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日本「熱死」57人,中暑後該咋辦?

2020-12-22 中國科普網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日本近期持續高溫天氣,7月29日至8月4日一周內,因中暑而住院的人數近2萬人,57人因中暑死亡。中暑住院的人群中,65歲以上的高齡人士佔54.3%;需要至少住院3周以上的重症患者有729人;發生中暑最多的地方是室內,佔41%。

此前有媒體報導,進入8月後僅4天之內,東京就有19人因疑似中暑而死亡。日本警方稱,他們的年齡在60-90歲之間,都是死在室內,調查發現這些人都沒有使用空調。警方呼籲民眾注意適當利用空調進行降溫。

中暑患者被送往醫院 圖片來源:日本共同通訊社

夏日炎炎,很多民眾自身或者身邊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中暑的經歷。作為夏季常見的一種症狀,中暑為何會引發死亡?

散熱障礙為主因 身體機能易失常

「中暑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輕者可能有頭暈、無力、嘔吐等表現,重者可發生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休克等,如果發現或者處置不及時,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向陽表示。

「中暑死人是由於高溫引起身體機能失常,從而使人身中樞功能發生障礙,最終導致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引發死亡。正常人體體溫波動範圍很窄,構成人體的細胞只有在37度左右才能存活和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高溫持續42度以上不退時,就會出現蛋白變性、功能失活,甚至出現細胞壞死。」張向陽指出,「因此,對中暑決不能掉以輕心。」

細胞失活或壞死引發的後果嚴重。比如,神經細胞功能障礙或死亡,就會引發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卒中等,導致人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直至死亡;心肌細胞出現功能障礙或死亡,會導致心功能衰竭,循環功能衰竭,既不能保證器官組織的血液供應,也降低了通過促進血液流動來散熱的功能,體內熱量更難以散發。

疾病累及到肝臟,會出現轉氨酶升高、黃疸,直至肝功能衰竭;累及腎臟,加上血液容量降低、循環衰竭,可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累及肌肉,加上意識障礙導致的固定部位的肌肉受壓損害,會出現肌肉壞死(橫紋肌溶解症候群),隨後也會導致腎功能損害和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等。

「這一切都是因為散熱障礙,超出人體體溫調節範圍,才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張向陽指出,上述的各種臟器功能衰竭,以及電解質異常、酸中毒等,彼此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完全可能將生命置於危險的邊緣。

快速降溫是關鍵 遠離熱溼重預防

中暑了怎麼辦?「中暑治療的核心原則就是快速降溫。」張向陽說。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高溼、日曬環境,至陰涼處、通風處靜臥,避免高強度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有條件的要將病人置於空調環境,爭取去掉衣物以幫助散熱。神志清楚者及時補充含鹽清涼飲料,如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輕者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重者需要至醫院診治。

中暑高熱者要迅速降低核心體溫(測量肛溫或耳溫),爭取在半小時左右將核心溫度降至39度以下,同時注意生命體徵、神志變化及各臟器功能狀況,早期發現並處置併發症。醫生會抽血檢查多種生理指標,以及進行頭顱CT等影像學檢查,其目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幹預、早期遏制臟器功能障礙的進一步發展。

降溫多主張採取物理降溫措施,如將身體(頭部除外)浸於4℃水中降溫,但這種冷水會讓神志清楚者感到非常不適,也要避免將體溫降得過低;或者去除衣物,身上灑上溫水,用風扇吹風加強蒸發降溫。目前這兩種降溫方式效果最好。

張向陽強調,中暑的高熱並不等同於炎症的「發熱」(即我們平時說的「發燒」),因此不建議使用常用的解熱藥物,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另外,也不建議酒精擦浴。

高溫中暑重在預防。事實上,不僅高溫高溼的環境容易中暑,在此條件下進行高強度運動、比賽、勞動也容易發生中暑。老年人、孩童、體弱者即便未進行高強度活動也易中暑;三伏天某些產婦長衣長袖捂被子,也易發生中暑現象。

預防高溫中暑,可改善高溫、高溼的作業條件,加強隔熱、通風、遮陽等降溫措施,外出時注意遮陽;適當多喝含鹽清涼飲料,而不是口渴後才補充水分;注意飲食和休息,休息不足、疲勞和飢餓條件下也容易發生中暑;使用空調降溫,或多次到空調環境降低體溫,即使短時間在空調環境留滯,也會大幅度減少熱休克的發生,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體弱者等機體調節能力差的人群,但使用空調時也要避免空調風直吹或者溫度調得過低。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公眾號ID:kepuing>

中國科普網官方微信

科技部主辦權威科普平臺

相關焦點

  • 日本"奪命高溫"一周熱死57人 近2萬人中暑
    中暑患者被送往醫院(共同社)海外網8月6日電 日本近期持續高溫天氣。日本總務省消防廳6日表示,7月29日至8月4日一周內,因中暑而住院的人數高達1萬8347人,57人因中暑死亡。據日本時事通信社6日報導,近一周內,日本有近2萬人因中暑住院,比上一周的5664人又增加了3.2倍左右。近一周的中暑住院人數和死者人數都達到這一季度的最高記錄。中暑住院的人群中,65歲以上的高齡人士佔54.3%。需要至少住院3周以上的重症患者有729人。
  • 一周57人中暑死亡 為何日本每年夏天都「熱死」人?
    原標題:一周57人中暑死亡,為何日本每年夏天都「熱死」人?  據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發布數據,今年7月29日至8月4日,全國有57人中暑身亡,18347人因中暑被緊急送醫治療。  據朝日新聞臺報導,8月1日至6日,東京23區共有39人中暑身亡。
  • 一周57人中暑死亡,為何日本每年夏天都「熱死」人?
    據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發布數據,今年7月29日至8月4日,全國有57人中暑身亡,18347人因中暑被緊急送醫治療。據朝日新聞臺報導,8月1日至6日,東京23區共有39人中暑身亡。日本各地短期內數十人中暑死亡,而且這種情況並不只出現在今年,令人費解。今年日本「特別熱」?在日本,當日最高氣溫高於35℃被稱為「猛暑日」,氣溫高於30℃被稱為「真夏日」。
  • 真的熱死人了!日本高溫致57人死 高溫或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
    真的熱死人了!日本高溫致57人死 高溫或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間:2019-08-08 13:52   來源:TOP旅行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真的熱死人了!日本高溫致57人死 高溫或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 今年的各地高溫情況一直是大家重點關注的話題,因為據相關專家透露,今年的溫度已打破2000年以來的 記錄。 前有歐洲大部分地區因為持續迎來高溫天氣,德國人用冰塊浸腦袋 後有中國熱哭8億人 現   原標題:真的熱死人了!
  • 日本高溫致57人死 外界擔憂明年東京奧運
    日本高溫致57人死 外界擔憂明年東京奧運時間:2019-08-08 23: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高溫致57人死 外界擔憂明年東京奧運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 近期,日本各地持續酷高溫,多地氣溫超過35度。
  • 日本高溫導致57人死亡 天氣超過多少度可能會被「熱死」?
    原標題:日本高溫導致57人死亡 天氣超過多少度可能會被「熱死」?   據日本相關部門表示,從7月下旬以來,日本氣溫持續攀升,已經造成57人死亡,1800多人被送往醫院。人們經常說的好熱,快要熱死了,看來也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天氣到了多少度可能會被熱死,如何抵抗這一高溫天氣?
  • 日本人為何「不扛熱」?省電不開空調真熱死人:中暑送醫一萬多人...
    今年,由於高溫天氣持續,加上很多人不得不戴著口罩度過這個夏天,日本各地因中暑導致死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目前,日本各地因為中暑送醫的有一萬多人,東京更是超百人中暑死亡,以至於為遏止「中暑送醫」的情況,日本政府、氣象部門、媒體,都反覆號召大家及時補充水分,適當開空調。 湖南人形容天氣太熱時,有時喜歡誇張地說「熱死人了!」。
  • 高溫「熱死人」!中暑,保險怎麼賠
    日前,全國各地進入高溫天氣,不少人因高溫而中暑或者身體不適,每年都有因高溫導致的醫療或者身故,著實讓人不敢出門。中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中暑導致的事故,又有哪些保險可以理賠呢?今天,曉弈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熱死人」不是誇張,中暑真的能要命!
    而且,你以為中暑只是出汗乏力頭暈難受,休息一下就活蹦亂跳了嗎?嚴重的中暑可是致命的!這6類人最易發生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同時應注意,在高溫天氣裡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運動,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發生高溫中暑,甚至死亡。重症中暑可導致死亡根據中暑的症狀,中暑可分為先兆、輕度和重症中暑三類。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等症狀。
  • 健康天天測,中暑和熱射病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熱射病也可看作是一種嚴重的中暑,而中暑按症狀的輕重和表現,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等3種。熱痙攣是在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活動停止後發生的肌肉痙攣,主要累及骨骼肌,多數持續幾分鐘後緩解,但沒有明顯的體溫升高。肌肉痙攣的出現是由體鈉缺失和過度換氣所致,熱痙攣也是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 高溫是如何「熱死」人的?
    以歐洲為例,之前受大西洋氣候影響比較涼快,人們逐漸適應了低溫天氣,一下子迎來高溫,人們排熱降溫的神經系統及相關器官機能就會減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靜對記者說,「其實是人體調節能力趕不上對高溫的抵抗力,輕則中暑,重則昏厥致死。」  在我國,高溫致死事件時有發生。據媒體報導,今年7月29日,湖南長沙一名4歲男童被鎖車內,因溫度過高而中暑昏迷,最終死亡。
  • 英國高溫熱死760人 最高氣溫達到32攝氏度
    英國連續9天的高溫天氣導致了約760人死亡高溫致760人死 恐還將翻倍英國已持續近一周30℃以上的高溫,一名15歲的少年在遊泳時溺亡;一名21歲的父親曬日光浴從樓頂跌下;29死的郵遞員在投遞中倒下。據英國媒體14日報導,兩名士兵在參加空降特種兵甄選測驗時中暑身亡。醫院接待了更多因中暑和陽光灼傷皮膚而就醫的患者。同時天氣炎熱,導致穿拖鞋剪草坪而剪掉腳趾的事故也大幅上升。
  • 能把人熱暈的熱射病,是中暑?還是特殊疾病?
    被熱浪擊倒,送到醫院的人也越來越多。將人熱暈,甚至熱死,這事兒,的確存在。造成這種悲劇的疾病,叫熱射病。那麼,問題來了,氣溫更高的非洲怎麼辦?咦,對喔,沒太聽說過非洲熱死多少人呢?這是為什麼呢?咱們現在來看其中的細節。熱射病,是需要進行重症監護的損傷。據報導,患熱射病後,28天內的死亡率可達58%,由於氣候變化,目前,熱射病死亡人數有所增加,每年死亡約2000人。
  • 今天,你被熱化了嗎?出現中暑徵兆怎麼辦?
    明明才5月份,這麼熱的天,中暑了可咋辦?朋友圈裡已有多位小夥伴反映差點兒中暑了。下面,我們就教教大家如何在高溫天遠離中暑!中暑究竟是咋回事?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散熱功能障礙,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疾病。中暑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甚至死亡等。根據輕重程度中暑可分為三級。
  • 致命的中暑—熱射病
    原標題:致命的中暑—熱射病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的同時,也容易使人中暑。中暑,是在暑熱季節、高溫高溼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 高溫來襲,中暑咋辦?
    2:中暑有哪些階段?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中暑可以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根據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不同,又可以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是病情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以上幾種類型可以在一個病人身上先後順序發生,也可以同時發生、交叉重疊。3:隨著體溫升高,中暑的症狀以及危險性和處置的方式是否也有所不同?
  • 高一新生軍訓中暑死亡……三伏天真能熱死人?中暑的「對」與...
    但這樣的天氣裡,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夥伴頭頂烈日,揮汗如雨……就在8月4日,湖南臨澧的高一新生王某某在軍訓時中暑,起身時暈倒並發生嘔吐症狀,後送醫搶救無效,不幸死亡……原來,「熱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話。高溫天氣導致的中暑也是一種病,嚴重的可以致命。
  • 日本氣象廳發出熱中暑防範警報
    日本氣象廳預報日本多地8月7日屬於酷暑日,東京、千葉、茨城紛紛拉響熱中暑防範警報。近期由於東京都心地區連續一周晴天,從早晨開始溫度就很高。7日的最高溫度達到36°C,是今年的第一個猛暑日。另外,琦玉縣更是高達37°C,千葉、水戶、橫濱均達35°C,因此日本氣象廳在今日發出熱中暑防範警報。熱中暑防範警報不僅根據天氣溫度,還要綜合溼度高低和日曬強度,進行評估屬於熱中暑危險度極高值時而發出的警報。因此今年,在關東甲信地區也將發布熱中暑防範警報。氣象廳呼籲大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做好熱中暑的高度防範。
  • 高溫來襲,「熱死人」不是誇張,這份防治中暑指南請收好
    高溫天氣,不少人仍堅持在戶外工作。有的人認為,中暑不過是口渴、頭暈,體溫高了些,只要休息一下就能好,其實不然。中暑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甚至可能引起死亡。如果無法避免需要在高溫下作業,應該如何預防中暑呢?
  • 鹹寧高溫來襲,「熱死人」不是誇張,這份防治中暑指南請收好
    今天藍天白雲,陽光明媚,高溫按時上線了又是一個與 空調+冰淇淋+西瓜相依為命的一天這是未來一周鹹寧的天氣三 伏 天 字 都 熱 化 了!炎炎夏日中高溫作業的勞動者們如何預防中暑呢?中暑一般可分為三類中暑性疾病的分類和臨床表現根據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的差異,中暑主要可分三種類型:1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主要臨床表現為急驟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