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勤儉節約」,也會傷害孩子?有時存錢毫無意義

2020-10-03 麥太優品

眾所周知,勤儉節約是我們國家歷來的傳統美德,這個的確毫無爭議。每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是勤儉節約不等於摳門,有的父母過度節省的行為往往容易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麥麥在微博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父母摳門對孩子的性格有影響嗎?」

在這個話題下面,很多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些評論當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父母過度「摳門節約」的行為,會導致孩子在日後的人際交往中,有著強烈的自卑感。

有的網友還表示:當初想買的東西總,總是因為父母摳門而無法如願以償,長大後會越發想要彌補過去的自己,漸漸的會養成報復性的購買慾望。

實際上,當家長不停地告訴孩子家庭經濟情況特別差時,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卑、不自信的性格。大部分在評論中表達看法的網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非常討厭現在的自己。



由此看來,父母摳門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

可能在父母看來,在孩子面前哭窮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事實上,父母的一味哭窮只會讓孩子的心理變得格外擔憂,甚至孩子內心的匱乏感會伴隨著孩子的終生。

這些「弊端」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影響孩子的幸福感

大部分父母總習慣性用摳門、哭窮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所以,當孩子想要某個玩具或者零食時,家長會用「這個好貴!我們沒有錢」,「家裡條件不好,這些東西沒必要浪費錢」類似這樣的話語來搪塞孩子。

但當孩子聽多這些負能量的話語,他們在花錢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罪惡感,想買的東西都會捨不得去買,從而導致幸福感的缺失和匱乏。



二、導致孩子缺乏自信

孩子在父母長期的「摳門教導」下,會變得不自信甚至自卑。這樣的孩子會打心底裡認為,自己比不過其他人,所以,當他們做任何事都會抱著畏手畏腳的心理。而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因為不自信、自卑,而導致孩子不敢主動與人交流,很難交到朋友。



三、讓孩子變得十分敏感

在父母長期哭窮的家庭中,孩子也會變得敏感脆弱。在日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只要接觸到和金錢相關的事情,孩子的自尊心就會感到嚴重受傷。這樣的孩子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很容易會誤解別人的好意,會當成是對自己的施捨。長期以往,孩子的心理很可能會出現扭曲,最終導致「抑鬱」的可能性。



麥太優品的育兒專家表示:勤儉節約和摳門是兩個概念,有些錢該花的要花,不能過度節約,否則就會給孩子的成才帶來消極的影響,每個家庭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收入,合理安排支出,過度的浪費和節約都是不對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到底用不用睡午覺?父母有時的堅持,反而會傷害孩子
    大部分家長的認知中,睡午覺對孩子是有幫助的,甚至會促進孩子身體的發育,所以,哪怕有些孩子根本就不困,不想睡,父母也會去強迫他們睡午覺。最後變成,父母哄了孩子半天,自己累得夠嗆,可是孩子依舊沒睡著。到底孩子用不用睡午覺呢?如果需要睡的話,孩子為什麼總是不想去睡呢?
  • 寶貝存錢罐:一個專屬於孩子的存錢罐
    許多人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三十來歲的時候,哪怕沒有這種意識也需要好好地存錢。為什麼?因為有家庭,因為有孩子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許多人第一個孩子都是照著書養的。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 過來人卻說:女孩子要富養;男孩子要窮養。雖然貧窮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不愁吃穿,父母也別讓孩子浪費!用「糖果效應」,培養娃勤儉節約
    在這其中,孩子成為了社會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水平在不斷地上漲,沒有限制地攀比浪費現象也層出不窮。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小皇帝」, 然而父母的過分寵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形成一種消極影響,尤其會助長孩子浪費的不良習慣,使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淡薄。許多孩子都存在著不珍惜勞動成果、鋪張浪費等不好的習慣。
  • 教育中的「紅臉,白臉」有時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有時,由於教育觀念的不同,家長之間總是會產生矛盾。有些家長甚至會在孩子面前吵架。這是一種典型的「拆臺」教育。教育孩子時,一個唱「紅臉」,另一個唱「白臉」。別以為這樣很好。其實,它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讓孩子們不知道該聽誰的,最終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 過度節儉正在「傷害」你的孩子,孩子在默默承受,寶媽別不當回事
    勤儉節約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是節約不是指針對任何事情都非常的斤斤計較,而是在該節約的事情上做到節約。有一些家庭從小給孩子灌輸過度節儉的思想,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人生格局,影響到孩子的交友和未來的成長。希望父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學會什麼才是真正的節約,為孩子塑造正確的節約觀。
  • 為何年輕父母都在寶貝存錢罐給孩子買教育金?
    現在,就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的年輕父母拼命的奮鬥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努力掙錢買學區房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2020年的開端,因為疫情的原因,「報復性消費」火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人們開始」報復性存錢「。這場疫情讓許多人意識到了穩定投資的重要性,於是很多父母開始給孩子買教育金。那麼問題來了:教育金那麼多,我該怎麼選?
  • 「最壕存錢罐」火了,孩子用擀麵杖敲開那刻,網友直呼:大戶人家
    作者/小醒編輯/小棉對於孩子來說,最開心的就是逢年過節能收到長輩的紅包和禮物了,而家長們有的則會將他們收到的壓歲錢代為保管,或者是讓他們自行保管。但如果把孩子的壓歲錢全都沒收了,他們也是會不高興的,於是就有很多家長會選擇給他們買存錢罐,引導孩子們自己將錢存進存錢罐裡。
  • 猶太人育兒經|如何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既然這麼優良的民族如此重視家庭教育,那在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習慣方面,肯定有她獨特的,具體操作如下:1.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講述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講述自己家庭勤儉節約的家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啟發和教育讓他們知道歷史上有多少富翁勤儉節約,一心撲在事業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並且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 《小兔子學存錢》:幽默的故事背後,教孩子為夢想儲蓄
    ーー《小兔子學存錢》 在小兔子國,胡蘿蔔就是錢。因為說到錢,不少小朋友很難真正理解錢的意義,而這本《小兔子學存錢》用胡蘿蔔代替錢,讓小朋友很容易明白其中的含義,簡單易懂,小朋友很快喜歡這本儈畫書。 《小兔子學存錢》現實生活中的教育意義世界著名的股神沃倫·巴菲特主張:兒童的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可以開始了。
  • 厲行勤儉節約 水泉小學在行動
    水泉鎮中心小學六年三班學生潘心怡和記者介紹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不浪費食物。在飯桌上,我從不剩飯,用完的紙張背面也可以當驗算紙,以後我也會繼續堅持下去,給我的那些弟弟妹妹們做一個好榜樣,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
  • 怎麼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有家長在該活動下留言讚揚此次活動的舉辦意義,「先賢告訴我們,小到個人,大到國家,要想有所成就,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為此,我們作為家長,更要做好榜樣,弘揚傳統美德,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周老師稱,鑑於當前社會倡導勤儉節約的理念,以及處於疫情的特殊時期,學校家委會自發倡議舉辦「危機體驗餐」活動,來增強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讓學生懂得節約。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喜歡亂花錢,懂得勤儉節約的孩子很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喜歡亂花錢,懂得勤儉節約的孩子很少。
  • 給孩子穿親戚的舊衣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否則會傷害寶寶
    因此母親、祖母和其他長輩經常會因為衣服而發生爭執。那麼,我們是應該還是不應該從親戚那裡買些舊衣服。在我看來,親戚送的一些舊衣服可以收集,但不是全部。父母,不要為了面子而傷害自己的寶寶,那我就給你補上羅列一些親戚送的舊衣服,你不應該接受。
  • 讓孩子認識分離帳戶:存錢是一種練習,消費也是一種練習
    如果有時孩子想買一些小東西,該怎麼辦?你應該從這兩個戶頭的搭配運用來解決!首先,準備好兩個存錢罐,一個是專門存錢的綠色小豬公,另一個就是專門消費的紅色小豬公。存錢的綠色小豬公是屬於比較長期的目標,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可以達成的項目。紅色撲滿則是消費用的,主要是讓孩子自行支付需要跟想要之間的價差。例如一支普通自動鉛筆是2元,卡通人物形象的自動鉛筆是5元。
  • 兒子開存錢罐那一刻遍地紅鈔,父母都看懵了,網友:理財意識太強
    其實就連孩子的父母,也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存錢罐裡有那麼多的錢。從網上的視頻裡就可以看出,當存錢罐打破的那一刻,面對撒出來的一地紅鈔,孩子的父母都看懵了,過了好久才說不敢相信兒子居然有這麼多錢,而一旁的男孩,則是滿臉得意。
  • 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在這些遭受傷害的孩子當中,一些孩子幾乎沒有留下心理陰影,但也有一些孩子終身帶著心靈上的傷痛。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可以說,只要親子關係基礎好,加上父母正確處理危機的態度,絕大部分意外傷害都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父母工資再低也能存錢,年輕人工資高卻一分不剩,為什麼?
    存錢二字,相信不少年輕人都經常聽到,而且,當年輕人出社會之後,似乎父母們會時不時的提醒我們,人長大了,該懂得存錢了。但是很可惜,不少年輕人真正開始懂得存錢的意義,都是在吃過虧之後。那麼,為什麼父母們工資低仍然能夠存下錢,而年輕人卻做不到呢?年輕人存不下錢,原因又究竟是什麼呢?如果想要存錢,年輕人又該如何改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存錢那些事兒。一、父母工資低仍能存下錢,年輕人為何做不到?的確,有件事情相當有意思,那便是父輩們或許因為自身學歷以及技能方面的原因,所以他們能夠掙到的工資普遍不高。
  • 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正在傷害孩子
    後來,被大家所熟知,專門用來形容那些對孩子生活過度幹涉,毫無節制,並以此為傲而不自知的父母們。如今,在很多中國家庭中,也普遍存在父母過度幹涉孩子的問題。這些父母就像朱雨辰的媽媽一樣,除了不計成本為孩子花錢「投資」以外,還會「完全沒有自我」地全身心為孩子付出。這就是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
  • 孩子的節約觀念有多重要,幾件事就明白了,別毀了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你的小孩在家裡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剩飯剩菜的,有些媽媽會在孩子的碗裡盛很多的飯,讓孩子自己吃,如果吃不完就會直接倒掉,而且很多媽媽會在生活中,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料理好,這樣長此以往,孩子在生活中就什麼也不懂得,更不會自己刻意的去發現問題。
  • 孩子曾經都是天使,可惜他們選擇的父母,有時卻是惡魔。
    前幾天看到一個真的很揪心的視頻,視頻裡一個男子把一個孩子狠狠的摔到沙發上。孩子啼哭不已,但是哭聲依然沒有讓男人停止惡行,一次又一次的,越來越重的將孩子摔在沙發上。當時很疑惑,拍視頻的人是誰?為什麼沒有阻止呢?今天可能是憑藉緣分,又刷到這個視頻的後續,拍視頻的是孩子的母親,摔孩子的是孩子的父親,這是什麼神仙家庭,會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
  • 父母不想傷害孩子,關鍵是學會《讀懂孩子的心》
    父母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有時卻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人。有位朋友十分疼愛自家孩子,但由於性格急躁,忍受不了孩子磨磨蹭蹭,還喜歡看動漫的毛病,動不動就會大吼大叫,有時不惜用極其難聽的話語痛罵孩子。原本孩子十分活潑可愛,膽子很大,近些日子再去看他家時,發現孩子已經變得十分膽小,在陌生人面前唯唯諾諾,不禁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