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敬稱」與「謙稱」

2020-12-20 大黃扯點歷史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漢語中有許多敬辭謙辭。簡言之,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於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準確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敬稱

敬稱又叫尊稱,是尊敬對方的稱謂。比如對君主稱「王」、「大王」、「君」、「上」、「陛下」,對一般人稱「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這些都是敬稱,與現代漢語的「您」相仿。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稱;君王稱臣下,則用「卿、愛卿」;對有知識有名望的人稱「君、先生」;對老人稱「老丈、」,與現代漢語的「老人家、阿公」相仿。

與關係密切的人交往,尊稱更多,按對方年齡、輩分、性別不同,分別用「尊兄、仁兄、賢弟、賢妹、賢侄、世叔」等稱謂,或尊稱「閣下、足下」;稱呼對方的親屬,也要加尊稱,如稱對方父母為「令尊、令堂」,稱對方妻子為「尊夫人」,有時候稱「嫂夫人」,則又有了些親切感;再進一步,連與對方相關的事物也要用尊稱,如問對方姓名、家住何處,要說「請問尊姓大名」、「仙鄉何處」;問年齡,要問「貴庚幾何」;對方的住宅稱「貴府、府上」;對方的作品稱「大作」;對方的觀點稱「高見」。

此外,稱人之字,也是一種敬稱。如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譯:因而現在詳細地說明原由,希望或許能得到您的諒解。)句中的「君實」是司馬光的字,這是王安石對司馬光的一種敬稱。

謙稱

謙稱是對自己以及與自己這方面有關的人與事的稱呼習慣,主要是表示謙遜地自稱。比如君主自稱「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稱「愚」、「臣」、「小人」、「僕」、「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稱「妾」、「奴」;朋輩間,則稱「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稱「老朽」;對別人說自己的兒子,稱「愚兒、犬子」;說比自己小的親屬,稱「舍弟、舍侄」等;說自己的妻子,稱「寒荊、拙荊、荊妻、賤內」等;對別人說自己的長輩和兄長,稱「家父、家母、家兄」等,這些都是謙稱。

另外自稱其名,也是一種謙稱。如《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譯:我聽說過諸侯大夫們,不是擔心東西少而是擔心分配不均,不是擔心貧窮而是擔心不安分守己。)句中的「丘」是孔子的名,這是孔子自己的一種謙稱。古人說自己的姓稱「賤姓」;住處稱「敝鄉」;年歲稱「賤庚」;住宅稱「寒舍」;自己的作品稱「拙稿」;自己的觀點稱「拙見、愚意」等。

敬稱代替了第二人稱,謙稱代替了第一人稱。因此它們雖然都不是代詞,但在意思上卻相當於代詞「您」或「我」。

相關焦點

  • 古代文化常識——敬稱、謙稱、賤稱
    為了準確地把握文言文大意,爭取得高分,我們需要系統梳理古代文化常識。敬稱、謙稱、賤稱就是文化常識中經常考到的一部分內容,古人到底在何種情況下運用何種稱謂呢?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 古人有哪十種敬稱?有哪十種謙稱?古人為何不自稱「我」?
    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含義,比如說,古人們互相見面時,如何稱呼對方居然有十種敬稱,而自己稱呼自己也有十種謙稱,那麼,都有哪些稱呼呢?「敬稱」也叫「尊稱」,表示自己對對方很尊敬客氣的態度,主要有以下這些敬稱:1、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稱關羽為「武聖」等等。「聖」也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2、帝王的敬稱: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等。
  • 文學常識專題:古代稱謂文化——謙稱
    這一章節接著講下古代文學常識敬稱、謙稱。有時候兩者容易混淆,考試的形式會出現選擇題或判斷題,敬稱、謙稱是否用錯對象。另外在讀文言文時會遇到敬稱與謙稱,也會妨礙理解。謙稱:(謙辭)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 古代女人對自己又有哪些謙稱
    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一、古代對女子的尊稱一般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尊稱別人的女兒為「令媛」、「女公子」等。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
  • 語文中考必須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識(1)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大彙編——姓名稱謂篇
    3.古代謙辭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 古代男子稱呼妻子有多奇葩?聽起來實在像罵人,現代女性誤會很深
    實際上這些看似侮辱的稱呼,只不過是古人在介紹或者稱呼某個人時所用的謙稱。現代人因為理解不了其中的含義,所以才造成了誤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古代究竟有哪些看起來顯得「奇葩」的稱呼。現在的夫妻之間通常都是老公、老婆這樣的稱呼,但是在古時候卻並不是這樣的。古代的夫妻之間,通常以「相公」、「娘子」來互相稱呼。
  • 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助記(上):稱謂和姓名
    一、稱謂和姓名(一)謙稱、敬稱、賤稱1.謙稱(1)王侯自稱。①朕 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謂「我」「我的」,後為自稱專用。從秦始皇時專為皇帝自稱,他人不得擅用。例如:朕為始皇帝。(《孟子·梁惠王上》)③孤 皇帝王侯的謙稱,漢以後盛行,譯為「我」。例如: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 (《赤壁之戰》)④寡君 對別國人謙稱本國君主。例如: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左傳》)⑤不穀 不善,古代諸侯的謙稱,譯為「我」。例如:齊侯曰:「豈不穀是為?
  • 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暱稱:這些稱呼不簡單
    尊稱所謂「尊稱」,也叫「敬稱」,就是對人的尊敬的稱呼,自古以來,它在人際交往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俗話說「有禮走遍天下」,這裡的「禮」,最基本最基本的就是對「尊稱」的使用。比如,在古代對皇帝的稱呼顯然都是「尊稱」,如「大王」、「陛下」、「皇上」、「萬歲爺」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皇帝面前,「尊稱」可不單單只是表示尊敬那麼簡單,若是不使用「尊稱」,哼,那可是大不敬,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 古人是如何尊稱別人、謙稱自己的?
    我國古人的所有行為都伴有相應的禮法,即使是稱呼別人和自稱時也不例外,這一方面是為了表現自己的修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對別人的尊重。我國古老的禮文化,為上至國家大事、下至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參照的標準。
  • (最全)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匯總1-2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稱綽號】又叫外號或諢名,綽號一般根據某人的外貌、性格、行為等特徵而另起的「名字」。綽號有褒有貶,如李白外號「詩仙」,項羽綽號「西楚霸王」等。【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 最全古代文化常識彙編(一)(高中語文複習資料十二)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稱綽號】又叫外號或諢名,綽號一般根據某人的外貌、性格、行為等特徵而另起的「名字」。綽號有褒有貶,如李白外號「詩仙」,項羽綽號「西楚霸王」等。【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 我國古代的稱呼「足下」適用於下列哪種情境 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國古代的稱呼「足下」適用於下列哪種情境 一起來了解一下時間:2020-11-26 15:57   來源:99遊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古代的稱呼足下適用於下列哪種情境 一起來了解一下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是什麼?
  • 中國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你更喜歡哪一種?
    中國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你更喜歡哪一種?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男女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極其隆重講究,三媒六聘成婚之後,女子必須與丈夫相敬如賓。在古代丈夫就是女子的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對丈夫的稱呼也是講究的,不可以直呼其名。1.良人古語,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這是最早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也用於夫妻互相稱呼。從中可以看出古代丈夫們的光輝高大的形象。
  • 2017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匯總上(這才是最全)
    古代謙辭(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 高三黨福利: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值得轉發收藏
    12.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 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 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 古代分別有哪些謙辭,敬辭
    古代有哪些敬辭敬辭,即表示尊敬的詞。有以下幾類:(1)直接表示敬稱的詞如汝、爾、子、而、公、君等,還有先生、吾子、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都可以譯做「您」。古代有哪些謙辭古代謙辭多樣,就是與對方說話是稱呼「我」或者「我的」的謙稱。以下分類列舉:類表示「我」。帝王自謙,有孤、寡人、不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