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外國語學校舉行誦讀活動。
光明區外國語學校教師指導學生學習。
光明區外國語學校教師與深圳中學開展同課異構活動。
從深圳外國語學校到南山外國語學校,「外國語學校」可謂是深圳一大知名教育品牌。
2017年,在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區、深圳15個重點發展區域之一的光明鳳凰城,光明區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光明區外國語學校。隨著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在打造光明教育品牌,建設區域教育高地的光明教育新徵程中,光明人更是對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寄予厚望。
三年來,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全面實施「與時俱進,兼容開放,成就每個師生的幸福人生」核心辦學理念,在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外國語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積極探索,讓辦學品牌更具知名度。今年,該校不負眾望,首屆初三中考成績排名居全區前列。
建校第一年,在光明區中小學教師技能大賽上,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獲獎率為零。不到三年時間,同樣的賽事,光明區外國語學校有五位老師榮獲一等獎,六位老師斬獲二等獎,涵蓋各個學科。任雙林、王蘭香等五位青年教師,走上了市級大舞臺,講公開課或同題異構示範課。
「學校發展有其規律性。一般來說,從零開始建設一所品牌學校,大約需要10年時間。要縮短學校品牌建設的周期,不在於硬體投入,最核心的是教師!」該校創校校長劉祥說。作為光明區引進的首位全國名校長,劉祥是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曾任湖北黃岡中學校長,有著豐富的辦學經驗。從建校之初,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就把教師成長放在首位。
這三年,每年都有大量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加盟光明區外國語學校,新入職教師比重超過一半,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德育處主任李晨說,學校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建立「雙導師」培養機制,為每位青年教師安排兩個經驗豐富的導師,一位導師負責指導教學,另一位負責指導班主任工作。同時,積極邀請專家到校講座,鼓勵青年教師外出培訓等,讓他們快速成長。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成長的舞臺。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在備課組推行「每周一研」和自評自診方案,每位老師自己診斷課堂效果,查教學設計、查授課流程、查基本功、查課堂調控、查先進教學理念,讓每位老師最終都能自信呈現一堂優質課。校長更是帶頭到班級聽課,三年時間聽了超過240節課,全校每位老師的課至少聽了一節。網課期間,他每天必聽一節九年級的課,為課堂教學質量把關;課後利用各種機會與科任教師交流,給予聽課反饋。
如此,光明區外國語學校教學質量愈加凸顯。線上教學期間,全校教師的課例屢屢被報送到深圳市,供全市各校選用參考,是全區最多。綜合科組主任王英姿說,學校道德與法治老師以疫情相關時政新聞引入,運用大量鮮活的事例,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課例榮獲區級獎項,效果非常好。
今年中考422分的盧子生同學,在他父親眼裡小時候並不是令人省心的孩子。盧子生小時候學習習慣不好,家庭作業天天需要家長督促才能完成,一直是被動學習。在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的初中三年,他父親驚喜發現,他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每天主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強,基本不用家長擔心。
「凡事有度,言談舉止需得體。」打開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小一、初一新生入學教育手冊,裡面都寫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有所作為,離不開勤奮、自立、堅韌三個要素,其中勤奮是基礎,自立是核心,堅韌是關鍵。手冊內容將各類禮儀細化到每一個點上,讓學生有對照的標準、努力的方向,在校園學習生活中養成好習慣,並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從中也可以透視學校突出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家校共建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即將就讀二年級的陳靜蕾小朋友,經常在上學路上告訴家長,自己放學後要去圖書館看書,讓家長晚一點來接。每一天,「悅讀悅享,閱來閱好」圖書館都是光明區外國語學校人氣最高的地方。這裡藏書超過4萬冊,整體空間布局開放舒適,自然溫馨,隨手拿書、隨處可讀;精心設置了分層閱讀區,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的書籍可供閱讀。
一個人的生命,就在閱讀。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將閱讀課程化,每個年級每個班級每周在圖書館上一節閱讀課,每個年級每月又設置不同主題,提升閱讀效果。一開始有老師擔心影響語文教學進度,將閱讀課改上語文課,被校長談話要求改正。全校語文老師積極改變觀念,語文科組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扎紮實實上好每一節原汁原味的閱讀課。
與此同時,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從建校之日起,就在心理教育規劃上下功夫,著力培育師生積極心理品質。副校長張凡說,學校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堅持開設心理課程,不定期地舉行心理講座,為師生和家長提供心理防護,並在幼兒園升小學、小升初、中考等孩子每個成長關鍵時期,全程給予關愛,讓學生茁壯成長,讓教師愉快工作。
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凝聚教育共識,與家長共建良好教育生態,高分學霸林美然經常告訴老師,「您上次說的那套題,我媽已經做完了,還有那本名著,她也看完了,昨天她還跟我討論裡面的人物呢!」
在「最美光明少年」等評選活動中,許多評委老師發現,在才藝展示環節,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學生表演的大多是英語特色節目,比如英文演講、唱英文歌等,體現了外國語學校學生特質。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校園朗誦節比賽,該校有兩名學生獲得小學英語組金獎。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沉澱,2019年12月,光明區外國語學校舉行「外語特色三年發展規劃」專家論證會,禹明、張祥雲等專家一致同意通過學校外語特色發展規劃,肯定了這份規劃目標明確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根據規劃,將踐行幸福教育辦學理念,開發國際化課程體系,把學校打造成「一主多樣」(英語為主,小語種多樣)的現代化國際化外語特色學校。
廣西籍的楊同學在老家就讀小學,基本沒有學過英語。在光明區外國語學校讀初一時,他從零開始學起,起初跟不上英語教學進度,受益於學校英語特色體系以及老師的精心輔導,今年中考英語成績拿到了A+,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英語科組長梁沛娟告訴記者,像楊同學一樣的學生還有很多,英語成績的大幅提升,讓他們圓了高中夢。
在英語特色體系方面,教學處主任劉映媚表示,學校每班每星期開設一次英語外教課程;強化英語教學,積極開發和實施校本英語課程;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小語種校本課程;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英語活動。同時,深化「英語生態課堂」的教學研究,在追求課堂教學結果的有效性、高效率的基礎上,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體驗,做到「快樂學習、高效教學」。
始終堅持五育並舉,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外,光明區外國語學校以「突顯外國語學校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以生為本,求實創新,打造特色課程,包括黃梅戲、小語種(日語、法語)、德式足球、創客等27個特色社團,以及一些年級拓展課程等,服務於學生精神世界建設和素質培養。
光明新聞記者 龍冠斌 通訊員 童芳芳/文 記者 盧正輝 通訊員 麥偉傑 吳永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