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藥物過敏:媽媽最怕的不良反應中,它是冷血殺手

2021-01-15 非常兒康

「有沒有做過皮試?」「有沒有對哪種藥物過敏?」帶娃去看醫生的寶媽,對這兩句話都不陌生了,醫生總會不厭其煩地問。因為在藥物的各種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是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的一種。


一旦發生藥物過敏,輕者可能出現紅斑、丘疹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全身瀰漫性皮疹,甚至會危及生命。

2016年1月24日,江蘇省丹陽市一 3 歲幼兒,在當地衛生院輸液過程中發生不適,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初步判斷死因是過敏性休克。據當地衛計委通報,孩子到門診就診,臨床診斷為「支氣管炎」,進行頭孢唑肟皮試陰性後,下午4 時 50 分予以頭孢唑肟靜脈輸液治療。輸液半小時後,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嘴唇紫紺情況,值班醫生立即搶救。 6 時 25 分,患兒搶救無效死亡。

 

看個支氣管炎,孩子就這樣沒了。藥物過敏為什麼這麼可怕?為什麼皮試陰性還會出現嚴重過敏過敏性休克?有什麼更靠譜的辦法可以提前預防?今天白熊醫生和大家聊聊藥物過敏的那些事。

 

 

藥物過敏反應(亦稱變態反應)是指:有易感性的個體,在用藥過程中,被某種藥物或其它代謝產物致敏,產生特異性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當再次應用該藥時發生的特異性免疫學反應。過敏反應是人體對藥物的一種特殊反應。

 

藥物過敏與人的過敏體質密切相關,某些人因遺傳因素或特異體質特別容易發生藥物過敏反應;另外,某些藥物因其中含有的成分或藥物化學結構的特點,在體內成為過敏原,從而導致藥物過敏的發生。

雖然藥物過敏反應的表現形式會在藥物說明書中註明,是可預知的;但具體能否發生在某個孩子身上,與孩子的體質是否過敏有關,不可預知。如果某個人就是對某種藥物過敏,那麼無論這種藥物是口服的、注射的、輸液的、還是外用的,都會引起過敏反應。

 

一般藥物;如感冒藥、抗過敏藥、化痰止咳藥、平喘藥、改善消化功能的藥物等等。

 

抗生素類;包括青黴素類抗生素:如口服的阿莫西林,注射的氨苄青黴素等。因為過敏反應嚴重,常常發生過敏性休克,所以用藥前必須做皮試。通過皮試已經避免了絕大多數的過敏反應。


還有最常用的頭孢類抗生素,頭孢類過敏反應不嚴重,所以一般說明書和藥典都沒有規定要做皮試。正因為不用做皮試,所以頭孢類抗生素的過敏反應反而在臨床常見,偶爾遇到嚴重的過敏反應也有危及生命的。

其他抗生素:如阿奇黴素、羅紅黴素、複方新諾明等。

各種疫苗,及中成藥、中草藥引起的藥物過敏反應也逐漸增多。

 

 

前面案例中孩子的家長萬萬也沒想到,藥物過敏能在短時間內奪走孩子的生命。過敏性休克,是藥物過敏中最嚴重的類型。其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臨床用藥問答》):


呼吸道阻塞症狀:

由喉頭水腫、氣管和支氣管痙攣及肺水腫引起。表現為胸悶、心悸、喉頭有堵塞感、呼吸困難及臉色漲紅等,伴有瀕危感、口乾、頭昏、面部及四肢麻木。

微循環障礙症狀:

由微血管廣泛擴張所致。表現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畏寒、冷汗、脈搏微弱及血壓下降等。

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由腦部缺氧所致。表現為意識喪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

其實,藥物過敏的表現非常多樣,有的表現為過敏性皮疹;有的僅單獨表現為內臟損害;也有兩者都存在。此外還有頭痛、頭昏、發熱、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過敏反應是人體對藥物的一種變態反應。

 


 

看過文章開頭的都會問,「為什麼皮試陰性還會過敏?」。這也是很多人對藥物過敏的常見誤解之一。

 

皮試陰性結果就不會過敏?

 

其實,皮試結果受到比如年齡、皮試液配置時間、濃度等很多種因素的影響。皮試只能診斷出大部分的過敏者,皮試陰性者不代表絕對不會過敏,如果因為某些特殊因素導致結果不準確,出現「假陰性」,即使抗生素皮試陰性,也有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甚至像案例中的3歲寶寶一樣,出現過敏性休克。同理,皮試結果也有可能出現「假陽性」。

 

有藥物過敏都會在當下發生?

 

不同的人,不同的藥物過敏反應發生的時間也不同,有些藥物過敏會迅速出現;有些在服用1~2天後出現;有些藥物過敏反應可能發生於服藥後1—3周左右。

 

抗過敏藥就不會過敏?

 

藥物過敏多與體質有關,所以有些人也可能在服用抗過敏藥後產生藥物過敏。臨床上常用抗過敏藥出現過敏的藥物有非那根、撲爾敏、苯海拉明、息斯敏等。

 

用過的藥就「安全」不會過敏?

 

即使第一次吃某種藥沒有過敏反應,也不意味著以後再吃不會過敏。因為第一次吃這種藥前,機體沒有對這個「過敏原」產生抗體,如果有了抗體之後,再吃這種藥,就引發過敏反應。而且隨著攝入藥物次數越來越多,產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多人認為只有西藥才引起藥物過敏,其實很多中藥都有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具體能否發生在某個孩子身上,與孩子的體質是否過敏有關,不可預知。

 

 

了解藥物過敏之後,是不是感覺它有點像定時炸彈?不試過這種藥,都不知道會不會過敏。連本來信任的皮試結果,也有可能不準確。那有沒有有效預防藥物過敏的方法呢?

 

因為如果服用過某種藥發生過敏反應,下次再服用的時候,症狀會更嚴重,所以要記住過敏史,主動告訴醫生孩子的食物過敏史、藥物過敏史、正在服用的藥物等。


做皮試時,儘量避免空腹。


因為注射劑更容易發生過敏性休克,所以儘量口服抗生素治療。


兒童最好儘量少用複方藥,因為藥物的成分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就越大。

 

醫生開具處方藥物在一定程度上依據的是臨床經驗。而目前用基因檢測方法,可以幫助了解患者的基因型,根據基因多態性選擇藥物和調整劑量,從而達到減少不良反應,療效最好的效果。

2015年7月,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發布了《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靶點基因檢測技術指南(試行)》通知。

 

藥物基因組學已成為指導臨床個體化用藥、評估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指導新藥研發和評價新藥的重要工具,部分上市的新藥僅限於特定基因型的適應症患者。

 

藥物體內代謝、轉運及藥物作用靶點基因的遺傳變異及其表達水平的變化可通過影響藥物的體內濃度和敏感性,導致藥物反應性個體差異。

 

美國FDA已批准在140餘種藥物的藥品標籤中增加藥物基因組信息(其中有60多種被批准用於兒童使用),涉及的藥物基因組生物標記物42個。此外,部分行業指南也將部分非FDA批准的生物標記物及其特性(如MGMT基因甲基化)的檢測列入疾病的治療指南。藥物反應相關基因及其表達產物的分子檢測是實施個體化藥物治療的前提。

 

目前美國FDA和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都已批准了一系列的個體化用藥基因診斷試劑盒。這些試劑盒基本都是對人DNA樣本進行基因檢測。目前即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臨床檢測的基因產品有華法令相關基因檢測、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檢測等。

 

而當前兒童安全用藥基因檢測的範圍主要集中在解熱鎮痛、抗感染、抗過敏、止咳平喘、腸胃不適、鎮靜安神類的藥物。

 

通過檢測,可以了解藥物代謝及藥物響應上的個體差異及可能的不良反應,降低不良用藥對兒童的傷害,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針對性檢測,未來將大大提高兒童用藥安全。

非常兒康願天下孩子都非常健康!


更多寶媽在看的熱文(點擊閱讀)↓↓↓

1、孩子因一碗玉米差點要命!吃夠又吃好的標準在哪?

2、3月,警惕傳染性強卻無特效藥的諾如病毒!

3、愛耳日|警惕,九大誤區正毀掉孩子聽力!



-END-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關於育兒,想要互相交流的朋友,

歡迎加入非常兒康--育兒群

非常兒康助手微信號:fcek555

溫馨提示:

1、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可查看往期文章

2、點擊「非常兒康」微信公眾號菜單欄「問診」可馬上提問白熊醫生哦!


白熊醫生       張洪宇

 

中山大學附屬一院兒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專委會常委

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發育行為學組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神經學組專家聯盟成員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兒童及青少年分會委員

有20萬兒童病例的臨床經驗,對兒童常見病、多動症、抽動障礙、頭痛頭暈、遺尿症、兒童心理障礙、行為異常有多年研究基礎。

相關焦點

  • 判定藥物過敏反應的方法
    核心提示: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那麼,在生活中,如何判定藥物過敏反應呢?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
  • 提示|哪些藥物容易過敏?這份過敏反應一覽表,快收藏!
    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日常生活中藥物、食物都可引起過敏反應哪些藥容易過敏?藥物過敏應該注意什麼?有哪些食物容易過敏?哪些藥物容易引起過敏呢?首先就是抗感染類藥物,下表列出了幾類常見的抗感染藥物的過敏反應及其交叉過敏藥物(即對此種藥物過敏,很可能對結構相似的其他藥物也過敏)。
  • 藥物過敏皮疹圖片
    核心提示:藥物過敏也稱藥物變態反應,是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是藥物不良反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與人的特異性過敏體質相關,僅見於少數人。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本病有增多的趨勢,其預防要引起醫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視。藥物過敏一般發生於多次接觸同一種藥物後,首次發病具有潛伏期,再次發病則可即刻發生。它的發生由於異常的免疫反應所致。這種反應總得來說都是對人體不利的。
  • 10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大全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一、青黴素類 1.過敏反應:可發生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和血清病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其它過敏反應尚有溶血性貧血(Ⅱ型變態反應)、藥疹、接觸性皮炎、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等。
  • 【頭條】藥物過敏:診斷與管理
    所有藥物都具有潛在的副作用,或稱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但並非所有藥物都有天然致敏性。藥物過敏的診斷具有挑戰性,體現在多方面,包括如何對藥物過敏進行管理,以及如何根據當地情況給予特定的管理措施。NICE的醫院統計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住院患者中,每年約有50 萬患者被診斷為藥物過敏,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青黴素過敏。
  • 藥物過敏 6 大症狀!醫師:頭暈想吐不一定是藥物過敏
    民眾就醫常分不清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敏與藥物不耐症的差異,以致就診被醫生問起「吃藥是否會過敏」時,常常說不清楚,造成醫病之間產生不少誤會,讓「醫生開藥好睏難」的困境,但其實民眾只要釐清其中的差異,就能讓醫病溝通更加的順暢。
  • 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都有哪些
    抗菌藥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但說到青黴素、頭孢大家都知道,抗菌藥物主要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抗菌藥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但每種藥物的功效都不同,不可以亂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吐血整理 | 鉑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管理,看這篇就夠了
    鉑類藥物因其獨特的抗癌機制和廣泛的抗癌譜,已成為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的化療藥物之一,作為基本藥物被廣泛用於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頭頸部腫瘤等常見惡性腫瘤的治療。鉑類藥物雖然好用,不良反應也很多。我們一起來看各種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
  • 「冷血殺手」多患情感冷漠症 從小神經器官受損
    1月7日,逃亡10年、身負13條命案的公安部A級通緝犯「冷血殺手」成瑞龍在佛山市中院公開受審。  從報紙刊登的照片中見此人:臉罩黑框眼鏡,膚色偏白,一副書生模樣,實難想像他所犯下的「死十次都不夠」的大罪。成瑞龍在庭上恬不知恥地辯護:「說我沒什麼憐憫心?以我能力所及,要想報復社會,今天就不止13條人命了,130條都不止!」
  • 你知道治療白血病的常規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北京血液病研究院整理
    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常見現象,它不僅指藥物的副作用,還包括藥物的毒性、特異性反應、過敏反應、依賴性、成癮性、繼發性反應以及引起後代畸形、癌症等作用。 抗白血病藥物可分為烷化劑、抗代謝類、蒽環類(抗生素)、生物鹼類、激素及其他,共計六類。
  • 常見「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用藥知識
    在疾病綜合管理的診療理念下,內分泌科醫生也經常會處方降壓藥,但對於此類藥物的認識可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不良反應和處理方面。近日,於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黨愛民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各類降壓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和使用注意事項,我們一起來學習。
  • 抗精神病藥物亡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在這種背景下,醫生、患者和家屬越來越關注藥物所帶來的另一面-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以及對精神疾病的影響。臨床抗精神病藥物存在多種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經常面臨3-4種藥物問題。這一直是醫生和病人頭疼的問題。畢竟在當前的全球環境下,權衡有各種各樣的優缺點,沒有任何治療方法可以完全取代藥物治療。按分類,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如下。
  • 女子被診斷為藥物過敏 過濾全身血液才搶救成功
    「一開始以為是皮疹,但仔細詢問,才了解到她自行吃過青黴素類的藥物,青黴素可能會誘發紅斑狼瘡,經過多番討論,我們懷疑她是藥物過敏引起的重症藥疹。」大坪醫院腎內科主任何婭妮表示,重症藥疹是嚴重危及生命的藥物變態反應,起病急驟兇險,皮損廣泛,全身中毒症狀嚴重,病情複雜多變,若未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多於10-14天死亡,病死率高達40%。
  • 藥物過敏應該怎麼辦?
    藥疹是一種表現在皮膚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疹通常是由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引起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屑、蕁麻疹,以及其它如流鼻涕和流淚。#大多數藥疹都是對藥物的過敏反應。藥疹不一定是藥物直接作用於皮膚形成的。有時患者在第一次用藥時就可能致敏,有時是在多次應用後才會致敏。以後再接觸該藥就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如藥疹。有時藥疹的發生並不一定有變態反應參與。例如皮質類固醇和鋰劑造成外觀像痤瘡一樣的皮疹,抗凝血劑(血液稀釋劑)可能導致皮下出血造成瘀斑。
  • 藥品輔料也會引起不良反應嗎?
    當同一種藥物不同的劑型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不同時,考慮到主要成分相同,那麼藥師考慮不良反應可能是輔料所引起!!!藥品成分生活中很多人有這樣的誤區:認為藥片全都是有效成分,事實上,藥物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活性藥物成分和賦形劑。賦形劑也叫做輔料,是指在藥物製劑中除主藥以外的附加物。
  • 輪狀病毒疫苗不良反應
    常見不良反應: (1)一過性輕度嘔吐、腹瀉,多數情況下於 2~3 天內自動消失。(2)在口服疫苗後 1~2 周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其中大多數的發熱反應為輕度發熱反應,一般持續 1~2 天后可自行緩解, 不需處理,必要時適當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感染;對 於中度發熱反應或發熱時間超過 48 小時者,可採用物理方法或藥物 對症處理。 罕見不良反應: (1)重度發熱反應:應採用物理方法或藥物對症處理,以防高 熱驚厥。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頭孢菌素|雙硫侖樣|氯黴素|-健康界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 常用抗過敏藥物作用機制
    目前市面上抗過敏藥物種類繁多,西藥、中成藥均有。今天為大家介紹比較常見的幾類抗過敏藥及其作用機制。
  • 防藥物過敏,皮試陰性就萬事大吉嗎?
    其中的過敏原可以是藥物本身、藥物在體內代謝的產物,也可以是藥物生產過程中加入的輔料添加劑。發生藥物過敏時,臨床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皮疹、發癢、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還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為了有效避免某些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生的過敏反應,在使用這些藥物前,臨床常通過進行藥物皮膚過敏性試驗,以確定患者是否可以使用該類用藥,以此保證用藥安全性。
  • 口服補鐵劑可能導致過敏反應
    很多藥物具有副作用,患者在用藥的時候一定要慎重,看清楚藥物的不良症狀,以免給身體造成負擔,專家研究表明口服補鐵劑可能導致過敏反應,以下是詳細情況。1965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加拿大衛生部共收到了108例懷疑與使用口服補鐵劑有關的皮膚反應和其他過敏反應的報告,不良反應表現累及皮膚及其附件系統,包括皮疹、瘙癢、蕁麻疹、風團、紅斑、水腫、光敏反應,其他系統(伴有或不伴有皮膚反應)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包括過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