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一小學要求學生寫出「家族四代成員及具體職業」

2020-12-11 東方網

  

  寫出家族四代成員及職業、出現過的名人或重大貢獻——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一道作業在家長群中炸開了鍋,有人說這是學校在「查戶口」,有人說這會導致學生對出身的變相攀比。為此,很多家長選擇放棄。

  對此,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的解釋是,該作業是學校在區檔案局的指導下開展的一次德育主題活動,學生可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及內容,也可自願選擇做或者不做。

  小學作業網上引起爭議

  今年國慶假期,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的一道作業內容被發到了微博上。該道作業以「繼承弘揚」為主題,前言中提到希望通過作業了解家庭歷史,感受時代變遷的縮影。

  該道作業共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家族成員並註明職業,還標註至少四代,第二部分則要求寫出「家族中曾經有過哪些名人、功績?誰為社會或家庭做出了重大貢獻,或是某一行業內的一把好手?」

  然而,微博的發布者卻對作業內容提出了質疑,認為該道作業有調查學生家庭背景的嫌疑,在作業內容上用紅筆標註出其認為不恰當的部分,並配文字稱「這樣做真的好嗎?」

  在此條微博下面也引發了一部分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認為,學校的做法欠妥,稱「莫名其妙,現在的家庭作業一個比一個奇葩。」但也有網友認為家庭作業布置得並無問題,「這個是生涯教育,家庭樹,影響孩子做決定的三個要素之一就是環境,而家庭環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學校落實得非常好。」

  一些家長「應付式」完成

  10月9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來到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此時正值學生放學接送的尖峰時段,校門口圍著不少家長。當記者就此道作業向家長求證時,家長均表示「確有此事」,不少家長更是對於這道作業有「想法」。

  鄭女士的兒子今年就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三年級,國慶的時候帶著這道作業向鄭女士詢問自己的「家族史」,鄭女士一聽說作業不僅要求畫家族成員樹狀圖,還要標明每個人的具體職業,她便覺得不太舒服,於是便讓孩子把這道作業先放到一邊。「我一開始沒做,覺得沒必要。」但後來兒子的老師卻要求這道作業一定要做,鄭女士無奈只得「應付式」幫助孩子完成了作業,「寫三代都是農民」。

  在鄭女士看來,布置這道作業實在是沒有必要,甚至感覺學校在「窺探」自家的隱私。「這真的有點『查戶口』的感覺,不過最主要是完全沒必要啊,小孩知道自己的長輩是幹部又怎樣呢?知道自己的祖輩是農民又怎樣呢?小孩還小,完全沒有概念的呀!」

  樹狀圖尚且可以應付完成,對於作業第二部分要求寫出「家族中曾經有過的名人、功績」,很多家長則覺得「實在太為苛刻了!」「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哪裡會有名人、功績。」所以很多家長也就選擇讓孩子「放棄」這部分作業了。

  相較於其他家長在老師的要求下都「應付式」地完成了作業,陳先生則選擇讓自己孩子不完成作業。「老師也跟我說過讓我幫助小孩完成這道作業,但我跟他說了沒有做的必要,後來作業沒做,老師也沒有追究。」在陳先生看來,自家孩子才剛上三年級,對於這道作業的內容一點概念都沒有,完成這道作業並沒有意義,這道作業對於這個年齡段實在有些「超過」,學校希望通過這道作業讓小孩學到的東西,小孩的水平還不夠。「就算要做也是我寫上去,小孩子對著抄一遍,有什麼意思呢?」

  不過對於「作業是否涉及隱私」問題,陳先生則表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不去完成,只是單純覺得這道作業本身有些「超齡」而已。

  有家長表示理解和支持

  雖然這道作業引發了不少反對聲音,但也有家長表示支持和理解的。李女士的小孩今年就讀二年級,她就認為這種新形式的作業恰恰是幫助小朋友了解家庭構成的好機會,「小朋友以前就只知道爺爺奶奶這一輩,通過這道作業可以把再上一輩的經歷告訴孩子,小朋友自己也覺得這道作業很有意思,完成得很認真。」

  而孩子已經上四年級的王先生則說,自己看到這道作業的時候並沒有往「窺探隱私」的方面想,當他聽說這道作業的時候,很自然是往「愛國主義」、「家族意識」的方向考慮的,也認為學校的出發點應是如此。作為孩子的家長,王先生覺得學校其實應該多組織類似的活動,讓學生可以了解更多「從前的故事」。在國慶長假期間,他和女兒共同完成了這道作業,「家長和孩子其實都有收穫。」

  不過王先生也反映,當初老師在群裡布置這道作業的時候,就跟平時一樣,在群裡提醒一下有這道作業,沒有強制要求必須完成。「當時也確實是有反對的聲音,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真的沒往『侵犯隱私』那個方向去想,可以理解有的人會『多想』,但我更願意相信學校的初衷是好的。」

  也有家長認為這不過是一道普通的作業,和其他作業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沒有必要給作業本身加上「特殊含義」。「可能家庭特殊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吧,我們普通家庭就覺得挺正常的。」一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說。

  學校稱是常規德育活動

  10日傍晚,靜安區教育局官方微博在爭議微博下回復了調查情況。

  調查情況指出,經查,這是學校在區檔案局的指導下開展的一次德育主題活動,學生可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及內容,可自願選擇做或者不做。學校將加強班主任培訓,做好此項作業的溝通與解釋工作,並在今後的德育活動中會改進方式方法,更好地發揮德育活動的實效性。

  11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向校方了解情況,學校德育處的馬老師告訴記者,這道作業是面向全校同學的,但是同學可以自願選擇做或不做,針對家長反映的老師在微信群要求完成作業的說法,馬老師解釋道:「老師只是告訴家長有這道作業,肯定不會硬性要求的,有可能是溝通上造成了一些誤差,造成了家長的不理解。」

  同時馬老師強調,這只是一次常規性的德育活動,學校幾乎每個月都會開展相關的德育活動,類似的「族譜家譜」活動以前也有開展過。「我們的德育活動貫穿於學校的所有工作當中,比如說到了中秋節,我們會開展一些民俗活動,到了清明節,我們開展祭英烈的活動,還有很多的德育活動還會和學科相結合,比如愛心義賣會之類的。」馬老師說:「以後學校的活動也會更加完善,包括各種方式方法等,儘可能地做得更細緻一些。」

相關焦點

  • 上海一小學給學生留作業:寫出家族四代成員及職業
    寫出家族四代具體職業、出現過的名人或重大貢獻——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兩項國慶作業在家長群中引發熱議,有人說這是學校在「查戶口」,有人說這會導致學生對出身的變相攀比。為此,不少家長讓孩子選擇「放棄」。
  • 這道小學作業在家長群中炸開了鍋 要求寫出家族有過哪些 名人?
    上海一所小學出了這道小學作業在家長群中炸開了鍋!要求寫出「家族有過哪些名人、功績」寫出家族四代具體職業、出現過的名人或重大貢獻,這是赤裸裸的探家底呀!查戶口 當官有錢的重點保護,是不是想看看那個孩子動不得!兩項國慶作業在家長群中引發熱議。
  • 上海一小學假期作業:寫出「家族有過哪些名人功績」,家長質疑
    寫出家族四代具體職業、出現過的名人或重大貢獻——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兩項國慶作業在家長群中引發熱議,有人說這是學校在「查戶口」,有人說這會導致學生對出身的變相攀比。為此,不少家長讓孩子選擇「放棄」。對此,靜安閘北第二中心小學的解釋是,該作業是學校在區檔案局的指導下開展的一次德育主題活動,學生可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及內容,也可自願選擇做或者不做。小學國慶作業惹爭議國慶期間,一份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的國慶作業內容被發到了微博上。
  • 小學生作業,被要求寫四代職業?家長評論:太功利!
    小學生作業,被要求寫四代職業?家長評論:太功利!自從秋季開學以來,僅僅度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卻讓許多人感覺到,這是一個多事之秋;僅僅小學生的作業問題,就連續刷新吃瓜群眾的三觀。從要求觀看《開學第一課》的節目開始,到佛山某小學數學老師,布置「數一億粒米」的家庭作業,緊接著,上海某小學又出現要求寫四代職業的家庭作業,一再讓許多家長提出質疑,認為作業太過奇葩。
  • 一小學作業要求寫家族有過哪些名人、功績,嚇壞家長...
    要麼是讓學生數1億粒米,要麼就是讓學生連畫30天的月亮,把家長都累瘦了。現在呢,又有小學作業被掛網上討伐了,這次直接奔著調查學生家庭背景去了。國慶期間,有網友發微博吐槽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布置的國慶作業有調查學生家庭背景的嫌疑,甚至直接問:「這樣真的好嗎?」那麼這作業內容到底是什麼呢,居然都涉及到調查學生家庭背景去了。
  • 德育活動「查四代」有待反思
    寫出家族四代成員及職業、出現過的名人或重大貢獻——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一道作業在家長群中炸開了鍋,有人說這是學校在「查戶口」,有人說這會導致學生對出身的變相攀比。為此,很多家長選擇放棄。對此,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的解釋是,該作業是學校在區檔案局的指導下開展的一次德育主題活動,學生可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及內容,也可自願選擇做或者不做。
  • 小學生又遇奇葩作業,要寫出家族4代職業、出過哪些名人
    近日,上海市一所小學的一道作業題就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這道作業題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家族裡四代人的具體職業,以及是否出現過名人或者家族中是否有人做出過偉大的貢獻。這道作業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要求學生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楚家族成員並標明職業,並且要求至少寫出四代人。第二個部分則是要求學生寫出建國以來,家族中出現過哪些名人,以及家族成員中是否有誰曾經為祖國做出過重大貢獻,或者是家族中有哪些人屬於某個行業的佼佼者。
  • 小學國慶作業「寫出家族有哪些名人功績」,家長:三代都是農民!
    小學國慶作業「寫出家族有哪些名人功績」網絡的便捷之處就在於很多有爭議的事件,可以很快通過媒體傳播。日前,有上海地區的家長把自己孩子的國慶作業貼到了網上,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廣泛討論。布置作業的學校為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國慶期間作業內容是:1、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家族成員並註明職業(至少四代);2、寫出 " 建國以來,家族中曾經有過哪些名人、功績或者是誰為社會或家庭做出了重大貢獻,或是某一行業內的一把好手。"
  • 「標註家族名人」有積極意義
    國慶期間,上海靜安區一所小學的國慶作業內容,被發到了微博上,進而走紅。作業共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家族成員並註明職業,還標註至少四代。第二部分要求寫出「建國以來,家族中曾經有過哪些名人、功績或者是誰為社會或家庭作出了重大貢獻,或是某一行業內的一把好手。」
  • 標註家族出過多少名人:「普查式」作業違背教育初衷
    國慶期間,上海靜安區一所小學的國慶作業走紅網絡。作業共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家族成員並註明職業,還標註至少四代。第二部分要求寫出「建國以來,家族中曾經有過哪些名人、功績或者是誰為社會或家庭作出了重大貢獻,或是某一行業內的一把好手。」
  • 標註家族出過多少名人的作業有多大意思
    這種「普查式」的作業,不僅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家庭隱私,也沒有考慮到對孩子們心理和情感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更突兀的是,在價值導向上還有著潛在的問題。  國慶期間,上海靜安區一所小學的國慶作業內容,被發到了微博上,進而走紅。作業共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家族成員並註明職業,還標註至少四代。
  • 「塞班王」陳守仁家族四代泉州祭祖,根在老家,善行義舉遍天下
    教授說:「一個家族的長遠傳承面臨兩大敵人:一是政府,政府的立場是家族後代不勞而獲,所以要賦稅,如果政府遺產稅很重,會迫使企業變賣最好的資產繳稅;二是家族成員不和諧,相互不理解,官司打到法院,賺錢的只有會計師和律師,大家都是不歡而散。」回來後,陳守仁家族就開始學習外國家族的傳承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拿出一部分資金,做家族辦公室。
  • 「謝氏家族」第四代登場 掌舵正大集團
    大概是「傳承得力」,公告一出後,中國生物製藥股價一度上漲超過10%。即便近日高位回落,以昨日的收盤價11.46元來算,謝承潤獲贈股份市值超過300億港元。睡一覺就暴富了,不少網友調侃「投胎是一門學問」。
  • 「根在泉州,根在老家」——陳守仁家族四代返鄉捐款850萬元
    這一次,他不是一個人回來,而是帶著30多名家族成員,子孫四代共同返鄉祭祖,在故鄉的大街小巷裡尋找鄉愁。慢慢走、細細看,正如他曾無數次教育兒孫的那句話:「根在中國,根在老家」。□泉州晚報記者 殷斯麒 施遠圻 通訊員 黃欣怡 文/圖不忘故土鄉情一路分享兒時回憶4月20日上午,90歲的陳守仁拄著拐杖,在兒孫的攙扶下,帶著30多名家族成員再回故土。
  • 開學在即,上海提醒學生16日起不離滬!我省的要求是這樣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今天,一條《上海多所學校發布提醒:8月16日起禁止離滬!否則將影響孩子正常入學》的消息,在家長圈熱傳。這是真的嗎?浙江中小學是否也有同樣的要求?據錢報記者了解,上海的消息屬實。
  • 家族傳奇 | 利希慎家族富過四代的選擇
    至於社會財富則因為港澳經濟不斷取得突破,亦令不少家族利用信託制度以更有效保障後人,發展慈善事業,從而積累道德資本的堅實基礎。昨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了何東家族的例子【家族傳奇 | 何東家族是如何富過四代的?】,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分享另一個與何東家族旗鼓相當的家族——利希慎家族的例子。
  • 家族四代清貧育人,幼兒園老師收到家長禮物後神操作,感人師德故事...
    家族四代傾心教育清貧育人今年3月,在湖北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湖北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湖北教育》雜誌社啟動「準則伴我行」2019湖北省師德建設系列活動。子承父業,易繼兵的爺爺也當上了一名「教書先生」,並始終不忘曾祖父的囑託:清貧育人,回饋鄉鄰,「學生交來的學費有時是一袋土豆、有時是幾個紅薯和幾斤玉米,不論家境貧富與否,爺爺都認真耐心地教導他們。甚至經常把自己種的糧食拿出來接濟貧困學生。」1950年,易繼兵的爺爺光榮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代公辦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