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

2020-08-28 校園大喇叭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這一最基本的道理進一步演繹就是:教育應把人本身作為教育目的,而不是把教育變成實現其他事務的手段,即不是為政治服務的手段,為市場服務的手段或實現某種特別技能的手段。


我今天要強調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即「生存技能」與「生命質量」,並且要很決斷地說:我們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養「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生命質量」。也就是說,教育應當把培養優秀的人性、培養有質量的生命作為第一目的。


這一思路,正是回到教育的原始目的和古典目的。原始目的是指中國從孔夫子開始(他是一位大教育家),就把培養人作為第一目的,教育宗旨是學為人、學做人。換句話說,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養職業的技能、生存的技能,而是提高生命的質量。


關於這點,李澤厚在和我的對話當中曾用哲學語言表述,說我們應該是以培育人的情感本體與倫理本體為第一目的,以塑造工具本體為第二目的。我們培養學生,當然也要培養某些技能,比如當醫生、當律師的職業技能,但這是第二目的;第一目的應是培育倫理本體、情感本體,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完整的入,這才是教育的根本。這恰恰是當年孔夫子強調的,他強調教育在於學做人、學為人,這是中國教育非常優秀的傳統,我們應當回歸這個傳統。


那麼,提高生命質量的關鍵是甚麼?如果必須用一句話問答,那麼,我要說,這就是要使人了解生存的意義與人生的根本,從而確立人的靈魂維度。


現在,不光是我們中國、美國很多學校也有這個問題,就是讀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書、學了一些技能,但走出校門時卻不知人生的根本是甚麼。


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們的教材很多含有人文教育的內容,但他們愈來愈重視技能的教育,同樣忘記人生的根本。我在美國十幾年,很喜歡讀幾個美國散文家的書,像愛默生、梭羅的散文。


愛默生的思想影響整個美國,他有一句話對我影響非常大,他說:「人生唯一有價值的,是有活力的靈魂。」他還說過一句更絕對的話,「世界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人是一切。」靈魂的健康和靈魂的活力,這就是生命的質量。這個意思,我再用另外一位歷史學家、哲學家的語言來表述,這就是史賓格勒寫的《西方的沒落》這本書所闡述的觀念,這本書講了一個意思,就是人的建設關鍵是靈魂的建設,也就是人文維度即靈魂維度的確立。


如果只有知識和技能,那麼人還是平面的,只有長度和寬度;人類知識愈來愈多,寬度和長度增長了,但是缺少一個東西,即缺少第三維度,這第三維度就是人文維度;只有具備了第三維度,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體的。生命質量就是要求人要具有內在深度,具有完整的立體的生命。


靈魂:人的第三維度


一個只有生命長度、寬度的人,跟一個既有生命長度寬度,又有深度的人的生命質量是不一樣的。人與人的差別最根本就是生命質量的差別,就是第三維度的差別。


這第三維度就是靈魂的維度。史賓格勒道破這一點,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情境下,特別是全球化、高度現代化的情境下,更顯得重要了。也就是說,一個卓越者,他除了生存技能、職業技能之外,還必須有深厚的一面,比如說,他的理想追求、人文精神、歷史眼光、道德素養、良知體系、審美能力、生活態度,還有他的人格水平等,這些就是人深厚的一面,就是第三維度。


錢穆光生用更簡明的語言來表述這個問題,他用中國的哲學語言表述。中國古代認識論中早就有「格物致知」的命題,從《禮記·大學》到《朱子語類》(朱熹)、《傳習錄》(王守仁),都講「格物致知」,錢穆則提出另外一個概念:「格心」。「格」就是去領悟、去感覺、去叩問,甚至去創造。


「格心」就是對心靈有高度的敏感,並去感悟心靈,創造心靈,不僅要去擁抱善,而且是要去創造善。「心」是看不見的,技能技術是看得見的,但看不見的東西,不可視的素質,比可視的更重要。錢穆先生的「格心」概念,沒有被中國知識分子充分注意,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格物」可致知,「格心」則可致生命的豐富精彩。「格心」意味著要培養人的心靈原則、心靈方向、心靈狀態,還有心靈的力量,這些都是屬於第三維度的內容。


我們中國的教育結構一直具有三個維度,既有智育、體育,還有德育。這一點,以前在大陸的時候,我沒有感受到非常重要。到了美國,我的女兒上了中學以後、才發現她們怎麼缺少了一個維度呀,美國中學怎麼只有體育和智育,怎麼沒有德育呀,很奇怪。後來我的女兒告訴我,如果教會辦的學校,他們以宗教教育代替德育,但她們那個學校和教會沒有關係,也就沒有德育。


中國很早就有三維,有德育這一維,這是了不起的。問題是後來我們的德育,發生了變形變質,把德育變成意識形態的教育。意識形態的教育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它往往帶有黨派性而沒有心靈原則與良知原則的普遍性,這樣,德育變成意識形態的殖民地,變形了。


美育:人的第四維度


中國近代思想家王國維、蔡元培還想在德、智、體三維之外開闢第四維度,這就是「美育」之維。王國維認為,人只有當他具備審美能力時,才是「完全的人」,教育就是要培育出「完全的人」。蔡元培為了強化人文教育,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論點,就是「以美育代宗教」。


這個命題的意義並沒有被充份闡釋,譬如北京大學在紀念校慶的時候,並沒有把他們學校裡最精華的東西闡釋出來,像蔡元培先生的情懷、胸襟,還有「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都是精華,卻沒有充份闡釋出來,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很了不起呀。人有宗教情懷當然是好的,但宗教有不同教派,裡面往往還有紛爭,還有偏見。當然不同宗教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宗教可以容納其他宗教,有的宗教則不能容納其他宗教,可是,愛美卻是人類的共同天性。


「美」比宗教更帶有人類美好的普遍性的品格。葉聖陶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即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幫助優秀人性的自然生成,不是按照某種先驗模式人為刻意地鍛造。而美育正是幫助人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質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以人的感官而言,各個部分都可以通過美育來提高它的質量。比如說眼睛。沒有受過教育是一般的眼睛,但通過教育以後,就變成審美的眼睛。


一個人懂得審美,他就是非常幸福的人,他不管是讀書、看電影、看戲、觀賞大自然,都能享受審美的愉悅,而且這種審美眼睛——按照蔡元培所說——一定是超脫的,是非功利的。



歌德說:「人生下來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通過教育培養審美眼睛,感官就不一樣了,生命質量就不一樣了。還有耳朵,馬克思所說的「音樂的耳朵」,是能欣賞音樂的內感覺,音樂的語言比文學的語言更抽象,但往往也有更高的境界,音樂可直接與宇宙相通。還有口舌,口要有口德,說話要有口德,不能隨便進行人身攻擊。我批評的「語言暴力」,就是沒有口德。動不動攻擊人,就是缺德。不僅缺德,而且醜陋,離美很遠。感官經過美育的薰陶,整個生命質量就不一樣了。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佟明河:疫情帶給教育人的思考,我們要給學生怎樣的教育
    精彩導讀作為教育人,為了學生更好地適應將來的世界,建設好未來的社會,我們必須有預見性思維,應當從現實想到長遠,摒棄短視的功利思想,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民族的偉大復興,擔起教育人的責任!經歷了這次疫情,作為教育人,應該想一想:我們要給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才能滿足學生未來不平凡、有意義的人生呢?思考之一:生命教育迫在眉睫無論人還是動物都是生命,生命本應相互尊重,但由於生存需要,人類藉助先進的工具和技術,站在了自然界生物鏈的最頂端。
  • 激發山區教育人的情懷追求
    沙縣因小吃而聞名,小吃大產業、小吃大文章,小吃產業推動著大量農村勞動力長年外出,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生了留守孩子多、農村生源萎縮流失、城區學校大班額、教育資源不足、師資老化斷層乏力等困難問題。沙縣教育發展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困難,面臨如何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的問題。
  • 面對2035的教育使命,校長要怎麼做?看看臺江教育人怎麼說
    汪映霞說,在奔向2035的新長徵路上,希望校長們要有新的責任與擔當:希望校長們做有目標的教育人,讓學校這個生命體保持健康與活力;希望校長們做有能力的教育人,能夠不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品質,滿足每個受教育者接受「好教育」的需求;
  • 談談你知道的那些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和制定的,體現了人的主觀意志。從古至今因為人們對教育一直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因而在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等問題上便形成了不同的主張。如果對教育史上關於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張做一個分析,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大派別:「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除了考察這兩大派別之外,還有比較重要的考點來自與杜威的觀點。
  • 「教育人,應該活成一座橋。」
    坐落在集美學村內的福建省誠毅技術學校凝聚著南靖籍教育人柳志勇的半生心血,也是他教育理念的實踐基地。2004年,本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柳志勇在集美這片熱土上創辦福建省誠毅技術學校。歷經十六載的櫛風沐雨,這所技術學校已實現在校生近萬人,實現三大校區聯動發展,為福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輸送了大批的技術人才。
  • 穿過時間的河流,成都教育人用如歌芳華為祖國喝彩
    與此同時,從國家到地方,教育從形態到理念,從規模到品質,也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育規模越來越大,教育公平持續推進,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活力、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所有的成果,都是奮鬥出來的。於成都教育人而言,70年的教育新篇章背後,是一代又一代成都教育人的砥礪前行。
  • 農家小院走出4位教育人——屈老師和他的教育大家庭
    農家小院走出4 位教育人 大家庭中11人奮鬥在教育一線屈老師和他的教育大家庭 南都晨報記者 王雪在臥龍區安皋鎮太清觀村觀南組,有一個農家小院遠近聞名。一縷書香,在這個農家小院裡芬芳;一個職業,在這個農家小院裡延續。
  • 劉婷專欄 | 最美教育人
    「我因為白天要操心小學五年級的大寶上網課作業打卡等,還要負責一歲多二寶的吃喝拉撒,這幾天愛人單位也比較忙……我白天基本沒有時間備課……」讀著中教參平臺上,參與本次「名校同步課堂」錄製的,河南省實驗中學王芳老師寫的《停課不停學:無賴「課」魔昏曉侵》一文時,我眼眶溼潤,感動於王老師對家庭的付出,感動於王老師對教育的執著
  • 教育向善!「有朋教育聯盟」攜手首批123家知名企業,聚力溫暖所有教育人
    為了應對這場「考驗」,助力教育機構平穩度過考驗,佳翼教育與君學集團聯合君學書院、中國銀行、朋來雅集、華安財險、見學國際、京東教育、金網教育集團、君咖啡、教育公益聯盟、鈥花教育社區、吳昌碩基金會、昂立教育、精銳教育、卓越教育、學大教育、英孚教育、視源股份(希沃)、外教易、金寶威、樂樂課堂、英語趣配音、金寶貝、掌門1對1等(排名不分先後)行業內、外企業發起成立
  • 感謝有你們,致敬最美教育人
    勞動最光榮新學期如約而至,期許已久的美好校園生活,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智博威教育集團全體教職工攜手扛起大家積極、迅速地採取行動,保證集團疫情防控和線上教育教學工作穩步推進。教師們勇於嘗試,迎難而上,他們以崇高的師者風範和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確保線上線下教學同質等效,展現了智博威教育工作者的品格與風貌。
  • 杜威:教育的本質,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認識
    因此,西方許多教育家、思想家闡發了對教育本質的獨特而又深刻的理解。如:(古希臘)柏拉圖:「教育決定一個人未來生活的方向。」(德)第斯多惠:「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從廣義上講,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
  • 【出彩教育人】一半是「御姐」,一半是「文青」,鄭州這位老師的「詩與遠方」
    你身邊的升學·考學專家從「學在鄭州」,到有未來的教育,再到「美好教育」,鄭州教育正在叫響全國。
  • 安陸「老中青」三代教育人接力鄉村教育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而教師正是扶智的主力軍。在安陸市的鄉村,紮根著一群老中青三代教育人,他們無縫銜接,接力耕耘,始終堅守著教書育人的不變情懷,見證著安陸鄉村教育發展的巨變。今年,59歲的郭遠忠負責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還帶三個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學前班行為習慣修身課。
  • 師德高尚:雨花教育人第一能力
    「以文養德」,雨花區師德培訓時,750名教師齊誦經典。對雨花教育人來說,「德」是天地間的最微小,是根植於教育行為中的一須臾、一念想。 2019年6月,雨花區成功創建全國師德養成教育示範區,是長沙城區唯一。1.1萬餘名雨花教師,以微小的每一個個體,以踐行的每一個細節,詮釋著「師德」匯聚時磅礴的力量。 這背後,有值得共享的經驗,也有值得歌與誦的情懷。
  • 學習十九大 牢記教育人的光榮使命
    陳明華首先對十九大報告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作了詮釋,然後對十九大精神的內涵實質一一作了解讀,並就學校發展實際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果作了深入淺出的解析。最後陳明華書記結合自己多年實踐經驗,對如何抓基層教育黨建工作提出了五方面的具體要求。他說: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要牢記李克強總理的教誨「安不忘危,興不忘憂」。
  • 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還是扭曲人的地方?
    學校是教育人,還是扭曲人?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很直白,是明擺著的道理:學校肯定是教育人的地方啊,怎麼會是扭曲人的地方呢?但有的學校還偏偏就是扭曲人的地方:學校把教育當成了謀私的機會,把學生當做了謀私的工具,有的老師師德不過關,靠壓榨學生牟利,這種學校當然只會扭曲人了!
  • 山水相依,教育連心 ——東坡區第5批次教育人赴茂縣支教
    茂縣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張亮向大家介紹當地教育概況:茂縣隸屬於阿壩州,位於川西高原的東南,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地,2018年基本脫貧。前期支教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支教隊伍強調教育扶貧的責任擔當,提出了進一步健全教育教研、關心關愛等機制。同時,張亮勉勵大家奮發有為,再創佳績。
  • 深切緬懷朱小蔓所長:生命中遇到過的最美的教育人
    生命中遇到過的最美的教育人這位重情感的教育大家把智慧留在教材裡,如今,全國中小學仍在使用由她擔任總主編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她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我們教育人的心中,宛如一朵芙蓉,靜靜的綻放,默默的注視。關於考試與新教育實驗的關係,朱永新教授說:新教育實驗不怕考試,基礎打好了,素質提高了,還怕考試嗎?抓住了教育本質的東西,就能以不變應萬變。當然考前的訓練和輔導還是必要的,考試也有考試的學問嘛。後來我們在朱永新教授的指導下開展新教育實驗,成效很大,變化很大,2007年在北京清華大學召開全國新教育實驗研究會,杭州風帆中學被評為全國新教育實驗先進學校,我被評全國新教育實驗先進個人。
  • 第36個教師節,感謝涇河教育人
    為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進一步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9月10日,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2020年度教育系統表彰大會。表彰了為新城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1個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和124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 看見自己,2020教育人必讀的十本書
    一本書,補齊了教育人急需的關於中國當下的政治經濟學大課。理解時代:時代的脆弱性與反脆弱性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正同步增強。 理解教育:以「教育之眼」看永恆,以「永恆之眼」看教育。這本書可以讓你對教育的理解更加純粹、乾淨和清晰。作者李政濤,本次年會主論壇的演講嘉賓。這也是政濤教授他的一本隨筆錄,以永恆為坐標,關於教育的那些哲學靈思、價值片段與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