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識字課本《急就篇》:共收2016字 流傳至今

2021-02-19 宗教哲學

秦代識字課本《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共收3300個字。漢代有《急就篇》《凡將篇》《訓纂篇》《滂喜篇》等8部教學童識字的書,共收5340個字。其中史遊的《急就篇》流傳至今。

史遊在西漢元帝時任黃門令。他精字學,善書法。他所著《急就篇》,又稱《急就章》,用草書書寫。這種書法解散隸體,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後人稱其書法為「章草」。

《急就篇》全書為三言、四言、七言韻語。三言、四言隔句押韻,七言則每句押韻,以便誦習。《急就篇》共收2016個字,無一重文,文辭雅奧。「急就」是很快可以學成的意思,所以《急就篇》開始的5句為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喜。」

《急就篇》分3個部分34章,分別敘述姓名、錦繡、飲食、衣服、器物、蟲魚、兵器、音樂、宮室、植物、動物、疾病、藥品、官職等。第一部分列舉了132個姓,單姓加兩個字,複姓加一個字成三字句,如「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第二部分「言物」,七言押韻,讀來順口,如「豹首落莫兔雙鶴,春草鳴翹鳧翁濯」「青綺綾谷靡潤鮮,綈絡縑練素帛蟬」「稻黍秫稷粟麻秔,餅餌麥飯甘豆羹」「寒氣洩注腹臚脹,痂疕疥癘痴聾盲」「竽瑟空侯琴築箏,鐘磬鞀簫鼙鼓鳴」「腸胃腹肝肺心主,脾腎五藏膍齊乳」等。第三部分寫的是官職。書最後用四言歌頌漢代的盛世。《急就篇》中很多字和詞一直沿用至今。

漢代很重視識字教育和語文規範化。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學者17歲以上,經考試能「諷籀書」9千字者可擔任官職。考試「八體」,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優良者可任尚書史。官員上疏皇帝,若寫了錯字,會受到懲罰。

《急就篇》能完整流傳下來,唐代經學家顏師古功不可沒。顏師古改正了《急就篇》流傳中出現的訛誤,並精心為之作注,對保存這部古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四川城壩村出土15枚竹簡,竟破解漢代啟蒙課本《倉頡篇》的秘密
    下面,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漢代的啟蒙識字課本——《倉頡篇》的秘密。(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說起《倉頡篇》可大有來頭,它是我國古代有名的一部啟蒙識字課本。在《倉頡篇》之前,曾經還有一本啟蒙識字課本,叫《史籀篇》,是西周宣王時期太史籀編作。
  • 童蒙識字課本和故訓彙編
    到了秦代及西漢,則有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的《爰歷篇》、胡母敬的《博學篇》、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遊的《急就篇》、李長的《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等。李斯、趙高、胡母敬的書,到了漢代合稱《倉頡篇》,又稱「三倉」,共三千三百字。到了揚雄的《訓纂篇》,連同《倉頡篇》增加到五千三百四十字。漢和帝時代(公元89—105),賈魴又寫了《滂喜篇》。
  • 劉濤|古代的識字書與書法
    後人記敘秦朝書法歷史,都注意到立於東土山巔之上的幾塊刻石書跡,卻忘記了李斯等人編寫的識字書才能走入千家萬戶,對於普及小篆書體的實際作用,要遠遠大於那些人們很少見到的紀功刻石的書跡。  在西漢立國後的70年間,秦朝的識字書還在繼續使用,稍有改變的是,鄉裡書師合併《倉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為一章,共五十五章,統稱《倉頡篇》(《漢書·藝文志》)。
  • 五百年前小孩怎樣看圖識字?中國圖文對照蒙學課本比西方《世界圖解...
    根據現在找到的老版本,這部民間奇書共收錄388個字,含306幅圖,大部分4字為句,雖不成句意,卻部分押韻。10日起,展期僅10天的「湮沒的故事:圖文識字課本的傳奇」教育影像展在華東師範大學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
  • 世界三大象形文字,為何僅漢字流傳至今?帶娃認字試試象形識字法
    但其實世界歷史上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其實都有文字產生:中國的漢字,古埃及的聖書,古巴比倫的蘇美爾文,古印度的印章字。現今討論的世界三大文字則以前三種為準,但是為何古埃及的聖書和古巴比倫的蘇美爾文都在歷史的演變中消亡,只有漢字流傳至今呢?
  • 漢字一共有多少字呢?
    這些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都有詳細說明,今天主要想聊一下漢字的數量。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3300字,漢代揚雄的《訓纂篇》有5340字,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晉代作品《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的《字統》有13734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了宋代,司馬光修《類篇》,裡面有31319字,清代的《康熙字典》則收錄了47000多字,1915年歐陽博存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
  • 說說中國古代的識字課本
    要讀書先識字,中國古人是怎麼識字的呢?古代人識字的課本是什麼樣子的?今天就說一說。中國古代,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蒙學讀物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合稱為「三、百、千、千」。這部書既是學生識字的範例,也是指導學生生活的教科書。語言方面《三字經》言簡意賅。在編制上也很有特色,三字一句,押韻成文,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朗讀和記誦,非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2.《百家姓》《百家姓》,雖然號稱百家,收錄的姓氏卻多達500餘個。
  • 這篇流傳2000多年的經典已被移出課本,但這幾個名句該讓孩子知道
    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會影響孩子們一生的審美觀,甚至是人生觀。對於編撰語文教材的專家來說,最頭疼的是幾千年文壇,老祖宗留下的經典太多了,到底怎樣的古詩詞應該入選課本,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然而近幾年,課本的一些改動還是讓不少家長覺得可惜。在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後,另一篇流傳了2000多年的經典也被移出了課本,它就是《陳涉世家》。陳涉世家是司馬遷《史記》中的經典篇目,列於《史記》第48篇,它是幾代人的共同回憶,記錄了秦末陳勝、吳廣的生平。對於它為何被刪很多網友有不少猜測,但小美相信教育專家們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 語文課本增設田字格 注重閱讀方法和書寫規範
    新學期開始,杭州中小學生就能拿到新課本了——初中語文課本變身啦,田字格首度出現! 和小學語文一樣,包括杭州在內,浙江初中生使用的語文教材,絕大多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由教育部2016年審定。 乍一看,新版比舊版「胖」了一大圈,有A4紙大小。
  • 新學期小學一年級換語文課本 先識字再學拼音
    最新版的教材經教育部2016年審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昨日,記者從市新華書店獲悉,溫州市區(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經開區和洞頭區)的各個小學總共向其教材部訂購了2萬多本最新教材,日前已經分批運抵。溫州書城二樓的教材專櫃前天就銷售。
  • 晏殊流傳最廣的宋詞,下片14個字中的兩個成語更是經典
    晏殊流傳最廣的宋詞,下片14個字中的兩個成語更是經典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五千年沒有斷絕,詩歌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我國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皆出現於先秦時期,一是現實主義源頭《詩經》;二是浪漫主義源頭《楚辭》。
  • 初中語文課本增設田字格 更注重閱讀方法和書寫規範
    明天,杭州中小學生就能拿到新課本了——初中語文課本變身啦,田字格首度出現!  和小學語文一樣,包括杭州在內,浙江初中生使用的語文教材,絕大多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由教育部2016年審定。  乍一看,新版比舊版「胖」了一大圈,有A4紙大小。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漆太利介紹,第一單元是識字教學:由6課識字組成,包含:簡單的象形字、學生最熟悉的生活中的常用漢字,然後才是拼音。增加了傳統文化篇目還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漆太利說,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5篇,增幅達80%。
  • 2016年秋季學生新教材: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一年級新生的語文教材不再是一開篇就學習拼音,而是在學習完一個單元的識字之後再學拼音。此外,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一年級上冊的生字量從400字減為300字。   長沙市教育局基教處周小青介紹,今年中小學生秋季用到的新教材分別是一年級的《語文》和《道德與法治》,七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與《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