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認真提供優質、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的自媒體。歡迎您的關注。
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孩子也不例外。
從童年開始,孩子就已經步入社會化的過程,需要學習如何去直面衝突和迎接對抗。
比如認識新的規則和小夥伴,比如與同學拉開「學習」的競爭,比如與他人之間的相處……
家長以為校園是「象牙塔」,是「伊甸園」,距離「社會」無比遙遠。但正如那句很多人都很耳熟能詳的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1、
有一位媽媽講述,自己的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學校,一直名列前茅,最終也進入了重點大學。
可是大學畢業之後,她的兒子換了好幾份工作,卻都幹不長。
最後,他兒子甚至拒絕找工作,悶在家裡。於是她動用關係幫他再次進了一家公司。
可是不久之後,對方就跟她打來電話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安排工作也做不好,批評他的時候,他還老是各種理由,甚至還回嗆領導。跟同事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最終言外之意自然是,你把他帶走吧,我們伺候不了。
這位媽媽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學習那麼優秀,怎麼一下子進入社會就變成這樣了?
2、
可是,事情真的是「一下子」就變成如此糟糕的嗎?
這男生身上一定有著一些糟糕的特質
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
只是,這所有的一切,都被那非常優秀的成績遮掩了。
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明白一個問題,成績不意味著一切。
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
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
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
3、
你總是覺得,孩子上學時候,給他做花樣早餐,保證孩子的營養,做好後勤保證。
但是,你卻沒教他懂規矩,有禮貌,於是,他對長輩視若無睹,對領導愛答不理。
你每周安排好各種補習班,每天給他安排好各種學習計劃,你生怕時間浪費,你明白孩子的時間不能浪費
但是,你卻沒有教他怎麼和其他孩子怎麼愉快的玩耍,你沒有教他如何與他人相處。
他的成績很優秀,你很驕傲,在親戚朋友面前,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別人的孩子」。
但是,你卻沒有教他,在與親戚朋友聚餐時,應該禮貌,顧忌他人,而非自己大快朵頤,只管自己吃飽。
他上了名校,拿了高學歷,甚至還多才多藝。
但是,如今的他卻變得自私、冷漠、沒擔當、不懂事,甚至處處看不起別人。
4、
這其實並非個例,大學生走上社會不能適應社會的比比皆是。
我們總是聽到那些來自HR的哭訴,現在的大學生啊,動不動就辭職?
在社會這片大海,他剛一下水,船底就漏了。
看似是千裡長堤,實則卻到處是「蟻穴」。
他在社會上碰的頭破血流,回到家中,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成為了「自閉者」。
啃老在所難免
而你,卻「不知所措,尋仙無門」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5、
很多人應該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有一個女童,大約4、5歲的樣子,媽媽帶她等公交車的時候,給她買了一隻雪糕。
誰知,雪糕還沒吃完,公交車就來了。媽媽急忙帶著女兒上了公交車。
上了車後,這個小女孩,徑直跑到後門旁的垃圾桶旁邊蹲下,小心翼翼而又十分專注地吃起雪糕來。
對於背後,無論媽媽的催促,還是小女孩的主動。
但是,那種生怕雪糕化的時候滴在車上,最終影響到別人的這種教養,卻終究是令人讚賞的
一個孩子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那種可以很好適應社會的能力,無論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的。
誰又能拒絕得了這樣的人呢?
6、
孩子與我們只會漸行漸遠,因為我們終將老去,而他則有屬於自己的世界。
沒有人能陪伴孩子走完全程,對此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是作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作為家長的你同意我們的觀點嗎?
歡迎評論,或者留言噢。 一起為孩子的更好成長努力吧。
點擊「了解更多」,這裡有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