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貧困留守兒童來深「看世界」 部分兒童與在深務工父母短暫相聚

2021-01-11 SZNEWS

原標題:

河源貧困留守兒童來深「看世界」

部分兒童與在深務工父母短暫相聚

深圳晚報2019年9月17日訊 9月14日至15日,「河源貧困留守兒童深圳看世界」大型公益活動在深圳開展,60餘名河源貧困留守兒童來到深圳。活動期間,部分留守兒童還與在深務工的父母見面。活動由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深圳市婦聯、河源市扶貧工作局、河源市婦聯聯合主辦,河源日報社承辦,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協辦。

河源貧困留守兒童在世界之窗正門前合影。

深圳大力幫扶河源

深圳與河源手足情深,如東江之水源遠流長。自結成全面對口幫扶關係以來,深圳在產業共建、民生實事、精準脫貧和智力支持等多方面開展幫扶,幫助河源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其中,教育幫扶是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對口幫扶河源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廣泛開展兩市59對學校「一對一」結對幫扶,每年度有260名河源中小學骨幹教師來到深圳名校跟崗培訓學習,邀請深圳市教育專家、名校長、名師到河源開展名師送教活動,組織深圳年度教師到河源作專題報告,每學年選派17位深圳名師在河源各幫扶學校開展支教工作等幫扶形式,累計培訓河源當地教師近萬人次。

除了幫扶建設深圳中學河源實驗學校外,深圳還支持廣師大河源校區建設項目缺額資金5億元,幫助河源實現「大學夢」。

開展此次「河源貧困留守兒童深圳看世界」活動,正是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教育方面的又一舉措。「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為河源的孩子們打開一雙觀察的眼睛,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機會,能夠在中秋佳節,在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與父母團聚一下;給孩子們埋下一顆種子,激發他們立志改變家鄉、改變人生的勇氣;同時也是一次倡議,讓深圳社會各界了解河源貧困留守兒童,為孩子們的成長多盡一份心,多出一份力。」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政研組副處長薛明地表示。

▲河源貧困留守兒童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

留守兒童感受深圳發展成就

14日上午,「河源貧困留守兒童深圳看世界」活動在深圳中學河源實驗學校啟動。據悉,深圳中學河源實驗學校是深圳投資1億元幫扶建設的一所硬體設施先進、師資力量強的優質公辦初中,為河源市區新增了3000個優質初中學位。啟動儀式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學校,感受深圳幫扶成果。

當天下午,孩子們來到深圳,前往世界之窗景區參觀,通過遊覽100餘個微縮版世界奇觀、古今名勝、歷史遺蹟,全面了解世界各地風土人情和文化。

在14日晚的見面會上,部分孩子與在深務工的父母相聚,共享親情時光。見面會現場還舉辦了精彩的猜燈謎活動,孩子們紛紛舉手答題,贏得精美禮物。主辦方還給每一位小朋友贈送了書包和精美文具以及月餅。

15日,孩子們前往蓮花山山頂廣場,眺望深圳市中心城區,感受深圳發展成就。隨後,孩子們前往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全面了解並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的壯闊歷程和輝煌成就,凝聚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河源貧困留守兒童在蓮花山上看深圳城市風貌。

活動聚焦貧困留守兒童

家長老師紛紛點讚

鍾曉楠是河源市東源縣下藍村的留守兒童。每天回到家,她都要幫助外公摘菜、洗碗、掃地,父母陪伴的缺失,使她的性格變得有些內向。

「孩子平時除了上學,回家後幫忙做做家務,就喜歡待在家看電視,不喜歡出去跟小朋友玩。」鍾曉楠的外公說。鍾曉楠的父母都在深圳務工,平時住在外公家。村裡沒有文娛場所,同齡的玩伴也很少。看電視節目幾乎是她唯一的娛樂活動。對於鍾曉楠來說,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媽媽從深圳打來電話。「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我需要你們,我一直在等待。從你們走的那一刻起……我等待的,其實是你們的愛!」在日記本裡,鍾曉楠寫下了這段話,流露出留守兒童的內心渴望。

打工的父母就像是隨季節遷徙的候鳥,留守的孩子猶如巢中嗷嗷待哺的幼鳥,孩子們盼望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幸運的是,本次深圳、河源聯合組織的公益活動,在幫助像鍾曉楠這樣的留守兒童通過「看世界」來打開心扉、開闊視野的同時,又可以讓孩子與父母在深圳進行短暫的相聚,感受親情的溫暖。

家長賀群霞表示,她每三個月左右回一次家,平時想孩子的時候都會與孩子視頻、打電話。「這次見到孩子特別開心,很感謝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們開闊眼界,產生揚帆遠航的夢想,為自己家鄉做出貢獻,也希望他們以後能幫助留守兒童,回報社會。」另一位家長溫敬園每天都會打電話給孩子,提醒他起床上學。因為在外工作,溫敬園的心裡對孩子充滿虧欠,「我覺得這個活動增進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希望未來孩子有機會來深圳工作生活。」

本次活動的帶隊老師周婷是河源本地人,第一次來深圳是在她高三畢業的時候,距離現在也有十年了,這些年深圳迅速發展,帶給她很大的感觸,「深圳這座城市帶給人一種嚮往,我們那裡地處偏僻,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對孩子們來說唯一的樂趣就是看看山、看看水。這次他們來到大城市,看到外面的世界,書本裡的東西展現在眼前,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對孩子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據悉,本次活動吸引了深圳晚報等深圳各大媒體跟蹤報導,共同聚焦山區貧困留守兒童,發動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兒童和脫貧攻堅工作,讓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真正「有人愛、有人護、有人幫」。

(陳曉銀/文 楊少昆/圖)

相關焦點

  • 萍鄉登岸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易志紅報導:喜逢國慶、中秋佳節雙慶之時,對於大多數父母無法回家團聚的留守兒童而言,卻也許只能倍增思親之情。為讓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萍鄉登岸小學組織開展了"情暖中秋愛滿國慶"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 留守兒童的父母有多難
    談及造成留守兒童困境的原因時,總有很多人拋開大城市落戶難的根源,而是轉向指責留守兒童的父母不管不顧。比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某主任在接受中國新聞網的採訪時表示:「想從根本上改善留守兒童的悲劇,父母首先要回歸家庭」。父母當然不希望與孩子分別,更不希望看到他們留守在家的種種不如意。但為什麼那麼多父母寧願骨肉分離,也要背井離鄉?又是什麼讓父母不能與孩子相伴?
  • 廈門舉辦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在參加完為期四天的「手拉手不孤單 美麗廈門等你來」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後,來自平和秀峰中心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曾釔發說。  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  原來,為豐富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7月11日至14日,廈門市青少年宮與廈門華祥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為期四天的「手拉手不孤單 美麗廈門等你來」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 「關愛貧困家庭留守燒傷兒童」大型公益項目第四站——愛在廣西...
    基金選擇我們革命聖地紅城百色,開展「關愛貧困家庭留守燒傷兒童」項目救助了我們醫院收治的24名患兒,是對革命老區患者的積極幫助,同時也是對醫院的支持和幫助。 公益基金管委會主任陳寶琪致辭表示,非常高興在2020年底來到廣西百色,與大家為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而相聚,共同度過這個溫暖有愛的歲末。
  • 廣東河源"七彩書屋"正式綻放 為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添彩
    廣東河源"七彩書屋"正式綻放 為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添彩 2019-04-02 11:20:00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這三四十年來,我國農村的小孩大多是「留守兒童」,除春節外,他們一年也見不著幾次父母,不少小孩甚至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兒童不認識自己的父母?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有不少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小孩一兩歲就不得不外出打工,兒童對自己父母沒有印象,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如果不是媒體約稿,我不會寫這方面的內容,一是說來傷心,二是寫來敏感,三是寫後也無解。但既然說起,就無法放下。
  • 高家鎮人大代表六一節前關愛慰問貧困留守兒童
    05-30 10:16:20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30日10時10分訊(通訊員 李國安)5月28日上午,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人大組織部分鎮人大代表,由鎮人大代表、鎮黨委組織委員餘忠明、鎮人大主席團秘書長李霞帶隊,帶領部分鎮人大代表與鎮婦聯主席譚應娟一道
  • 老人管不住,父母話不聽,部分留守兒童叛逆背後的原因分析
    而這樣就導致留守兒童的產生。他們從小便跟隨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長大,沒有父母的陪伴,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有著別人難以體會的心酸。 老人管不住,父母話不聽 小梅是一名留守兒童,家住在一個貧困山村。家裡有一個弟弟小海,不過她和弟弟不同,弟弟從小就一直跟在父母身邊,而小梅則是和爺爺一起長大。
  • 女童對著攝像頭喊爸爸,留守兒童的父母很無奈,老闆的做法暖心了
    有的父母因為生活條件原因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一年也見不了孩子幾次面,於是我們把這些見不到父母獨自留在家中的孩子,統稱為留守兒童。在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常見。這個小女孩就是留守兒童,在一個本該由父母陪伴的年紀,獨自承受著分離的痛苦。我們都知道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多麼的孤獨,分離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著很大的傷害,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留孩子在家。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們都會為這些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感到心痛。
  • 疫情無情寶安有情,4.2國際兒童圖書日向留守兒童贈「愛心書包」
    每年的4月2日是丹麥兒童文學大師安徒生的生日,也是國際少兒讀物聯盟發起的「國際兒童圖書日」。為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向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送去希望和溫暖,使孩子們在「疫」情期間愉快度過,在4.2國際兒童圖書日之際,寶安西鄉街道新青之年黨支部、雄鷹清潔黨支部的兩新黨員與深圳紅馬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益達人一行專程趕到高州市荷花鎮張家堡村黨群服務中心,為該鄉村貧困學子送去一批書包、圖書等學習用品,希望愛心力量能鼓舞他們的戰「疫」信心。
  • 留守兒童的這個假期有點甜
    留守兒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弱勢群體,每年的春節是孩子最高興也是最失落的時候,因為他們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見面了,但同時相聚總是短暫的,每年一到了農民工返程的時節,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得不和留在家裡的孩子說「再見」的時候,親情離別的一幕總是讓人心酸。
  • 公務員面試真題解析:關注留守兒童
    某縣政府免費送留守兒童與城裡父母相聚,應做什麼前期準備工作?據科學研究,對於一個地區來說,越是貧富差距大,投入教育的回報比例越高,近年來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一系列戰略。送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聚以解相思之苦,有利於強化親情,構建和諧家庭,社會意義重大,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工作。
  • 一名留守兒童的心聲:爸爸媽媽,你們為了掙錢卻缺席了我的成長
    文|靜若留守兒童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終年難得見到爸爸媽媽,只得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他們吃的是蘿蔔白菜,心靈裝滿了孤獨和思念。他們想念爸爸媽媽,想念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是這麼普通的想法只能在春節過年的時候才能實現。短暫的相聚,孩子們又要和爸爸媽媽分離了。一年的時光,春夏秋冬,草木枯榮。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有的進城務工父母認為在感情上對子女有所虧欠,想通過金錢來彌補,而這些子女則往往不珍惜父母在外辛苦賺來的錢,花錢如流水,進一步助長了他們養成不良的習氣。還有的父母分隔兩地,多年不在一起,感情淡漠,造成離婚或近似於離婚的事實,使孩子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遭受到更大的衝擊和傷害。
  • 這個暑假,我們走進了留守兒童內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向城市,在廣大農村地區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開展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 大方共青團「綠絲帶三關愛」留守兒童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愛心公益活動,來到這裡,看到這些留守兒童,我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福。我馬上就要考大學了,不管以後在大學還是走上社會,我都會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繼續關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 奉獻志願愛心,牽手留守兒童
    」社會實踐團一行15人於7月19日赴黑龍江省海倫市開展為期10天的「深度貧困地區青春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張書記在講話中提到:「來到海倫,參與到『鄉伴童行』活動中來,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你們志願服務的初心。今天我們以愛的名義相聚在這裡,明天我們將用智慧與信仰陪伴需要幫助的孩子,給予他們精神和知識力量。讓我們共同學習志願者的精神,沐浴愛的陽光!」
  • 關愛貧困留守兒童 放飛航空體育夢想
    7月2日下午,「2019年全國青少年夏令營(江西站)暨江西省關愛貧困留守兒童(航空項目)體育夏令營」在江西省吉安縣垌坪鎮江西省航空運動管理中心舉行啟動儀式。本次活動以航空活動特色為切入點,將對吉安縣的200餘名留守兒童、困難家庭的青少年進行航空、航海模型等項目進行技能培訓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
    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項目的通知國衛辦流管函〔2016〕999號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陝西省衛生計生委:   為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 渤海人壽關愛留守兒童成長 組織留守兒童赴京開展文化之旅
    ,並聯合北京保研公益基金會組織學校留守兒童師生代表赴北京進行文化體驗之旅。渤海人壽此次向河北省西柏坡華星希望小學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捐贈保險,主要面向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家庭,捐贈總保額達1500萬元,每位師生及學生家長將免費獲得一份保額10萬元的人身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