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你對孩子最大幫助和保護

2020-09-07 巧多學堂

一個認真提供優質、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的自媒體。歡迎您的關注。


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孩子也不例外。

從童年開始,孩子就已經步入社會化的過程,需要學習如何去直面衝突和迎接對抗。

比如認識新的規則和小夥伴,比如與同學拉開「學習」的競爭,比如與他人之間的相處……

家長以為校園是「象牙塔」,是「伊甸園」,距離「社會」無比遙遠。但正如那句很多人都很耳熟能詳的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1、

有一位媽媽講述,自己的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學校,一直名列前茅,最終也進入了重點大學。

可是大學畢業之後,她的兒子換了好幾份工作,卻都幹不長。

最後,他兒子甚至拒絕找工作,悶在家裡。於是她動用關係幫他再次進了一家公司。

可是不久之後,對方就跟她打來電話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安排工作也做不好,批評他的時候,他還老是各種理由,甚至還回嗆領導。跟同事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最終言外之意自然是,你把他帶走吧,我們伺候不了。

這位媽媽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學習那麼優秀,怎麼一下子進入社會就變成這樣了?



2、

可是,事情真的是「一下子」就變成如此糟糕的嗎?

這男生身上一定有著一些糟糕的特質

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

只是,這所有的一切,都被那非常優秀的成績遮掩了。

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明白一個問題,成績不意味著一切。

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

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

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



3、

你總是覺得,孩子上學時候,給他做花樣早餐,保證孩子的營養,做好後勤保證。

但是,你卻沒教他懂規矩,有禮貌,於是,他對長輩視若無睹,對領導愛答不理。

你每周安排好各種補習班,每天給他安排好各種學習計劃,你生怕時間浪費,你明白孩子的時間不能浪費

但是,你卻沒有教他怎麼和其他孩子怎麼愉快的玩耍,你沒有教他如何與他人相處。

他的成績很優秀,你很驕傲,在親戚朋友面前,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別人的孩子」。

但是,你卻沒有教他,在與親戚朋友聚餐時,應該禮貌,顧忌他人,而非自己大快朵頤,只管自己吃飽。

他上了名校,拿了高學歷,甚至還多才多藝。

但是,如今的他卻變得自私、冷漠、沒擔當、不懂事,甚至處處看不起別人。



4、

這其實並非個例,大學生走上社會不能適應社會的比比皆是。

我們總是聽到那些來自HR的哭訴,現在的大學生啊,動不動就辭職?

在社會這片大海,他剛一下水,船底就漏了。

看似是千裡長堤,實則卻到處是「蟻穴」。

他在社會上碰的頭破血流,回到家中,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成為了「自閉者」。

啃老在所難免

而你,卻「不知所措,尋仙無門」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5、

很多人應該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有一個女童,大約4、5歲的樣子,媽媽帶她等公交車的時候,給她買了一隻雪糕。

誰知,雪糕還沒吃完,公交車就來了。媽媽急忙帶著女兒上了公交車。

上了車後,這個小女孩,徑直跑到後門旁的垃圾桶旁邊蹲下,小心翼翼而又十分專注地吃起雪糕來。

對於背後,無論媽媽的催促,還是小女孩的主動。

但是,那種生怕雪糕化的時候滴在車上,最終影響到別人的這種教養,卻終究是令人讚賞的

一個孩子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那種可以很好適應社會的能力,無論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的。

誰又能拒絕得了這樣的人呢?

6、

孩子與我們只會漸行漸遠,因為我們終將老去,而他則有屬於自己的世界。

沒有人能陪伴孩子走完全程,對此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是作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作為家長的你同意我們的觀點嗎?

歡迎評論,或者留言噢。 一起為孩子的更好成長努力吧。


點擊「了解更多」,這裡有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哦。

相關焦點

  • 家長捨得「用」孩子,可以縮短孩子的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而耐挫折的能力離不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注重引導,捨得「用」孩子,讓孩子在對生活的不斷體驗中進步更是培養孩子耐挫折能力的關鍵所在。如果父母總是出於對孩子過度的寵愛不捨得「用」孩子,無異於是在阻礙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培養。
  • 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她二十歲時,你總想著她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她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她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她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她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她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先「會說話」,再「會來事」
    小孩子也是如此,看到能說會道,聊天不怯場的孩子,都會稱他們「將來在社會上吃得開,有出息」;而對於沉默寡言,不懂得人情世故的「沉默小子」,我們都會說:「你這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容易吃虧。」為什麼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決定將來在社會上的表現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  儘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幹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願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 父母的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這男孩子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是在大學畢業前,這些統統都被成績掩蓋了。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思維——孩子嘛,健康快樂成績好就一切OK。所以,在他兩歲時,你給他做花樣早餐、教他學英語單詞,卻沒有教他要懂規矩有禮貌,他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見到長輩不問好,你不以為然。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從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思考開始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孩子或者搶走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時,你會如何反應?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時,你會怎麼說?遇到上述問題時,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的體會,有點不知所措,焦慮煩躁,有時還會腎上腺素飆升或者難以克制內心的衝動,因為孩子老是不按常理出牌,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很重要
    作為父母,你想過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了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孩子當下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未來的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否適應未來的生活?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真正優秀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三項能力。
  • 圍棋幫助培養孩子耐心和耐挫折能力
    然而還有一些家長和孩子,對輸贏淡定從容,從長計議,家長的教育決定了對孩子的輸贏表現,以及孩子耐挫力。 不是說這些家長完全對輸贏無感,而是他們給孩子更多耐心,對孩子學習圍棋的目的認識得更加宏觀,要贏也要輸,贏要贏在孩子更細心更果斷,輸要在過後告知孩子哪裡出錯,需要改正,要有第二次挑戰的欲望和信心。
  • 0-6歲是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形成關鍵期,這三個因素,父母不要忽略
    可是等到孩子2歲的時候,真真發現孩子和同齡人不一樣,不但反應慢,而且在喊孩子名字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回應。夫妻倆趕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的排查,醫生告知孩子是社會適應能力差。
  •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三點,這對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的
    很多孩子在家裡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在過度的溺愛和保護下,變成了難以自理的巨嬰。父母只能是孩子成長的參與者,缺乏界限地去包辦和代替只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3點。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 兒童時期,如何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童年,對孩子來說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童年時期,孩子們應該學習基本的社交技巧,如禮節和對話技巧。爸爸媽媽也要幫助孩子與成人進行社交活動,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談談關於社交技巧,如個人感受抒發和自我表達的方式方法。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父母究竟要怎麼幫助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呢?
  • 教育孩子時還在用「強迫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才是正向養育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接觸社會並逐漸走向社會了。從他和同伴爭搶玩具,到進入幼兒園開始適應新的規則和夥伴,從與小朋友的「戰爭」到進入小學正式拉開學習競爭,家長以為的社會很遠,其實「社會」很近。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孩子也不例外。
  • 什麼是社會能力?孩子的社會能力差,會對自身產生哪些影響?
    社會能力幾乎是每個成熟的社會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其實它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家在超市中購物結帳需要用到社會能力、進入新的環境與別人接觸需要用到社會能力、遇到麻煩需要別人幫助需要用到社會能力。其實這就是指人們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缺乏這項能力的人將難以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它被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其二是社會技能。
  •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他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已被許多家長所看重,那麼怎樣培養呢?(1)要言之有物,不要語無倫次「言之有序」是指說話要有條有理,有一定先後順序。一般可按一件事發展的先後順序說,譬如說發生了一件事,可以先說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事件,再按事件的開始、發展、結局的順序說。比如說自己做的一件事,可以按「先做什麼,接著做什麼,然後又做什麼,最後做成了什麼」的順序說;也可以按方位、空間位置轉換的順序說;還可以按先總後分的順序說。
  • 孩子不願去陌生的地方,是適應能力差的表現,父母可用三招糾正
    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差,那麼,遇到陌生環境,他就會覺得緊張、害怕,我覺得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遲早會長大,他遲早需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面對環境的變化。因此,我認為父母越早提高他的適應能力,他以後就越容易適應社會。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掌握這幾點,擁有獨立自主能力很重要
    所以,在孩子陪伴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更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社會。也許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終究是孩子,永遠長不大,父母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情,以至於很多孩子成長的非常慢,而到社會上吃了很多虧。孩子第一次要離開父母身邊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是36個月,孩子要步入幼兒園的時候。
  • 孩子害怕融入新的環境?家長學會這三招,提高孩子適應能力
    孩子每天早上睜開眼就會為接下來的入園生活感到擔憂,為了不上幼兒園而發一通脾氣也成了常事。 閨密覺得孩子可能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可是看到孩子的玩伴都已經接受了入園這件事,而自家孩子卻仍然大哭大鬧時,閨蜜覺得孩子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差。雖然對於孩子入園這件事,閨蜜一直有所堅持,但是看到孩子因為適應能力差而根本體驗不到入園的快樂,閨蜜也覺得非常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