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藥物過敏,皮試陰性就萬事大吉嗎?

2021-01-15 中國醫藥報

□ 文/徐雯靜 鄭 策 邵小珍 漫畫/ 李華


☆皮試目的是為防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又稱「藥物變態反應」,是一類常見的藥源性不良反應。其中的過敏原可以是藥物本身、藥物在體內代謝的產物,也可以是藥物生產過程中加入的輔料添加劑。發生藥物過敏時,臨床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皮疹、發癢、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還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為了有效避免某些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生的過敏反應,在使用這些藥物前,臨床常通過進行藥物皮膚過敏性試驗,以確定患者是否可以使用該類用藥,以此保證用藥安全性。

  

皮試是皮膚敏感試驗的簡稱,是藉助抗原、抗體在皮膚內或皮膚上發生的反應進行檢測的一種免疫學方法,用來測試人體對某種藥物是否會產生過敏。通常,皮試時取微量的藥物注射於患者的皮下。

  

若皮試結果呈陽性(+),則表示患者對該藥過敏,藥物進入體內後會產生諸多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患者休克、死亡。

  

並不是所有容易過敏的藥物都需要做皮試。需要做皮試的藥物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按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藥物;一類是特定情況下才需要做皮試的藥物。前者還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常規皮試藥物,另一種是容易過敏的且藥品說明書中又要求做皮試的藥品(非常規皮試藥物)。

  

常規皮試藥物包括青黴素類(注射和口服劑型)、鏈黴素、結核菌素、破傷風抗毒素血清、鹽酸普魯卡因、細胞色素C、有機碘造影劑、門冬醯胺酶等,無論藥品說明書中是否有說明,以上這些藥物在使用前都必須做皮試。另一種非常規皮試藥物包括纖溶酶、糜蛋白酶、維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等。

  

至於臨床上常見的頭孢類抗菌藥,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做皮膚過敏試驗,屬於特定情況下才需做皮試的藥物。也就是說,如果該藥藥品說明書規定了要做皮試,則必須做;如果說明書沒有明確規定,則由醫護人員根據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既往藥物過敏史以及患者病情綜合判定是否進行皮試。


皮試結果受多重因素幹擾

‍(一)藥物皮試結果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的情況,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1.藥物原因

  

皮試前服用了抗過敏藥物或含有抗過敏成分的感冒藥,就可能掩蓋皮膚發癢、紅腫等過敏現象,出現皮試假陰性。此時如給予正常劑量藥物,有可能出現皮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所以,服用抗過敏藥的患者應停藥一段時間後再做皮試,以確保皮試結果的準確性。

2.消毒劑的影響

  

用安爾碘對皮膚進行消毒,可能使部分患者局部皮膚受到刺激,從而影響皮試結果的判斷。

  

3.皮試液的配置時間

  

皮試液要現用現配,存放的時間過長,可能導致過敏原的含量增高或有效成分分解。如配製的青黴素皮試液存放過久,藥物經過重新排列成為青黴烯酸,易與人體內蛋白結合成為全抗原,變為致敏原,影響皮試結果。

  

4.皮試液的濃度

  

皮試液濃度不準確,是導致皮試結果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不同配置方法導致皮試液濃度不同,也會影響皮試結果。

  

(二)除了上述客觀因素影響皮試的準確性外,人自身的因素對準確判斷皮試結果也有影響。

  

1.行為因素

  有些患者心急,不到觀察皮試結果的時間,就要求護士查看結果。同時,患者空腹、飢餓、心情緊張、情緒低落或皮試前飲酒等因素,均會影響皮試的結果。

  

2.年齡因素

  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E抗原水平很低;老年人皮膚變薄、疏鬆,對物理或化學刺激敏感性減低,皮試局部不易發紅;老年人皮膚含水量少,注入的藥液不能形成「皮丘」,或形成皮丘後很快又滲入周圍組織,都不利於皮試結果的判斷。

  

3.護士經驗

  

護士操作技術不熟練,注射部位選擇不正確,針刺入皮膚角度過大或進針過深,注入藥量過多或不足,未等消毒液揮發掉就做皮試,都可導致皮試結果的誤差。

  

另外,護士對皮試結果判斷標準的把握存在一定差異,如對皮丘直徑的測量,對紅腫、硬結的辨別,對紅暈、偽足的認識等。不同藥物皮試陽性的判斷標準也不同,如果護士缺乏經驗,可能使皮試結果假陽性率大大提高。

☆結果真陰性未必就不過敏


以青黴素為例,眾所周知青黴素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為了安全,患者用藥前都必須做皮試,皮試結果陰性方可使用。

  

但是,在臨床實踐中,還有不少這樣的情況:患者做青黴素皮試20分鐘後觀察結果為陰性,於是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青黴素治療。然而,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患者卻出現了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重者則出現頭暈心慌、呼吸困難,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

  

是什麼原因引起青黴素皮試陰性後,卻在使用時又出現過敏反應呢?這裡面有一個「閾值」的問題。「閾值」即應用青黴素引起過敏反應的最小量。每個人的閾值是不相同的,大部分人在接受常規皮試劑量後即可誘發過敏反應,皮試20分鐘後出現陽性反應。但也有少數人由於誘發青黴素過敏的閾值較高,經常規青黴素皮試後,觀察結果為陰性,但隨後接受幾十萬或幾百萬單位的青黴素靜脈輸液後,卻會發生過敏反應。

  

另外,青黴素的過敏反應分為速髮型與遲髮型兩種,速髮型佔絕大多數,也就是說皮試後過敏反應很快就出現。而遲髮型過敏反應大部分發生於輸液後不超過數小時,但幾天後,甚至十幾天後發生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種過敏皮試是無法發現的。

  

因此,就算藥物皮試是陰性,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在用藥期間或用藥後,應做到一邊用藥一邊觀察。一旦感覺異常或不適,如皮膚紅腫、發癢、胸悶、噁心、怕冷等症狀,要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做到及時搶救。

  

(作者單位:北京積水潭醫院)

相關焦點

  • 哪些藥物會影響過敏皮試的結果?
    抗生素皮試和過敏原皮膚點刺是臨床上常用的判斷過敏反應的檢查,但是一些藥物會抑制組胺釋放,減少甚至消除皮膚反應,造成假陰性結果。美國耳鼻咽喉科變態反應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ic Allergy,AAOA)制定了一份這類藥物的清單,希望醫護人員全面了解會對皮試產生幹擾的藥物類別,重視皮試前用藥史的採集,減少不必要的停藥和對皮試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我們對這份申明進行了編譯。
  • 頭孢過敏只因未做皮試?皮試與否得按 4 步走
    因此,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藥物不良反應給患者造成的危害。案例再現:1 例由頭孢過敏引發的官司案例經過:85 歲的王老太因哮喘加重到北京某醫院就診,醫院未作皮試就給她開了頭孢曲松鈉(羅氏芬)用於輸液。不料,老人在輸液半分鐘後出現過敏反應,呼吸心跳停止,後經搶救無效於當月死亡。
  • 一文詳解頭孢皮試10大問題
    02 有過敏史者發生 頭孢菌素過敏的危險增加嗎? 答:2008年北京藥學會抗生素專業委員會《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皮膚過敏試驗高端論壇專家共識》(下文簡稱《08年共識》)對於使用頭孢菌素前是否需要皮試給出建議: 如果藥品說明書明文規定使用前需做皮試,則必須做; 如果藥品說明書未明確規定,則需根據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既往藥物過敏史
  • 患者輸液前皮試正常,為何還會過敏?聽聽醫生怎麼說
    當他趕到病房,護士已停掉了所輸藥物,心電監護示HR 140次/分,測BP 48/30 mmHg。憑臨床經驗,王大夫考慮這位患者是出現了過敏性休克,立刻安排快速補液、抗休克等對症治療後,患者的生命體徵總算是穩定了!讓王大夫費解的是,給患者輸液用藥前做了嚴格的過敏試驗,風團直徑 0.5 cm,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呢?
  • 阿莫西林膠囊等口服的青黴素類藥物,到底要不要皮試?
    前一段時間,在某平臺上回復了條消息,意思是醫生僅僅詢問過敏史不給患者做皮試就為其開具阿莫西林膠囊有過敏的風險,不妥。結果,引發了口水戰。許多人認為,此類口服藥物詢問過敏史足矣,皮試麻煩,假陽性率高,而且國外有些的說明書及藥典都不做硬性要求,沒有必要墨守成規,所以,完全可以。那到底要不要做皮試呢?
  • 青黴素過敏的人,一定不能用青黴素類藥物嗎?
    一般而言,嚴重的過敏反應出現得更快,這也是一些醫療機構建議皮試、疫苗注射、或在攝入首劑青黴素類藥物後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的原因。 出現了速髮型反應後,如果之後再次用藥,有可能會迅速出現更重的症狀,因此需要迴避青黴素類藥物。所以,做青黴素皮試是為了預測會不會發生速髮型過敏反應。
  • 聊聊藥物過敏:媽媽最怕的不良反應中,它是冷血殺手
    據當地衛計委通報,孩子到門診就診,臨床診斷為「支氣管炎」,進行頭孢唑肟皮試陰性後,下午4 時 50 分予以頭孢唑肟靜脈輸液治療。輸液半小時後,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嘴唇紫紺情況,值班醫生立即搶救。 6 時 25 分,患兒搶救無效死亡。 看個支氣管炎,孩子就這樣沒了。藥物過敏為什麼這麼可怕?為什麼皮試陰性還會出現嚴重過敏過敏性休克?有什麼更靠譜的辦法可以提前預防?
  • 提示|哪些藥物容易過敏?這份過敏反應一覽表,快收藏!
    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日常生活中藥物、食物都可引起過敏反應哪些藥容易過敏?藥物過敏應該注意什麼?有哪些食物容易過敏?今天,重慶藥品監管為大家一次性講清楚藥物過敏名詞解釋藥物過敏是指藥物或其代謝產物作為變應原或複合抗原引發的免疫介導型反應。症狀包括皮疹、瘙癢、藥物熱等,嚴重會出現呼吸困難(喉頭水腫導致)、過敏性休克。
  • 青黴素過敏的人,一定不能用青黴素類藥嗎?
    紅網時刻1月8日訊(通訊員 張桂香 石榮)「我青黴素過敏,這個藥還能用嗎?」在醫院藥房窗口,經常會遇到患者提出疑問,生活中也常常能聽到青黴素藥物過敏的報導。你對青黴素過敏嗎?青黴素過敏的人,一定不能用青黴素類藥嗎?也許並不是。「青黴素過敏」的人,還能用青黴素類藥嗎?
  • 青黴素過敏就再也不能用青黴素了?一次過敏不等於終生禁用,需綜合...
    三湘都市報1月7日訊(記者 田甜 通訊員 張桂香 石榮)「我青黴素過敏,這個藥還能用嗎?」在醫院藥房窗口,經常會遇到患者提出疑問,生活中也常常能聽到青黴素藥物過敏的報導。你對青黴素過敏嗎?青黴素過敏的人,一定不能用青黴素類藥嗎?也許並不是。
  • 頭孢菌素要不要做皮試?官方給出統一意見
    處於醫患關係現狀、患者個體差異、藥品理化特性及藥品質量等因素考慮,醫院一般要求做皮試,可以降低藥物過敏風險,減少醫療糾紛。2. 相關部門對使用頭孢類藥物做皮試的問題沒有明確的規定,臨床操作寧可多一個程序,不可掉以輕心。但不做皮試需要承擔的後果,往往是醫務人員無法承受之重。
  • 楊景秀:兒童輸液中的藥物過敏
    在醫院裡,當醫生開出輸液打吊針處方的時候,年輕的父母們,請務必要了解以下關於藥物過敏的常識。詢問過敏史楊景秀主任:當醫生要給孩子開輸液用藥前,醫生會先詢問家族過敏史,了解孩子可能會對哪些藥物過敏,避免開此類藥物。青黴素和部分頭孢類藥物必須做皮試楊景秀主任:抗生素要先做過敏性實驗,過敏性實驗是根據說明書來做。比如青黴素類的藥物,都要先行皮試。
  • 青島一男子稱皮試時有過敏反應,護士仍注射
    04:52近日,青島市民宋先生打來熱線,說自己前幾天在當地的衛生院打了一針破傷風,結果出現了過敏反應,差點要了自己的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提起自己前幾天的就醫經歷,宋先生還是有點後怕。在宋先生看來,當天在皮試時已經出現了過敏反應,可護士仍然為他注射,這是導致他出現過敏反應休克的直接原因,所以他認為,轉院後產生的費用,理應由裡岔鎮衛生院承擔。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行動員來到了裡岔鎮衛生院。
  • 青黴素過敏又怎樣,幽門螺桿菌照樣能根除
    我仔細詢問了患者的「青黴素過敏情況」,原來就是患者多年前曾經做過一次青黴素皮試陽性,從此就認為自己青黴素過敏,也從未服用過阿莫西林。我給患者重新進行了青黴素皮試,結果顯示陰性,最後患者安全地接受了含阿莫西林的治療方案,幽門螺桿菌被成功根除了。
  • 女子疑服頭孢後吐血猝死 院方否認藥物過敏致死(2)
    對於家屬違規開藥的質疑,院方回應稱,青黴素過敏史是可以開頭孢的,這一點上醫生沒有過錯,青黴素過敏的病人對頭孢類抗生素是慎用,但不是禁用,是可以選擇的。院方同時解釋,在急診,口服藥片一般是不做皮試的,即使做了意義也不大。國家現在對頭孢菌素沒有統一的測試液,即使結果有陰性陽性,它也不會太影響服藥的效果,「當時我們的醫生勸病人留院觀察,但她說孩子小要回去照顧,自行離開了。」
  • 判定藥物過敏反應的方法
    核心提示: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那麼,在生活中,如何判定藥物過敏反應呢?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
  • 藥物過敏應該怎麼辦?
    藥疹是一種表現在皮膚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疹通常是由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引起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屑、蕁麻疹,以及其它如流鼻涕和流淚。#大多數藥疹都是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其它藥物造成的非變態反應性皮疹還見於Stevens-Johnson症候群、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結節性紅斑等。有些藥物使皮膚對日光特別敏感(光過敏),這些藥物包括抗抑鬱藥、四環素、磺胺類抗生素、氯黴素和某些人工甜味劑。服藥時不會出現皮疹,一旦暴露於日光之下,皮膚就會出現潮紅、瘙癢,或灰藍色的色素沉著斑。
  • 不抽血不皮試 儀器就能檢出過敏原?
    不用抽血、不用皮試,只要患者拿著電極檢測十幾分鐘,一臺所謂的"生物共振波"檢測儀,就能快速知道你對哪些物質過敏
  • 過敏反應一覽表,爸媽收藏!
    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日常生活中食物、藥物都可引起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可能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愛情公寓》中小龍蝦過敏的張偉;藥物過敏,可能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去社康醫院看病,開藥時醫生總會問你有沒有什麼藥物過敏之類的話
  • 男子輸液後頭暈胸悶,怒曝光對藥物過敏索賠5千,院方:無法接受
    對於某些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藥物,臨床使用時必須先進行皮試。對於一些無需皮試的藥物,部分患者使用後也可能產生不適。其中機理較為複雜,責任難以判定,醫患矛盾由此引發。上個月月底,浙江一位陳大哥因感冒到社區醫院治療。醫生輸了克林黴素後,陳大哥當即覺得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