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教育教學中,遵循學前預習與及時鞏固等教學原則,布置家庭作業非常必要的。大多數家長都也都重視這一點,有條件的還堅持陪孩子寫家庭作業,以便指導。有時布置懲罰性作業也是可以的,家長也能理解。
布置家庭作業是有講究的,即使是懲罰性作業,絕不是嘴一張隨口說那樣簡單,要綜合考慮作業內容的難易程度、重要程度、學生能力以及時間等。這叫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身為老師都應該懂得這一點,況且教學規範中也有對於布置作業的要求。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有個別老師不知是因為無知,還是出於其它什麼原因,布置作業簡直跟川普一樣,不經大腦,信口胡說,尤其是懲罰性作業。
這不,看到一個家長反映說,孩子被罰抄500遍,凌晨2點還在寫!請看上圖。這是教育暴力嗎?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
我甚至將這種行為定義為「教育恐怖主義」。什麼是「恐怖主義」?就是通過暴力製造恐慌。如此瘋狂地布置懲罰性作業,難道不是暴力嗎?不是在製造恐慌嗎?這種布置作業的目的與教學還有關係嗎?
很心疼這個孩子,他是個非常聽話的學生,老師叫寫多少遍就寫多少遍,即使凌晨2點還堅持寫。然而我想知道,凌晨2點,布置作業的老師在做什麼?會在研究教學嗎?只怕做夢也夢不到自己的學生正在寫作業吧!
隨著教育越來越規範化,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國家對教學的各個方面都做出了一些規定,其中也包括布置家庭作業。懲罰性作業自然也算在內。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上面內容是《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的規定,該方案於2018年8月30日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雖然實踐上上很難嚴格落實,多數會超限,但不會太離譜。
1.布置作業可以是一種教學的鋪墊。教學是講究先預習的,老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引導學生提前預習,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布置作業可以是一種教學的延續。教學也是講究複習的,老師通過布置作業,促進學生繼續學習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3.布置作業可以是一種檢測的手段。課堂教學成效如何,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通過布置作業給學生做,可以檢測一下,發現問題及時改進、輔導。
4.布置作業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各項品質。學生在做家庭作業中,可以養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發展積極的學習興趣等。
不講原則,不遵循教學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結合實際情況,瘋狂地恐怖主義式地布置超大量作業,有什麼意義?我認為只有負作用,起不到一點積極效果。這種行為是極不負責任的。
有個家長講了自己孩子的經歷。他孩子在四年級時,被老師罰抄單詞100遍,結果這孩子對英語學科產生畏懼厭煩心理,不想學,英語成績總也上不去。這表明瘋狂布置超大量作業,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
記得端午節時,有個家長曬老師布置的作業,語文8張試卷,數學7張試卷,英語老師最仁慈,3張試卷。一個端午節3天時間,這18張試卷,還過啥節?過節過不好,一寫到深夜,難怪很多網友憤怒指出這種老師沒人性,這純粹是折磨。
這種胡亂地布置作業,只會助長學生的厭學心理,促使學生走向學習的反面,而且會越走越遠。很多學生在這種作業模式下,要麼胡寫、抄襲應付,要麼索性破罐破摔,乾脆不做。這種情況下還能責怪學生不做作業嗎?
布置作業應當遵循教學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前面提到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就是根據學生身體發育規律制定的,主要是為了預防近視。布置作業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
1.布置作業要讓學生有信心做。過難的作業、過多的作業,都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這是不利於學習意志與學習信心的培養的。許多學生厭學心理大都是從小形成的,與作業過多過難有一定關係。
2.布置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做。作業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以避免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作業的難度適當才能產生挑戰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布置作業要讓學生有時間做。老師布置作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時間,考慮學生休息和放鬆的需要,不顧實際,以作業剝奪學生休息和放鬆的機會,只會適得其反。
很多時候,為了學生能學好,能堅強,我們會對學生「狠」一點,但這需要遵循教育教學原則,需要循序漸進。教育是複雜的,需要智慧,也需要感情,簡單地說,需要換位思考。當我們布置作業時(包括懲罰性作業),應當考慮學生的感受。
我不說我在布置作業上有多高明,但作為語文老師,我遵循以下幾點:
我向來反對布置很多作業,也不罰學生做作業,因為沒有多餘時間,而且那也毫無意義,只會弄得兩敗俱傷,損害師生感情:學生痛苦,老師因為學生不做作業或是做得馬虎而痛苦,相互抱怨。所以希望個別老師尊重教育規律,停止恐怖式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