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 如何為教與學提質增效

2020-12-17 新京報

  網際網路背景下,老師、學生開始嘗試藉助網際網路的手段布置作業、完成作業。如何通過大數據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不同學段、學科如何平衡線上線下作業比例?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優勢豐富線上作業形式?

  近日,首個研究混合式作業的十三五重點課題開題,其探索成果或許為探索未來個性化教育模式提供思路。

  

  初衷

  大數據為「教」與「學」增效

  「將學生完成的試卷放在智能閱卷掃描儀上,不到5分鐘,學生們的錯題分布、出錯比例、不同題型的得分情況等數據診斷結果便清晰地呈現出來。」中學高級教師、南開中學數學學科主管林秋莎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她所在的高中部數學組引入了「智能閱卷機器」,幾分鐘的掃描採集後,就能形成學生的測試報告,這讓她對學生學習情況一目了然,數據揭露的教學問題,也有助於完善教學。而此前,學校要統計考試數據時全靠人工錄入,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始引入網際網路技術輔助教學。以作業為例,除了採取線上布置、批改作業外,也有學校藉助線上題庫出卷,判卷,形成班級、學生個人的學情診斷報告,讓教與學更高效。

  去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通過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融合,強化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服務與支撐,再加上全國中小學教學改革和教育發展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依靠傳統的作業考核、評定形式已不再現實。

  在此背景下,一起作業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開展了混合式作業課題——《基於混合式作業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評價與促進研究》,該課題已被納入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重點課題名錄。

  在北師大教育學部教育心理與學校諮詢研究所講師、心理學博士李亦菲看來:混合式作業(blended classwork/homework)是在課改背景下產生的新作業形式,包含線上作業和線下作業。

  李亦菲告訴記者:北師大教育學部承擔著該課題的科研任務,重點關注如何進行作業的線上線下結合、學習內容與作業內容的組合搭配、學習數據的採集和評價三方面內容,以課題為抓手,促進核心素養教育。

  探索

  20所名校示範校參與其中

  「在傳統作業基礎上增加線上作業內容,學生豈不是負擔更重?」、「讓老師們接觸網際網路技術,何嘗不是增加老師們的工作量?」針對一系列的疑問,李亦菲表示:對學生而言,線上線下混合作業形式不是在傳統作業上做加法。他舉例,在英語口語學習時,傳統的做法是學生錄好語音,老師要逐個檢查糾正。如果將這部分內容放到線上進行,是否可以直接通過app錄入、識別等功能對學生的發音及時做出評價?既減少了老師的重複勞動,學生也能更快得到反饋,並提高了學習樂趣。

  李亦菲認為:不僅是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教育對象所對應的線上線下作業的內容、形式各不相同,如何探索出最優的應對方案,也是課題開展的初衷。

  目前,除了理論探究外,為了解一線教學實踐情況,該課題已落地到包括南開中學、武漢小學等在內的全國20所示範學校。

  一起作業課題負責人陶華英提到:示範學校主要負責教學實踐數據的採集分析、案例經驗總結等,一起作業與校方建立溝通機制,通過面談、實地調研,了解學校需求、建議。「20所示範校均為當地名校,他們利用一起作業系列產品在教與學上的實踐探索,將有助於一起作業的產品提升和完善。」

  據了解,一起作業除了根據採集和積累到的學習行為數據,完善出題組卷、作業布置、作業完成、批改講評,學情分析等產品外,還提供大數據支持,幫助老師能及時發現過去忽略的教學問題,做出提升教學水平的決策。

  陶華英希望,藉助提供理論支撐的北師大專家團隊、進行實踐探索的示範學校、完善產品功能的一起作業三方合力,共同探索學校的教、學新模式,讓老師輕鬆教讓學生快樂學。

  趨勢

  多形式作業讓學習更有趣

  最早接觸信息化教學產品的林秋莎告訴記者,她在使用網際網路教育產品時,會有意縮減線上作業的比例。原因是:一方面,學校不建議學生帶手機,即使在家使用,家長也很難進行監管;另一方面,考試仍以紙筆作答為主,如果過多使用線上答題後,她擔心學生不能適應傳統考試。

  記者發現,低學段、文科使用線上產品布置作業、修改作業次數較多,高學段、理科類專業使用頻率較低。後者主要通過利用一起作業智能閱卷掃描儀,分析作業數據。

  李亦菲認為,作業不等於做題,內容也不必拘泥於課本。線上的優勢為作業形式的多樣化留足了空間,學校可以藉此探索各種學科實踐活動。

  李亦菲認為,理想的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模式應當是充滿趣味的。「一個人一件事情做十次,和他做十件不同的事情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混合式作業出發點是幫助學生儘量少地避免重複題型的作業,同時,增加多種作業形態和考核方式,讓做作業變成一件好玩的事情。」

  ■ 學校案例

  發揮大數據價值 挖掘學生自主探索意識

  代表學校:南開中學 老師:林秋莎

  一起作業提供的系列信息化教學工具落地南開中學後,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組卷、出題。剛開始接觸時是在暑假,由於空間限制,林秋莎通過一起作業軟體出題。每周五推送一套90分鐘左右的套題給學生,學生需要在設置的答題截止時間前交卷。題目可以來自於系統題庫,也可以提前錄入原創題型,形成校本題庫。

  隨著工具的迭代升級,林秋莎開始利用智能閱卷掃描儀輔助閱卷,並採集期中、期末考試等數據,了解每位學生的動態學習進程,包括:答題規範性、板書、錯題分布、薄弱知識點等,作為教學的參考。目前,一起作業系列教學產品已經在南開中學初一、高一至高三四個年級鋪開。

  林秋莎希望,第三個階段,產品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滿足每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意識。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相關焦點

  • 【一流課程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我們必須重新定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選擇優質的線上課程和線上教學資源;有效設置線上自主學習任務,老師需要在線指導和參與互動;課堂教學有效銜接線上自主學習任務,線下活動重在知識內化、能力訓練和提升;課後線上的教學持續進行,可以是作業練習,也可以是持續的互動交流
  • 福建省高校持續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隨著福建省高校學生陸續返校,為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教學的平穩有序運行,各大高校在鞏固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成果的基礎上,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近年來,在精品MOOC建設與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產學合作在線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模式、中國式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模式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探索與實踐,多次獲得教學成果獎。 內容簡介:基於慕課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是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次講壇特邀在線教育中心副主任蔣建偉老師分享《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
  • 漳州部分高校持續推進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隨著2020年秋季學期學生的返校復學,為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的平穩有序運行,漳州部分高校在總結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鞏固在線教學的成果,持續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湘大舉辦「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專題培訓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4日訊(通訊員 谷 舒)5月13日, 「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專題培訓班在湘潭大學興湘學院開班,華東師範大學姜曉東教授作專題講座。51名專任教師參加培訓。在講座中,姜曉東圍繞如何激發學生的好學之心,開發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這一主題,分享了自己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的實踐經驗。
  • 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實踐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把線下班級授課制群體學習優勢與網絡學習個性化融為一體,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新型教學形態。
  • 姚閩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三部曲——以《營養與健康講座》為例
    為進一步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應用能力,高教國培邀請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教授姚閩娜,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三部曲》為主題,圍繞《營養與健康講座》分享自己藉助信息化教學工具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的經驗。
  • 關於2019年黑龍江省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
    關於2019年黑龍江省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和推薦申報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結果的公示   按照《關於開展黑龍江省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認定暨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工作的通知》(黑教高函〔2019〕629號)要求,我廳組織專家組進行遴選
  • 我校承辦「海南省後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討會」
    9月13日,我校副校長李森教授出席了由海南省教育廳主辦、我校承辦的「海南省後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討會」,來自全省21所高校的200多位教師參與了此次會議。會上,李森做《在線教學的發展歷程、內涵特徵及質量監測》報告,提出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為歷史機遇,再認識和再理解在線教學的內涵及特徵,並以其為理論依據建立系統的質量監測體系,為實現學校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其他有關專家也對後疫情時代「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與應用、線上課程如何設計、在線教學平臺的技術要求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電影電視系舉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匯報展演
    為展示與總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7月16日晚,電影電視系教學匯報展演在學術報告廳舉行。學院執行院長羅琴、黨委書記謝桂蘭、副院長張倩、副院長黃正文等院領導出席活動並作為評審考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匯報展演項目。學院執行院長羅琴宣布電影電視系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匯報展演正式開始。
  • 我校聯合主辦「新形勢下工科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實踐教學經驗交流...
    我校聯合主辦「新形勢下工科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實踐教學經驗交流會」 來源:本科生院   時間:2020-11-30  瀏覽:
  • 疫情倒逼教育網絡化,且看這所學院如何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改之路
    7月21日,鄭州航院人事處處長、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姜運倉說,疫情發生以來,學校把線上課程建設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契機,在積極探索信息化教學之路的同時,科學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教師變「主播」,把疫情當教材融入「雲端」課堂2月24日起,鄭州航院所有專業陸續網上開課,線上教學模式開啟。選擇教學平臺、組建教學班級群、錄製教學視頻……邊學邊幹,在最短時間內變身「網絡主播」,教師們直面線上教學新挑戰,推動學校教育改革落實落地。
  • 應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新常態
    筆者認為,線上教學不應只是一場運動;如今的線下教學也絕不應該「回歸老路」。線上教學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間;新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拓寬了教師的教育視閾,激活教師的教育信心和創新意識。   首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意識應該得到真正落實。本次線上教學伊始,很多的教師都陷入了焦慮之中,擔心自己「教不好」、學生「管不住」。
  • 教育部:開展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在先期啟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現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現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推薦認定工作後,現決定開展2019年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推薦認定工作
  • 如何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學生在哪裡,教育就在哪兒發生」,穿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邊界,融合線上與線下,教育有了更多可能。「上半身校服紅領巾、下半身睡褲拖鞋」――今年上半年「雲」學習的經歷,讓孩子們印象深刻。「能聽到我說話嗎?能看到PPT嗎?可以的話請回復1。」2月4日早上8點,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學的數學老師劉小琴開啟了她的第一次直播課堂。
  •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持續優化
    最近,本市中小學老師正忙著將這兩道「不等式」換算成「等式」,積極備課,迎接下周一開始的線上學科課程教學計劃。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說,未來疫情結束,這種線上線下混合供給的教學模式將持續發展優化下去,給線下課堂減負,激活更多教育能量。
  • 停課不停學:向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加速演進
    原題 停課不停學:向混合教學加速演進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代表著教育的未來,它將超越單一的線上或線下教學,成為未來教育教學的基本模式  ➤推動線上教育普惠與個性結合,需要在頂層設計上,逐步找到統一建設與百花齊放的界限。
  • 【全國兩會|建言】黃震: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變革
    【全國兩會|建言】黃震: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變革 2020-05-21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與申報認定政策解讀
    清華大學首門慕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電路原理」負責人餘建波: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負責人,主要負責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推廣,同時推進校內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組織一流課程建設及應用培訓,在國內高校組織近百場線上培訓,有豐富的課程建設及應用實踐經驗戰德臣: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 【關注】蘇敏 董小玉︱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
    國家系列相關政策對基礎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的重視和支持,為小學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提供了契機。3.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嘗試,符合突破小學語文傳統教學瓶頸的現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