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護林陪伴成長——珠海市學校社工試點項目案例
來源:南方網
「育才護林」學校社工正在以實際行動表明:沒有社工的學校是不完整的。學校社工在學生與環境中架設了一道信任的橋梁。
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珠海市教育局把開展學校社會工作試點作為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的重要舉措。探索政府出資向專業社工機構購買服務的新型社會工作模式,委託珠海欣心社工服務中心開展「育才護林」學校社會工作試點服務項目,分四批在珠海市中小學校開展,首批試點已於2013 年8月,在珠海市第三中學、第九中學、香洲區第十二小學啟動;第二批試點於2014 年2 月,在鬥門區城南學校、金灣區小林實驗小學、高欄港經濟區南水中學展開;2015 年2 月,第三、四批試點已在金灣、鬥門的農村薄弱學校開展。目前,12 所學校社工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2014 年,機構獲評為4A 級社會組織、珠海市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2015 年3 月,被評為廣東省社會組織宣傳先進單位。
一、創新模式,特色服務
珠海是沿海移民城市,人口流動性大,加上緊鄰港澳臺,文化多元,環境複雜,加強學校管理和學生教育刻不容緩。而現今學校的心理諮詢工作針對學生個體進行心理輔導,受制於模式及角色的局限性,難以解決學生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因此,應採取更廣闊的「社會生態系統模式」的視角,以角度的開放性、多樣性,通過協調學生與家庭、學校、社區的互動,解決學生問題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此,「育才護林」學校社會工作項目試點創新工作機制,順利融入學校,有力促進了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初步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三支隊伍、四條主線、五大工作方法」的珠海市學校社工服務模式。
「一個中心」: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心;
「兩個平臺」:社工服務平臺、交流學習平臺。社工服務平臺是設學校社工站,為學生開展服務;交流學習平臺是建立學校社工的督導培訓平臺,提升服務質量;
「三支隊伍」:學校社工工作推進小組、學校社工聯絡員、學校社工專家督導團隊;
「四條主線」:關注「特困生」、挖掘「特長生」、「以點帶面」試點班級,「家校社」 一站式服務。
「五大工作方法」:開展個案輔導、小組活動、主題班會、志願服務、大型活動服務。珠海學校社工項目試點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各校社工站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市三中的志願服務、九中和鬥門城南學校的個案輔導、香洲十二小的小組活動、高欄港南水中學的主題班會、金灣區小林實驗小學的大型活動等,學校社工的服務受到師生、家長的廣泛認可。
二、宣傳推介,監控質量
社工進校園在珠海尚屬首次,學校的師生、家長、社區都對「學校社工」比較陌生,為使學生、家長和教師儘快了解學校社工服務體系,我們開展了以下的宣傳推介活動,及時公開學校社工信息,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一)宣傳推介社工服務,找準服務方向
學校社工與試點學校一起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機構專門建立了網站,建微信公眾平臺,在各學校網站設社工網頁、校訊通、公眾微信群、宣傳欄、宣傳單張等,在學校的教職工大會、班主任會議、家長會等場合廣泛宣傳學校社工,讓學生、家
長和教師都知道:「有困難,找社工。」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社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等方式,分別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進行了學校社會工作需求調查,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形成了《學校社會工作需求調查報告》,為學校社工的服務找準方向;為了解試點工作的服務成效,在學年結束前,學校社工分別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進行了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成效調查,形成了《學校社會工作成效調查報告》,檢討的工作成效及不足。通過調研,找準學校社會工作的切入點,明確需求,跟蹤服務成效。
(二)建立督導培訓體系,提升服務質量機構
建立學校社工督導和培訓機制,成立學校社會工作專家督導團隊,定期解決學校社工在工作中的困難和瓶頸,經常派專員到各校巡訪督導,對學校社工的能力進行考核評估,不斷改進試點工作的質量。與此同時,定期組織專家為試點學校提供增值服務,如邀請專家為學校開展專題講座,提升教師、家長的教育水平;擔任家社協調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積極參加組織學校的各項活動,為學生管理服務等;學校社工多方連結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的資源,協調社會各方資源,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和諧的環境。同時,學校社工的總部設在珠海市第九中學,專設楊蓮清教授工作室,為教師、家長提供更直接、高效的增值服務。學校社工的工作體現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社工、社區、專家等多元合作,廣泛連結多方資源,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
(三)新聞媒體多次報導,社會反響強烈。
兩年來,新聞媒體對學校社工的的報導達23 次。在2014 年4 月6 日,珠海電視臺點評晚十點專題報導學校社工的服務成效,題目為:「浸泡」在學校的雷鋒。2014 年 12 月4 日,珠海市委副書記、社工委主任王衍詩一行帶隊考察該項目,給予該項目高度評價,並指出:要為最需要的人提供社工服務,當晚的《珠海電視臺》新聞播報此消息。2015 年5 月28 日,市委社管部部長趙彥慶、市教育局局長鍾以俊等領導,專程參觀「育才護林」學校社工試點項目的工作成果展示會,《珠海電視臺》新聞報導題為: 「珠海市12 所中小學開展「育才護林」學校社工試點項目」
此外,機構還製作了微電影:「陪伴成長」——學校社工故事匯,該項成果還獲得全國青少年微電影創作金獎,對學校社工的工作以影視的形式展開宣傳。與此同時,開展欣心公益大講堂活動,送講座到西區,讓更多的學生、家長、教師從中受益,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構建一個和諧健康的環境。
三、連結資源,多方參與
「育才護林」學校社會工作試點項目是為解決學生與環境的不協調所產生的各種行為問題,工作難度較大,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項目在試點學校設社工工作站,實行「一校一社工」制,即實施方為試點學校派駐校社工一名,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市教育局德育科對項目進行全程管理,試點學校配合監管。機構建立嚴格的督導制度,定期對學校社工、志願者進行相關督導和培訓,提高項目執行能力,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機構積極連結資源,得到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一)作為教育系統德育創新的舉措,市教育局給予政策、資金的扶持項目得到了珠海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專門召開辦公會議研究試點學校社會工作,局領導多次聽取試點學校工作匯報並作指示,專門劃撥經費用於購買學校社工服務,使項目得以順利開展。學校社工是珠海市教育系統的德育創新的重要舉措,探索政府出資向專業社工機構購買服務的新型社會工作模式,目前,學校社工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二)為共同營造學生和諧的成長環境,試點學校主動配合試點學校積極配合項目的開展,在每校專設社工站,為學校社工創始良好的工作環境,成立學校社會工作推進小組,把學校社工的工作融入學校德育體系之中;組建學生做學校社會工作聯絡員;利用各種方式宣傳學校社工,幫助社工儘快融入學校,為社工開展服務提供便利條件,專門指派德育處或學生處領導指導學校社工工作,協助機構管理學校社工的考勤,監控學校社工工作質量,及時溝通反饋學校社工的工作情況。
(三)作為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市委社管部積極推進為了進一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工作,2014 年8 月18 日,市委社管部部長趙彥慶一行帶隊到九中考察「育才護林」學校社工試點項目,評審團一致認為該項目在珠海市社會治理過程中有創新性、可複製、可持續性,並取得顯著的社會成效,高度讚賞珠海市教育局領導的高瞻遠矚,認為學校社會工作大有可為,為正在成長的中小學生解憂排難,陪伴其健康成長,市委社管部將協調市教育局、試點學校、專業的社工機構,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珠海市學校社工的制度,形成一套可推廣的體系。珠海市第九中學作為該項目的總部,非常支持學校社會工作的開展並為之創造便利的工作條件,成為珠海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對學校社工項目的推進起到示範性的作用。
四、成效顯著,廣泛認同
兩年來,學校社工兢兢業業、不辭勞苦服務學生、教師、家長,超額完成服務數量。 12 所試點學校社工為學生、教師、家長開展服務達63659 人次。其中個案輔導363 人(1305 人次);小組活動385 節;(5017 人次);主題班會334 節;(15975 人次);志願者服務12 次(4230 人次);大型活動91 場(18214 人次);接訪學生、家長、教師達2712 人次,家訪83 人次;校訓通187 次(16123 人)。為解決問題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癥結,學校社工採取「空椅子技術」、「合理情緒療法」、「契約技術」、「正強化」、和「滿灌療法」等系列心理與行為矯正技術,學生的問題行為得到明顯改善。達到開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的素質,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培養社會公德心和責任感,弘揚正能量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架設家校社的溝通橋梁,促進學生與環境的和諧學校社工努力做好學生、家長與教師三者的協調、溝通服務工作,為學生、教師、家長之間的架設信任之橋,促進學生與環境的和諧。在學生層面,社工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引導學生正向發展;在教師層面,社工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解決學生的問題行為;在家長層面,社工成為親子溝通的協調員,引領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關注特困生,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特困生主要指學習困難、經濟困難、心理困難、身體困難的學生。學校社工通過個案輔導、心理疏導、心理訓練等技術,有效地矯正一些有心理陰影的學生,轉化了他們的行為偏差。為更好的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學校社工還建立了特殊學生檔案,主動介入特困生,讓最需要的人得到及時幫助,從全方位的視角去關愛弱勢學生。
(三)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中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期,也是潛能的開發期,但此階段大多數學生都忙於學習,無形中抑制了潛能的開發,學校社工通過開展小組活動、主題班會、志願服務等活動,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運動能力、領袖能力、協作能力等,培養自信、獨立、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通過學校社工的努力,從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到為弱勢學生解困;從引導青春期學生正確處理異性關係,到幫助自卑學生重拾自信;從逃學打群架,到主動為班級服務,通過學校社工的努力,消除校園的潛在隱患,使校園更文明、健康、和諧。五、制度保障,合力推廣學校社會工作已在港澳臺、北上廣以及廣深莞等珠三角城市已逐步鋪開,但在珠海尚屬試點探索階段。力求通過試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適時推廣,在時機成熟時全面鋪開。考慮到學校育人工程有其特殊性,我們提出了「一年探索、兩年出成效、三年面上推廣」的工作目標,隨著試點範圍的擴大,迫切需要建立我市學校社會工作的長效機制,確保學校社工隊伍的穩定,不斷提升學校社工的工作質量,保持學校社會工作的延續性,推動學校社會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育才護林」學校社工項目的實施,得到國家和省市的制度保障。在國家制度保障方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2004 年2 月26 日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 號文、2010 年7 月29 日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的精神。該項目的實施也得到珠海市各級部門的制度保障。在2013 年12 月17 日「珠海市教育局工作會議紀要」(珠教第17 號)文,決定將學校社會工作作為德育創新模式予以推進,並擴大學校社工試點範圍;2014 年12 月1 日「珠海市教育局工作會議紀要」(珠教第15 號)文,決定2015 年繼續擴大「育才護林」學校社會工作試點範圍,增加6 所農村相對薄弱學校。珠海市委社會管理工作部也將協同市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學校社工工作,
2015 年6 月25 日,市委社管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團市委四部門聯合發文,關於印發《推進學校社會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珠社管2015 第8 號), - 8 - 提出加強學校德育創新,積極引入社會力量,紮實推進學校社會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逐步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學校社會工作體系。
2014 年12 月4 日,市委副書記、市社會工作委員會主任王衍詩一行到第九中學調研該項目,並為「珠海市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揭牌。王衍詩副書記對學校社工作為第三方在促進校園和諧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給予充分的肯定,希望學校社工試點項目可以持續並推廣;同日,市委召開的由李嘉書記出席的全市社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市教育局長鍾以俊對開展「育才護林」學校社會工作做專題發言。
2015 年5 月28 日,市委社管部部長趙彥慶、市教育局局長鍾以俊等領導,專程參觀「育才護林」學校社工試點項目的工作成果展示會,各試點學校領導一致肯定了學校社工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方面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鍾以俊局長對我市試點學校社工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要利用好現有的各種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加強社工的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社工隊伍,希望學校社工加強與學校德育、團委等相關部門的聯繫,共同推進學校社工試點工作。趙彥慶部長對「育才護林」學校社會工作實現「創新、實效、可複製、持續」的社會治理創新四要素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兩個注意」、「三點建議」。「兩個注意」是注意對「特殊學生」不要「標籤化」、注意做好和試點學校原有工作的銜接;「三點建議」是在服務範圍的進一步拓展、推廣中的「循序漸進」、形成一套可推廣的模式和體系。
在各方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育才護林」學校社工正在以實際行動表明:沒有社工的學校是不完整的。學校社工在學生與環境中架設了一道信任的橋梁,推進學生與環境的和諧,做好「融合教育」,切實幫助弱勢學生群體,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今後,學校社工會讓更多的學生和家庭受益,通過不懈努力,讓更優質的社工服務走進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