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斌:在線教育,如何把握擴張和盈利的平衡...

2020-12-10 36氪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羅斌在演講中提到,教育行業是一個現金流非常健康的行業,只要能服務好學生和家長,就能實現很好的現金流。

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斌

以下是羅斌的演講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

今天跟大家探討關於內卷式空轉。幾個月前我對這個詞不熟悉,聽到很多人在很多地方講這個詞,我特別好奇,專門上網研究了下。這個詞太高級了,簡單說就是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它代表一種狀態,沒有拓展空間,大家之間是相互內耗,相互去比拼。我來自在線教育賽道,關注這個賽道的很多嘉賓、同仁知道這個賽道在過去幾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對於我們來講,我們也希望能找到一條破解之路,能夠解決所謂的內卷式空轉或行業不健康的競爭問題。

先做自我介紹,我是2007年到2014年在百度做算法工程師,帶領算法團隊。離開百度的時候,每天從手上經手的收入也是過億的。2014年加入跟誰學,做在線教育賽道。最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想做成這麼重,非常想做成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或者網際網路平臺,在2014年的時候美團、天貓的平臺模式非常受市場歡迎。我們認為在教育賽道應該也有機會做成一家公司,坦承講經過六年多的時間感受下來,我們發現這個賽道跟別的賽道還是不一樣的。它的特點在於很難通過搭建一個簡單的平臺,就能夠讓很多老師和機構用在線的方式向市場提供服務。做著做著,到了2017年,覺得這件事要自己親自下場幹,必須自己招聘老師、自己做課程研發、自己完成增長邏輯和服務邏輯,才有可能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供更好的學習服務。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產品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

發展到現在跟誰學有幾個子品牌,首先是成人板塊跟誰學,還有專注K12的高途課堂,還有專注於早教市場的小早啟蒙,還有專注於財經類的金囿學堂,還有微師品牌。跟誰學從上市到現在,跟誰學一直在爭議中不斷發展和往前走。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跟誰學。其中一個跟誰學代表這個行業,甚至超於這個行業的快速增長速度。我們在過去2018年Q1到2020年,一直維持非常陡峭的增長曲線。很多在線教育和其他行業的同行,也在了解和研究跟誰學是怎麼做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跟誰學的數據有問題。所以在過去一年時間裡面,不完全統計被做空了15次。最開始我們也比較慌,怎麼會被做空呢?還要跳出來做一些回應,趕緊做一些分析論證。坦率講後來懶得回應了,因為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地方,並不能幫助我們的業務有任何增長,也不能幫助學生和家長、學員獲得更好的服務。

所以後面不太回應這件事,而是關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昨天跟誰學發布了最新一輪的增發計劃,大概拿了8億多美金。坦率講我們並不是一家想拿錢的公司。教育行業是一個現金流非常健康的行業,只要能服務好學生和家長,就能源源不斷拿到很好的現金流,做好業務經營。通過這種輸血做這個行業,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事情。這個行業在發生什麼事情,相信對於這個賽道關注的同行和夥伴來講,大家應該都知道,所以我們不得不做這樣的回應。

今天跟大家探討下,在座有傳統教育行業或者非在線教育行業的嘉賓,不同的人心目中答案不一樣,到底在線教育是不是一條偽賽道。並不是所有的行業在這樣的時刻下,都能通過網際網路能力進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改造。如果這個方向本身不成立的話,必然是內捲化、零和遊戲。

從終局思維角度來講回答這個問題,要站在三個角度去思考。

第一,產品力。產品力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教育不是一個全新行業。沒有在線教育之前,線下已經有大品牌、中小型教育機構為市場提供這樣的服務。在線教育從產品力角度來講,到底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第二,運營力。任何一家企業都要回答,是否能為你的客戶提供產品價值,實現企業的增長和合理營收和活力。任何一家企業不管是在線還是不在線,不管是哪個行業,都必須要能夠有一個健康合理的增長模型和經營模型,所以運營力應該合理。

第三,組織力。不斷發展中隨著組織的壯大,任何組織都要面臨熵增和文化建設、組織建設的問題。所以組織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拋開在線的概念而言,我們必須去回答在線教育的賽道上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回到客戶端上,從教育端來講,他們的需求其實有四個層次。

第一,有沒有。有些地方沒有優質教育資源和老師,如果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在線教育資源的遠程連接。這麼多的老師和機構,你提供的課程和產品和服務,到底是不是優質的,對所有的中國家長和學生而言,他們都希望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所以優質的教育資源、稀缺的教育資源是更加重要的。

第二,過往我們關注供給側,如果站在學生端,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是會不會,有非常好的老師和課程,看起來非常高大上,但學生能不能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掌握,這件事也會考驗一家企業的產品設計和服務過程中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

第三,愛不愛,還有一點被很多企業忽略,就是孩子學習過程中希望獲得愉悅的體驗。所以愛不愛應該是追求的更高的層次,它反過來也會影響學習效果。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學習效果到學習體驗,這四個是我們這個賽道要思考和達成的目標。

就目前的階段而言,更多停留在前面兩個環節多一些,再往下走的話,第三和第四個環節是更加重要的。

下面看一下K12在線直播雙師大班課,它的業務模型很簡單,我們通過兩個老師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服務。其中一個主講老師,承擔的主要職責把知識體系講透,能夠讓學生理解,對老師的體系化的講解能力要求非常高。老師越厲害,講得越好,我們講的名師名校,背後代表主講老師的教學能力。同時在講的時候,還要讓學員內化、吸收、練習,這個過程靠學生自主完成很難,因為學習是反人性的,所以有一個第二主講老師或輔導老師,他承擔類似於班主任角色,陪伴學員做作業的布置、改題,不僅關心學生,還關心家長。兩個老師,一個第一主講、一個第二主講,結合在一起,保證學員獲得好的效果。另外通過直播技術,解決時空上的約束,解決頭部老師產能不足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大概業務模型。

在線教育產品關鍵要素,從產品力來講,我這裡列了五點。

第一,教研。不管是名師路線還是產品路線,首先需要研發出來非常優秀的教育產品。

第二,名師。有沒有好的第一主講老師,就是有沒有名師。我們走的是名師路線,一個優秀的老師是的產品體系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

第三,交互。有了名師,能不能通過好的交互傳遞給學員,讓學員接受、吸收過程中也很好的效率和體驗。

第四,輔導。練習和輔導。

第五,系統。整個過程通過網際網路的產品和系統來達成。

然後是運營力,任何企業都要解決增長的問題,這是一個典型的海盜模型或增長模型。傳統的增長模型鏈條非常短,我做一個市場營銷把潛在學員吸引過來做試聽轉化就結束了。但在網際網路時代,整個模型變得更深,同時這裡面有很多小的循環會往回走。所以從前端獲客到激活、留存、轉化,再到推薦、裂變,中間並不是一個線性的結構,裡面有非常多的循環在裡面。這裡面給大家看一張圖,這張圖比剛剛的圖更清晰,會發現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漏鬥模型,裡面是一個往右走,同時不斷回留的過程。這裡面會有很多角色需要配合完成各個環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發現對於在線教育而言,整個增長體系的構建不是簡單的一招鮮,而是需要在所有鏈條和環節努力做到極致,同時讓它產生鏈式多級放大的效應。

你會發現兩家企業,其中一家企業比另外一家企業在各個環節都差不了太多,差1%或2%,當疊加在一起的時候,最終合在一起會差百分之十幾的效率。所以有的企業能賺錢,有的企業會虧得一塌糊塗。所以經營效率不是通過特殊能力達成的,而是通過這樣一個模型精細化的優化和迭代去實現的。

最後是組織能力,這個公式在很多地方都會看到,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首先來自於正確的戰略,準確地找到客戶、市場,能夠提供有效的產品。在此基礎上你的組織能力非常重要,這樣一個賽道裡面,剛剛講的第二主講,平均一個老師服務的學生人數少則80人、100人,多的兩三百人。隨著學生人數增加老師人數也會增加,這個賽道的頭部企業是超過10萬人、20萬人的公司。一家10萬人、20萬人的公司,通過在線的方式服務學員,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果把組織能力進行拆解的話,從三個維度看。

第一,單兵能力。每一個員工本身的能力是不是OK,招聘的策略、訓練的策略、淘汰的策略,能不能保證員工它的平均能力、效率是足夠高的。

第二,協作能力。有一批員工,如果不能協作,最終產生的是內耗,而不是合力。

第三,進化速度。任何一家企業在當前來看也許是優秀的,但往前看、往未來看的話,一定是落後於未來的優秀企業。所以能不能不斷地迭代和優化非常重要。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對於在線教育而言網際網路行業的人和教育行業的人怎麼做組織融合,因為這兩波人的思想、話語、思維模式、工作習慣都不一樣。所以過去六年裡面,跟誰學和高途課堂在組織融合上下了很多功夫。不能說很完美了,但下工夫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我們怎麼做到相互學習、相互理解、相互協作、共同進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

最後分享一個大的公式,這個公式要展開講可以講三個小時。任何一家企業的進化速度可以從四個維度講。

第一,原動力。任何企業從高層到中層、基層,有沒有活力,有沒有勢必拿下這場戰鬥的原動力,這樣一種魄力,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企業有很優秀的員工,給了很高的薪水,但是沒有凝聚力、沒有戰鬥力。

第二,反饋力。發現組織變大以後,任何一線聲音、數據如果不能及時反饋到決策層,不能及時互通的話,一家組織會僵化、衰退。

第三,決策力。基於這樣完整的信息,能不能做很好的判斷和決策。有的時候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付出的代價就是致命的。

第四,執行力。這裡的執行力不是指快速把這個活幹完。而是能不能把決策100%落實的能力,這叫執行力。做了完美的決策,只落實的60分,這個執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只有這四個方面都做到,同時能夠產生一個有效的疊加的效應,這家組織才有可能實現快速地迭代和進化,你採用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才能獲得所謂的複利的紅利。

這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全部的內容,所有的企業在當下這個時刻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是成熟公司還是創業公司,希望我們所有的同仁一塊兒能夠找到自己所獨特的那條增長路線,能夠跳出內卷式陷阱,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跟誰學聯創羅斌:決定在線教育競爭終局的三個因素
    原創 李梓毅 芥末堆看教育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斌♪ 作者|芥末堆 李梓毅♪ 編輯|芥末堆看教育「最終一家企業的成功,一定是在選擇正確業務模式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精進、不斷學習的組織能力
  • 高途課堂羅斌:聚焦K12在線直播大班課,用科技助力教育普惠
    活動中,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斌接受了在線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Q1:請您給介紹一下跟誰學及旗下K12在線教育品牌高途課堂的基本概況。  羅斌:高途課堂是跟誰學旗下專注於中小學的K12在線教育機構,採用「名師授課+雙師輔導」的在線直播雙師模式,名師平均教齡11年,致力於為6到18歲孩子提供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全部學科名師課程及服務,幫助更多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25期:跟誰學被曝兩名聯合創始人將年後...
    跟誰學幾大創始人或過半數離職,進入拼產品硬核階段據微信公眾號「晚點LatePost」稱,跟誰學聯合創始人蘇偉、呂偉勝將於年後離職。其中,蘇偉目前負責跟誰學好課小學業務,呂偉勝則負責高途課堂師資、教學等工作。去年12月份,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第三大股東張懷亭宣布離職。若蘇偉、呂偉勝離職的消息屬實,加上2017年內部孵化業務獨立的原跟誰學CTO李剛江、上市前因「家庭原因」離職的原跟誰學財務總監宋欲曉,跟誰學已有過半數的創始人相繼離職。
  • 在線教育從流量大戰到口碑為王,虧損的跟誰學怎麼就盈利了?
    正如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所言:「當你心中有大戰的時候,其實就是大戰;當你心中是客戶的時候,其實就會忘掉所有的大戰。」看似有些佛系,但直指在線教育的核心,因為「在線教育」這個詞的中心語還是「教育」,而說到底,教育的競爭就是一個偽命題,尤其是在線教育領域,之所以會有奪客大戰,都是資本惹的禍。
  • 跟誰學遭做空,被指控財務造假!附創始人陳向東回應
    虛假的宣傳跟誰學(NYSE: GSX)一直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一顆新星。跟誰學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EDU)前執行總裁陳向東於2014年創立,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在線教育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據稱實現盈利的公司。分析師和管理層一直將增長歸因於卓越的管理、以及低廉的營銷獲客成本。明星導師、大班制教學模式給公司帶來了高盈利的能力。
  • 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王峰   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近日交出了一份令人大吃一驚的財報,在2020年第三季度,跟誰學的淨收入達到19.658億元,但「燒」掉了20.558億元的營銷費用,直接導致淨虧損9.325
  • 商道|在線教育2020:一邊狂歡,一邊落幕
    企業:IPO難解高虧損,行業獲客成本持續抬升 在線教育已是一片紅海,規模化盈利之困仍然高懸,再加上瑞幸財務造假以來中概股自曝、做空風波頻陷,今年業內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跟誰學做空事件。
  • 跟誰學被指誇大財務數據、虛假刷單,要跟瑞幸學嗎?
    4月3日,在線教育美股上市公司跟誰學(GSX.NYSE)發布了2019年財報。這也是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後,第一家發布財報的中概股公司。值得關注的是,2月25日,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發布了針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
  • 回顧「跟誰學」被指財務造假:盈利數據誇大74%(附做空報告)
    該公司由新東方(EDU.US)的前執行總裁陳向東於2014年創立,現已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在線教育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據稱實現盈利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分析師和管理層一直將其顯著增長歸因於卓越的管理技能、較低的銷售及營銷成本(又稱學生獲取成本),以及通過開創性的「明星講師、雙師制、大班授課」模式所實現的高利潤率。
  • 「貪心」的陳向東和他的跟誰學
    按照陳向東的表述,不同於眾多垂直切入的在線教育項目,跟誰學從創業一開始就搭建一個教育行業的淘寶式生態系統的大格局。功能上類似天貓、聚划算、美團、大眾點評、河狸家的教育培訓集合體,能夠為入駐機構、個體老師和學生同時創造價值。
  • 在線教育平臺「跟誰學」背後,隱藏的4個增長邏輯
    在我印象中,跟誰學一直是家頗為低調的教育公司,除了創始人陳向東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外,其產品運營也很低調,鮮少被圈內人討論。此次擬上市動作,如同一顆驚天雷。在和朋友閒聊時,他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你以為「跟誰學」悶聲發大財?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但凡成功絕非偶然,「跟誰學」背後全是增長的邏輯。
  • 跟誰學:一個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
    編輯導語:在線教育在近幾年比較火熱,特別是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基本市面上的教育企業都開展了在線教育業務;在線教育跟傳統教育模式上有什麼不一樣?本文作者解析了「跟誰學」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年二級市場表現最亮眼的在線教育公司,無疑是跟誰學。
  • 教育思享匯·在線教育發展對策研討會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如何發展...
    原標題:教育思享匯·在線教育發展對策研討會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如何發展?行業代表這樣說「今年以來,疫情為在線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也為行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更多思考。」日前,人民網教育頻道舉行的「教育思享匯·在線教育發展對策研討會」上,多位行業代表聚焦「疫情下在線教育行業如何『進化』與『突圍』」,與專家、學者共話在線教育的未來發展。
  • 百億美元跟誰學被指財務造假:內部員工及股東套現達2.5億美元
    做空報告指出,根據跟誰學發布的信用報告,跟誰學2018年盈利誇大74.6%,並通過關聯方北京優聯環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百家雲圖粉飾財報。做空報告內容顯示,跟誰學平均毛利率為70%,2019年四季度為79%。跟誰學的老師薪酬高於行業平均40%-50%,銷售人員薪酬高於行業平均30%-40%。
  • 在線K12行業「內卷」,跟誰學的進取時刻
    但在另外一項關鍵指標的變化上,卻可以反映出跟誰學在策略上的變化——在淨利潤上,相比去年同期190萬的盈利,本季度,跟誰學淨虧損達9.33億。在普通投資者的眼中,虧損常常意味著糟糕的現實。但如果對在線教育行業的現狀有著深入理解,便可以清楚地知道,這種虧損的真實含義。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43期:招生數及營收虛增900%?跟誰學又...
    跟誰學又遭做空,回應:做空機構造假和P圖繼2月25日首次做空跟誰學後,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灰熊」)6月2日再發做空報告稱,跟誰學公開宣稱的學生招生人數和營收被虛增了900%左右,且疑似正進行大規模的非法營銷活動。
  • 打破「盈利神話」,跟誰學難逃「燒錢」大戰
    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第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的企業,跟誰學一直是行業內的優等生,而如今,優等生已跌下神壇。此外,K12在線課程收入為17.57億元,同比增長282.7%;正價課付費學生人數達125.6萬人,同比增長133.5%,其中,K12在線課程正價課付費人次達到114.7萬人,同比增長140.5%。 雖然營收等多項數據依然漂亮,但其難掩背後的巨額虧損,跟誰學在高歌猛進連續9個季度盈利後,首次大幅虧損。
  • 盤點|跟誰學領跑在線直播大班課,快手、抖音入局在線教育「割韭菜」
    有的教育機構憑藉著早期的積累以及精益創業的經營、管理與運作,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K12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網易有道先後在港、美股上市,從最近三家上市公司的最新財來看,僅有跟誰學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其他處於虧損狀態。
  • 在線教育大佬跟誰學,有多慘?
    這個冬天,蜜姐身邊部分做在線教育的朋友忙壞了,流量爆棚,供不應求。所以最近看到國內在線教育大佬「跟誰學」被做空的消息,頗為驚訝。據報導,4月14日晚,美國做空機構香櫞(Citron Research)針對跟誰學發布做空報告,稱其「虛增70%營收」,並建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立即暫停其股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