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藥物過敏:診斷與管理

2021-01-15 大查房

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發布了「成人、兒童以及青少年藥物過敏診斷與管理指南」,旨在供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所有藥物都具有潛在的副作用,或稱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但並非所有藥物都有天然致敏性。藥物過敏的診斷具有挑戰性,體現在多方面,包括如何對藥物過敏進行管理,以及如何根據當地情況給予特定的管理措施。NICE的醫院統計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住院患者中,每年約有50 萬患者被診斷為藥物過敏,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青黴素過敏。自我確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中實際存在過敏的患者數不到10%。導致患者醫療記錄中對青黴素或其他藥物過敏標註不明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患者服藥後出現過敏反應的臨床記錄混亂以及患者信息缺失,而這將影響到臨床醫師日後處方的開具。


對於成人、兒童以及青少年藥物過敏診斷與管理,NICE 主要就以下問題提出了建議:


評估


患者接受藥物後可能會出現由多種原因所致的不良反應。並非所有的反應都是由藥物所引起,因此需要進行仔細的評估,明確真正的原因。


·當對疑似藥物過敏患者進行評估時,應先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並進行臨床檢查。判斷是否為疑似藥物過敏可參照表中所詳細描述的疑似藥物過敏的特徵、過敏情況以及開始的時間。


·若在給藥期間或給藥後出現下列情況,則很可能發生藥物過敏:

- 已知該藥物為此種不良反應的誘因

- 患者以往接受該(類)藥物時曾有相似的反應。


·以下情況表明不良反應是由藥物所引起的可能性較低:

- 患者的症狀發生於非用藥期間

- 患者僅出現胃腸道症狀。


非專業管理措施


概述


如果存在疑似藥物過敏:

·考慮停止使用此引起不良反應的疑似藥物,並建議患者日後避免使用此藥物。

·如有必要,應對此急性不良反應引起的症狀進行治療;患者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須入院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NSAID)


·如果患者在非專業管理條件下接受非選擇性NSAID後出現過敏症狀、血管性水腫或哮喘等不良反應,那麼不應給予患者環氧合酶- 2(COX-2)抑制劑(COX-2)。


·如果患者接受非選擇性NSAID 後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但同時需要接受抗炎藥物治療,醫師應:

- 討論應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的獲益果與風險(包括藥物過敏風險低);

- 如果考慮使用選擇性COX-2 抑制劑,應在第1 天給予患者最低劑量,並以單一劑量給藥。


測定疑似藥物過敏患者的血清胰蛋白酶水平

• 當患者出現疑似藥物過敏症狀後,醫師可依照過敏反應相關建議,取患者的2份全血樣本,檢測肥大細胞胰蛋白酶水平。

• 將採集2份全血樣本的確切時間記錄在下列文件上: 

-患者病歷

-病理學申請表


測量血清特異性IgE


若為非專業人員,不應測量血清特異性IgE,以診斷藥物過敏反應。


信息記錄與共享


目前,主要醫療護理記錄已升級為計算機化的管理系統,無法區分藥物過敏與非藥物過敏所致的不良反應。這可能導致藥物過敏誤判,尤其是那些不良反應的記錄過於久遠以及藥物及其不良反應的詳細描述未被記錄或記錄錯誤的情況。


·當患者出現疑似藥物過敏,醫師應採用規範的方法進行記錄,應包括:

- 引起反應的疑似藥物類別與專利藥品名稱,包括其強度與配方。

- 對不良反應的描述(見表)

- 患者接受藥物後的指徵(如果無臨床診斷,那麼就對病情進行描述)

- 不良反應出現的日期與持續時間

- 服用藥物的劑量或患者在接受藥物後至開始出現不良反應間的天數

- 給藥途徑

- 日後應避免接受何種或何類藥物。


表. 藥物過敏的症狀、過敏現象以及過敏開始的時間


·確保患者的藥物過敏信息能夠被及時更新並使其包含:

-全科醫師轉診信函

-出院信函


·任何衛生保健機構開具的處方(紙質版或電子版)都應規範化,並重新設計處方,以記錄關於避免使用何種或何類藥物以降低藥物過敏發生的信息。提供信息並給予患者支持患者常常對接受藥物後出現疑似的過敏反應困惑不已。由於缺乏相關的信息,患者會害怕遭受更嚴重的過敏反應,這一點在初期反應就非常嚴重的患者上尤為明顯。


·與患者(如方便,可包括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討論疑似的過敏反應,提供規範化的書面信息(見上文:信息記錄與共享)。記錄內容應包含信息提供者以及日期。


·確保患者本人(如方便,可包括家屬及護理人員)明確應避免接受何種或何類藥物,並建議患者在服用任何非處方藥物前,與藥劑師進行確認。



經專科醫師確認的藥物過敏管理


對於患經專家確認發生藥物過敏的患者,過敏症專科醫師給予患者的書面信息應包含:

-診斷結論:該反應是否為藥物過敏

-藥物名稱及反應描述(見圖)

-用於確認或排除診斷的檢查

-日後需要避免接受的藥物或藥物類型

-可能使用的安全的替代藥物。


轉診至專業醫療機構

通過專業醫療機構的診斷,可確認是否為藥物過敏。如果否定了藥物過敏,那麼患者日後依然可服用同類或相關的藥物。


將所有藥物過敏患者進行轉診的方案不可行,原因在於成本太大,超出了專業藥物過敏管理機構能夠承受的能力。因此,指南制定小組(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GDG)制定了下列相關建議,用於說明疑似藥物過敏的原因,多數情況下發生下述藥物過敏的患者需轉診至專業藥物過敏管理機構接受治療。


• 如果患者出現以下情況,則需轉診至專業藥物過敏管理機構:


-患者出現疑似過敏症狀

-患者出現嚴重的間接性皮膚疾病(如藥物引起的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史蒂文斯—詹森症候群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


ββ-內醯胺類抗生素

• 如果患者出現疑似β-內醯胺抗生素過敏並伴有以下情況,則需轉診至專業藥物過敏管理機構:

-患者所患有的疾病僅可通過應用β-內醯胺抗生素治療

-患者將來很有可能需要接受β-內醯胺抗生素(例如患有復發性細菌感染或免疫缺陷)


非甾體抗炎藥

• 如果患者疑似對NSAID過敏,如出現過敏症狀、嚴重的血管性水腫或哮喘,則該例患者需轉診至專業藥物過敏管理機構接受治療。


局部麻醉

• 如果患者疑似對局部麻醉藥過敏不能進行相關操作,則患者需轉診至專業藥物過敏管理機構接受治療。


全身麻醉

• 如果患者在全身麻醉期間或麻醉結束後即刻出現過敏症狀或疑似藥物過敏,那麼患者應轉診至專業藥物管理結構接受治療。


嚴重問題


該指南所確認的嚴重問題包括:


藥物過敏記錄情況較差;

患者信息不足;

基層醫師開具的處方中缺乏藥物過敏相關信息;

當前的臨床信息系統無法區分藥物的不良反應與藥物過敏。


研究者認為,如果採取相應的措施,問題將迎刃而解。這些措施具體包括:


改進臨床管理系統,提供相關的代碼或選項以區別並記錄藥物的不良反應與藥物過敏;

重新設計規範化的處方單以及醫院藥物圖表,使其所包含的藥物過敏信息得到應用,保障患者的安全;

對臨床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完善化有關藥物過敏的記錄文檔。



(《大查房》原創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其他公眾號及網站等禁止轉載。任何投訴、建議、投稿等事宜,請申請加微信號EBC0002為好友進行溝通!)

請長按上面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直接關注大查房微信公眾號(woaidachafang)。



請長按上面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申請加醫生及出版人YU為好友,會有意外收穫。

相關焦點

  • 女子被診斷為藥物過敏 過濾全身血液才搶救成功
    吃了幾粒青黴素,全身起紅疹發熱8個月前,羅小紅在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被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V型」,遵醫囑,羅小紅需要長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劑,並定期到大坪醫院門診隨訪,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兩周前,羅小紅咽喉有些腫痛,便在藥店購買了含有青黴素類的口服藥。
  • 藥物過敏 6 大症狀!醫師:頭暈想吐不一定是藥物過敏
    皮膚科醫師表示,過去臨床經驗發現,不少民眾常將藥物不良反應與藥物不耐症全部視為是藥物過敏,以致民眾依醫囑指示吃藥後,有腸胃不適、頭暈或頭痛等反應發生時,就誤以為是對這類藥品會產生藥物過敏,但其實可能是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不耐症。
  • 打針後藥物過敏被診斷為性病 男子到醫院討說法
    男子在採用醫生的「打針診斷性病法」後,下體出現水皰和潰爛,花去7100多元醫藥費。男子隨即前往其他醫院再作檢查,結果並非性病而是患上藥物性皮炎。9月2日,28歲的成都小夥廖沉(化名)再次到渝中區第三人民醫院要說法。  [醫院檢查告知患性病]: 「打算明年元旦和女友結婚,所以想作下檢查。」廖沉坦言,他去年曾患過生殖器皰疹,雖已治癒,但眼看要結婚,還是想再複查一下。
  • 聊聊藥物過敏:媽媽最怕的不良反應中,它是冷血殺手
    據當地衛計委通報,孩子到門診就診,臨床診斷為「支氣管炎」,進行頭孢唑肟皮試陰性後,下午4 時 50 分予以頭孢唑肟靜脈輸液治療。輸液半小時後,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嘴唇紫紺情況,值班醫生立即搶救。 6 時 25 分,患兒搶救無效死亡。 看個支氣管炎,孩子就這樣沒了。藥物過敏為什麼這麼可怕?為什麼皮試陰性還會出現嚴重過敏過敏性休克?有什麼更靠譜的辦法可以提前預防?
  • 對磺胺類藥物過敏的原因找到了,竟是這個基因的緣故
    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不全身症狀的藥物反應(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複方新諾明過敏導致的全身性紅疹。複方新諾明過敏導致的大範圍的皮膚破損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後,臨床表現則包括全身性產生紅疹與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損和黏膜潰瘍,也可能並發肝腎功能或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30%;有些幸運存活的患者,也可能會有眼睛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曾經有人,因為青春痘而吃複方新諾明,導致嚴重過敏,最後因為肝臟衰竭而死亡。
  • 患者10年間反覆出現「藥物過敏」症狀卻未能確診,呼吸困難、睡覺憋醒……這次嚴密的藥物過敏體內試驗有何發現?
    藥物超敏反應的診斷包括臨床病史、皮膚試驗、體外試驗以及藥物激發試驗等。其中藥物激發試驗是診斷藥物自身誘發藥物超敏反應的金標準,但需充分明確其注意事項和禁忌證,並在最安全的醫療環境中進行[2]。 頭孢菌素屬於廣譜半合成的β-內醯胺類抗生素,目前按發明年代和抗菌性能分為四代,臨床應用十分廣泛。
  • 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過敏是生活中很難避免的一種突發情況,無論是吃某些食物才導致的過敏,還是因為藥物治療甚至是某些季節特有的一些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的過敏,都很常見。對於這些不受歡迎的意外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家裡備上一些抗過敏藥物來救急。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
  • 藥物過敏皮疹圖片
    核心提示:藥物過敏也稱藥物變態反應,是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是藥物不良反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與人的特異性過敏體質相關,僅見於少數人。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本病有增多的趨勢,其預防要引起醫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視。藥物過敏一般發生於多次接觸同一種藥物後,首次發病具有潛伏期,再次發病則可即刻發生。它的發生由於異常的免疫反應所致。這種反應總得來說都是對人體不利的。
  • 藥物過敏應該怎麼辦?
    藥疹是一種表現在皮膚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疹通常是由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引起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屑、蕁麻疹,以及其它如流鼻涕和流淚。#大多數藥疹都是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其它藥物造成的非變態反應性皮疹還見於Stevens-Johnson症候群、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結節性紅斑等。有些藥物使皮膚對日光特別敏感(光過敏),這些藥物包括抗抑鬱藥、四環素、磺胺類抗生素、氯黴素和某些人工甜味劑。服藥時不會出現皮疹,一旦暴露於日光之下,皮膚就會出現潮紅、瘙癢,或灰藍色的色素沉著斑。
  • 8%美國兒童診斷出食物過敏,芝麻也是過敏源之一
    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表明,大約8%的美國兒童被診斷出食物過敏,許多兒童因為過敏反應需要到急診室接受治療。在「父母報告的兒童食物過敏對美國公共健康的影響」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間近40000名美國兒童的父母,詢問他們的孩子是否有食物過敏的表現。父母需要報告他們的孩子是否有過疑似食物過敏,如果是醫生診斷,需要報告具體過敏反應症狀和其他有關食物過敏的細節。
  • 讓人正確認識藥物過敏
    核心提示:藥物過敏一般都發生在多次使用同一種藥物之後,而很少發生於首次使用者。而且,藥物過敏大都是後天性的,其致敏性的獲得即來源於過敏發生前對某種藥物的多次接觸。   有些人感冒後服用感冒藥,第一二次服用後並沒有任何反應,而在多次服用後身上卻起了不少皮疹與水皰,醫生說是藥物過敏引起的。
  • 男子高燒成無皮人 這些藥物容易過敏千萬謹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先生因為一點瑣事突然想不開,選擇喝農藥自殺,幸虧被人發現送到醫院,經過搶救已經脫離危險,不過,因為病情較嚴重,張先生回家之後依然繼續使用了抗生素藥,但是沒想到,幾天之後張先生的身上開始出現了很多的紅斑,很多的地方開始出現了水皰,家人見狀立即將他再次送到醫院,而這個時候張先生高燒已經打到40度,很快張先生身上的大部分皮膚開始脫落,幾乎成為了一個無皮的人,醫生診斷這是藥物
  • 是過敏?有賴父母用心觀察幫助醫生診斷
    在氣溫變化大的季節,相信不少人的過敏症狀又來糾纏不清了!但是也有人對於孩子流鼻涕、咳嗽的症狀,究竟是感冒或是過敏?傻傻分不清楚。疾病必須被正確診斷,才能對症下藥,由於過敏與感冒的症狀經常重疊,的確很難區分,提醒父母,多觀察孩子症狀發作的情形,將有助於醫生的診斷!
  • 【醫訊速遞】景谷縣人民醫院開展藥物過敏相關知識培訓
    為提升醫院醫護人員對藥物過敏的救治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就醫環境,近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隊員金瑩瑩老師給景谷縣人民醫院廣大醫護人員上了一堂精彩的藥物過敏講座。如何識別藥物過敏?它具體有哪些類型?
  • 判定藥物過敏反應的方法
    核心提示: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那麼,在生活中,如何判定藥物過敏反應呢?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
  • 【科學闢謠】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過敏體質是指某類人群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容易做出「不辨敵友、無端攻擊」的舉動,從而導致過敏的發生。有些人有過幾次過敏的經歷之後,就會給自己準備一些抗過敏的藥物,但抗過敏藥物本身會不會引發過敏呢?
  • 嬰兒期的皮膚過敏——症狀、診斷與飲食須知
    嬰兒期過敏的診查目前對嬰兒時期過敏的診察方法,主要是檢查血液中E型免疫球蛋白(IgE)的總量。過敏原的檢查一般在這個時期並不是必要的檢驗項目,需經過一些時日的觀察與評估後,才決定是不是需要作過敏原的檢查。
  • 用酒順藥出現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貪杯經理險喪命
    一名經理在接受頭孢類藥物治療感冒的時候,仍然在餐桌上貪杯戀酒,結果產生強烈的藥物過敏反應。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他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在接受頭孢或者先鋒類藥物治療的時候,切忌飲用酒類製品。  31歲的李先生是一名公關經理。2月24日,他因為難以適應溫差變化,罹患感冒,隨後到醫院接受治療。經過連日的點滴治療,他的病情有所好轉。
  • 藥物過敏要小心!男子高燒40度全身潰爛成"無皮人" 只因一種常見藥
    藥物過敏要小心!男子高燒40度全身潰爛成"無皮人" 只因一種常見藥時間:2018-02-04 12:31   來源:生活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藥物過敏要小心!男子高燒40度全身潰爛成無皮人 只因一種常見藥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 皮膚!
  • 穿著「僅供研究」外衣 過敏原診斷試劑「無證上崗」
    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多家知名醫院、研究所,近年來曾將本應「僅供研究」的未經註冊醫療器械,用於臨床診斷。  這些醫療器械,均為著名外企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公司」)Phadia過敏原診斷試劑中的一部分產品。該產品屬於按醫療器械管理的體外診斷試劑,且為風險程度最高的第三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