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近日,奈雪的茶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至此已完成5輪融資,估值近20億美元。此前,喜茶獲C輪融資後,估值已超過160億元。
根據《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2020年,新式茶飲消費者規模已達3.4億人,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預計到2021年會突破1100億。
這個千億級的市場背後,資本講述著「誘人故事」,滋養著打工人的快樂,Z世代的創業夢,營銷人的創新場景……奶茶成為了新國潮飲料的組成部分,以及當代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及生活方式。
從食品到社交 打工人的新興「快樂水」
「奶茶可以解憂,是快樂水。」
「奶茶對於女性就像煙對於男性一樣。」
毫無疑問,奶茶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現象級產物。美團消費報告顯示,2020年,國慶4天賣出11億單奶茶。從衝粉奶茶、桶裝奶茶、手搖茶到現萃茶,中國奶茶走過了四個階段的演變,而曾經只存在於街邊小巷的奶茶店也蔓延進駐至核心商圈和CBD,最終讓奶茶成為了中國新國潮飲料的組成部分。
「喝茶,本身是一種休閒放鬆的形態。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街頭遍布奶茶店,奶茶的可及性與便利性是奶茶成為當代國民潮流飲料的重要原因之一。」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院長劉東紅說。
國家級技能大師,杭州你我茶燕有限公司創始人倪曉英認為,奶茶尤其是新式茶飲的風靡與中國人喝茶傳統不無關係,是幾千年茶與茶文化傳承在新時代的裂變。「新式茶飲迎合了新時代青年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中國茶的現代品飲習慣。」她說。
對年輕人來說,奶茶是一種再實惠不過的慰藉方式,被用於當代上班族日常的自我安撫。劉東紅表示,奶茶中所含的糖分除了帶給人能量以外,更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奶和茶的集合,在一定溫度下產生的芳香性的物質,口感較好、風味濃鬱、芳香誘人,對年輕人產生了吸引。」
據劉東紅介紹,奶茶像茶和咖啡一樣,是一種嗜好性飲料,裡面具有一定的茶鹼和咖啡因。就像老一輩人習慣每天喝茶,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喝奶茶,這背後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我認為,除了奶茶自身的食品屬性,這背後更多的是商業敘事。」劉東紅說。
「我喝奶茶沒癮,在辦公室喝是為了聯絡同事感情。在我們辦公室,整個部門一起說說笑笑地喝奶茶,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部門習俗。」董小姐的說法,是打工人職場奶茶社交的縮影。其背後,新一代打工人正在努力構建一種平等、輕鬆、積極、更具溝通性的職場氛圍,用一起喝奶茶的快樂拉近同事間的距離,並填補工作以場時光。
網紅奶茶 年輕態的網際網路符號
當人手一杯奶茶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共同選擇,誰在培養年輕人成群結隊喝奶茶的習慣?
「熬夜辛苦,必須補補。」「壕,就要車釐子自由。」新銳奶茶品牌絕不會錯過當下的每個熱點。事實上,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武漢茶顏悅色門外排起長隊」到「代買奶茶100元跑腿費」,奶茶界的熱搜永不停止。無論是喜茶排隊幾小時、為了喝奶茶打飛的去長沙,靠著網際網路講故事、營造個性氛圍的手段,奶茶逐漸融入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當這些奶茶店一成不變了,它可能就被消費者遺棄了。」在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陳穎看來,奶茶市場以「90後」「00後」為消費主體,市場淘汰率高,競爭相當激烈。為了迎合喜歡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品牌忠誠度較低的「網生代」,無論是奶茶行業的原有品牌還是新銳品牌,都必須不斷通過創意、包裝、口味創新,持續進行市場營銷活動,來吸引、鞏固自己的年輕客戶群體,而這些創新將形成效應,疊加社交媒體後形成秒速傳播。
如今,網紅奶茶自成一派,個性鮮明。例如,茶顏悅色是國風定位,招牌logo是一個娟秀的持扇女子,裝修是古香古色的中式風格,飲品名稱是「幽蘭拿鐵」「聲聲烏龍」,大量周邊文創產品更是深化了茶顏悅色「新中式茶飲」的品牌印象;奈雪的茶提供茶飲和軟歐包,給消費者搭建了溫暖、明亮、放鬆的空間氛圍,又通過「奈雪酒屋BlaBlaBar」的業態延伸為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社交場景。
「從品牌的視角來看,奶茶不是簡單的飲料,而訴說著我是一個什麼個性的人。」陳穎表示,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形象。就像服裝可以彰顯人的個性一樣,奶茶品牌元素和個人元素也進行著碰撞,隱隱彰顯著個體形象,可以成為青春、時尚、國潮或者港颱風等不同風格的代言詞。
「可以看到,網紅奶茶已經是一個年輕態的符號性產品,價格相對平價,但帶有強烈色彩,年輕、稀缺、網際網路活躍。」陳穎表示,當奶茶的價值逐漸被固化,它超越了年輕群體,被更多年齡層的人感知和接受。
陳穎指出,隨著奶茶企業的各自努力,奶茶的整體形象被沉澱下來,為整個品類背書了整體屬性。「商品品牌和品類品牌疊加後,年輕人擁抱了當代的奶茶符號。」
頭部品牌一路狂奔 小微奶茶不斷龜縮
山野溪是一家開在杭報集團樓下的新式奶茶店,店裡除了賣奶茶,還有茶臺泡茶,也賣茶葉。
杭州人嗜「甜」。支付寶統計的中國最「高甜」的十大商圈裡,杭州武林廣場商圈成功入圍。在各種榜單裡,杭州人的奶茶消費均能穩居前三,市場空間很大。然而,這個行業高手遍布、競爭激烈。在杭州的武林廣場商圈做奶茶店,這幾位Z世代年輕人勇氣可嘉。
「年輕人喜歡喝奶茶,30歲以上的人喝純茶,那我們湊在一起玩一玩,看看有什麼新玩法。」用聯合店主徐梓譯的話說,他們開這個店,就是三個「95後」的茶學畢業的年輕人在一起,探索怎麼把傳統茶飲和新式茶飲結合得更完美。
「市面上奶茶店很多,大多香精奶昔勾兌。我們要做點不一樣的,用自家產的茶和鮮奶,做健康無添加的鮮奶茶。」徐梓譯說。
奶茶店的技術、資金門檻不高,是很多年輕人第一個創業項目。但在徐梓譯看來,對奶茶店來說,小店經濟和資本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和玩法。「他們有錢,能營銷,砸廣告,門面遍地開花,形成品牌效應。喜茶、奈雪,有各種各樣的花樣,可以影響很多人,而我們影響的可能只是這棟樓和附近的人。」
投哪兒創始人兼CEO陳秋冬的說法吻合了小微奶茶店主的「無奈」,他表示,奶茶的頭部品牌在核心商圈具有談判能力,能夠搶佔最有利的位置,未來有流量保證。「頭部品牌對小的奶茶店也會形成擠兌,通過網際網路打法形成壟斷、趕盡殺絕。」
在奶茶市場上,頭部品牌在資本的助力下,正在全國擴張,一路狂奔。據窄門餐眼和工商數據,註冊時間小於5年的茶飲品牌:喜茶現有門店696家(含喜茶GO),奈雪的茶現有門店497家,茶顏悅色現有門店223家。
2020年12月1日,喜茶在上海開出了第100家門店。8年前,喜茶以一杯原創芝士茶開創中國新茶飲行業。此後,喜茶的品牌勢能也不斷累積與暴發,截至目前喜茶在全國開出超過650餘家門店。
在最近兩年,喜茶除了在一線城市擴張以後,也進入了更多新一線城市:從杭州到武漢,從長沙到西安再到重慶,喜茶在這些新一線城市的門店數量都已經超過兩位數,其門店清一色布局在城市A級商圈,這樣的門店數量和區位選擇也讓它在眾多新茶飲品牌中一直處於領跑地位。
備受資本青睞
搶佔消費者心智
奶茶行業熙熙攘攘,入局者眾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全國經營範圍或者企業名稱包含「奶茶」的企業超30萬家,其中廣東省的數量最多,超5萬家,廣西和江蘇分列2、3位。
從新增註冊的奶茶店來看,奶茶店從2016年開始,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0年,新增成立的奶茶店數量達9.4萬家。此外,我國奶茶店的註冊資本絕大多數都在0-100萬,且大都成立在5年之內,奶茶生意成本較低,奶茶行業相對年輕。
如今的奶茶店能賺錢麼?
陳秋冬表示,奶茶畢竟是一個店,要看地段、財務模型、單店表現,單店成本包括人力、租金、營銷。現狀是,很多奶茶店不賺錢。
「某些品牌的盈利能力、體量和利潤不成正比。對品牌店來說,由於原料好,製作耗時,奶茶製作成本很高,口味變化、新品研發,都是一種隱形成本。這個行業短期來看不賺錢,但長期來看,投資邏輯是成立的。」
陳秋冬指出,奶茶所在的消費領域,是當下的投資風向標之一,因具有抗周期性、有現金流的屬性,備受資本青睞。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奶茶界湧現的新銳品牌切中年輕人群體,形成了剛性而持續的市場需求。資本進入以後,奶茶店具有很強的擴張性和複製性,屬於優質資產。」
陳秋冬指出,在奶茶的一級市場裡,中小品牌相對脆弱,頭部品牌較少,頭部企業從規模、體量、市值上來看都比較好,因此受到資本扎堆追捧。
他認為,奶茶頭部品牌的高估值背後,也存在一定資產泡沫化,跟企業真實盈利能力有一定偏離,更多地通過「講故事」、「快速擴張」,以實現資產證券化。
陳秋冬說,「此前,奶茶行業瘋狂融資,品牌間處於白熱化競爭,拼命燒錢、燒市場,在營銷、補貼的情況下,帶動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消費頻次大幅增高。」
「從成本結構來看,奶茶還是高利潤的。對於奶茶品牌來說,一旦形成心智佔領後,年輕人對頭部品牌的價格上漲、新品價格是相對模糊的。當然,追求更高性價比的年輕人也會去選擇一點點、Coco等品牌。在我看來,喜茶、一點點,它們各成一派、各佔優勢。」
陳秋冬表示,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資本相對恢復理性。「當奶茶行業穩定下來,還是得實打實地回歸實體本源,還原生意本質,追求門店盈利,通過賣商品來賺錢。」
從「異類」到「戰略合作」 新式茶飲開拓新增長點
面對新式茶飲的來勢洶洶,從業茶葉研究三十餘年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深加工團隊首席科學家,中國茶葉學會深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尹軍峰道出了傳統茶業人與新式茶飲的愛恨糾葛:「一開始覺得新式茶飲是茶業的『異類』,但現在我們發現它是『夥伴』,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相信,它還將成為傳統茶業的『戰略合作者』。」
尹軍峰表示,近年來,非傳統茶葉企業融資方面捷報頻傳,在追求個性化、特色化的新時代飲品潮流下,新式茶飲的崛起是必然趨勢。
尹軍峰坦言,傳統茶業也在不斷尋求突破之路,「我們針對傳統市場需求,推出了『年份茶』『山頭茶』等新品類,以期推動行業發展,但市場反饋讓我們意識到這種程度的改變茶產業發展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變革』。」
與此同時,新式茶飲人士以全新的視角帶來了茶飲新可能。「這批新的茶飲從業者從包裝、飲用方式、藝術展示等方面突破了傳統茶業人的思維定式,開拓了茶飲新的增長點。」
在倪曉英看來,奈雪、喜茶等新式茶飲是茶葉傳統加工與深加工融合後的產物,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倪曉英表示:「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發展,茶產品、茶的經營模式在不斷趨於融合。從傳統的老式茶館只賣茶到街頭時代開始賣奶茶再到如今風靡的新式茶飲模式,融合也是為了更好順應市場對於茶品的飲用需求。」此外,她還認為,傳統茶館經營模式與現代茶飲經營模式的相互區別、相互滲透、相互學習都會產生碰撞,由此帶來茶葉製作加工方法的碰撞和改變。
讓傳統茶葉人欣喜的是,新茶飲的興起給整個行業帶來增量是淨增量。尹軍峰說:「這批人並非是傳統茶飲飲用人群,隨著飲用人年紀的增大,對奶、糖分攝入需求會減少,一部分會轉化為純茶飲的目標人群,給整個產業帶來新增長。另外,從全產業鏈角度而言,新茶飲對茶原料的訴求也有別於傳統,讓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的茶葉有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