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美食當前很難有人能夠抵擋得住誘惑。從古至今因為美食而流傳下來的故事和傳說數不勝數,例如咱們知道的食指大動,以及滿漢全席等這種宴席的形容詞。
而對於中國的吃貨來說,美食除了酸甜苦辣鹹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味道,這個味道就是鮮!
相傳古代人認為山珍海味是世上最美的味道,選取了羊和魚組成了一個美食最高境界的字,這個字就是鮮。
而鮮味從此也被中國吃貨們定格成了衡量美食的一個標準。
咱們對於鮮的把控在不同的場合標準和做法也不同。海鮮之類的中國人喜歡吃海鮮本身的味道,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最鮮的。而其他食材則有了更苛刻的把控標準。
但是對於火鍋這種什麼東西都在料鍋裡一起煮的就餐方式,怎麼才能吃到食材本身的香味兒呢?聰明的國人選擇利用時間來控制。而最為常見的就是咱們經常聽說的新鮮鴨血煮凝固就能吃,毛肚下鍋三秒就算熟,鴨腸變色打彎就能下肚。
可是物理老師和現實會告訴你根本不可能!(文章最後有具體煮多長時間哦)
新鮮的鴨血一般是用一個小碗裝著的,鴨血的狀態是液態拿著小碗左右搖晃還能實現傳說中的掛杯現象。
而大家在吃鴨血的時候一般吃的都是鴨血那種鮮嫩的口感和吸滿湯汁的味道。但是新鮮鴨血一旦煮的時間過長之後就會變得彈脆,而嫩軟的口感就會變沒。所以就有一些追求極致口味兒的老客們將鴨血這邊下鍋還沒三分鐘時間呢就直接撈上來,大口大口吃的是真香,一邊吃還一邊招呼別人趕緊吃,說再不吃味道就變差了。要我說你可真的是有心啊!
但是,這位老客,你可知道你的鴨血是真的煮熟了?吃完之後不會擔心可能拉肚子嗎?
鴨血這款食材是火鍋裡所有食材最容易滋生細菌的,所以吃的時候一定要煮熟煮透。而平常大家吃鴨血基本就是基本煮到凝固之後就用筷子夾著下肚。要知道將從冷冰冰的鴨血煮熱熟透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並不是鴨血完全煮熱之后里面的細菌就全部消除完畢。物理老師用一個嚴謹的原理來告訴你,每個物體都有它的比熱容,比熱容就是某種物體每升高一度所需要吸收的熱量。當鴨血逐漸吸熱到變成凝固狀態然後再到持續高溫殺菌這都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所以剛變色剛凝固的鴨血只是溫度達到了,並沒有起到真正的殺菌作用。
至於毛肚和鴨腸這兩樣東西更是火鍋屆裡被煮時間最短的兩樣食材。鴨腸為了保持脆彈的口感咱們可以變色彎曲就撈,而毛肚更是傳說七上八下吃最好。可當你仔細觀察的時候你會發現,拍攝視頻教大家七上八下涮毛肚的都是一片一片的放入鍋中。而咱們平常吃毛肚誰有這個閒心和耐心一片一片的七上八下煮著吃?滾燙的牛油鍋底中煮上一片毛肚七上八下怎麼地都能講毛肚給煮透,一片毛肚的厚度基本上也就2毫米,但是你將整盤毛肚放入鍋中還按照七上八下的時間來計算的話,恐怕鍋裡面的鍋底剛開你就把毛肚給夾出來吃了。這樣吃火鍋是完全不把物理老師的專業放在眼裡!
吃鴨腸的過程基本和毛肚差不多,大家在煮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一個量變產生的質變,從而認為別人都這樣吃咱們這樣吃肯定也沒問題。
對於火鍋裡面的菜品究竟煮多長時間才算煮透能放心安全的吃這個問題曾經有過高校大學生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在這項研究裡熱量和時間是最重要的兩樣因素。而他們的計算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標準就是鍋底湯開了之後對食材輸出端熱量到底有多少!什麼水流、受熱是否均勻、熱傳是否穩定等這些因素全部計算在內。而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肉片放入鍋中煮的時間最低不得低於15秒。所以七上八下這個猛然聽著有理論依據,但是要保證鍋裡面煮肉的時候是沸騰的。這哦七上八下煮出來的毛肚能吃才成立
至於更難煮的一些肉丸子等還要考慮體積、形狀以及熱傳導的問題,為了保證滅菌效果,丸子最內部的溫度應無限接近100度。而想要達到這個條件一個普通的丸子最起碼要煮8分鐘。由此可見物理老師的那句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並不是平白說說而已的。
吃飯咱們除了講究味道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健康。因為一個好的身體是品嘗美食的一個基礎。最後的最後別忘了關注小青,未來將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美食故事和觀點!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