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進中科大,20歲普林斯頓大學讀博,為何博士讀10年無法畢業?

2020-12-11 心安歷史說

上個世紀恢復高考以後,湧現出幾個神童,謝彥波便是其中之一,謝彥波的名聲,在八十年代十分響亮,幾乎成為全國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十一歲考入中科大,媒體爭相報導,一時風光無限,中科大少年班,更是人們心中天才的代名詞,謝彥波十一歲上大學,這個年紀大部分孩子連小學都還畢業,四年大學生活以後,謝彥波以十五之齡研讀碩士,碩士畢業後再讀博士,就這樣年紀不到二十歲的謝彥波,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同齡人成為了博士生。

謝彥波前半段人生可以說一直在開掛,而他的後半生呢?其實用一句古話可以很好描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說有好的開頭,卻難有好的結尾,耀眼了十幾年的謝彥波,最後卻淡出人們視線,他又經歷了什麼呢?拋開謝彥波十一歲之後的風光,在此前他應算是一個木訥的孩子,他出生於湖南益陽一戶高知家庭中,父親是體面的大學老師,母親則是醫生,父母皆是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完全符合中國人心中對完美家庭的想像。小時候的謝彥波性格內斂,沉默不愛說話,六歲時還不能夠熟練說話,平時用詞表達也不準確,甚至不會以我表達,而是說彥波要如何。

謝父對兒子的木訥也感到頭疼,但謝彥波的才華,從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展露,小學二年級,就可以自己做高等數學,小學五年級的知識,幾乎看一遍就會了,這驚人的智商和學習能力,著實驚到了父母,誠如人們常說的,上帝給你關了一道門,那麼勢必會打開一扇窗,謝彥波就是如此。十一歲謝彥波考入了人人豔羨的中科大,成為口口相傳的神童,然而謝彥波的人生,卻沒有一直開掛下去,謝彥波未在國內取得博士學位,只能去美國留學,他成功獲得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的入學通知,那時謝彥波天才的熱度還未散去,他投身於安德森門下學習,安德森是個經驗老道的學者,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就是獲得了諾貝爾獎,謝彥波能得到他的指教,也真是萬分有幸,以至於國內有不少人認為,謝彥波可以衝擊諾貝爾獎。

謝彥波在美國苦讀十年,沒有多大的成果,後被召回國內,好在有個碩士畢業證,於是一直在中科大任職到了現在,謝彥波是神童隕落的典範,曾經有很多人以為他可以一飛沖天,創造出一個神話,但幻想最終還是破滅了,那麼謝彥波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網絡上有不少人分析原因,說來說去都繞不開幾個點,首先是從小被冠以神童的身份,導致不知道如此與人相處,當初謝彥波十一歲進入中科大校園,以小學生的年齡進入成人世界,無論他如何聰明,但在人際關係相處上,他只是個小孩子而已,他最需要彌補的東西,不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是個人的交際能力,個人社會綜合能力,不是在書本上就可以學到的,他必須要經過時間的驗證。

很多人好奇當年謝彥波為什麼拿不到博士畢業證,身為少年班輔導員的汪惠迪說出真相,其實是謝彥波沒處理好與導師的關係,才導致出現這個問題,原本以為謝彥波出國後,能聰明一些,懂得些許人情世故,可謝彥波就是不懂,長達十年的苦讀,謝彥波最終沒有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當時謝彥波之所以申請普林斯頓,完全是衝著安德森這個人去的,可在分配導師時,學校卻給謝彥波分配了另一個女導師,謝彥波為此感到不滿。其實這其中是個誤會,謝彥波申請的時候,安德森還沒有進入普林斯頓,直到謝彥波提交博士論文時,安德森才出現,謝彥波為了追隨偶像,立馬轉投安德森門下,還費盡心思寫了論文上交,可謝彥波的學術方向,卻和安德森相悖,安德森只能婉拒了他。

一般人被拒絕,基本上都會識趣的放棄,畢竟強扭的瓜不甜,更何況是做研究,然而謝彥波固執的一面就展現出來了,安德森拒絕他是以謝彥波英語不好為由,於是謝彥波專門花了兩年時間來學習英語,還獲得了文學碩士的學位,安德森再次拒絕他,並表示兩人的學派不同,可謝彥波執意要追隨,安德森拗不過他,只能無奈答應了,謝彥波一直在和自己較勁,結果浪費了好幾年,甚至都沒有拿到博士學位。那時謝彥波與安德森產生了些矛盾,中科大才將其召回,在尋常人眼中簡單的事情,到了謝彥波這裡卻變得難以處理,以至於一直到鑽牛角尖,生生把自己身上耀眼的那一部分給消磨沒了,實在是令人可惜,他無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幾乎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其次第二點,便是輿論的關注,謝彥波成名之後,很多人都在關注他,這也讓他變得束手束腳,明明還是個孩子,卻無法展示自己天真爛漫的一面,鋪天蓋地的讚美,也給謝彥波帶來了無限的壓力,在輿論的關注下,謝彥波只能壓抑自己的個性,努力活成別人眼中優秀的人,卻忘記如何做自己。最後一點,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謝彥波小小年紀踏入校園,說白了就是個小孩子,學校過分追求知識,卻忽略了性格和身心的引導養育,去除他們身上天才的標籤,有可能還不如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有時神童並不能塑造一個人,反而還會害了他,網上有人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可見那些成功人士,心裡素質有多麼的強大。

如果我們給孩子的僅僅是學習上的督促,讓他在少年時期因為學習而沾沾自喜,甚至一門心思鑽進學習之中,雙耳不聽窗外事,不懂得如何和意見相悖的人相處,不知道如何去適應這個社會,那麼即便是高智商的神童,也會有隕落的一天。

所以,知識是一種工具,是用來處理生活問題的工具,而並非是生活全部。

比如,我們學習數學,是用數學來解決問題,以數學思維來衡量這個世界,而並非是為學而學。得到一道數學題的答案,並不能影響人的一生,但有了嚴密的數學思維,可以受用一生。

今天,木木就為大家推薦一套數學叢書,這本書的編纂者是著名東京大學教授永野裕之,他少年時期在班級排名倒數,後來自我總結學習方法,最終進入東大宇宙科學研究所。而這套書就是永野裕之教授數學學習方法的總結。

《如何喚醒數學腦》

這本書為孩子們總結了數學高手們常用的7種數學思維,包括歸納整理、順序概念、等價和因果轉換、抽象思考、逆向思考、具象思考以及數學美感等等。如果孩子們熟練地使用這7種思維方式,不僅能夠輕鬆解決數學題之中的問題,也能解決很多生活之中的問題。

《數學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數學邏輯能力,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以理性的觀點分析和看待問題。這本書以簡單的數學問題入手,以幽默的漫畫吸引孩子們深入學習,讓孩子們鍛鍊數學思維的同時輕鬆享受學習樂趣。

《東大教授教我的學習方法》

數學能力是任何人都具備的能力,提升數學成績的秘訣並非是背誦,而是思考「為什麼」,這是孩子學習數學的起點。

《寫給全人類的數學魔法書》

將數學思維潛移默化的「植入」孩子的腦海裡,也許運用有趣的數學「遊戲」更能達到目的。這本書更加強調和孩子們的互動性,讓孩子們以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數學,以快樂的心情解決數學問題。

2019年即將結束,2020年,孩子的學習生活不如從這套有趣的數學書開始吧!感興趣的家長和老師們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他11歲上科大,15歲讀碩士,為何留學長達10年,卻無法畢業?
    成為湖南神童的謝彥波,很快引起中國科技大學注意,派專人對謝彥波進行面試,結果發現,謝彥波已經擁有大學一年級水平,將謝彥波錄取,讓他進了科大少年班。進了科大的謝彥波,也沒讓人失望,提前一年畢業,並在15歲時,考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18歲之時,謝彥波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很多人謝彥波20歲之前,一定能獲得博士學位,然而,事實卻讓所有人失望。
  • 他11歲上科大,15歲讀碩士,為何留學長達10年,卻無法畢業?
    成為湖南神童的謝彥波,很快引起中國科技大學注意,派專人對謝彥波進行面試,結果發現,謝彥波已經擁有大學一年級水平,將謝彥波錄取,讓他進了科大少年班。進了科大的謝彥波,也沒讓人失望,提前一年畢業,並在15歲時,考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
  • 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士,昔日的「神童」謝彥波,如今怎樣了?
    無論是砸缸的司馬光,12歲拜相的甘羅,還是5歲作詩的方仲永,皆是其中的鮮明代表。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其實也是一個轟動一時的「神童」。他的名字叫謝彥波,1978年,年僅11歲的他就被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到了18歲的時候,更是跟隨名導攻讀博士。如今,一轉眼42年時間過去了,現在的謝彥波到底怎麼樣了呢?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天才少年,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但並非所有患有阿斯伯格症的人都能化身為一代傳奇,因為一旦無法與人進行正常交際,對於未來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估計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但並非所有患有阿斯伯格症的人都能化身為一代傳奇,因為一旦無法與人進行正常交際,對於未來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估計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 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仲永七歲能詩,甘羅十二歲拜相,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神童者,智商碾壓普通人,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他人畢生難以企及的成就,令人豔羨。 人們津津樂道於神童的事跡,除了獵奇,更希望從中窺見神童們成長的秘密,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規律。 神童被發現後,就會生活在聚光燈下,受到廣泛關注。這種關注,無形中給了神童們很大壓力。
  • 1966年出生的中國神童,11歲進中科大18歲讀博士,後來過得怎樣?
    從古至今,中國誕生過很多神童,比如上個世紀的謝彥波,他是1966年出生的中國神童,11歲進入中科大,18歲讀博士,後來他過得怎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謝彥波的個人家庭。其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的一個物理教師,大概一歲的時候,謝彥波被父母送去鄉下,跟奶奶一起生活,快上學的時候才被接回城裡。
  • 11歲念科大,18歲讀博,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神童謝彥波現狀如何?
    1966年11月,謝彥波出生在湖北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的原因,謝彥波從一歲起就被送到鄉下與祖母一同生活,直到要上學時才被父母再度接回到身邊撫養。小學畢業後的謝彥波如願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他學習的是物理學專業,除了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很弱以外,謝彥波的學習成績一直特別好,還一度成為了中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
  • 7歲自學微積分,12歲獲得國際奧數金牌,21歲博士畢業,天才之路
    2019年華科大迎來20歲的博士生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布了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博士新生中最小的僅有20歲,出生於1999年8月9日來自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的博士生,而2019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中
  • 中科大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只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畫地為牢」,需要融入到社會這個大群體之中。中科大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因為讀博時和導師相處不好,沒能順利畢業。轉到普林斯頓大學跟隨諾貝爾獎得主讀博,曾經是「最有希望得諾獎的人」。在美國時與導師關係不好,再加上「盧剛事件」爆發,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被遣返回國。
  • 讀博6年無法畢業,難在哪裡?大學教師讀博:3個月讀完博士課程
    近些年,博士畢業成為了社會一個熱點難題,原本三年學制的博士基本都會延期畢業。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有接近17萬的在讀博士研究生面臨畢業,然而,實際畢業人數只有不到6萬人,接近三分之二的在讀博士無法畢業。
  • 為何說去同濟大學讀博更合適29歲的你,而不是去高職院校任教?
    我今年29歲,男生,碩士畢業,去高職院校當老師和同濟大學讀博士我應該怎麼選,比較糾結?由於小時候上學遲加之大學修了一年學,導致我現在年齡相對身邊的人有點偏大,29歲今年才碩士畢業(全制),沒有女朋友,去高職院校當老師(有編制)還是去同濟大學讀博士(聯繫好的),比較糾結,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希望您能夠給點建議,萬分感謝。
  • 兒子電子科大研究生畢業,讀博士和進華為工作,哪個有前途?
    電子科大研究生前途無量 電子科技大學是985大學,目前在我國的計算機專業,軟體工程專業,保密專業,通訊專業是成電北郵掛北交,清華哈工中科大,這些院校畢業的學生本科生就業都不是問題,別說是碩士研究生畢業,工作不是問題,而且都是500強的企業就職。
  • 11歲進中科大,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前途為何突然終止?
    可能在我們的身邊很少出現一些天才少年,但是在全國範圍內卻有許許多多的神童,他們一出生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而這些人理所當然的能夠進入我國知名的高等學府,同時也很容易成為一名碩士或者博士。我國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1歲便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15歲成為碩士,21歲的時候已經就讀博士了,但是他的前途命運卻因為這件事情而終止了,讓人覺得非常遺憾。他的名字叫做謝彥波,是一名為數不多的天才兒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他出生開始便患上了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而這種疾病叫做阿斯伯格症。
  • 被稱之為天才的華裔: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士、24歲成教授
    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士、24歲成教授。 在17歲的時候,陶哲軒遠赴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後在21歲便完成了博士學業,僅僅三年後,24歲的陶哲軒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教授,這是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 14歲上中科大,18歲成為博士,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
    >,同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名校爭搶,成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 1995年,18歲的蔡天西剛從中科大畢業,就收到了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哥倫比亞等美國的18所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
  • 她14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20歲便獲得優秀博士稱號,現在如何?
    十八歲那年,她已經開始了她的博士生涯,她的一生堪稱傳奇。05二十歲,許多國內的孩子才上大學不久,此時的蔡天西已經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優秀博士生,並且兩年後拿下來國際大獎。二十五歲那年,她已經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副教授,要知道就算是普通大學的副教授也往往需要三十多年的積累,更不要說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頂級大學,由此可見蔡天西簡直太優秀了。
  • 讀博18年被退學:博士畢業有多難?
    10月20日,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稱,擬對52名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原因為學生已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其中入學時間最早的一人2002年入學,已讀博18年。學校已經與名單中的學生取得聯繫,很多同學主動要求退學,他們自己也感覺進行不下去了,有的人是在職人員,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如果一個人22歲大學畢業,讀三年碩士25歲,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四年後博士畢業,至少29歲了,最後沒有成為博士,是不是很遺憾?
  • 為何人們常說考博易、讀博難?博士生:不懂我的艱難
    在閱讀文獻時,我們會發現博士前輩們的論文寫作非常嚴謹、紮實。和我的導師聊過這個話題。他讀博時已是碩士畢業,入職某雙非大學任教2年後的事情。當時,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浙大讀博、一年就回一次。他愛人一個人帶孩子非常不容易。博士畢業後去985大學任教後,錯過孩子童年的他對家庭、孩子很愧疚。
  • 那位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的神童,博士反覆延期,如今讓人感嘆
    那位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的神童,博士反覆延期,如今讓人感嘆神童是一個少之又少的現象,每年這麼多孩子神童卻不一定有一個,幾年前,大家一定對有個神童略有所聞,就是張炘煬,他兩歲半時,短時間裡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兩年完成了小學六年的學業,而後升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