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單向旅行,在旅程中順便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能解決就只有擱置或者躲避掉。
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要解決好這樣三個問題:
一、做什麼?
二、怎麼做?
三、做成什麼樣?
孩子,未成年的時候什麼都不用做,一切自有父母擔著。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和玩耍!
成年之後則面臨著人生第一個問題:做些什麼?一輩子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做的人畢竟是少數,也未見得就一定過得比別人幸福。每個人在找到「做什麼」之前總免不了一番尋找。
比如:我們要結婚、要生子、要工作,這些都屬於人生的第一個問題——「做什麼」。每一個問題又會衍生出大大小小不同的問題,都是必須去做的!
第二個問題:怎麼做?怎麼去實現你要做的?想到不等於做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每一個人的做法也會有所不同。不要僅僅看他怎麼說,而要看他怎麼做。至於能不能做成又是另外一回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條件。「天時」:主要看社會大環境允不允許,時機成熟不成熟;「地利」:是指決定事情成敗的各種必要條件具備不具備;「人和」:是指任何事都不是一個人完成的,除非很小的事,一般都需要很強的組織能力,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
比如我要結婚,這是要做的事,怎麼做呢?你總要先有女朋友,有一定的情感基礎,一定的物質基礎。沒女朋友找女朋友,沒錢掙錢,沒情感培養情感,這就是怎麼做。三者具備,才能做成,才會有收穫。
第三個問題:做成什麼樣?就是要求我們要有一個像樣的願景。比如同樣是做網際網路,馬雲的阿里巴巴做的是人與物的互聯,他的願景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微信,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它的願景大概就是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聯繫。如果沒有對第三個問題的深入思考——「做成什麼樣」,很多公司可能也會有收穫,但不會做的太大。
以結婚生孩子為例,前兩個問題做什麼?怎麼做?很容易理解和執行。但對於第三個問題:做成什麼樣——比如未來要擁有什麼樣的婚姻生活——很多人是不敢想的,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很多小公司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也是如此。
人生實質上只有這三個大問題——不多,應該多想想。但每一個問題中又包含無數個具體問題。認清這三個大問題,對人生是有益的。
對於未成年人,以後"做什麼",在踏入社會前,就應該有一個大致方向。如果進入社會後,再思考和尋找「做什麼」就有點晚了。可能會無端多出許多磨難。
哲學上講:人生最終要解決的就是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柏拉圖。這種哲學說法有點令人費解,感覺離我們很遠。換成:我要做什麼?我要怎麼做?我要做成什麼樣?是不是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易於理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