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暱稱:這些稱呼不簡單

2020-12-12 一家爭鳴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幾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無一不受著傳統文化的影響,就連平日裡與人打交道所用到的「稱呼」,就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今天我們就只選取其中的六種,來與諸位分享。

尊稱

所謂「尊稱」,也叫「敬稱」,就是對人的尊敬的稱呼,自古以來,它在人際交往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俗話說「有禮走遍天下」,這裡的「禮」,最基本最基本的就是對「尊稱」的使用。

比如,在古代對皇帝的稱呼顯然都是「尊稱」,如「大王」、「陛下」、「皇上」、「萬歲爺」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皇帝面前,「尊稱」可不單單只是表示尊敬那麼簡單,若是不使用「尊稱」,哼,那可是大不敬,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當然,在我們如今的現實生活中,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尊稱」問題而掉腦袋的事情了,不過,在人際交往中,在商務往來中,一個「尊稱」所起到的作用,還是不小的。如今最常用的「尊稱」,大概就是「先生」、「小姐」、「閣下」、「尊駕」等了;若是「間接稱呼」,也就是稱呼對方的家人,常用的「尊稱」也就是「令尊」、「令堂」、「令郎」、「令愛」等了。

蔑稱

所謂「蔑稱」,就是對人的輕蔑的稱呼,它與「尊稱」正好相反。由於「蔑稱」弄不好是要挨打的,所以有關「蔑稱」的稱呼,遠不如「尊稱」那麼多,古時候,最常用的「蔑稱」,也就是「豎子」和「小廝」了。如今是個文明的社會,人們的道德修養也都普遍提高,所以基本上也就沒什麼「蔑稱」了,比如現在最常聽到的「臭小子」、「那傢伙」,也都顯得溫和多了。

對於「蔑稱」,我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蔑稱」雖然還算不上罵人,但卻最接近罵人,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不用為好哦。

自稱

提到「自稱」,這就簡單了,「自稱」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稱呼。一般說來,無論自己稱呼自己什麼,都沒有關係,不過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有損自己的尊嚴,不要顯得太自卑,畢竟「奴才」、「小人」這樣的「自稱」,早就淘汰了;第二,也不要顯得大言不慚,或者不顧羞恥,畢竟像「寡人」、「哀家」這樣的「自稱」,可不是我們能隨便用的啊。

自己稱呼自己,要「不偏不倚」,今天最最常用的「自稱」,當然就是「我」了,有時候在某些場合,也會使用「本人」。

謙稱

說白了,「謙稱」其實就是「自稱」,只不過它是比較謙虛的「自稱」。古時候,「謙稱」很多,如「愚」、「蒙」、「在下」、「不才」、「區區」、「鄙人」等;官場上則多用「微臣」、「下官」、「卑職」等;若是稱呼自己的家人(非長輩),「謙稱」則有「賤內」、「犬子」、「小女」等。時至今天,在所有的「謙稱」中,大概也只剩下「鄙人」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你稱呼老婆為「我賤內」怎樣怎樣,大概你提前就要做好,去跪搓衣板兒的準備了吧。

雅稱

「雅稱」,也可以說是「美稱」,它是用來稱呼別人,不過,卻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雅稱」,只有那些有著突出的特點,鮮明的個性,或者巨大的貢獻的人,可會有「雅稱」,而且「雅稱」顯然都是別人送的,自己肯定不會這樣稱呼自己,否則,也未免顯得臉皮太厚些了吧。比如「詩仙」、「書聖」、「小李杜」等等,關於「雅稱」,在武俠世界中最為常見,比如什麼什麼「俠客」,什麼什麼「大俠」等。

暱稱

當今社會,早就成為了一個「網絡社會」了,在網絡的世界裡,你的「暱稱」,叫什麼呢?當然,「暱稱」絕不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它像其它稱呼一樣,很早就有了。所謂「暱稱」,就是比較親暱的稱呼,一般用於長輩對晚輩,或者夫妻之間、發小之間、閨蜜之間等。

以上就是「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和「暱稱」這幾種稱呼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還知道有哪些其它的稱呼嗎?快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古人是如何尊稱別人、謙稱自己的?
    我國古人的所有行為都伴有相應的禮法,即使是稱呼別人和自稱時也不例外,這一方面是為了表現自己的修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對別人的尊重。我國古老的禮文化,為上至國家大事、下至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參照的標準。
  • 古人對女性都有哪些尊稱?古代女人對自己又有哪些謙稱
    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一、古代對女子的尊稱一般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尊稱別人的女兒為「令媛」、「女公子」等。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
  • 有哪十種謙稱?古人為何不自稱「我」?
    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含義,比如說,古人們互相見面時,如何稱呼對方居然有十種敬稱,而自己稱呼自己也有十種謙稱,那麼,都有哪些稱呼呢?「敬稱」也叫「尊稱」,表示自己對對方很尊敬客氣的態度,主要有以下這些敬稱:1、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稱關羽為「武聖」等等。「聖」也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2、帝王的敬稱: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等。
  • 我國古代的「敬稱」與「謙稱」
    敬稱敬稱又叫尊稱,是尊敬對方的稱謂。比如對君主稱「王」、「大王」、「君」、「上」、「陛下」,對一般人稱「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這些都是敬稱,與現代漢語的「您」相仿。
  • 古代文化常識——敬稱、謙稱、賤稱
    敬稱、謙稱、賤稱就是文化常識中經常考到的一部分內容,古人到底在何種情況下運用何種稱謂呢?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
  • 小編是自我謙稱,請叫我編輯老師!
    親愛的「雲淡風輕」讀者:「小編」是自我謙稱,不是您隨便叫的,辛辛苦苦碼字的編輯們送您無數個白眼,並麻煩您尊稱我們一句「編輯老師」!讀者留言裡面,稱作者為小編的也見怪不怪:「給小編加雞腿」 「小編辛苦了」 「小編可真能編啊」 「小編寫的什麼爛東西」……很多年輕、經驗不足的「小編」開始這麼稱呼自己,以在資深前輩和讀者面前表示謙遜。可用著用著,大家也覺得稱別人為「小編」很正常了,相信大家並無惡意,只是不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問題就是,「小編」本是自我謙稱,並不適合別人稱呼自己。
  • 我也可以自稱「朕」!走進文言文那些事兒,教你用對謙稱(上)
    對文言文提不起興趣,是因為真的很枯燥,很無聊。今天呢,我們換一種方式來重新認識它。讓你知道,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你居然也可以自稱「朕」!好啦,接下來我們走進文言文的那些事,一條龍服務講一講古代社會各界人士是如何謙虛稱呼自己的呢?
  • 中國人不該叫錯的「三個稱呼」
    謙稱和敬稱都涉及對人的稱謂,這些語彙有固定的說法。「家」丶「大」,是自稱長輩和平輩家人的謙稱,如「家父」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丶「小」,則完全是謙卑的自稱,即當著別人稱呼比自己輩份小或年齡小的家人,如「舍弟」丶「舍妹」等等。「令」丶「外」丶「人」:令,美好的意思。
  • 人際交往中的互相尊稱
    第一,尊稱對方或對方親屬。有以下五種方式;其一,在對方或對方親屬的稱呼中加臺、公、尊、令等字。比如兄臺、巡撫的撫臺.都屬於指代性的尊稱。稱對方的父親為尊父、尊甫、令尊。令尊和令堂要區分開,令堂是尊稱對方的母親,還有幾個稱呼:尊堂、令慈(慈和嚴相對應,嚴是指父親)。對對方的兄弟稱令兄、令弟,對對方的姐妹稱令姊、令妹。
  • 熟讀「尊稱」,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殿下:對帝王的尊稱。閣下:稱指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多用於書信中,外交場合)。麾下:指將帥。膝下:給父母或祖父母寫信時,常在開頭的稱呼下面加「膝下」。足下:尊稱朋友。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謙稱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請。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可:謙稱自己(多用於早期白話)。如:小可不才。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後來地位低的人也用於自稱。如:小人不敢。
  • 外國人對中國的十大稱呼,部分屬於典型的蔑稱!
    因為當時大清實在太讓人無語,鴉片戰爭被打敗了之後,依然不思改變,最後竟然被改革開放30年的日本擊敗,不被嘲笑可能嗎?  第四個,Chinoiserie(中國風)  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時,歐洲正在發生巨變。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遙遠東方的事情,來說明歐洲需要改變,尤其是選官制度,就是這一時期歐洲引進了科舉,形成現代歐洲文官制度。
  • 個人的對自己稱呼,還有這些講究呢,你知道麼?
    生活中想必有許多喜歡古史,好文崇文的人,而小編也是如此所以小編在此整理了一些古之稱呼。女性的稱呼、老年婦女謙稱--「老身」 謙稱自己的丈夫--「拙夫」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稱--「臣妾」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稱--「本宮」寡居皇太后自稱--「哀家」民間女子自稱--「小女子」、「民女」女子謙稱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樹在古代被看作樹中的賤物)自我的稱呼、「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
  • 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一),「不學禮,無以立」流傳至今的處世稱謂
    《論語·季氏》-陳亢問於伯魚篇「不學禮,無以立。」大意是,不學會禮儀禮貌等社會行為規範,就很難在社會立足。到了唐朝,禮就有《周禮》《儀禮》《禮記》等三禮,是禮樂文化理論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後世禮制影響深遠,有些流傳至今。下面專講處世稱謂,希望讀者喜歡。
  • 禮貌稱呼,是一種尊敬的態度,更是一種優雅的風度
    現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平輩之間用你,長輩用您。古代的稱呼相對多一些,有汝,爾、若、而、乃等稱法,那個時候,他們無論對誰說話時,卻很少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呼不禮貌。古人,發明了一些更文雅的稱呼,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禮貌。1、用抬高對方身份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壯士」等。
  • 文學常識專題:古代稱謂文化——謙稱
    這一章節接著講下古代文學常識敬稱、謙稱。有時候兩者容易混淆,考試的形式會出現選擇題或判斷題,敬稱、謙稱是否用錯對象。另外在讀文言文時會遇到敬稱與謙稱,也會妨礙理解。謙稱:(謙辭)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 你是怎麼稱呼你的另一半的?還在老公老婆的叫?改改吧!
    夫妻之間應該怎麼稱呼?現在幾乎全中國人都在老公老婆的叫。老公老婆源自於老太公老太婆,明清時期是稱呼太監用的名字。到現在已經成了夫妻之間的暱稱,習以為常。我經常納悶,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叫老婆呢?而且也沒有內容可言。
  • 這個稱呼在現代是貶義詞,古代卻是對一個人的尊稱,一般人不敢叫
    在中國古代,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許多稱呼都是有講究的,譬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自稱皇帝,那麼皇帝這一稱呼就只能是一國之君所用,包括後來的公主用以表示皇帝的女兒,皇后表示皇帝的妻子等等,這些古代的稱呼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含義,「公子」也是其中一個。
  • 漲知識:從古到今女人對自己丈夫的稱呼,第五個聽都沒聽過
    郎因為「良人」這個稱呼,顯示不出性別,男人稱妻子,妻子稱丈夫,都是「良人」,所以後來人們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有點顯得男人飽讀詩書的勁頭。官人到了宋代,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由於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在夫妻間的稱呼上,於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官人,是對為官之人的尊稱,後來就發展成了妻子對丈夫的尊稱。
  • 現代暱稱弱爆了!古人才是「老司機」
    文言文的最大特點,是異常簡潔,概括力非常強;缺點是表達上容易概念化,不容易寫出豐富的層次和細膩飽滿的細節。「親愛的」文言文裡怎麼說?現代暱稱弱爆了!古人才是「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