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選粹」李雨生|但願靈光永駐我心

2020-12-16 作家鬼譚

作者簡介: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天津鐵路夕陽文學社社長。從1984年開始,先後在國家及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200餘萬字。共獲國家級、省市級各類文學大賽獎項38項。著有長篇小說《初戀草原》、散文集《歲月難忘》《生命像一隻五彩氣球》《懷舊也是一種享受》《歲月留痕》。

但願靈光永駐我心

我想很多文友都有相同的經歷,在創作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詩的時候,往往會被卡在某一個地方動彈不得。為了得到一個精彩的片段,一個不俗的比喻,甚至是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詞彙,冥思苦想,茶飯無味,不論幹什麼,心中總是放不下,甚至在夜裡也常常睡不踏實。雖比不上賈島的「反覆推敲」的雕琢,也不亞於蘇東坡修改「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的辛苦。但是,往往就在這個時候,或在不經意之間,或在夜晚睡夢之中,忽現一道靈光,不知從什麼地方,一下冒出一個非常出色的句子或詞彙,於是不管手裡忙著什麼,甚至是在夜裡都要起身拿出紙筆記錄下來,不然等時過境遷,那道靈光就會瞬間即逝,再想捕捉已經來不及了。

我在創作詩歌《鄉愁》的時候,甚為結尾的太俗而費神。用山水、河流、樹木、房屋均缺少代表性,也陷入俗套。用什麼結尾,方能顯出膠東老家的地方特色?糾結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完成。有一天夜裡,忽然「靈光一閃」,一個雖然有些「鄉巴佬」,但的確是接地氣的句子飄然而來:「冥冥中,母親喊我回家吃飯。炕桌上擺著煎餅黃醬,還有翡翠似的大蔥。」這樣的結尾,不用過多地渲染鄉愁,寥寥幾句,就把山東人的特點寫了出來。

年輕時讀過一篇文章,說是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在睡夢中偶得佳句,隨手拿出紙筆簡單記錄下幾個字。待到天明,再看夜裡寫下的幾個字,如同天書一般,如何也想不起當時寫的是什麼了。

「靈光一閃」,就是我們常說的「靈感」。

不僅是寫作者如此,所有從事文藝創作的人,科技創造的人,都會遇到「靈感」。書畫家「靈光一閃」就書寫出絕世的書法、美術作品;舞蹈家的「靈光一閃」就閃出了一個驚豔舞蹈編排和超凡的動作;音樂家「靈光一閃」就譜寫出恢弘的音樂篇章;科技人員「靈光一閃」就閃出了國之重器,尖端成果,世界震驚。而這些「靈光」,往往都是在夜裡出現。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夜裡萬籟俱寂,喧囂停止的緣故。這個時候,人的靈魂最為安靜,是人與宇宙、與大自然無障礙溝通的最佳時機。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的心靈就會得到來自冥冥之中的啟發,所謂「神助」即是如此。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遠比知識更為重要。即使再愚鈍的人也會有靈感火花的閃現。只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人們任由它熄滅、消失罷了。」

其實「靈感」並不是空穴來風。「靈感」是實踐的產物,是人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所獲取的知識,思考,經驗,甚至是壓力的綜合體。「靈感」也被稱作「靈感思維」。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瞬間產生的富有創造力的突發思維狀態。它包括創意、閃念、開竅、想法,是人們思維升華的結晶。「靈感」來自勞動,來自實踐,來自思維,來自不斷地探索和追求。假如一個人渾渾噩噩,不思進取,失去人生的活力和動力,哪裡還有創造的「靈感」。用「靈光一閃」來捕捉、激發、記錄、提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才是「靈感」的最終價值。否則,就算有了「靈感」也會被糟蹋、被泯滅、被扼殺,更談不上服務社會了。

當然,「靈感」並不是常有,它會隨著思維的僵化和停頓而消失。只有積極進取的人,才會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思想的火花一旦被點燃,就會照亮整個生命,不管生命是久長還是短暫。

我希望自己永遠處於思維的前沿,直到生命的最後。我希望「靈光」永駐我心,讓我永遠處於思維的年輕歲月,使自己永葆思想的活力。

相關焦點

  • 「美文選粹」人生,一場單程的旅途
    ⑤由於想到人生裡沒有多少次像搬家,可以讓我們痛快的捨棄,使我丟掉了許多從前十分鐘愛的東西,都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一些成長的紀念。攏攏總總,舍掉的東西恐怕有一部貨車那麼多。⑥即使是這樣,這次搬家還是動用了四部貨車才連載完畢,使我想起從前剛到臺北,行李加起來只有一隻旅行袋,後來搬家,是一個旅行袋加一個帆布袋,學校畢業時搬家竟動用了一部小發財車。當時已覺得是頗大的背負。
  • 「美文選粹」魯迅:秋夜
    面對冰冷的現實,小粉紅花軟弱、心存幻想,缺乏鬥爭的堅定決心;小青蟲雖不惜以身投火,卻也不過是做無謂的犧牲;唯有棗樹在寒冷蕭瑟的秋夜裡始終頑強不屈地抗爭,這正是作者反抗精神的集中體現,展現了其與黑暗勢力孤軍奮戰的心境和堅持韌性戰鬥的意志。①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②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 「美文選粹」季羨林:馬纓花
    等到我住進去的時候,富貴氣象早已成為陳跡,但是陰森悽苦的氣氛卻是原封未動。再加上走廊上陳列的那一些漢代的石棺石槨、古代的刻著篆字和隸字的石碑,我一走回這院子裡,就仿佛進入古墓。這樣的氣氛同我當時的心情是相適應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麼鬼神,所以我住在這裡,也還處之泰然。
  • 「美文選粹」馮驥才:葡萄美酒夜光杯
    在《兩顆心的四分之三》《最後盛開的玫瑰》《維也納的春天》那些撩動人心的樂曲聲中,酒杯在你激動的手中一晃,杯中酒液寶石般晶瑩閃光,這不正是「葡萄美酒夜光杯」那瑰麗光華的詩意麼?照應題目,疊詞增加韻律,營造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詩情畫意,於時間推移中深入並沉醉於奧地利酒文化中,不知歸路。 ⑦一九八八年春天,我和一群朋友去奧地利的葡萄谷參觀多瑙河航船博物館。
  • 「美文選粹」冬來萬物藏
    想要▼《美文選粹》欄目課件散文複習資料更多備考課件及資料長按右邊左老師微信二維碼2秒鐘,即可獲取哦~點擊「閱讀原文」
  • 「美文選粹」千畝鹽田美,世代祖輩耕
    「發現」一詞寫出了「我」被鹽田景色震撼後的新收穫,修建並耕耘鹽田的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創造「奇蹟」的也是平凡的人!⑦我主動過去同她倆打招呼,其中一位女子停下手中的活計,沒有說話,只是靦腆地一笑,算是對我的回應。我詢問她,鹽田是你們家操持嗎?她點頭默認,之後,用手中的木刨,手腳麻利地將稀疏的粗鹽,一圈一圈地刮攏,任其晾曬,待到鹽田水分徹底風乾,才收集裝袋。
  • 「美文選粹」葉聖陶:坐羊皮筏到雁灘
    我腿力不濟,沒法蹲,只好一屁股坐下來,下面貼著木條和羊皮。我們四個人,加上筏工跟一個附載的挑麵粉的,筏上共載六個人。由「聽過」到親身體驗,再到實實在在的「坐」,尤其是「挑麵粉的上船」,真實而具體,多用短句,節奏明快,頗顯幽默,亦暗示行程的開始。⑤羊皮筏吃水極淺,所以能貼近沙灘,便於上下。
  • 【清淨赤子心】「分別智」與「平等慧」
    凱丞卻說:「媽咪,別人的人事問題你不需要知道,請不要再問了,我不會說。」不只對媽媽如此,德寋師父和謝麗華主任也都曾遇到過如此情況。 凱丞心中有一把尺,能清楚分辨何者能言、何者不能言,甚至何者能為、何者不能為,他都謹守分寸不逾越。
  • 「物我兩忘」、「梵我一如」、「我思故我在」究竟什麼是「我」?
    撰文:川流中國人以「物我兩忘」之藝術境界為高,印度人以「梵我一如」為終極目的,西方人則以「我思故我在」為哲學的裡程碑。究竟這個「我」是什麼?如何去理解這個「我」呢?「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寒山詩》大約在2600年前,印度的釋迦太子經過六年的苦修,終於在菩提樹下,解脫一切執見的束縛,成為了一代聖者。在他徹底醒覺後,他曾經一度猶豫,應否將他所證悟的道理,解釋給世人知悉?會不會徒勞無功?
  • 「晚安情話」但願有人愛你,細緻入微,面面俱到
    但願有人愛你,細緻入微,面面俱到。真正的喜歡一定不是宏觀的表現,而是細節之處的成敗。I hope someone loves you, nuanced and all-encompassing.我不知道你沒有看到這一份熱愛,或許傻裡傻氣也是他的全部態度。It's not that he doesn't like you anymore, it's that you take his mycomycin for granted and let him down.
  • 「美文選粹」林清玄:蝴蝶的傳說
    可喜的事情不是因為蘭嶼島上有蝴蝶,也不是「臺灣最大最美」的蝴蝶一隻的價錢可以賣到八十元,善於研讀美文的讀者不宜急於作出結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結果就是我們容易迷失既定的目標與前進的方向。③捕蝶者為了厚利,不僅捕捉成蝶,甚至連它的蛹和幼蟲都不放過。濫捕濫捉的結果,原本數量有限的珠光黃裳鳳蝶瀕臨絕種,差不多要永遠在世界上消失。
  • 「親を心配させる」還是「親に心配させる」?
    「心配する」是他動詞,自然就應該用「親に心配させる」了。但是教研菌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其實日本人還真的不用「親に心配させる」的形式。他們認為「親を心配させる」才是正確答案。也就是說即便是他動詞,在使役態中的表達也不一定是「AにBをさせる」的形式。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從禪坐到禪宗,從「我空法有」到「以心印心」,怎樣的解脫之徑?
    禪,本為梵文「禪那」( Dhynna )的簡譯,意為「靜慮」、「思惟修」。早於釋迦成佛前,印度人已經坐禪,在樹蔭下苦思生死問題,或於定中體會梵我合一,提升精神境界。可見坐禪是一種修行的形式,從《梨俱吠陀》到《奧義書》時代,坐禪已流行於各宗派。原始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中的定,就是指坐禪。
  • 「親を心配させる」與「親に心配させる」一樣嗎?
    相信很多小夥伴會選擇「親に心配させる」。為什麼呢?因為根據課本上的語法說明就應該用助詞「に」。「心配する」是他動詞,自然就應該用「親に心配させる」了。但其實,日本人還真的不用「親に心配させる」的形式。他們認為「親を心配させる」才是正確答案。也就是說即便是他動詞,在使役態中的表達也不一定是「AにBをさせる」的形式。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美文選粹」嶽 樺
    我們大概也是那個樣子,所以一爬上汽車,人們的心和飛旋的車輪就達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盤旋而上,直奔峰頂。儘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樹、好景層出不窮,但似乎都與我們無關。過後,當我重新翻閱那天的記憶時,除太陽未出時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後的那泓天池水還算清晰,中間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紅綠交錯、模模糊糊的虛影,如一張張焦距沒有對準的照片。
  • 9月9日雷光夏「仲夏靈光」澳門演唱會
    仲夏靈光-雷光夏澳門音樂會(9/9:8:00pm)仲夏靈光-雷光夏澳門音樂會時間/Date:2007.09.09(Sunday)8:00pm地點/Venue:牛房倉庫(OxWarehouse)票價/Tickets:MOP$80(牛房之友、邊度有書會員及學生可享MOP$65票價優惠)售票地點:牛房倉庫(28530026)、邊度有書(28330909)現場不設劃位
  • 「雲帆清音」謝南容 詩詞書畫選粹
    雲帆清音謝南容 詩詞書畫選粹江梅濯素浣衣裳,美人居水鄉。泠泠千裡月,空谷溼其香。古劍亭風月無今古,林泉同往還。一亭黃葉老,千載白雲閒。嶺上寒雲飛,箕山我復來。採菊盆湖畔,白日更徘徊。修竹為我清,芝蘭為我開。渴掬山溪水,起舞松風臺。天地蘊真趣,堪託平生懷。巴嶽山其一我從永川來,來遊西湖道。女貞泛霧清,湖堤生春草。朝為佳人顏,日暮色嫗老。富貴如雲煙,榮盛豈久保。
  • 「美文選粹」鄉關何處
    我想任何一個早年離鄉遊子在思念家鄉時都會有一種兩重性:他心中的家鄉既具體又不具體。(「他為什麼還要這樣發問」是全篇的主話題,「他心中的家鄉既具體又不具體」是作者的基本見解。)具體可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小樹,半壁蒼苔;但是如果僅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轉換成回鄉的行動。然而真的回鄉又總是失望,天天縈繞我心頭的這一切原來是這樣的麼?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詩後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圖,詩意頓消。
  • 《王國之心》是如何塑造「黑暗」的?
    編者按:與許多「非黑即白」,「正義必須戰勝邪惡」的傳統劇情不同,《王國之心》系列對「光明」與「黑暗」關係的探討相當深入。這部作品並沒有徹底區分「光明」和「黑暗」,認為二者是相伴相生的關係,近似於「本質」與「存在」之間的聯繫,重要的不是徹底剷除黑暗,而是尋求平衡。
  • 原味福音(結語)我愛「原味」
    所以,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許多人吃著明明「無味」、「異味」甚至「完全變味」的「福音」,都可以吃得那麼津津有味——至少樣子像是。我疑心,那是因為他們從不曾知道福音的「原味」,故此根本分別不出他們正在吃著的,究竟是什麼「音」。然而,閣下不問,我也得自問:我卻又怎麼知道呢?——難道我「前世」已經嘗過福音的滋味,所以曉得它的「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