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孩子手淫有偏見,家長要擺正心態,正向引導孩子的成長啟蒙

2020-08-10 群美育兒

在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人甚至直到成年之後,都沒有相關完善且正面的性教育,尤其是作為父母來說,對於孩子的性教育有明顯的缺失,這就使得孩子在長大之後,對於有關兩性的知識非常模糊。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孩子手淫的話題,實際上你沒有聽錯,當一個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關於性的問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性方面的啟蒙已經逐漸開始。

寶媽李女士平時就是一個比較心細的媽媽,她兒子今年6歲了,近段時間她注意到孩子總是喜歡撫摸自己的生殖器官,有時候會在睡覺的時候撫摸自己的生殖器官,有時候在上廁所的時候也是有相同的動作,似乎兒子對於自己的生殖器官很感興趣。

李女士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就有這種動作,而且明顯是有趨向性的,這就讓她覺得非常焦慮和不解。

對於兒童的手淫行為,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認為非常的不理解,為什麼兒童年紀這麼小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羞恥的事情,總是大聲制止孩子或者是批評孩子。

實際上手淫是兒童性發展過程當中很正常的一個行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是身體機能發育導致的性發展,也意味著孩子的性能力在不斷的成長。

家長要理解兒童這樣的行為,不要抱有偏見和異樣的眼光,更不能去批評孩子,對於兒童如果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可以這樣做。

(1)對於兒童手淫千萬不要阻止,因為孩子本來就對於這方面的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心,越是阻止反而讓他有更大的探索欲望。

(2)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一個非常隱秘的行為,不可以在其他人的面前做出這樣的動作,只有在自己的房間裡才可以做出類似的動作,讓孩子知道性行為是一個隱匿的行為。而且家長要給孩子普及衛生知識,讓他做好對於生殖器官的衛生工作。

(3)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雖然是正常的,但是要適度而為,不能將這樣的行為變成經常性的,否則很有可能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過多之後就會對他的成長和發育造成影響。

(4)平時多跟孩子交流,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帶孩子去做一些比較有趣的娛樂活動,讓孩子漸漸的將注意力轉移在一些其他的事情上面,不要讓手淫的這件事情對他造成心理負擔或者心理壓力。

父母在整個過程中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覺得手淫這件事情是一個非常可恥的行為,這實際上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必經的一個經歷,當孩子出現手淫的現象時,家長就可以從孩子身邊的環境以及他自己的心理狀態找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經常焦慮或者是緊張而導致的,千萬不要讓過度手淫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堅持用積極正向心態,聚焦孩子的成長
    上周,在《聊聊孩子學習中的那些事》的會心團體中,一位家長的發言說「要總是堅持積極正向聚焦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會越來越積極正向的成長。」在這段話中,我被「積極、正向、聚焦、堅持」幾個詞而觸動。我感覺自己的正向聚焦還不夠積極,也沒有很好的堅持,我的潛意識裡是否總是抱有期待,我忽然意識到這應該是我最近在孩子陪伴中時常迷茫的原因。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辛巴因為自己太弱小而感到自卑,正像是現實生活中孩子覺得自己成績不好、長得胖、不討人喜歡而感到自卑。孩子會希望通過證明自己來剝除自卑感,但往往不能用正確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時就是家長需要站出來引導孩子的時候,正向的引導可以利用"自卑感"來督促孩子完善自我、取得進步。
  • 家長對孩子有偏見?不想讓孩子越來越差,家長就要懂得改正
    1、沒有想過尊重孩子一些家長之所以對孩子抱有偏見,是因為這些家長從來沒有想過去尊重孩子。在這些家人看來,孩子就應該要完全服從父母,並且這些家長也覺得孩子在家庭當中,遠比自己要低上一等,所以就會任由脾氣發洩在孩子的身上,不懂得去控制。而這也就逐漸地變成了家長對孩子的偏見。
  • 小朋友互換禮物,家長要擺正心態
    原來,幼兒園要舉行新年聯歡會,老師請孩子們每人準備一份禮物,聯歡會上抽籤互換。老師特別提示,禮輕情意重,別買貴重禮物。王女士琢磨著讓孩子畫張賀卡作為新年禮物。幾天後,老師的又一條微信,讓她有點蒙。微信中有班級禮物交換角的圖片,「好多禮物啊,都包裝精美,一看大小就知道不便宜,我們孩子的賀卡肯定拿不出手。」王女士趕緊改變計劃,匆匆到商場買了百元左右的樂高恐龍。
  • 7歲兒童手淫怎麼辦?家長一定要做好這4點,正確引導孩子!
    7歲的兒童進行手淫,首先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給予溝通,再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分散注意力。切忌不要用不道德或者羞恥的標準來衡量,切忌對孩子粗暴打罵以及強行制止。孩子7歲手淫,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儘量消除容易造成手淫的條件和環境。
  • 積極正向的期待,引導孩子越來越好
    、積極的期待,從而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就能夠取得進步的現象,叫做羅森塔爾效應。而更多實踐也證明,被家長或者老師喜愛並寄予高期望的孩子,不僅能夠感受到家長的關愛與鼓勵,也更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行為。因此,孩子會成長的更加自信、自尊、自愛,並取得大人所期待的進步。即使是短暫的,也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 當孩子有消極心態的時候,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轉陰為晴?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他們會有遇到消極行為的時候,面對這樣的時刻,比如說咧嘴,生氣,或者是大發脾氣,家長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呢?儘可能將經歷變成奇遇家長可以儘可能將孩子的經歷變成奇遇,讓孩子將實際的際遇和自己的想像力結合起來,從而變成一種奇遇。
  • 在網絡中如何正向引導孩子
    沒有壞孩子,只有不負責的家長。在網絡中如何正向引導孩子。 孩子們不會篩選過濾信息更不會辨別是非,就算是大人在網絡上也是不少人盲目跟隨不會自己思考,特別容易被一些掐頭去尾的內容所騙,所以給孩子上網時應該格外小心。
  •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家長應該如何彌補?
    當父母離異後,一般都要重組家庭,即使是選擇單身,但對於家長來說,要給孩子重新創造一個新的成長環境。並且要適合孩子身心成長的環境,是很不容易的。離異家庭,通常是以前不和諧的家庭,孩子的成長,關係緊張。特別是對於重組之後的家庭,由於家長的粗心或心理隔閡,會被家庭環境所忽視,從而表現不合群,產生孤獨感。逆反。由於重組家庭會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親情隔閡。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面對好勝心強的孩子,媽媽要教會他這一點
    元元媽媽非常頭疼,認為孩子有好勝心是好事情,可是好勝心太強烈,就很不好了。相信有不少家長,遇到和元元媽媽同樣的情況。孩子有好勝心,是一件值得家長高興的事情,表示他有進取心。可是孩子好勝心太強時,愛爭強好勝時,家長可能會感覺麻煩,感覺難以管教。
  • 孩子自卑,家長要如何引導,更好促進孩子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各種的原因產生自卑,並且很多孩子因為自卑,不夠自信,所以總是羞於展現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看著著急,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成長。那麼,作為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擺脫自卑呢?別擔心,我們慢慢說。
  • 孩子表現得怯懦不自信?家長注意正向引導,培養小孩有妙招
    面對從小就很怕事很膽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1、對孩子做出正向的引導很多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就好比孩子的恐懼心理,家長其實更加應該用正向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心中明白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而不是只是服從家長說的不能做,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真正去克服他們的恐懼心理。
  • 家長/老師注意了!孩子需要正向引導,而不是一昧地懲戒!
    反觀今年3月,日本福井縣池田鎮長裡中學有一名初二學生因時常拖欠作業,多次受到班主任的大聲訓斥等嚴厲批評,家長跟班主任協調溝通過,但並未見其班主任改變教育方式,該學生覺得走投無路而從宿舍跳下。這名初二的學生在花一樣的年紀,還未綻放卻先凋零,實在可惜!現在的孩子心靈都是非常脆弱的,這更顯得正向引導是多麼的重要!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可能是「孔雀心態」在作祟,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就像補習班,家長想著讓孩子多享受兩年「童年」,沒想到孩子自己說想去,原因是其他同學都有上補習班。別人家的孩子有個不錯的玩具,自己孩子眼饞了,立刻就給孩子也買了一個。這種無原則地對孩子進行物質上的滿足,除了讓孩子產生「我想要的就能有」的認知,還無形中傳遞給孩子一個觀點:別的孩子的玩具就是比我的好,爸爸媽媽給我買了,我才沒被別人比下去。
  •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擺正4個位置
    簡言之,就是擺正位置,才能更好地生長發育。」金琪說,這給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個思路,教育孩子時,不要被各種情緒所左右,也就是要處於「中」的狀態,只有這樣,我們做出的判斷和隨之而來的教育行為才能適切、適度,家庭教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怎樣才能達到「中」的狀態?
  • 性啟蒙的「落後」究竟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危害?家長應該怎麼做?
    我們身邊也會發生很多家長沒有對孩子做性啟蒙教育而對孩子的性教育方面造成模糊而導致的很多尷尬的事件,如近期發生的事件,一位母親把3歲兒子帶進女浴室的事件,這樣的行為使得正在洗澡的女性朋友大怒,直呼讓家長把兒子帶出浴室女士浴室男士禁止入內,而孩子家長卻說:"我兒子才3歲什麼都沒長開呢,他懂個屁啊,孩子一個人怎麼會洗澡啊。"此話引起了浴室裡女性的紛紛不滿。
  • 家長面對幼兒啟蒙教育的心態,要腳踏實地,做好份內的事情
    現在有不少的培訓機構,把話說的很滿,例如,來我這裡培訓吧,高分作文,你的孩子也能做得到。其實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能把對孩子的培養與高分聯繫起來,如果這樣做就很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場景,得不到高分的孩子,家長就認為這種培訓是騙人。其實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不論他是否在將來的作文中能夠獲得高分,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 別給孩子貼標籤,它會阻礙孩子的進步,父母正向引導是關鍵
    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印象力。初聽起來,可能你會覺得言過其詞,誇大其詞,其實,這種說法真的一點也不為過。我們不妨來做個試驗,如果你放一杯水在桌面上,然後只留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離開房間的時候,你告訴孩子,千萬不能碰桌面上的那杯水,然後你就關門離開。
  • 「正向教養」家庭教育工作坊開課 讓家長學會與孩子「正向」交流
    同時,武侯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也長期開展「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習了解與子女相處的方式。用陽光積極的態度與子女交流「我的孩子在9歲前也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兒,家長也很有成就感。現在才明白以前的兒子為了『乖』,虛假地做給我看。9歲的叛逆暴露出了親子關係的問題。
  • 13歲男孩戴媽媽胸罩手淫 讓人擔憂
    有一天晚上,我發現他戴著他媽媽的胸罩手淫,令我非常震驚。兒子做這種變態事,真讓我擔憂,希望心理專家能給予幫助。  華東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舒曼:我理解張先生的焦慮心情,建議張先生多了解自己的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多了解一些青春期常識。當男孩進入青春期後,性意識開始萌動,這時對異性身體產生好奇和性衝動很正常,難免要通過自慰來發洩,這也是解決問題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