飲篇》說過,老師如同以為「接生婆」,倘若「你的靈魂受孕了」,老師將幫助你釋放無數的思想。老師只是個助產士,幫助你發現它,並迎接它的到來。

不少學生認為上學習的目的並不是學習,種種跡象似乎在警告我們,學生質疑教育的本質,甚至不相信教育。

回到上一點,當你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慢慢理清自己心中最需要的,並不斷的努力,老師才能更好的幫助你。

教育者應該做更好的引領者,而不是填鴨者,那只能生產不快樂的生產線批量化機器人。

上大學是為了讓教育支配你,還是學會主宰自己的教育?

教師是關鍵,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家長或大學生都在迅速尋找良師,並要用於在課堂之外同他們建立關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至於具體的專業選擇,聽從自己的直覺,一定要選擇一個讓你能夠興奮四年的專業。大學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大學代表人生一次機會,善待這次機會,記住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你就讀的學校,而是你自己本身。

學校之間的最關鍵的差異永遠是學生群體,相比較而言,非頂尖學府的學生更有趣,更有好奇心,更加開放,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更有感恩之心,同時,他們不會那麼咄咄逼人或自命不凡。它們更像是夥伴,而非競爭對手。

精英學校無力扭轉社會的不平等,甚至在雪上加霜,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多種族、男女平等的經營治理模式,但這種模式本身又會形成新的特權階層,而我們的教育系統在想這個方向發展。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小學入學免試,體現出社會階層固化日漸明顯的趨勢》,我們無力去改變精英模式,或者扭轉自己和孩子階層,但是,在唯一看似公平的高考制度前,我們在奮力拼殺時,還是要注意成績以外的內容,譬如自己獨立的思想,對於學習和生活的熱愛,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或許,一群優秀的綿羊,最終敵不過幾隻卓爾不群的餓狼。

只是,怎樣培養孩子狼的思維,從固化機械化的教育模式中找到自己成長的道路,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

相關焦點

  • 《優秀的綿羊》作者反思美國精英教育
    2008年,他決定辭去教職,並發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勢》,網絡點擊率超過100萬。後出版《優秀的綿羊》一書,進一步反思精英教育。《優秀的綿羊》中文版剛剛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上市。詹姆士·阿特拉斯(James Atlas)曾經把傳統意義上聰慧過人的高成就精英學生稱為「超人」(Super People)。
  • 《優秀的綿羊》:美國精英學子的困境,讓我學會了4個成長道理
    他們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各種資源,甚至有機會與世界名牌大學的精英學子接觸,有那麼多機會開闊自己的視野。 或許是出於「酸葡萄心理」吧,我竟然安慰自己,精英教育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普通的我們也可以盡力去提升自己。後來,看到威廉·德雷謝維奇的《優秀的綿羊》一書,我對精英教育和精英學子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 《優秀的綿羊》
    在作者的眼中,精英院校裡的學生幾乎都成為了「優秀的綿羊」.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他們非常努力地學習,成長為父母及社會各界眼中的精英。然而,他們失去了自我,盲目從眾,為了優秀而優秀,最終成為了沒有靈魂的學習機器。不可否認,那些曾經贏得無數獎項的最成功的學生,也會在某個時刻停住腳步思考這-切是否都值得。
  • 世界名校的學生們為什麼會被稱作為《優秀的綿羊》
    「優秀的綿羊」,是指畢業於哈佛、耶魯這些世界名校的學生,這些名校在今天已經成為「優秀」的代名詞。作者認為,這些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非常優秀,但他們內心非常脆弱、迷茫,缺乏獨立的思想,往往屈從於父母和外界的意願,一味追求功利,他們就像是一群綿羊,向著人們期望的方向前進,成為一群「優秀的綿羊」。
  • 周日閱讀分享:解析美國高等教育的實質,紐約時報暢銷書《優秀的綿羊》
    最近用了文章方式,雖知道不會成為什麼閱讀量高的文章,但是寫得開心隨意,因為不用是正兒八經的書評,只是純粹喜好分享,符合乖媽做公號的目的。直接點擊文尾的「閱讀原文」就得到KINDLE版下載連結,但電子版只是短期個人分享,一般下次分享就會把上次的文件覆蓋,鼓勵大家買紙書。
  • 《優秀的綿羊》閱讀分享
    在即將辭去耶魯教職之際,他發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勢》來討論這些問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幾周之內,它的閱讀量就超過了10萬次(後來的累計閱讀量超過了100萬次)。很明顯,這篇文章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作者在《優秀的綿羊》的前言中說:「我的文章引起了當今這些年輕的天之驕子們的共鳴。
  • 推薦書:《優秀的綿羊》
    今日重點推薦由威廉·德雷謝維奇所著《優秀的綿羊》一位耶魯大學教授對美國常春藤精英教育的反思,一本顛覆美國中上階層價值觀的警世之作。本書自上市以來,在美國社會引起廣泛爭議,迅速成為《紐約時報》、《新共和》、《洛杉磯時報》等各大媒體追捧的話題,在國內也得到了南方周末、鳳凰衛視、澎湃新聞網、環球時報、外灘畫報等媒體的報導。
  • 快讀 | No.1 |《優秀的綿羊》(德雷謝維奇)
    《優秀的綿羊》(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 2014)雖然是寫美國的大學生,但同樣在刻畫一群精英學生以及他們付出的代價。他們可能來自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或者別的什麼常青藤大學。
  • 《優秀的綿羊》—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後臺回復【優秀的綿羊】獲取高清思維導圖。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優秀的綿羊》。作者威廉·德雷謝維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在耶魯大學擔任過10年英文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過5年研究生導師。他的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勢》在網絡上點擊率超過100萬次。
  • 怎樣讓你的孩子不淪為「優秀的綿羊」
    教育是當你忘記了所學的一切之後,所存活下來的那一部分。然而,事實並非理想中的狀態,錢理群教授曾經指出:中國的大學裡,包括最好的北大、清華,橫行的精英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 「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錢老說,在他看來,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可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精英」,卻沒有教育他們領悟生命的追求。
  • 《優秀的綿羊》:所有人的堅強,都是柔軟生的繭
    ,是不是忍不住有拿西方的教育模式來對比衝動?中國式教育是保守、沒有思考、缺乏活力的?然而似乎西方教育就代表著精英的出現。如果你有機會去哈佛、斯坦福上學,從此就一路開掛,走上人生巔峰?其實,我之前就是這樣想的,但是自從我看了《優秀的綿羊》這本書後,發現我們羨慕的精英其實也會和我們一樣,迷茫焦慮,甚至是隨波逐流。
  • 《優秀的綿羊》|耶魯教授為你揭秘常春藤盟校背後所隱藏的故事
    為了一探究竟,我直接找來了萬維鋼在書中提到的那本《優秀的綿羊》,一口氣讀完,說實話看完這本書一方面只能驚覺自己見識真是太少,另一方面驚訝原來精英學校是這麼運行的,上層社會的人是這麼鞏固和維護自身地位和階層的。
  • 《優秀的綿羊》:你如何度過大學,就如何度過一生
    只是為了大學的那一紙畢業證,需要四年嗎?大學應該如何度過?名牌大學就碾軋其他排名靠後的學校嗎?......五一假期冷不丁被親戚家上才上初二的孩子問起,這些我當年上學時候壓根沒有想過的問題,至今我依然回答不出。
  • 《優秀的綿羊》作者對崇拜藤校的中國學生和家長說幾句心裡話
    《優秀綿羊》一書在美國出版,但書中觀念對於追求排名,非名校不上的中國學生和家長也頗有啟迪。為此筆者專門採訪了威廉·德雷謝維奇,提出了一些中國學生可能感興趣的話題。排名並不能告訴你這樣的學校對你是否合適,也不能告訴你學校能給你什麼培養,說來說去不過是虛名。       說到底,排名排的是哪家學校資金最雄厚。問題2:《優秀的綿羊》是否適合中國讀者?       南橋:《優秀的綿羊》是不是寫給美國人看的書?
  • 《優秀的綿羊》:孩子一直認為自己是獨立的、自由,但其實並不是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你會選擇每天監督自己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培養出一個」全能型「的孩子;還是放任孩子釋放天性,任由孩子在客廳玩,給孩子充足自由。也許你會說上面兩個選擇我都不會選,我會讓自己孩子勞逸結合,既能享受童年樂趣,又能拿到一個不錯成績。你自己也說了:只是一個」不錯「成績,而不是最棒的。
  • 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優秀的綿羊》,關於教育,關於人生
    你是不是也從小就被教育好好學習,上名校,找份穩定的工作,自此踏上了完美的人生,不斷地在這條既定的道路上奮鬥。如果是這樣,你應該認真地讀一讀這本《優秀的綿羊》,然後仔細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所存在的目的就是為精英階層鞏固地位。
  • 【領軍讀書會】《優秀的綿羊》第二期
    優秀的教師是優質教育的必需品,發展線上教育以及擴充線下課堂裡的講師或者兼職教授似乎是大勢所趨,頗有一種教育全自動化的衝動。大學如果忠誠於自己的教育使命,那麼對教師隊伍的投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說,大學要教會學生思考,而思考是一項複雜浩大的工程,由多種技能組成。
  • :《優秀的綿羊》關於名牌大學3點思索
    《優秀的綿羊》以世界名牌大學的案例給與我們深刻的反思,作者從為什麼要進入一流大學著手層層分析,最後得出理想中大學的模樣。我們以為大學出了問題,實際是社會結構出了問題。人很現實,都想吃好的、穿好的、想用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錢,想讓自己開開心心的——這樣的開心是精神的滿足。
  •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或許有人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才會有這些疑惑,但事實是,哈佛、耶魯這樣頂級名校的學生也存在著同樣的疑惑。作為一位在美國常春藤盟校浸泡了24年的人,威廉.德雷謝維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在耶魯大學任教10年。他對於常春藤盟校的精英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
  •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他對於常春藤盟校的精英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在威廉所著的《優秀的綿羊》一書中,他對於美國精英教育的反思,對於我們對讀大學的困惑都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而這些深刻的洞見,對於當下的中國教育無疑具有同樣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