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圓周率的故事

2021-02-19 大榮教育培訓學校

圓周率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數學常數。人們對它的認識經歷了很長時間,在數千年的時間裡,關於π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著名華裔數學大師陳省身曾感慨道:「π這個數滲透了整個數學!」

有個笑話說,一位老師上山與山頂寺廟裡的和尚對飲,臨走時布置學生背誦圓周率,要求他們背到小數點後22位,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部分學生背不出來,十分苦惱,擔心老師回來後被罵。

這時,有個聰明的學生想了一個辦法,他把老師上山喝酒的事結合圓周率數字的諧音編了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而樂。」於是,學生個個背得滾瓜爛熟。老師喝酒回來一聽,原來是在諷刺他,,但他同時也很欣賞這個創意,從此對待學生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外國人也編寫句子來記憶,不過不是諧音,而是依次用每個單詞的字母個數來表示π各位上的數字,例如」Yes,I have a small telescope.It should bring you great expected luckiness,desired happiness,but it has somewhat been broken...」顯然,還是中國人的背誦方法有趣。

為什麼人們對π的計算樂此不疲呢?1761年,瑞士數學家蘭伯特率先證明了π是無理數。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猜測它是無理數,但誰也證明不出來(證明π是無理數相當困難),於是有人就懷有一絲僥倖心理:萬一π是有理數,求出其小數點後的全部數字(包括有可能的循環節),那可就是大功一件!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人們對π的計算樂此不疲吧。

於是,1947年,算到808位;1949年,達到2037位;1973年,達到一百多萬位,直到2002年,日本東京大學的金田康正團隊算到了1.2萬億多位。當然,這一工作還在繼續……

加油,小學多用心,初中更省力。伊頓數學秋季班還有名額,歡迎報名哦。電話:0312-3116826。

專業的團隊培養優秀學生

優秀的學生出自專業團隊

15年教學積累成就伊頓教育的專業

伊頓老師的專業使每位學生變得優秀

相關焦點

  • 六年級數學《圓周率的故事》(提升篇)
    在延時開學期間,我們推出「開心應用微數學」學習專欄供大家學習交流。我們組織了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學員,精心梳理了數學一至六年級上學期的重點內容,同時準備了新學期的學習大禮包。本著學以致用,提升綜合數學能力的思想,我們按「微數學、微闖關、開心做」三個環節進行組織學習。我們用學習來強大自我,共戰疫情。
  •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十一:圓周率日的故事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十一:圓周率日的故事 2020-04-01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數學 | 【數學文化】π 圓周率的歷史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人們稱之為圓周率,通常用希臘字母π表示。1706年,英國人瓊斯首次用π代表圓周率,他的符號並未立刻被採用。
  • 有關圓周率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有關有關圓周率的故事有很多,你知道哪些?祖衝之與圓周率的故事祖衝之自幼喜歡數學,在父親和祖父的指導下學習了很多數學方面的知識。
  • 學了這麼多年數學,什麼是π?不是圓周率!
    π是希臘字母,用於表示最廣為人知的數學常數——圓周率根據定義,圓周率是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換句話說,π=周長除以直徑(π= c / d)這個數字大約等於,但許多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對儘可能多地計算圓周率很感興趣圓周率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是印度的Rajveer meena2015年將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後70,000位(蒙著眼睛)與此同時,一些電腦程式員將圓周率計算到了
  • 數學,好玩兒——讀《數學故事與趣味》有感
    亞里斯多德把數學定義為「數量數學",至今,對數學的定義,專業人士也沒有達成共識。我們對數學的認識不過是一門學科,在很多人眼裡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枯燥的學科、難以理解的學科,可是,在熱愛數學的人眼裡,它卻充滿了魅力。這個假期,讀了《數學故事與趣味》一書,發現數學真的是有趣兒的。
  • 學好數學,從趣味故事開始
    在剛剛接觸數學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其實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是應該怎麼樣引起同學們的注意,並且讓他們發現數學當中的樂趣呢?不妨試試用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同學的目光,讓同學們在故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 「314」圓周率日 百度百科發起「π」奇幻漂流
    3月14日,百度百科也通過最奇妙的數學常數「π」為網友提供了一次網際網路上的「奇幻漂流」。用戶只要在百度搜索「圓周率日」、「圓周率」、「π」這幾個關鍵詞,搜索結果就會出現一個計算器,不停地顯示出無限不循環小數「π」的數字,這一幕不禁讓人想到「少年派」的主人公小時候在黑板上默寫「π」的情節,有趣又形象地詮釋了「π」。
  • 圓周率π的故事
    在遠古時期,人們就知道圓周長P與直徑D的比值是不變的,即不論圓多大,比值P/D不變(叫圓周率).英國語言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1746—1794)於1706年第一個採用π表示圓周率.π在很多數學公式中出現,如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橢圓面積A=πab等.π究竟是多少?
  • 科學史上的今天,關於圓周率你知道多少?
    一般來說,圓周率日(PiDay)是3月14日,由圓周率π的常用近似值3.14而來。不過,除了圓周率日以外,還有圓周率近似日。2 宇宙密碼在三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圓周率。但直到兩百多年前,圓周率是無理數才被德國數學家蘭伯特所證明,即證明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然而,在人類至今所建立起的數學理論中,圓周率是無理數,但是在整個宇宙中,圓周率真的無理嗎?
  • 趣味數學故事讓你的孩子愛上學數學
    最近收到好幾個同學的來信,心中說感覺自己越來越對數學沒有了興趣,還有的同學告訴我,這小半年來,沒了老師的面對面的指導和講解,越發覺得不如語文學起來得心應手,她們覺得畢竟語文還可以通過多寫多記和閱讀等渠道來獲得知識,可是數學就難了。怎麼辦呢?
  • 小學生背誦圓周率迎接國際數學節
    小學生背誦圓周率迎接國際數學節4) "← →"翻頁 3月13日,河北一所小學舉辦迎「π日」趣味背誦活動
  • 世界上最長的數學公式——圓周率
    提起圓周率,大家都不陌生。還記得學生時代,朗朗上口的3.14159 26535,那些為數學公式瘋狂奮鬥的日子,仍然記憶猶新。今天,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世界上最長的數學公式——圓周率。圓周率用希臘字母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日常生活的應用中,通常用3.14代表圓周率進行近似運算
  • 人類一直在想辦法計算圓周率,如果圓周率算完了會改變數學嗎?
    人類一直在想辦法計算圓周率,如果圓周率算完了會改變數學嗎?圓周率是數學課上經常運用到的一個常數,我們在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就會告訴我們圓周率屬於無線不循環小數,也就是說圓周率後面的小數點是一直無限延伸下去的,而且數字沒有規律,所以也叫做無限無限不循環小數,當今數學界也是一直遵守著這個原則,例如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時都離不開圓周率π,為此我們也都深信不疑,不過總有人覺得圓周率可以被算到盡頭,於是一場計算圓周率的大賽就開始了
  • 金庸:圓周率的推算
    梁羽生兄在《數學與邏輯》一文中,曾談到祖衝之的圓周率,說是全世界最早的精密計算。這在數學史上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 圓周率日說圓周率
    備用號已開設數學題專欄,每一期將精心挑選一道數學題,涉及幾何,代數,邏輯,拓撲,概率,數論,邏輯等所有數學領域。今天是圓周率日,我們來談談圓周率,中國人對圓周率的熟悉,很大程度上來自南北朝時期數學家祖衝之(公元480年)對圓周率的計算,他的結果是圓周率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事情一直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甚至寫進了數學教科書。
  • 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時間:2017-05-06 16:5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圓可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圖形了,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圓周率,現在通常記為,它是最重要的數學常數之一。 關於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古巴比倫人,它們認        原標題: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圓周率—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圓周率—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圓周率—π   ▲什麼是圓周率?   圓周率是一個常數,是代表圓周和直徑的比例。它是一個無理數,即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 為什麼很多數學和物理學公式中都有圓周率?
    在歐幾裡德空間中,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該常數就是我們所說的圓周率π。在很多數學、物理學公式中,都包含了圓周率,例如,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梅欽類公式:圓周率的萊布尼茨公式(無窮級數):圓周率的拉馬努金公式: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庫倫定律:
  • 魅力浪漫的數學節日,有不少趣味知識值得反思呢
    數學老師眼裡愛情即數學,數學即愛情!為紀念中國古代數學家圓周率(π)的發明者——祖衝之, 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布,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來源則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祖衝之的圓周率。祖衝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的人,直到一千年以後,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兩人才將圓周率後七位算出來,證明了祖衝之算出的圓周率是正確的.音樂家說,數學是世界上最和諧的音符;植物學家說,世界上沒有比數學更美的花朵;哲學家說,你可以不相信上帝,但你必需相信數學;世界什麼都在變,唯有數學是永恆的.A 如何快速記住圓周率前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