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時老愛撲鍋怎麼辦?鍋中加點「它」,防撲鍋,湯粥濃稠更香甜
中國人都喜歡喝粥,而且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糖粥,營養的湯粥可以讓我們滋補身體,而且暖胃助消化,特別有營養。說到營養的湯粥,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會是白米粥,因為白米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喝的一種粥。而且口味清淡,營養價值高,裡面富含碳水化合物,常喝粥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還能補水,讓皮膚喝飽水,整天都是水嫩嫩的。春天的時候天氣比較乾燥,體內的水分會大大流失,經常會因為缺水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也會變得比較,乾燥,而且經常會因為太過乾燥,毛孔粗大,長紅疹,這個時候女性朋友更應該多喝一些美味的湯粥,滋潤我們的肌膚,讓皮膚白嫩有光澤。
人人都喜歡喝粥,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煮粥,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像90後和00後,從小嬌生慣養,被家裡人當作寶貝。躺在手心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沒有受過委屈,更別說下廚房做飯了。雖說涿州是比較簡單的一件事情,但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就比如我吧,我是一個90後,第一次煮粥的時候,自己已經參加工作兩年了,那個時候,獨自在外地工作,遠離家人,每天喝不到媽媽熬的粥甚是想念。於是在周末休息的時候,就到超市裡面去買了一些大米,想著回來自己試著煮粥喝。
平日裡在家中喝媽媽煮的粥,看著也沒有什麼難度,不就是大米放入水中,然後煮上一個小時就可以了嗎?說著簡單做著卻不是那麼回事兒,我自己在家煮粥的時候,就想當然的把大米直接放入鍋中,連洗都沒洗,結果煮出來的粥上面還飄著一些雜質,而且住的顏色一點也不白,反而會有一些發黃。煮好之後就迫不及待的嘗了一碗喝,沒想到自己煮的粥竟然這麼難喝,跟媽媽煮的簡直是天差地別。頓時就有了一種挫敗感。看來是我小看了媽媽煮粥的技巧。
於是我特意打了電話,向媽媽請教煮粥的好方法,原來煮粥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煮粥的時候,除了加水之外,還得加一點其他的東西。之所以我煮出來的粥會發黃,是因為,沒有清洗,另外煮粥的時候,沒有注意火候。煮粥的時候從頭到尾火力全開,鍋底都粘過了,還不知道呢。難怪煮出來的粥會發黃,而且鍋邊上還有很多鍋巴。有鍋巴是因為煮粥的過程中,火太旺了,導致撲鍋。
煮粥時老愛撲鍋怎麼辦?媽媽告訴我,鍋中多加一點它,防撲鍋,湯粥越煮越濃稠,更香甜。原來在煮粥的時候,為了防止糊鍋和撲鍋,除了注意火候之外,還得在鍋中加上一點食用油。首先我們要把大米清洗乾淨,在清水中浸泡,大米泡發之後,連同泡米水一同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冷水下鍋就開始煮米,大火燒開水燒至沸騰,轉成小火。然後在鍋中加入幾滴食用油,媽媽一般都是加香油,因為香油的味道更香濃,香油可以在鍋中形成一種隔離層,防止鍋中的湯汁撲鍋,還能讓湯粥越煮越濃稠,香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