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製品行業深度報告:危中尋機,疫情之後殺出一條「血」路

2020-12-18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1、疫情之下,公共衛生事件催化血製品行業不斷發展

在我國血液製品行業政策發展歷史中,歷次公共衛生事件均對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l 愛滋病: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為了防止愛滋病在國內流行,外國血液製品進口受到嚴格限制,相關部門對國內血製品生產單位進行整頓;90 年代中期為了控制愛滋病傳染,部分省份一度緊急關停所有漿站,國務院發布《血液製品管理條例》實行單採血漿站統一規劃、設置的制度; 2001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愛滋病行動計劃(2001-2015)的通知》規定,國家實行血液製品企業總量控制,從 2001年起不再增加新的血液製品企業。

l 狂牛症:2002 年,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牛源性及其相關藥品監督管理的公告》,禁止從狂牛症疫區國家進口血製品。

l 非典:在非典期間,免疫球蛋白、恢復期血漿等血液製品在危重症患者的搶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衛光研製的 SARS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被國家列為戰略性技術儲備及治療藥品儲備。

l 新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 第二版)》中建議危重患者可以酌情應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將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的人恢復期血漿用於早期新冠肺炎患者。

綜合來看,歷史上的公共衛生事件對於血製品行業的影響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1) 監管標準的提升:包括漿站設置、企業設立、批籤發、檢疫期等各項制度陸續完善,行業的政策壁壘、門檻持續提升;

2) 臨床應用的普及:免疫球蛋白、恢復期血漿等產品是傳染病治療中的經典應用,疫情會促進血液製品在臨床上的普及程度和滲透率;

3) 進口品類的限定:截至目前,我國允許進口的血液製品仍然只有人血白蛋白和重組凝血因子類產品。

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臨床應用的普及,我國血製品行業正逐漸走向成熟。

2、中國血製品行業現狀:結構不成熟,供需缺口大

2.1 、需求端:人血白蛋白較成熟,靜丙空間大,小品種增速快

2019 年 PDB 樣本醫院的血製品銷售額合計約 75 億元,同比+24%,2012-2019 年 CAGR=15%,整體處於穩健較快增長的狀態。前兩大品種分別為人血白蛋白和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以下簡稱「靜丙」), 2019 年樣本醫院銷售額分別約為 38 億元和 18 億元.

但目前國內血製品的結構仍與國外有著較大的差距:

l 人血白蛋白:近年來國內市佔率雖持續下降,但目前仍為主力品種,2019佔樣本醫院血製品銷售額的一半左右;而全球白蛋白的市場份額在 2016 年已經僅有 15.7%;

l 靜丙:近年來國內市場份額保持相對穩定,2019 年樣本醫院市佔率約為 24%,而全球市場份額佔比在 2016 年已經上升到 47.3%,國內靜丙在使用範圍的廣泛性上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l 其他小品種:2016 年全球除白蛋白和靜丙之外的其他小品種合計市場份額約為 37%,而國內樣本醫院 2019 年的市場份額約為 26%,仍有較大成長空間。

從結構來看,我國各類血製品中,人血白蛋白使用相對成熟、廣泛,靜丙和其他小品種仍有提升空間。

從用量來看,我國人血白蛋白的人均用量為發達國家的 50%左右,靜丙和凝血因子Ⅷ僅為發達國家的 10%和 1.6%,臨床滲透率仍有待提升。

從血製品批文情況來看,中國血製品企業大多數僅有人血白蛋白、靜丙等大品種,擁有主流血製品全產品線的企業鳳毛麟角,而與國際血製品企業相比, 各種特色品種差距更大。血製品企業集中度低、品種類別少的情況限制了行業的規模經濟效應,例如 CSL 單漿站創收能力超過 3000 萬美元,而國內血製品企業大多不足 CSL 的一半,成本相比國際血製品巨頭也不佔優勢。我們預計未來國內血製品行業的集中度、血漿綜合利用率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2.2 、供給端:集中度低,採漿量缺口大

國際血製品行業集中度高,目前全球年採漿量超過 50000 噸,其中美國採漿量佔比約 80%,僅有不到 20 家血製品企業(不含中國),前五家企業佔據約 85%的市場份額,採漿能力均超過了 5000 噸/年。

而國內約有 28 家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2019 年採漿量僅有 9100~9200 噸左右,而國內實際血漿需求量超過 14000 噸,血漿缺口高達近 5000 噸。2019年人血白蛋白批籤發量約 5236 萬瓶(10g,下同),其中國產約 2069 萬瓶,進口約 3167 萬瓶,若參考衛光生物的白蛋白收率 0.28 萬瓶/噸,則對應所需的投漿量分別為 7389 噸和 11311 噸,國內採漿量遠不能滿足需求。

由於上遊血漿供給不足和臨床滲透率較低,我國人均血製品用量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隨著人口老齡化、國民經濟發展,我國對血製品的需求量仍將不斷擴大,預計血製品行業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健增長。

從中國血製品市場結構與國際一流血製品企業的收入結構來看,小品種的比例差距尤為巨大,未來國內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品種齊全、供應能力強、規模大的企業將擁有較好機會

3、新冠疫情後的機遇:價格彈性與滲透率提升

3.1 、靜丙:滲透率提升與適應症擴展

根據鍾南山院士發表的研究數據,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了靜丙,整體比例達到 13.1%,非重症患者的比例是 9.3%,而重症患者則有 33.5%使用了靜丙。靜丙含有廣譜抗病毒、細菌或其他病原體的 IgG 抗體,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獨特型和獨特型抗體能形成複雜的免疫網絡,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調節的雙重治療作用。經靜脈輸注後,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 IgG 水平,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調節功能。由於本次疫情尚無特效藥,因此靜丙成為了患者抗感染、免疫調節的重要臨床用藥之一。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於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療中建議,兒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慮給予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

從臨床使用水平來看,中國靜丙的臨床應用範圍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美國、英國、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醫藥市場對靜丙的應用包括神經肌肉系統、 血液系統、 免疫性疾病、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和其他疾病五大類的多種適應症。隨著我國臨床治療水平的進步、向發達醫藥市場看齊,未來靜丙的應用範圍有望進一步拓寬,帶來品種的長足發展。

3.2 、人血白蛋白:進口供給緊縮有望釋放國產替代空間

目前我國人血白蛋白以進口為主,且近年來進口佔比持續提升,2019 年進口人血白蛋白的批籤發量已經達到總批籤發的 60%左右

由於國際血製品巨頭已經在採漿規模、血漿綜合利用率等方面形成了規模經濟優勢,其成本相比國內血製品企業佔據優勢。根據 2018 年之後的中標數據來看,進口人血白蛋白(10g 規格,下同)的平均中標價約為 413 元,而國產人血白蛋白的平均中標價則為 432 元,相較之下,進口人血白蛋白更佔價格優勢。

目前全球採漿量超過 50000 噸,美國採漿量佔比約 80%,因此美國的血漿供應對於全球血製品市場有著重要影響。國際血製品巨頭 Grifols 表示,其全球血漿和關鍵蛋白的庫存約半年左右,而當前美國的新冠疫情確診人數仍在持續上升,抗疫活動可能對採漿工作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若血漿供給緊張, 則可能導致人血白蛋白進口供給收縮,為國內血製品企業帶來機會:

1) 釋放市場空間:進口人血白蛋白供給量收縮會導致原先被進口人血白蛋白佔有的國內市場出現空白,為國產血製品企業釋放市場空間;

2) 產生價格彈性:全球血漿供應緊張有可能導致國內血製品整體產生價格彈性,有望帶來國產血製品利潤率的提升。

3.3 、凝血類:血友病滲透率仍較低,空間巨大

3.3.1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主要應用於血友病患者出血症狀或手術出血的防治,目前國產企業只有人源因子 VIII 獲批上市,進口企業只有重組因子 VIIa、VIII、IX 獲批進口。

根據《血友病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 年版)》,血友病的發病率沒有種族或地區差異,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 A 發病率約為 1/5000,血友病B 發病率約為 1/25000,女性血友病患者極其罕見。根據 2019 年中國 7.15億男性人口測算,中國血友病A 患者約為 14 萬人,血友病B 患者約為 3 萬人。血友病患者若有出血應及時給予足量的替代治療,血友病 A 替代治療首選重組 FVIII 製劑或血源性 FVIII 製劑;血友病 B 替代治療首選基因重組 FIX 製劑或者血源性凝血酶原複合物。根據替代治療頻次可以分為按需治療和預防治療(規律性替代治療)。但過去由於醫療保險和藥品供應等原因,我國血友病患者沒有條件實施預防治療,導致 70%左右的患者在成年後有關節殘疾,凝血因子類產品的滲透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樣本醫院數據顯示,凝血因子近年來銷售額迅速增長,尤其以重組因子 VIII 最為迅速,2019 年樣本醫院銷售額已經達到 4.81 億元,2012-2019 年CAGR=35%.

目前國內血製品企業尚無上市的重組凝血因子類產品,進度最快的是神州細胞和精鼎醫藥的重組人凝血因子VIII 目前處於申請上市階段;血製品企業中, 成都蓉生的重組因子VIII 處於 III 期臨床階段。隨著國內重組凝血因子類產品的逐步上市,凝血因子類產品的格局將逐步改變,國內企業有望崛起。

3.3.2 、凝血酶原複合物

凝血酶原複合物主要組成成分為凝血因子Ⅸ、Ⅱ、Ⅶ、Ⅹ,主要用於治療先天性和獲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單獨或聯合缺乏)包括:

1) 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乙型血友病),以及Ⅱ、Ⅶ、Ⅹ凝血因子缺乏症;

2) 抗凝劑過量、維生素K 缺乏症;

3) 肝病導致的出血患者需要糾正凝血功能障礙時;

4) 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時,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被大量消耗, 可在肝素化後應用;

5) 各種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而擬作外科手術患者,但對凝血因子V 缺乏者可能無效;

6) 治療已產生因子Ⅷ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7) 逆轉香豆素類抗凝劑誘導的出血。

凝血酶原複合物目前主要生產廠家包括華蘭生物、上海萊士、上海新興、泰邦生物等,該品種在樣本醫院 2012-2019 年的銷售額 CAGR=24%,由於終端剛需旺盛、競爭格局較好,多年來保持快速增長。

3.3.3 、纖維蛋白原

纖維蛋白原的適應症為:

1) 先天性纖維蛋白原減少或缺乏症。

2) 獲得性纖維蛋白原減少症:嚴重肝臟損傷;肝硬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產後大出血和因大手術、外傷或內出血等引起的纖維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礙。

由於臨床強勁的剛需和近年來加速普及,該品種的終端銷售額迅速增長, 2012-2019 年 CAGR=39%。雖然已上市和申請上市的企業較多,但市場集中度較高,上海萊士和博雅生物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3.4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剛需強勁,破免和狂免增長迅速

3.4.1 、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

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破傷風,尤其適用於對破傷風抗毒素(TAT)有過敏反應者。根據《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19 年版)》,破傷風重症患者在無醫療幹預的情況下,病死率接近 100%,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全球範圍病死率仍為 30~50%。估計全世界每年破傷風發病數量約為 100 萬例, 死亡人數 30~50 萬例,我國尚缺乏非新生兒破傷風流行病學檢測和報告體系,該疾病多散發於鄉鎮和農村地區且誤診率和漏診率較高,因此報告發病率可能存在較嚴重低估。

破傷風治療的要點包括滅活循環毒素等,首選製劑為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HTIG)。診斷為非新生兒破傷風後,應當進口一次性使用 HTIG 臀部及其他大塊肌肉處多點肌內注射,推薦劑量為 3000-6000IU。由於剛需強勁、臨床普及程度持續提升,該品種 2012-2019 年銷售額CAGR=45%。目前該品種獲批廠家眾多,但集中度高,排名前三的企業泰邦生物、華蘭生物、成都蓉生佔據了 70%以上的市場份額。

3.4.2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主要用於被狂犬或其他攜帶狂犬病毒動物咬傷、抓傷患者的被動免疫。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印發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 的通知》,估計全國狂犬病年暴露人數逾 4000 萬,部分狂犬病高發省份的檢測顯示,90%以上的暴露就診人群為 II 級(裸露的皮膚被輕咬;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和 III 級暴露(單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黏膜被動物唾液汙染;暴露於蝙蝠),其中 III 級暴露約為 40%。全部暴露著中,約 10%未全程接種疫苗;III 級暴露者中,僅 15%左右接受被動免疫製劑注射。

而對於 III 級暴露的免疫預防處置,則建議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若按照 4000 萬暴露人數的 40%計算,則約有 1600 萬人應當注射被動免疫製劑。

我國狂免的批籤發量近年來迅速增長,2019 年全市場批籤發量合計接近1220 萬瓶(按 200IU),注射劑量按 20IU/kg 體重計算,假設患者平均體重60kg,則 2019 年狂免批籤發總量可支持患者人數約為 200 萬人左右,僅佔III 級暴露患者的 13%左右,仍有巨大的未滿足需求,樣本醫院 2012-2019 年 CAGR=31%,多年來保持快速增長

3.4.3 、B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B肝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於:

1)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

2) 意外感染的人群。

3) 與B型肝炎患者和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密切接觸者。

靜注B肝人免疫球蛋白與拉米夫定聯合,用於預防B型肝炎病毒(HBV)相關疾病肝移植患者術後HBV 再感染。

根據《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我國一般人群 HBsAg 流行率為 5~6%,慢性 HBV 感染者約 7000 萬例,其中慢性B型肝炎(CHB)患者約為 2000~3000 萬例。

由於B肝的預防的疫苗和治療用藥市場參與者較多,因此B肝預防和治療用藥的競爭格局較為激烈,從批籤發量和樣本醫院銷售額來看,近年來市場已趨於穩定,未來將該品種的發展方向預計是集中度提升,龍頭市佔率持續提高.

4、投資建議(略,詳見報告原文)

從長期來看,中國血製品行業現狀是結構不成熟、供需缺口大。在需求端的臨床應用方面,與國際應用水平差距較大,除人血白蛋白較為成熟之外,靜丙和各類小品種均有較大空間;在供給端,血製品生產企業集中度低,採漿量缺口大。國內血製品行業發展水平仍與國際一流血製品企業差距較大,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

從疫情影響的中期來看,滲透率提升和價格彈性有望為部分品種帶來利好:

靜丙:防疫期間的使用有望促進滲透率提升;

人血白蛋白:全球疫情蔓延可能導致海外血漿供應緊張,進口供給收縮有望帶來價格彈性和國產替代空間;

凝血因子類和特免類:滲透率低,剛需強勁,疫情結束後將逐步恢復增長;

由於血製品行業政策壁壘高、供需缺口長期存在、規模經濟效應明顯,未來採漿規模大、血漿綜合利用率高的龍頭企業將具有更明顯的競爭優勢。推薦華蘭生物、天壇生物、雙林生物、衛光生物、博雅生物。

4.1、華蘭生物:血製品平穩增長,四價流感疫苗貢獻彈性

4.2 、天壇生物:規模優勢,強者恆強

4.3 、雙林生物:卸下歷史包袱,邁向新徵程

4.4 、衛光生物:優化營銷,向上趨勢明顯

4.5 、博雅生物:以血製品為主導全面發展,血漿調撥蘊含巨大彈性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光大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血製品行業深度:投資框架演變和未來趨勢分析
    ,血製品行業整體上的壁壘和供應稀缺性依然值得重視,血液製品行業也仍是一條值得重視的「好賽道」。>上海萊士/同路生物、河北大安/廣東衛倫等),行業實際競爭者數目更少。;   (iii)2015、2016年,國內漿站審批提速,採漿量隨之加速成長,行業出現「量價齊升」的高度繁榮;   (iv)從2017年開始,前期採漿量大幅增長帶來一定市場消化壓力,恰逢公立醫院壓縮藥佔比、「兩票制」落地帶來渠道商出清去庫存等事件,血製品行業景氣度下降;   (v)在2017年-2018年的血液製品行業調整中,由於採漿成本是血製品成本主要組成部分
  • 抗新冠中的血製品行業:需求大漲 上遊「採漿」短暫承壓
    受此影響,血製品相關公司連續飄紅。上周二到周五,上海萊士累計上漲19.8%,華蘭生物上漲超過10%,而漲幅最高的博雅生物則接近30%。 血製品板塊是少數在此次疫情中短中期都有正面影響的板塊,短期來自疫情新增的靜丙需求,中期則來自靜丙庫存進一步清理供需關係的改善,銷售費用減少,以及供需關係緊張帶來的產品價格上漲。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聚焦四大主線
    後疫情時代, 醫藥工業在本次抗疫期間對社會和經濟起到的重要支撐力得到了印證,全面 「補短板」的推進將強於 2003 年時期的非典之後;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 「十四五」規劃再次提升對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關注,加強公共衛生應急機 制,支持高端自主製造推進。(2) 疫情抬升行業天花板,尋找後疫情受益標的。
  • 政府補貼7000萬元 南海旅遊業危中尋機靜待花開
    A面:7000萬補貼為復工復產注入強心劑來自南海區旅遊協會的信息顯示,南海區旅遊形勢本好於去年,春節前的旅遊產品、預訂規模、出團規模都超過2019年,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卻因疫情影響而瞬間停滯。來自南海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一份調研報告進一步顯示了疫情對南海旅遊行業的影響:2020年春節假期(1月24日至1月30日),區內9家主要旅遊景區接待人數同比下降99.84%,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9.83%。
  • 名企堂・深度課堂 第01講【IT業界分析】ーー疫情中求職留學生如何靠IT殺出一條血路?【保存版深度好文】
    Intro:名企堂即日起將開設一檔新欄目【深度課堂】,為了更好地幫助在疫情中苦戰的
  • 創新應變 危中尋機——翰凱斯「PIX自動駕駛底盤+多功能艙體」產品...
    6月12日,記者從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自主研發的「PIX自動駕駛底盤+多功能艙體」產品,通過把自動駕駛底盤模塊化,加裝艙體,變成自動駕駛移動空間,滿足了疫情防控期間多行業的無人化作業需求。
  • 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
    上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中新網杭州4月17日電(記者 郭其鈺)春江水暖,資本先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的態勢下,資本市場也迎來「大考」時刻。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不畏浮雲遮望眼
    大型藥企的產能剝離將進一步加強 CDMO 行業的滲透率。根據 ResultHealthcare 的《Outsourc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報告統計數據,當前藥品的生產製造行業外包的比例大約在 26%左右,未來仍有 較大的提升空間。
  • 我國醫療冷鏈物流發展潛力巨大 疫苗及血製品佔醫藥冷鏈運輸產品7成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為充分保障首都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組緊急部署外埠蔬菜調運進京工作。放眼未來,冷鏈物流機遇廣闊。立足當下,疫情面前也暴露出冷鏈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還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去正視和解決。
  • 醫藥生物行業下半年投資策略:投資主線,長受益+快復甦
    2、新冠疫情有望開啟新一輪醫藥產業變革歷史重大疫情對醫藥產業長期影響的詳細總結,請參考我們於 2020 年 3 月6 日外發的行業深度報告《疫情之下,醫療衛生體系及產業變革路徑》。3) 醫療設備:疫情激發硬體建設浪潮,潮水退去,龍頭勝出如前所述,重大疫情中,往往暴露出我國醫療系統硬體配置的不足,在疫情中,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往往會有一波醫院硬體建設浪潮,帶動醫療設備行業高增長。
  • 醫藥生物行業:人血白蛋白與靜丙批籤發量大幅增長,進口白蛋白佔比...
    根據中檢院及各地藥檢所披露,2020H1 國內人血白蛋白批籤發總量(折合 10g/瓶)約 3110.57 萬瓶,同比增長 36.9%,其中國產人血白蛋白批籤發量為 1055.64 萬瓶(+6.8%)、進口人血白蛋 2054.93 萬瓶(+60.1%),進口佔比較 19 年同期增長 9.58pp 至 66.06%,進口白蛋白增速較快主要系去年同期進口白蛋白廠商 GMP 重新換證以及上海新興事件造成低基數的影響所致
  • 「IT業界分析」疫情中求職留學生如何靠IT殺出一條血路?
    22卒留學生們深度理解日本的IT、金融、諮詢、製造業、商社等等業界,以及就職過程中一些至關重要的信息&技巧。正如標題所述,大家想在疫情求職中殺出一條血路,徹底理解DX至關重要。把IT作為第9或第10或第N志願的求職小夥伴們在看完這邊文章時,能搞懂DX是個什麼東西?為啥重要?也算是有所收穫了。
  • 勒緊腰帶過日子,還是該殺出「一條血路」
    我走過的路,或許你正在走。我積累的經驗,或許你可以用的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生活的平靜。歷史終究會記住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年頭。今年,非常的特殊。公司破產、店鋪倒閉、個人失業和降薪,已經成為了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了。即使我們不是身在其中,我們身邊的人也一定有人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 危中尋機過時不候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危中尋機過時不候&nbsp&nbsp&nbsp&nbsp讀者雜誌社在疫情期間宣布,面向全社會首次免費開放優質內容產品,一方面以閱讀之美緩解人們因疫情帶來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是對數字經濟的戰略性布局。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從核心到中堅、跨越「不可能三角」
    3、集採的判斷:口服仿製藥價格殺到成本線以下可能性不大,接下來的重點可能是注射劑和耗材。目前我們尚不能對仿製藥最終的價格下定論,但是我們可以做邏輯推演。對仿製藥而言,經過 2-3 輪的帶量採購之後應該降到比較穩定的狀態,利潤也比較薄了。
  • 行業名家深度解析:2017年紅木家具行業路在何方?
    紅木家具的前景是廣闊的,只是當下需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2017年業已過半,從紅木原材料市場到紅木家具市場,都顯現出更為複雜的局面。精品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買家的判斷和選擇越來越理性。紅木家具行業的生存之道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進步,優勝劣汰。那麼,2017年的紅木家具行業路在何方?
  • 疫情百日之後,教育行業「大翻天」
    編輯推薦:2019年年末,疫情這隻黑天鵝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同是教育行業,線下教育遭受重創,線上教育卻流量暴增;也有人堅持疫情過後會恢復原樣,一切打回原形。但真的是這樣媽?百日之後,我們來盤點下教育行業的變動情況,曾經線下裁員倒閉的現象是否還繼續,線上學而思跟誰學松鼠AI等是否還在相互搏殺?
  • 疫情之後的酒店行業,行業全面復甦尚需時日「圖」
    一、什麼在阻止酒店業復甦 2020年二季度以來國內疫情正在逐步緩解,各地的復工復產工作正在有序展開,但是從各行業的復工情況來看,文旅行業的復甦速度是最慢的。直到2020年7月電影院還沒有復工,而對於旅遊業而言由於國內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復工進程被各地的突發疫情所打斷。
  •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透視平安,保險業供給側改革路在何方
    行業規模發展趨緩,從表面上看,主要系代理人渠道增速放緩所致。自 2015 年我國放開代理人資格考試以來,各大險企加速代理人增員力度,2015-2016 年行業人數出現「井噴」; 而 2017 年代理人「人口紅利」拐點到來,增員速度下降的同時,由於傳統管理模式粗放、代理人留存較低,代理人整體規模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人海戰術」「快進快出」的發展模式遭遇挑戰。
  • 醫藥行業策略報告:把握長期趨勢,優選景氣度確定的細分賽道
    血製品行業政策壁壘較高,監管較為嚴格,同時競爭格局也相對 穩定。明年全年整體採漿量或有增長,但預計增速也不會太高。 同時從上市公司的庫存情況看,基本目前處於一個合理低位水 平。建議關注行業供需關係演變,逢低布局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