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新一年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工作時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此前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時也指出,「要增強政治意識,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12月24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使講政治的要求從外部要求轉化為內在主動」。

這三次重要會議都強調「用政治眼光」「講政治的高度」「講政治的要求」,凸顯出「講政治」在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開局之年的極端重要性。各方面必須深入理解和貫徹落實,將其貫穿到包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全面領導在內的所有工作中。

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優勢,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証。在統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大背景下,我們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一定意義上說,做好經濟工作就是做好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就是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

比如說,黨中央一直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各地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被短期經濟波動所左右﹔比如說,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再比如說,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有效防範化解各類經濟社會風險,等等。這些表面上看,都是當前破解我國發展難題的一些最重要的經濟工作,但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都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是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矢志不移的初心使命,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是必須堅定的人民立場,也是必須牢固樹立的政治眼光。

錘煉這樣的政治眼光,首先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初心使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方向。面對紛繁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們要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始終以國家政治安全為大、以人民為重、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本,做到在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上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學會從一般經濟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從傾向性、苗頭性經濟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從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中把握政治邏輯。其次,要堅定不移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做到對「國之大者」瞭然於胸,不斷提高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研究和謀劃經濟發展的能力。再次,要把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貫穿經濟工作始終,做到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還要強化責任意識、堅定鬥爭意志,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釘釘子精神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做出的全年經濟工作部署。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
    原標題: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 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汪洋參加看望和討論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nbsp&nbsp&nbsp&nbsp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nbsp&nbsp&nbsp&nbsp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
  • 華爾德 | 政治社會學和社會運動
    階級分析和隨後對經濟企業和社區結構的分析提供了一種具體的社會結構概念,其中對經濟和政治利益的理性認知——有時被嵌入社區傳統中的道德觀念從而得到強化——起著核心作用。相對剝奪和集體行為理論提供了更抽象的社會結構概念,這些概念由社會總趨勢揭示出來,其中社會邊緣性、心理迷失和挫折感起著核心作用,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把社會背景的特徵與政治運動的性質特徵聯繫起來。
  • 董小麟:以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2020年開局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中國經濟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如何正確分析判斷當前的經濟形勢,成為我們更好應對挑戰、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所必須回答的重要命題。
  • 【權威觀點】張靜:社會轉型研究的分析框架問題
    小i導讀社會轉型一直是政治社會學關注的領域。由於轉型的長程性質,政治社會學者多採用歷史資料分析轉型現象。對此,一些觀察稱此為面向歷史的「轉向」,另一些觀察批評轉型研究的「歷史觀」呈現斷裂性。那麼何為歷史觀? 在政治社會學分析中,運用什麼框架處理資料?
  • 秦末中國社會各政治階層分析
    然而無比輝煌的秦帝國在陳勝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中轟然而倒,平靜了十五年的中國開始戰火紛飛,社會各個階層紛紛前赴後繼,欲要主天下沉浮,那麼這些社會階層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發展的?結果又是怎麼樣呢?我們來做一個大概的分析。
  • 促進人口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到國家人口計生委及所屬研究機構,考察人口計生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他強調,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更好地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唯尋「定向專業」挖掘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人類學
    今天刨除政治政策、國際關係的問題不談,小編想了解下為何一個高科技產品可以這樣深受用戶喜愛,還掀起這麼大的風浪。還記得小編第一次打開抖音,也像打開了新世界,一個沒注意就刷了4個多小時,每一條推送都深得我心。
  • 中政委:要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郭聲琨指出,政法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徹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過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望海樓:沉著冷靜地觀察世界大勢
    這首詩教育我們一定要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分析認識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冷眼」是什麼?就是冷靜嚴峻的眼光,表示對反華勢力的藐視。「冷眼向洋看世界」,就是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沉著冷靜地觀察、分析世界形勢。要善於從利益上觀察世界。經濟利益是一切社會歷史事變的總根源。
  • 民族與政治共同體的關係:從「弗萊堡演講」到「經濟與社會」的兩條...
    1在弗萊堡演講之前的三年,韋伯一直為「社會政策協會」(Verein für Sozialpolitik)進行易北河東岸農業工人的調查。在這些調查中,韋伯不僅分析了德國東部農業經濟的特殊性,還指出了容克階層資本主義化的嚴重後果。2相比於西部和南部,德國東部邊境的特殊性在於經營地主農莊(Gutsherrschaft)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
  • 沉著冷靜地觀察世界大勢(望海樓)
    這首詩教育我們一定要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分析認識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冷眼」是什麼?就是冷靜嚴峻的眼光,表示對反華勢力的藐視。「冷眼向洋看世界」,就是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沉著冷靜地觀察、分析世界形勢。   要善於從利益上觀察世界。經濟利益是一切社會歷史事變的總根源。
  • 袁超 | 權力失序與政治衰敗 ——基於泰國、埃及和烏克蘭的政治過程分析
    筆者嘗試將「政治衰敗」界定如下:從現象上看,政治衰敗是指因政府對經濟社會失控而導致的負面經驗現象集合,它往往以不同程度的政局動蕩、經濟萎靡和社會騷亂為典型表現;從權力視角進入觀察,政治衰敗的本質可被確定為「權力失序」,它意味著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和社會權力之間能夠「無障礙地」、「隨意地」進行相互轉化;而「權力失序」則是結構性「權力失衡」和過程性「權力互鬥」共同作用的結果。
  • 讓普通人看懂和獲益的宏觀經濟分析
    來源:經濟觀察報讓普通人看懂和獲益的宏觀經濟分析龐溟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慨嘆:「如果經濟學家能像牙醫一樣謙遜又能幹,那真是太棒了!」正因如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前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博士(下文稱「作者」)寫「一本普通人能看懂、能獲益的宏觀經濟分析著作」的願望,似乎略顯另類。
  • 專家: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是當前腐敗的典型特徵
    多名領導幹部因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被通報 專家呼籲  強化監督阻斷權力和利益交換通道  □ 本報記者 陳磊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時指出,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
  •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以歷史、全局眼光看,新冠肺炎疫情是突發事件,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既定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無論何種偶然因素的幹擾,都不能阻擋這一目標的實現。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政治、安全形勢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必須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 革命與改革:對社會、政治變革的研究
    當然西方政治保守主義的奠基人伯克(Burke )曾通過對法國大革命深入尖刻的分析提出了對革命這種激烈、暴力、斷裂的社會政治秩序變革方式的尖銳批評;而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家則把暴力革命看作是歷史進步的必然,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學說中革命是為了創建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手段。
  • 全球觀察丨從莫迪大勝連任的政治招數看印度的社會變化
    經濟成了印度人民黨再次當選的最大風險,外界也因此認為莫迪連任之路不會太順利。但是,大選的結果讓許多政治評論員出乎意料,難道選民都不在乎關乎切身利益的經濟政策理念了?莫迪何以獲得如此壓倒性的勝利呢?莫迪的經濟許諾沒有完成,用印度教民族主義來轉移視線,這使得印度民族主義轉向為印度教民族主義 在莫迪第一次競選總理的時候,他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思想並沒有「鋒芒外露」。莫迪的上臺充分利用了公眾對腐敗的憤怒。
  • 逐漸改變的KPOP文化 BTS、BLACKPINK等愛豆關注政治和社會問題
    截至14日,BLACKPINK的成員ROS、LISA、JENNIE用英文,智秀用韓語拍攝的該段影片在不到一周內點擊率達到了171萬次。而這次的影片內容,也是K-POP偶像歌手第一次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正式言論。該段影片是為今年11月在英國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協約當事國總會(COP26)而製作的。
  • 臺灣政治制度的結構性問題和價值
    我在文章中總結,藍營是「維護傳統的既有政治秩序」;綠營是「用傳統的政治方式來反對傳統的既有政治秩序」(一旦上臺就變國民黨);而柯文哲和韓國瑜則代表著一種新的風潮,不僅否定「傳統的既有政治秩序」,更是對「傳統政治方式」的否定。這一點,深得處在經濟弱勢但擁有政治權利的年輕人的喜愛,亦被寄予厚望。沒有選票,也許大家對選舉並不是特別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