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孩子不聽話總跟父母對著幹?其實他在尋求這4種東西

2020-12-22 佑媽育兒經

很多家長都覺著,孩子越長越大,越來越不聽話。讓他往東偏要往西,讓他站著偏要坐下,讓人心累。其實,這些看似煩憂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心理動機

圖片源自網絡

歇斯底裡的孩子

皮皮在家裡做作業,媽媽在旁邊整理家務。本來是母慈子孝一片祥和,最後兒子歇斯底裡大喊大叫得哭起來。

皮皮做作業的時候,有些題目不太明白,就拿去問媽媽。

媽媽起初會認真看題,然後耐心講解。可是問了幾個問題之後,媽媽就不耐煩了,而且不經意埋怨一句,能不能認真點,這都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

兒子情緒突然爆發,和媽媽吵了起來,一腳把板凳踢歪,甚至把作業本都撕了。

圖片源自網絡

媽媽氣到胃疼,好端端的做作業,怎麼爆脾氣說來就來,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裡。

沮喪的他尋求關注

孩子有很多行為看似不可理解,但是背後都有心理動機。育兒專家表示,雖然有時候我們看到這些哭鬧、叛逆的孩子很強勢,但其實他們內心是非常脆弱和沮喪的

「沮喪是因為孩子對於他想要達到的目的沒有被滿足。孩子發脾氣是在向父母溝通他需求,他真的很需要關注。但是還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去表達。」

就像皮皮,他發脾氣是因為他看到媽媽在敷衍他了。他覺得不會寫作業無助的時候,媽媽要給足夠的關注,可惜媽媽忙著做家務而忽略了他的真正需求。

圖片源自網絡

原來,我們面前站著的不僅僅是一個哭鬧發脾氣的孩子,也是一個倍感沮喪不能準確表達自我的孩子。家長不要一味指責批評,而是感同身受去理解孩子的需求。

美國積極父母教育中國首席培訓師程虹提出,孩子所有的不當行為背後總共有4種動機。找到它們,就找到了解答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壞行為背後4種動機

尋求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孩子需要明確知道他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孩子需要得到親人的足夠關注。

如果關注不夠,孩子就會藉助哭啊鬧啊,各種各樣負面的行為來吸引家人注意力,來滿足歸屬感。

圖片源自網絡

很多父母在忙的時候都會被孩子纏著。

有的會說,不行孩子,你去自己玩。這是把孩子推開的行為。有的會說,好吧,那我現在陪你玩。這是對孩子的妥協,立刻答應他的要求。

程虹認為,這兩種方法都不對,都會助長孩子持續這些不當行為。

正確的方法是溫柔而堅定的回應孩子。比如說,小寶貝,爸爸現在不能被打擾。請你給我十分鐘的時間,結束之後,我就來陪你玩兒,到時候我們一起搭樂高。

尋求權利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發現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就會想去掌控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聽父母說教,或者被父母安排

孩子因為年齡小,沒有辦法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這種感受,所以就藉助對抗、不聽話的方式來追求權力感。

有些家長就會被激怒,然後對著孩子大發雷霆甚至打罵。結果呢,孩子反而從這種對抗式的鬥爭中獲得極大的權力感滿足。不管當下的這件事解決的怎麼樣,這個孩子以後還會重複這種對抗行為。

圖片源自網絡

面對孩子因為追求權利而引起的種種不當行為,父母的明智選擇是退讓。深呼吸,平靜下來,然後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

你可以提供兩個選項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既滿足了權利慾,又迂迴解決了問題。

尋求自我保護

尋求自我保護指的是,孩子保護他們的自尊。當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感覺自己受傷害了,孩子會想,反正也沒人疼愛我,怎麼做都無所謂。

如果家長用指責批評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為了自我保護,就想要報復父母。

他們往往會選擇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對父母加以報復。當孩子看到自己父母家人,因為他的自我傷害而感到痛苦不堪的時候,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程虹建議,第一要認同孩子的情感,第二給予尊重,不批判,不懲罰。

最後要學會主動道歉,學會向孩子表達愛,學會鼓勵與包容。

所有通過報復來尋求自我保護的孩子都是受害者。只有父母和家人很多很多的愛與鼓勵,才能夠幫他們走出傷害。

尋求一種逃避

當孩子感覺自己很無助,或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往往會選擇逃避。外面的行為看起來就是自曝自棄。

當孩子在尋求逃避的時候,他內心真實的聲音是,爸爸媽媽請你們不要放棄我。幫幫我,因為我自己一個人無法戰鬥。

圖片源自網絡

如果父母遇到孩子尋求逃避,應該做的是無條件接受孩子,主動積極跟孩子交流

關注優點,並且把孩子的優點在公開場合表達出來。

或者把孩子碰到的難題分解成幾個小任務,分批次解決,提高孩子的自信。

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可能採取正面行動,也可能採取了負面行動。父母應該看懂他們內心的需求,剖析行為動機,努力幫助孩子回到積極向上的生活軌道上來。

我是佑媽,每天分享一個育兒故事,讓養育變得簡單而快樂~

相關焦點

  • 孩子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了解這三招,分分鐘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如果說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最不願意看到的畫面是什麼的話,那麼肯定就是父母總看見孩子跟自己對著幹。有些孩子的確表現出來的樣子是不太聽話的,以至於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類孩子。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呢?為什麼孩子總要和我們對著幹?其實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也並不是什麼稀有的事情,他們之所以會這麼做,普遍是因為這三點原因。
  • 孩子不聽話,總和父母對著幹怎麼辦?
    平時讓他幹什麼他也不幹?無論是嚴厲的說,還是懲罰他,都沒用,越是不讓幹的事情,他就越想幹,作為成年人,我們先想想自己,你喜歡被人安排乾這幹那嗎?如果你沒聽別人的安排,願意受到威脅,會懲罰嗎?你想做的事情都不讓做,但是又不給一個充分的理由,你喜歡這種感覺嗎?
  • 孩子不聽話,就愛頂嘴還喜歡對著幹,爸媽怎麼辦
    當你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根本沒想把你的話聽進去;當孩子做錯事,你批評他,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他還不服氣?媽媽說「妙妙,快收拾一下,趕緊跟媽媽出門」,這是一個祈使句,直接下達了命令,孩子肯定不願意聽,媽媽著急出門可妙妙不著急,媽媽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孩子,認為我要怎麼樣,你也必須要怎麼樣。同時,因為著急,媽媽說得特別急促,特別快,給孩子一種壓迫感從而引起反感。
  • 寶寶的「第一叛逆期」,不想他跟你對著幹,父母用這4招輕鬆搞定
    寶寶的不聽話,讓不少父母都苦惱不已,本來乖巧的小天使,怎麼就變成了可怕的小惡魔,無論你跟寶寶說什麼,他都說不,這表示寶寶進入了叛逆期了。,父母讓喝水,他不要,父母讓吃飯,他拒絕,父母不讓玩水,他偏要,這些都是叛逆期寶寶的表現。
  • 馨香智慧:孩子總跟父母對著幹?越管反抗越厲害,蔣長英教你2招
    馨香智慧:孩子總跟父母對著幹?越管反抗越厲害,蔣長英教你2招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曾幫助200餘個家庭走出困境,擅長家庭教育、情感、育兒等。現在常有家長抱怨:我家的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總跟父母對著幹。那麼,當父母的,如何去正面管教孩子呢?首先,父母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跟你對著幹?ta情緒的背後傳達的信息是什麼?了解到孩子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
  • 青春期與父母對著幹的孩子,其實是在向父母討要尊嚴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對著幹怎麼辦?小度今年15歲,家中獨子,平時性格比較暴躁、任性,父母要他朝東他就朝西,總之父母要求他做的,他偏不做,父母不想讓他幹的,他偏幹。完全是和父母反著來。像小度這種表現的孩子,大概在青春叛逆期中,比較常見,因為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無法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自己的獨立意識又格外強烈,這就造成了孩子內心裡的一個衝突,既不喜歡被父母管著,又必須依賴父母,既不同意父母的觀點,又沒有足夠的知識去說服父母.....
  • 孩子哭鬧、不聽話?家長做到這4點,再不聽話的孩子也能變好
    孩子小的時候所有的事情不是自己代勞,就是自己說寶寶照著做,但自從過了三歲以後,寶寶逐漸開始不聽話,你說東他往西,你說白他非說黑,總是和你對著幹,有時候還被氣得火冒三丈,但又無計可施。其實仔細想想,並不是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而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是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了,特別是到孩子三歲以後,這種「不聽話」的情況會更明顯。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好像處處都要跟大人作對,表現得非常「不聽話」,並且特別固執。
  • 孩子老跟父母對著幹該怎麼辦?
    前兩天一寶媽在粉絲群問我,她說:「我家小孩現在真的太難管教了,事事都跟我對著幹,打又不得罵又不聽,該怎麼辦」?我問她你家孩子幾歲了,她說9歲。而他小孩正處在兒童叛逆期內,雖說兒童叛逆期跟青春期那種叛逆不一樣,但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管教好,隨著歲數逐漸長大,以後有可能會越來越難教育。
  • 孩子總不聽話,家長拿他沒辦法?學會了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聽話。那麼,被熊孩子折磨的家長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這種話大人聽了都不舒服,更別說本來就有點叛逆的小孩子,她們聽了絕對會跟你對著幹。 那麼,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孩子不聽話的難題呢?看完下面這幾點你就知道了。 1. 溝通的前提是尊重
  •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應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應該怎麼辦?首先作為家長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其中的原因。孩子畢竟還小很多時候不懂事,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疫情期間,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壓力都很大,人一旦壓力大。就容易發火,脾氣暴躁,做事考慮不周全。當孩子不聽話,父母有時壓不住心中的火。難免忍不住說教、打罵孩子。這個現象雖然很正常,但對孩子的成長和心靈卻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 孩子不聽話還喜歡與大人對著幹!試試這三招,管用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還特別喜歡與大人對著幹,你說東他偏往西,你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你想讓他做的事他就不配合。再結合自己看過的育兒書籍,針對孩子不聽話這事,我調整了自己的一些做法,現在閨女明顯配合了許多。我主要改變了以下幾點:1.改變說話方式。以前,和孩子說話,總有一些命令的成分在裡邊,比如「你快點把玩具收拾了睡覺!」「你快點過來洗澡!」「你快點穿鞋要出門了!」孩子一聽,答覆一般都是這樣的:「我還要玩,不想那麼快收拾!
  • 孩子不聽話,3種方法幫你搞定,父母做到第3個,孩子跟你更親近
    文|爸媽指南(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源網絡,侵刪)跟閨蜜聊天,她跟我抱怨,說他們家孩子這幾天變化很大了,他開始不聽話了。事情是這樣的:朋友跟她家小孩說話,小孩不理她。她問,媽媽跟你說話,你沒聽見嗎?小孩跟她說,沒聽見。
  • 普通父母喜歡「講道理」,聰明父母3步解鎖,孩子不再「對著幹」
    「講道理」是許多家長都比較推崇的教育方法,可越來越多的父母也發現,講道理對很多孩子來說,幾乎都是白費唇舌。你越愛講道理,孩子可能越不聽話。你認為這樣對他好,他偏偏要跟你對著幹,最後只剩下嘮叨:「跟你講了那麼多道理,你為什麼就是不聽呢?」
  • 孩子總是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善用禁果效應,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
    ,原因是孩子在客廳看電視,電視外放的聲音實在太大,吵得我無法專心工作,叫他關小點也不聽。其實孩子也不是一次兩次跟我這麼對著幹了,越是說道孩子,他越是不聽勸阻,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為什麼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
  • 為什麼你越禁止,孩子越愛說不、越愛跟你對著幹?
    對於現代父母而言,我們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時,不能使蠻力,要用巧勁,但是面對一個時時處處都愛說「不」,且不太能聽得懂道理的孩子,到底要怎麼辦呢?孩子總是「對著幹」,是不是表示他們將來不好管教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孩子小時候很乖呀,只要聽到媽媽的要求,絕不含糊,立馬完美完成。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開始注重孩子的成績,開始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且總拿著孩子的弱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
  • 愛貝英語丨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懂他的「叛逆」,你才能成為好父母
    很多時候,孩子希望有自己獨立選擇的權利,他們不想事事都聽父母的,所以就用「反抗」來宣誓自己的主權。教育心理學認為:孩子與父母對著幹,是源自於內心的無助和困惑,當父母告訴孩子「不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而通過反抗來尋找一種心理的平衡。
  • 為什麼孩子總和父母對著幹?
    近日,有網友問我:一個二年級男孩,有時候在家長面前會表現得比較反叛,跟家長對著幹,但是孩子在別人面前就不是這樣。如果是這四種可能性中的其中一種,比如說第一種權力的問題,那我們首先就考慮權力在誰手上。我等一下會講父母的幾種角色,或者說幾種教養類型。二年級的小孩,權力應該在父母手上。
  • 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不懂他的「叛逆」,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作家劉娜說:「搗蛋,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求教信號。」如果父母及時察覺他的無助,將他從困頓中解救出來,他自然沒必要用調皮搗蛋的行為掩蓋自己的無能。如果父母及時看到他的需求,適時提供幫助,內心得到滿足的孩子,自然不需要用叛逆的方式博取關注。越叛逆的孩子,其實越無助。
  • 孩子不聽話,和父母對著幹,該打嗎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即使是成人之間溝通也存在很多問題,更別提只用語言和孩子溝通了。父母雖然語言上勸阻了孩子的一些行為,但身體卻一動不動。孩子會感到你並沒有真的很在意這件事,所以他的行為除了獲得一些語言反應外,並沒有受到其他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