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友薦讀」宏觀經濟學的貧困和凱恩斯以外的世界

2020-12-19 經濟學家管清友

本期推薦

宏觀經濟學是經世致用的學問,但要做到從理論到現實的貫通、從宏觀到微觀的穿透、從學院到市場的遊走是極其艱難的。本書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宏觀經濟分析的框架,也用市場的實踐檢驗了理論上的努力。張明研究員的經歷和著作體現了我們這一代經濟學人的很多共性,也是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到這一階段的一個縮影。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本文為管清友博士為此書撰寫的書評)

在探討宏觀政策的制定和資產配置策略的時候,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宏觀經濟運行特徵的認識充滿分歧。這種分歧大部分來自於對經濟增長(長期)和周期波動(短期)看法的分歧,也有視角和站位不同所導致的天然分歧(比如,你是站在中產階級還是富人群體看待問題)。

當然,資產配置策略本身就不可能相同,也不可能標準答案,因為每一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可投資產規模以及對經濟、政策和市場的認識從來都是千差萬別。

那麼問題來了,宏觀經濟學和對宏觀政策的分析以及據此作出的資產配置策略還有意義嗎?據說巴菲特就說過,「我從不把時間和經歷浪費在分析宏觀經濟上」。

1

以我個人的研究和實踐經歷來評價,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政策制定者,人們對於長期的經濟增長問題似乎沒有太大分歧。市場化,尤其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私有化以及對產權的保護、市場友好型的法律和監管、國際化並加入全球市場等等,都是一個經濟體實現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

如果說有分歧的話,可能更多涉及經濟領域以外的問題的討論。比如,為什麼說發展經濟學陷入貧困甚至消亡?因為經濟學家們研究的結果發現,發展中國家能否使用的經濟藥方似乎也不外乎那幾種,這些結論甚至被政治化或者意識形態化為「華盛頓共識」。但他們依然無法解釋不同國家採取了幾乎相同的藥方,國家發展路徑和經濟發展績效天壤之別?於是,很多經濟學家致力於探索特色的經濟學,試圖找出標準答案以外的、未被人關注或者重視的因素。

比如,智利和阿根廷為何經濟表現差距如此之大?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表現的不但被拿來與印度相比,更被稱之為「奇蹟」,以作為一個並不完全符合宏觀經濟學標準答案的樣板。

對於經濟增長問題,為什麼不同國家的表現有如此大的差距?同樣,在中國不同地區,為何區域經濟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拉大了?為什麼中國的地區差距從過去以淮河為界變成了今天以黃河為界?為什麼東西部差距縮小了而南北差距擴大了?

這有點像在一個班級裡,為什麼老師教授同樣的內容,有的同學總是名列前茅,有的同學總是位居中遊?基礎、智力、學習方法、天賦,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去解釋,但對於課程和考試的標準答案,大家是極少有分歧的。

然而,經濟學家對短期的經濟周期波動分歧是巨大的,甚至有的國家的領導人發出了「有九個經濟學家就有十種意見」的感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被稱之為偽科學,甚至歸為玄學一類。當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經濟學家之間的共識要遠遠大於他們的分歧。

對周期波動的分歧可能來自於兩個原因:第一,經濟學家分析問題所依賴的統計數據、現象、機制、模型並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金科玉律。儘管存在一些約定俗成的類似於工業生產指標、通脹指標、金融指標、國際貿易指標等,但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不可推翻的。第二,不同視角和立場的分析,考量的指標是不一樣的,其政策含義是不同的,得出的結論是差異很大的。

比如,同樣採取宏觀幹預政策,寬鬆或中性或緊縮,對不同市場、不同人群,影響是不同的,利益差別是巨大的。公共立場或「以人為本」在現實的經濟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以群分」:討論和制定政策的人以及受政策影響的人都是如此。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經濟學不可能是一門純科學。

而且這種分歧比比皆是。八十年代價格闖關的政策辯論,九十年代中後期對經濟過熱的治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四萬億刺激計劃,直到現在,很多問題還在討論和檢視之中。離我們比較近的案例是,新冠疫情爆發以後,國內經濟學界就分成了強刺激派和弱刺激派兩大陣營。再比如,針對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的新常態,國內經濟學界就有保增長派和結構改革派的分野等等。這種分歧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們去思考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

更重要的是,如果從微觀主體來看,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投資者,他們都必須要接受在分歧之下制定的宏觀政策,而這些政策將直接或間接影響他們的經營行為和投資行為。正如舉世聞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所說,「宏觀是我們必須要接受的,而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所以,以自己的一套分析邏輯和框架去看待經濟增長和周期波動,並在此基礎上制定資產配置策略是必要的。

這有點像金庸小說裡的各大門派,有共通的地方,但各有特點,各有風格,頂級高手都各有絕學絕招,高手對決,往往難分勝負。而分出勝負的,又往往是極具特點又極其隱秘的一兩招。

國家之間經濟績效的差異、企業之間的經營差異、投資者投資回報率的差異,如果是高手和平庸者過招,高下立判,如果是高手對決,可能差異就在很細微的一兩個方面。也許是機會的把握,也許是理念和價值觀的堅持,也許是處置能力和執行力的強化,也許是對人性和大局的理解……

2

張明博士的新作《宏觀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波動與資產配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從經濟增長、周期波動到資產配置的分析框架。張明博士在「四大」做過審計,在國際PE做過項目投資和資產證券化,在社科院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和國際金融研究,在券商做過市場化宏觀研究,他的履歷和實踐經驗都非常豐富。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他從事學術研究和投資研究的系統總結,也是他積累多年寫出的武功秘籍,是希望對中國經濟有系統了解的讀者可以認真參考的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

我和他有類似的學術研究、政策研究和市場研究經歷,非常理解他所作的總結,也非常欽佩他筆耕不輟的精神。這裡不得不提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市場化研究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院派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不足。這種不足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金融市場不熟悉。二是對真實經濟世界理解不深。

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是「應然性」研究,即研究應該怎麼做。市場化研究是「實然性」研究,即研究實際是怎麼回事以及對市場主體本身有何影響、如何應對。市場化研究的一個優點是,它需要及時回答和解決客戶提出的問題並給出建議。同時市場研究團隊是券商投行的具體業務部門,與一線的業務部門交流合作比較多,對發生在一線的情況非常熟悉並感同身受。

在宏觀經濟學誕生以後相當長時間,學院派經濟學家是不考慮金融市場以及資產配置問題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金融市場本身規模不大,其變化對宏觀經濟影響不大。當然,這個原因已經是過去式了。二是宏觀經濟學似乎從來沒有或者很難把金融市場納入主流的分析框架,金融市場往往是簡單的外生變量。僅僅考慮利率(以往的宏觀經濟學也僅僅考慮貨幣市場的利率變化)等有限的變量的變化也不足以解釋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係。三是宏觀經濟學家一般對金融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金融業務的特點等問題缺乏必要的了解,涉及金融領域的專門學科有金融學、貨幣銀行學以及國際金融等等,似乎宏觀經濟學家也不願意涉足。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宏觀經濟學家面臨的一個現實是,國際上爆發債務危機、貨幣問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頻率大大增加,大部分危機的起點又是來自金融(貨幣、匯率、債務、股市、債市)市場。

在「大蕭條」背景下產生的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以及凱恩斯主義及其批判和發展理論,對新的經濟現實缺乏足夠的解釋力。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英國女王公開質疑經濟學家的能力水平和價值。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學家所總結的「中心——外圍」理論似乎得到驗證。

同時,國際金融市場和國內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急劇擴大,宏觀經濟學家必須學會去解釋複雜的金融現象,以便有助於解釋世界或一國的經濟現象,制定合理的經濟政策。

或許由於我閱讀的範圍不夠,至少從我自己的理解來說,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演變(張明博士做了很簡潔的總結:宏觀經濟思想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新古典主義、新凱恩斯主義與新 - 新古典綜合主義 六個階段)之所以陷入理論貧困的境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無法將金融市場內生化。時至今日,除了技術進步的解釋比較符合現實世界的演進,無論是凱恩斯當年討論的貨幣政策,還是弗裡德曼討論貨幣政策,宏觀經濟學都無法解釋今天規模龐大、交易量巨大、交易頻繁的國際國內金融市場。

而所謂現代貨幣理論(MMT)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還有待檢驗。張明博士還曾專門撰文批評了MMT,指出中國不能搞美國式無上限QE。雖然各國中央銀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都會充分考慮金融市場和資產價格,但據我觀察,如何處理資產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關係並無定論。從實踐來看,歐美日中央銀行已經接受了MMT,美國甚至修改了對銀行業監管的「沃爾克」規則,放鬆了對銀行的監管。這可能是主動選擇,也可能是無奈之舉。而中國的央行和貨幣當局在2017年以後強化了金融監管,彌補了之前的監管漏洞,目前也未接受MMT,並希望中國仍然能夠保持常規貨幣政策和對金融市場的常規監管。

3

由於在央企和金融機構工作多年,我近年來也越來越多的在思考如何解決宏觀經濟學的貧困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照抄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是沒有出路的,它必須植根於本土經濟運行特點的總結並進行規範的總結和一般化。

最近這些年,我也陸續在一些大學擔任專職或兼職研究生導師,深感學生素質很高、基礎很好,但是從目前所學的教材看,理論和實踐還是兩張皮。更何況,實踐的變化非常劇烈、非常豐富。

從個人實踐經驗來看,2012年以來,我們經歷過2013年的信託泡沫、2015年股災以及房價高漲、2016年債災,看到過在貨幣寬鬆和監管漏洞之下的各種金融亂象。2017年我曾經較早判斷金融上行周期結束,「金融王氣黯然收」,並總結和提示了後續有關影響。當時,我認識到中國經濟運行本土化特徵總結的重要性。在與一些企業家和同行交流時,我曾總結過「三個軟約束、三個扭曲、三個失衡和三個不協調」。殊途同歸,我也試圖從長期的經濟增長、短期的經濟波動和政策制定以及企業和投資者如何適應中國特色的經濟運行特徵等方面,做一定的總結,但並沒有成功。

更為關鍵的是,最近幾年特別是新冠疫情以後的宏觀經濟背景,可能已經不是凱恩斯主義的世界了。經濟增長與就業的關係,並不符合奧肯定律。通脹和就業的關係,也不是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能夠解釋的。今天的經濟世界是通脹和失業同高並存、通脹和通縮並存,相對於資產價格的高位運行,通脹風險不算大。因此,我們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資產配置策略並不能簡單依託我們習慣的凱恩斯主義世界。

從宏觀政策制定角度看,宏觀經濟學的貧困導致它似乎已經無法指導我們的政策實踐和投資實踐。上一次宏觀經濟學的危機,是因為八十年代西方滯脹的出現。當時的美國總統裡根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至少相當大程度上借鑑了供給學派的理論,西方世界走出滯脹確實有供給學派的貢獻。而中國在2015年強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著供給學派的影子,至少也是認識到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理論的局限性。

也有經濟學家主張我們需要拋棄凱恩斯主義,回到奧地利學派的思想。當然,這種主張,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行性,在實踐中似乎沒有可能性。經濟學家在這個問題上,似乎莫衷一是。但有一點,經濟學家是有共識的,那就是絕不能再回到計劃經濟和管制經濟時代。

那麼,我們常用的美林投資時鐘是否還能適用?

2008年以後,中國經歷過2009(四萬億)、2012(保7.5%)、2014(保7%)年三次大寬鬆。從政策表現上看,宏觀政策發揮作用的時間越來越長,效果越來越差。從資產市場的表現看,2014-2016年,資產市場甚至流傳著美林投資時鐘成了電風扇的說法,因為資產輪動速度太快,完全超出了傳統美林投資時鐘所面熟的資產輪動規律。究其原因,是經濟波動幅度變小,但總體上處於下降通道,資產價格的波動和輪動大部分時間受到貨幣政策和短期流動性的影響。從投資角度看,投資者越來越回歸公司和產業本身,而弱化宏觀分析。2015年,甚至已經有市場研究者喊出了「宏觀已死」、「策略已死」的口號。

更何況,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全球經濟陷入大停擺。一些大牌國際經濟學家和國際機構在疫情暴發之初就低估了疫情及其對經濟衝擊的嚴重性和持續的時間長度。人類面臨千年未有之大危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迫切需要新的理論總結及推演來指導我們的實踐,至少我們需要在凱恩斯主義以外的世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2016年,我曾有幸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這個會上,中國領導人提出要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啟,自由貿易理論的理想被國家關係的變化擊得粉碎。經濟學家不能總是站在理想藍圖至上去思考問題,而必須立足於解決現實問題。全球化逆轉加上疫情衝擊,中國提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可以看作是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轉變,可以預見,對產業發展和資產配置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作為70後經濟學人的一份子,我想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歷史使命感去部分解決中國和世界遇到的新的重大理論問題。

我們這一代人總體是幸運的,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經歷過劇烈的產業結構變遷、金融市場波動,趕上了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也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迭代。這個群體大多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很多人獲得博士學位,並在科研單位、政府機關和市場機構工作過,不少人還在海外名校學習並在國際機構工作。

有學術研究的基礎,有一線工作的經歷,使得這一代人形成了自己比較有特色的研究風格。雖然很多問題沒有答案,也有很多問題剛在實踐中提出,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獨立研究、下沉到一線研究,既尊重過往的研究積澱,又能總結提煉真實的經濟現象。我相信,會有其中的佼佼者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並指導鮮活的經濟實踐。

目錄

序言

上篇引言 中國經濟增長的特徵事實與分析框架

第一章 1978年至2007年中國經濟為何能夠持續快速增長?

第二章 2008年至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何顯著放緩?

第三章 中國政府如何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提高長期經濟增速?

第四章 未來10年將會湧現出哪些快速增長的行業?

中篇引言 中國經濟短期波動的分析框架

第五章 研究周期波動的思想工具

第六章 如何分析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

第七章 中國政府常用宏觀政策工具概覽

第八章 中國的國際收支與國際投資頭寸

下篇引言 資產配置的分析框架

第九章 如何分析匯率走勢?

第十章 如何分析黃金與原油價格走勢?

第十一章 如何分析中國房地產價格走勢?

第十二章 宏觀環境十大判斷與資產配置十條建議

參考文

後記

相關焦點

  • 原標題:【離別鉤】凱恩斯誕辰日:關於「宏觀經濟學之父」的極簡清單
    離別鉤  何帆  凱恩斯誕辰日:關於「宏觀經濟學之父」的極簡清單
  • 宏觀調控與凱恩斯
    很多人對「宏觀調控」4個字耳熟能詳,但很少人知道「宏觀調控」與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關係。  古典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都贊同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他們認為,政府不應該幹預經濟,做一個「守夜人」就行了。因為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會將資源有效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實現經濟的繁榮。
  • 宏觀經濟學江湖的七劍下天山
    新新古典真實經濟周期學派(Neoclassical and Neo-Neoclassical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也承認理性預期與工資和價格的靈活調整,在RBC的世界裡,找不到貨幣的影子。儘管該學派的模型結果和經濟數據相差甚遠,但該學派創立的RBC model以及DSGE(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方法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最流行的建模基礎。
  • 凱恩斯理論 能給當今政策制定者多少啟迪——讀彼得·特明和戴維...
    凱恩斯理論  能給當今政策制定者多少啟迪  ——讀彼得·特明和戴維·瓦因斯《凱恩斯思想小史:繁榮的鑰匙》  ⊙潘啟雯   二十世紀曾掀起一場「凱恩斯革命」,一度被稱為資本主義凱恩斯,這位生前獲得眾多美譽的經濟學家,沒能進入前100名。對此,麻省理工學院伊萊沙·格雷二世榮休經濟學教授彼得·特明和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戴維·瓦因斯認為,「凱恩斯的貢獻常常被忽視」;「凱恩斯洞見中相互關聯的諸個方面有助於我們今天處理全球經濟的問題」;「如果更多的人了解並運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 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之路
    1776年,世界上發生了兩件大事。1.《獨立宣言》發布了,美國獨立了。2.英國的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了,就是著名的《國富論》。當時的中國還是清朝。在這之前,還沒有經濟學這個概念,也說明經濟學的歷史很短。但人與人互動的行為,早就有了,只是被亞當.斯密發現了經濟的一些規律。
  • 「解讀」熊鵬:理解凱恩斯
    來源:盤古智庫本文大概4100字,讀完約10分鐘「理解凱恩斯,必須過三個關:1900到1940年代的全球經濟金融史、19世紀的經濟學思想史、真實交易中積累下來的對人性及制度的深入觀察,還必須理解那個時代的認知局限和可能選項,更需要理解他批評的經濟學傳統
  • 吳遵傑 陳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與問題
    看來,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的奠定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下稱《通論》)中沒有用到多少數學並不意外,雖然凱恩斯本人也是出色的數學家。   《通論》發表後,經濟理論數學模型化潮流日興。為使凱恩斯思想看起來符合時代趨勢也更科學化,凱恩斯主義者將凱恩斯思想用三個公式組成的方程組表達。
  • 「經濟學考研必看真題」山東大學807經濟學考研真題全面解析!
    201862、理性預期 2013、201463、簡要敘述古典學派、凱恩斯學派和貨幣主義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201264、說明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它與古典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有什麼不同。201465、按照凱恩斯學派的貨幣理論,貨幣供給怎樣對經濟產生影響 202066、請簡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要分歧。
  • 馬駿丨我的經濟學學習歷程
    馬駿是我第一批開網課的學員,沒開什麼山,也談不上什麼大弟子哈哈,但一路走來確實結交了很多亦師亦友的同道中人。包括我和馬駿在內,一課經濟學講師們都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和頭銜。兩年多來還能堅持下來,主要還是背靠奧派過硬的邏輯,以及各位老師將這些邏輯通俗化的講解。
  • 凱恩斯雜談
    >▼讀大學時選修過一門宏觀經濟學課,時過境遷,當時學過的知識和讀過的書,基本上都還給了老師教授說凱恩斯是對當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被後人稱為「宏觀經濟學之父」。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百度語)。筆者參加工作之後接觸更多的是與宏觀經濟學相對應的微觀經濟學範疇的內容。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離現實生活更近一些。
  • 北大經院學者譯作推介 | 《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後》
    這些著作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環境和金融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凝結了學者們對現實問題的長期觀察和深入的理論思考,其中不少著作還採取了跨學科的視角和方法。假以時日,一定會對經濟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理論不一定是灰色的:和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是長青的生命之樹。
  • 經濟學十人十書:凱恩斯的中國聚會
    公號《經濟人》:總有人要求#薦書#,甚至只要求一本書,我總是為難,這次@南方周末 的編輯幫了忙,這期是對#凱恩斯的中國聚會#的推薦,根據書中推薦選了十人十書,很用心,感謝,故此在世界閱讀日轉發。感興趣可以關注他們的旗下公號《南瓜學堂》(pumpkinschool),很贊。編者按:經濟學對於理解世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觀察維度。
  • 凱恩斯的救贖
    來源:秦朔朋友圈凱恩斯全名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出生於1883年,英國經濟學家,財政部官員,世界銀行第一任總裁。1936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簡稱《通論》),就此封神,被後世稱為「戰後繁榮之父」和「宏觀經濟學之父」。
  • 諾獎系列之3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宏觀經濟學發展及中國經濟發展啟示
    因此可以看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大多數時間裡,在芝加哥學派和凱恩斯學派等眾學派之間保持著平衡,不同學派也在這個過程中由此不斷實現理論深化。 二、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宏觀經濟學發展(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發順序與宏觀經濟學發展脈絡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第一部系統闡述宏觀經濟理論的著作,而羅斯福新政則將宏觀經濟理論帶入到了實際運行的框架中
  • 《通論》出版80年後,凱恩斯理論還成立嗎?
    [摘要]凱恩斯理論中有兩點至今仍然正確。第一點是,凱恩斯發明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第二點是,凱恩斯認為政府可以而且應該阻止蕭條。編者按:1936年,凱恩斯巨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問世,這本經濟學史上偉大的著作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經濟理論,引起了經濟理論上的一場革命,甚至一場社會革命。世界上大部分政府尤其是歐洲國家,或多或少的都接受了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80年過去,如今的凱恩斯的理論還成立嗎?
  • 只要這個世界需要,凱恩斯的思想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20世紀上半葉英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和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創新者,也是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因開創了現代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而稱著於世,被後人稱為「宏觀經濟學之父」。
  • 宏觀經濟學存在的意義是拯救世界
    ,你會發現宏觀經濟學是一個偉大的學科,因為它數次試圖拯救世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增長和波動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增長和波動。經濟為什麼會增長?這叫趨勢,經濟為什麼會波動?這叫周期。所有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流派都是圍繞這兩個進行展開,分別對應增長理論和周期理論。 經濟為什麼會增長?GDP是一個國家宏觀經濟上所創造的增加值及財富。
  • 雷鼎鳴:經濟學家與「袋住先」
    我對此結果毫不奇怪,我一向認為,若經濟學讀得「半桶水」是很危險之事,所以甚至不認同中學開設經濟科,因學生未成熟也!但話說回來,若說經濟學引致貪腐,卻是文不對題。上述695名議員中,我想不起有誰會被學界視作為經濟學家,他們在大學本科時部分讀過經濟,則毫不奇怪。其實美國政客,大多數都是律師出身,貪腐的政客中顯然大都熟悉法律,但我不會認為是法律造成了貪腐。
  • 走進曼昆的經濟學世界
    原來是好奇經濟學老師的推薦,於是去翻了一頁,上面印著曼昆的一句話「作為我給下一代的另一種貢獻」,師妹便很喜歡曼昆這個人,讀了一下這本書。其實《經濟學原理》作為經濟學的入門教材特別適合經濟學小白,不奢望我們看完就能成為經濟學家,但是學會用經濟思維看待事物和問題,講好你的story也是不錯的呢。
  • 進步主義與經濟學「共識」的形成
    二十世紀初期,人們能夠理解奧地利學派所闡述的洞見:經濟學是一門建立在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和人類行動之上的社會學。然而,在向21世紀進發的過程中,人類逐漸拋棄這一誕生於維也納的經濟學研究範式,轉而抨擊奧地利學派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一套陳腐的偽科學,用來為自由意志主義和保守主義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