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父母喜歡「講道理」,聰明父母3步解鎖,孩子不再「對著幹」

2020-11-06 菈媽親子

思想家盧梭曾說,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

「講道理」是許多家長都比較推崇的教育方法,可越來越多的父母也發現,講道理對很多孩子來說,幾乎都是白費唇舌。

你越愛講道理,孩子可能越不聽話。你認為這樣對他好,他偏偏要跟你對著幹,最後只剩下嘮叨:

「跟你講了那麼多道理,你為什麼就是不聽呢?」

「跟你說那麼多,都白說了」

「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呢……」

內蒙赤峰市的一個孩子,在姥爺家玩,因為不堪忍受姥爺的嘮叨離家出走了。幸好,經過4個多小時的尋找,最終找到了孩子。

一場虛驚,也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反思:為什麼好心給娃講道理,就是講不通呢?

01、為什麼給孩子講道理沒用?

有位媽媽說,自己3歲的兒子特別調皮,每天上下樓梯都喜歡用手去摸欄杆。

她很有耐心地跟孩子科普,欄杆上有很多很多的灰塵,如果小手不注意,摸到了眼睛和嘴巴,就會生病。可是,任憑她怎麼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

「我真的是很有耐心地再跟孩子講道理了,可他就是不聽,怎麼破?」

其實,跟孩子講道理沒用這件事,還得追溯到小孩子大腦的發育過程。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

  • 左腦是理性腦:語言、邏輯推理、計算等等,都歸左腦掌管;
  • 右腦則是感性腦:它掌管著直覺、情感、形象記憶、靈感等等。

而小孩子大腦的發育特點是:右腦發育靠前,左腦發育滯後。

也就是說,孩子是用感覺和直覺來認識這個世界的。小孩子能夠感受別人的情緒和態度,因為比較直接一些。但是,如果你想讓小孩子明白那些彎彎繞繞的道理,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孩子和父母不在一個頻道上,那麼,道理就白講了。

而且,父母反覆地講道理,會漸漸變成嘮叨,不僅容易讓孩子煩躁,還更容易激發他們內在的叛逆心。得不償失。

那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父母就不用講了嗎?

當然不是!而是要換一種方式,跟孩子溝通。

02、聰明的父母會善用這3種辦法

孩子太小,聽不進道理,並不意味著父母就不用跟他們「講道理」了,而是要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給他們「講道理」:

  • 1、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那位很喜歡用小手摸欄杆的孩子。他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媽媽講的那些病毒、細菌會有什麼危害。

但是,如果孩子不巧正好生病了,媽媽這個時候再進行科普就不一樣了。因為孩子有了生病的體驗,知道過打針吃藥很難受,那麼下次他就會格外注意,不會再摸髒東西了。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每次都讓孩子體驗到事情不好的後果之後才聽話,還可以通過一些積極的方式,來讓孩子認可我們的「道理」。

  • 2、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都習慣了讓孩子適應自己的要求,卻忽略了孩子的內心需求。這樣的親子溝通,必然是很費力氣的。

可如果父母能夠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並且給予回應的話,孩子就會更樂於配合。

孩子為什麼喜歡摸欄杆?為什麼喜歡「搞破壞」?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好奇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是因為,觸摸本就是他們認知這種世界的一種方式。

我們不能因為欄杆髒,就不讓他們摸;也不能因為玻璃杯容易碎,就不讓他們自己拿杯子。

但是,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把欄杆擦乾淨,或者是一回到家就督促孩子認真洗手;也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們自己使用玻璃杯……

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自然也就不會調皮搗蛋了。

  • 3、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些判斷是非的能力。

這個時候,父母不妨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孩子一起來分析事情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每個父母都經歷過孩童時期,想一想我們當年的叛逆,不也大多是因為大人所謂的「道理」和嘮叨嗎?

我們總是對別人強塞給自己的東西很排斥,但如果這個結論是自己推斷出來的,就不同了。孩子也一樣。

沒有天生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講道理」的父母。

不要時時刻刻站在家長權威的角度去批評孩子,而是把孩子當朋友一樣,接納他們的想法和情緒,再因勢利導。

這樣的溝通,才能讓孩子認可父母,也才是最有效的。

今日話題:你喜歡反覆和孩子講道理嗎?又或者,你有什麼好的親子溝通技巧呢?歡迎留言探討。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著孩子「講道理」,而高情商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著孩子"講道理" 隔壁鄰居小李夫婦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們的教育理念卻比同齡人更加先進,作為父母,他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身心健康,並且在教育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方式。
  • 低層次父母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大多用3種辦法
    ,為什麼父母總是喜歡對孩子講道理呢?1、獲得安全感根據心理學研究發現,講道理的方式能夠讓父母在這種親密關係中獲得安全感,是父母在自我安慰,他們認為對著孩子講道理就是盡到父母的義務,這是一種最簡單的盡義務方式,不需要動手,甚至不需要動腦,只要把一些大道理和孩子講一下就行,自己也會沉浸在盡職父母的幻想中,獲得安全感。
  •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怎麼辦?聰明父母的套路教育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每當孩子犯錯誤時,中國的家長總是喜歡列出一二三來和孩子講道理。最後發現,和孩子講道理的結果就是,家長認為自己講的道理很有說服力,其實只是把自己說服了,孩子根本沒聽進去。今天去閨蜜家做客。談話剛提到閨蜜女兒,閨蜜便開始抱怨起女兒到了調皮的年齡段。
  • 孩子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孩子物質上都不缺什麼,但是依舊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年齡小的挑食,出門喜歡打別的小朋友。年齡大一點的就開始父母說東就是西,專業懟父母365天。所以在面對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是愁腸百結,找不到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因為孩子到了叛逆期,另外一部分還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所以,在面對孩子和父母對著幹的時候,父母要找到原因,並且對症下藥,才會看到成效。
  • 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會收穫一個更不聽話的孩子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並支持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很多人所推崇。但很多人也發現了,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其實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母親,七歲的女兒非常叛逆,最喜歡跟母親對著幹。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做
    曉芹說,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其實是沒有用的!二、李玫瑾說:低層次的父母,才會給孩子講道理!李玫瑾作為育兒領域的專家,她曾經提出在孩子六歲以前,你給孩子講道理,她可能根本就聽不懂!在孩子情感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他的世界裡只有父母,他不懂什麼是感同身受,也不知道為別人著想。總是和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未必能理解,所以講了等於沒講。到了孩子六歲以後,能聽懂你的大道理,可是每天不停地在孩子的耳邊念叨,孩子會覺得很煩躁,只是迫於壓力臣服。
  • 孫儷的育兒經驗獲贊:聰明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從不講道理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苦口婆心地講道理,結果孩子完全不聽,家長越講越生氣。孫儷就顯得非常聰明有智慧,她曾發微博表示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最應該做的是擁抱他、理解他、支持他,而不是講大道理。並且調侃到是自己7年的育兒經驗。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有些低層次的父母,就知道不停地和孩子講道理,不注意場合和方式,效果往往並不理想。3、情緒失控的孩子如果孩子剛好情緒上來了,這個時候和他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教
    文/甜心奶爸孩子在未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他會有什麼樣的父母,當父母從小能給孩子非常好的教育,孩子在未來就會有非常好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幸福的一生,但如果父母從小給予孩子的教育是不正確的,就會在孩子的性格上留下印記,甚至是影響孩子的一生。
  • 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孩子「講道理」
    細聊之下,才發現孩子總喜歡亂丟東西,平時還好,遇到閨蜜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忍不住念叨。」有時候,父母說得越多,越講道理,越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溝通,往往不是講道理我們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作出讓步,卻不管孩子心裡的委屈。
  •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打罵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這樣做
    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孩子叛逆或者鬧脾氣時,一些父母會選擇打罵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現孩子依舊老樣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那麼,對於叛逆不聽話或者鬧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可父母長輩總是只想講自己的大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的道理孩子真的聽懂、聽進去了嗎?綜合《顏氏家訓》的內容,等到十年後,最優秀的孩子一般都出自這3種家庭。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青春期與父母對著幹的孩子,其實是在向父母討要尊嚴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對著幹怎麼辦?小度今年15歲,家中獨子,平時性格比較暴躁、任性,父母要他朝東他就朝西,總之父母要求他做的,他偏不做,父母不想讓他幹的,他偏幹。完全是和父母反著來。像小度這種表現的孩子,大概在青春叛逆期中,比較常見,因為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無法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自己的獨立意識又格外強烈,這就造成了孩子內心裡的一個衝突,既不喜歡被父母管著,又必須依賴父母,既不同意父母的觀點,又沒有足夠的知識去說服父母.....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3歲孩子最沒用!聰明的家長都用這三步做引導
    最怕帶3歲的女兒去超市。她看到自己的喜歡的玩具就不走了,躺在地上撒潑胡鬧,非要我給他買玩具,孩子媽看到孩子如此的無理取鬧,她大發雷霆,對孩子大喊大叫,說:"如果你不再這樣做,我媽媽就不會給你買一件東西!"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3歲孩子最沒用!聰明的家長都用這三步做引導
    最怕帶3歲的女兒去超市。她看到自己的喜歡的玩具就不走了,躺在地上撒潑胡鬧,非要我給他買玩具,孩子媽看到孩子如此的無理取鬧,她大發雷霆,對孩子大喊大叫,說:&34;可女兒對媽媽的話置若罔聞,繼續哭個不停,直到最後,我和孩子媽不得不買孩子想要的玩具。
  •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一般這樣做
    講道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在家長的觀念當中,想要用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經驗給孩子鋪平一條道路,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這樣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現實往往是很多的孩子聽不進去父母講的道理,甚至會覺得很厭煩,還會產生親子隔閡。由此只會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是屬於低層次父母,真正高情商的父母並不會這樣做。
  • 孩子犯錯,三流父母發脾氣,二流父母講道理,一流父母對策很高明
    ,會選擇保護孩子的方式,打斷父母的教育。2、二流父母:講道理>有的家長在意識到棍棒式教育的方式不正確,因此就會選擇在孩子犯錯後,就開始了講道理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不容易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也會比棍棒式育兒更有效果,但是也存在著缺點,那就是父母在講了一大堆道理後,他們根本沒有聽進去或是壓根沒有聽懂,導致同一錯誤老是犯。
  • 李玫瑾:給孩子講的"道理"都成了"垃圾",高層次的父母這樣講
    而且還持續地跟我們對著幹,真的是非常氣人了,那麼我們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嘮叨不起作用了,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才跟孩子講大道理李玫瑾認為喜歡和孩子講大道理愛嘮叨的父母多半是低層次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學習借鑑好的教育經驗。不放縱、溺愛孩子,也不要喋喋不休的「嘮叨」,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講究語言藝術,委婉地、巧妙地、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跟孩子講道理。
  • 3歲就該教育孩子了,低層次父母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已經掌握上策
    別看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小,在這三年內他們學習能力極強。3歲時孩子大腦發育初步完全,且善於模仿,這時父母的引導就顯得極為重要。想讓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父母的及時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寶寶的成長「速度」也會更快。
  • 人民日報: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總會忍不住對子女小輩進行說教。可父母長輩總是只想講自己的大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的道理孩子真的聽懂、聽進去了嗎?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