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吃穿,父母也別讓孩子浪費!用「糖果效應」,培養娃勤儉節約

2020-09-09 零下一度的心一一

最近,悅悅媽和我說,悅悅這孩子好像從來都不珍惜東西 ,很貴的水果,吃兩口就會丟在一邊去玩耍,鮮美的羅氏蝦經常只吃兩口,吃不完就吐在餐桌上;發脾氣時還故意把東西扔在地板上,看到孩子這樣子,爸爸媽媽總擔心她長大以後會養成奢侈浪費的壞習慣。

悅悅的玩具堆滿了自己的小公主房,但她好像一點都不愛惜,喜新厭舊不說,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玩具砸壞,比如幾百塊錢的名牌玩具車硬是要買回來,結果擺在家裡的小桌子上瞧也不瞧一眼,高額價格的機器狗被她在地板上摔來摔去。

很多家長希望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物質豐富的,快樂的童年,儘管有點心痛, 但很多父母在想只要買得起,還是忍不住給孩子買新的高檔的玩具,衣服。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經濟生活也日益發展,繼而提高了消費意識。在這其中,孩子成為了社會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水平在不斷地上漲,沒有限制地攀比浪費現象也層出不窮。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小皇帝」, 然而父母的過分寵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形成一種消極影響,尤其會助長孩子浪費的不良習慣,使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淡薄。許多孩子都存在著不珍惜勞動成果、鋪張浪費等不好的習慣。

勤儉節約有什麼好處?

節儉的好處,可以使人保持理性,保持優良傳統。節儉的人比較善於精打細算,這樣可以更好的守住勞動果實,不至於揮霍,最後敗光。

節儉的人,思想比較純潔,知道賺錢不易,懂得合理安排生活。而浪費的人,容易思想墮落,貪圖享樂,不思進取。

節儉是一種優良傳統,壞的風氣會互相傳染,同樣節儉的風氣也會傳承發揚。節儉可以代代相傳,也可以互相影響,同時推動社會文明發揚光大,促進社會進步。

愛迪生曾經說:

「節儉是你一生中用不完的美麗宴席」,但在我們身邊有這樣太多的聲音,這個玩具太舊了扔了,我要買汽車,遙控飛機,我要買很多很多玩具,我覺得我的衣服太少了,我要買很多很多新衣服,孩子雖然很小,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已經形成。

其實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明白,致使生活富裕了也不能丟了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

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有沒有錢給孩子花,而是要讓孩子懂得錢來之不易,應該用在關鍵的方面,而不是過度的揮霍,否則只會令孩子成為鋪張浪費的紈絝子弟。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美德?

糖果效應,決定孩子成功的是自制力

糖果效應是由心理學家提出來的,他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桌上放著兩顆糖,假如你可以堅持20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顆糖就給你,不過,你如果不能等這麼長時間,那就只能得一塊,現在就可以得到一塊。」

這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確實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孩子們想得到兩塊糖,又不想為此熬20分鐘,如果想馬上吃糖,那只能是一塊。

最後實驗得知,2/3的孩子,寧願等20分鐘,得兩塊糖,不過他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有的孩子把眼睛閉起來的 ,有的雙臂抱頭;1/3的孩子選擇馬上吃一塊,幾乎一秒就把糖塞進嘴裡了。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制力需要反覆進行才能有所效果,對孩子喜歡奢侈浪費的行為進行控制,要在平時養成。

財富要雙手創造

我曾經在網上看見過這樣一則資料:和大多數美國總統一樣,尼克森的童年也可以看作是美國歷史的縮影,沒有多少祖先留下的資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尼克森的家庭並不富裕,但是父母非常勤勞,這就影響了尼克森,他很早就幫忙操勞家務,做能力所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經常拿「聖經」中,「你必須汗流滿面,才得餬口。」這句話教育他。

尼克森回憶說,童年的他每天早上4:00就起床,5點趕到洛機第7節菜市場,他自己挑選水果和蔬菜,把價格壓到最低,選購好的貨物用馬車送回家等這些貨物清洗乾淨。

分放在他家店鋪後,接著8:00去上學,儘管很辛苦,但每次勞動後,尼克森都覺得輕鬆和快樂,童年的經歷,讓他一生都保持勤勞,尼克森謹記父母教給他那句話,靠自己的付出實現人生。

尼克森的父母告訴他,財富要雙手創造,這種方式不僅沒有讓尼克森變成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還讓他懂得了勞動,珍惜名譽的堂堂男子漢。

帶孩子去商場,菜市場讓他知道生活成本

我們平時去菜市場買菜時,不妨帶著孩子,告訴孩子各類蔬菜肉類的價格,給他算算一家人一頓飯的成本,比如幫你和孩子上街時,孩子要買5塊錢一個的冰淇淋,這時你不妨告訴他5塊錢可以買1斤黃瓜,半斤豌豆,1斤小白菜.然而這些菜,一家三口兩頓也吃不完。

從這樣的比較當中,孩子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5塊錢可以買這麼多菜呀,幫他了解了5塊錢這生活中意味著什麼,或許你的孩子會主動對你說,那我還是別買冰激凌吧,買更便宜的冰棍吧.

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從而他會了解到錢的來之不易,了解前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性角色, 孩子也會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和習慣,也不會只會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味攀比,也就不會再給父母增添沉重的負擔了。

父母自身要勤儉節約

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父母自身就要勤儉節約,如果做父母的花錢也是大手大腳,孩子愛浪費,這不足為奇了。

啟發模仿是孩子的特點,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性格品德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的影響。

如果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勤儉節約為孩子做好榜樣,比如:在家隨手關燈,不浪費自來水,愛惜糧食等,以自己的行為,舉止,作為表率去感染孩子,讓孩子真正的養成勤儉節約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試試「鳥籠效應」,讓娃變得主動產生興趣
    每天放學後不按時作業,非要張姐拿著雞毛撣子再三催促才肯動,看著排名倒數的成績,讓她愁得不行,不知如何是好?該效應的背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那就是一個人本來沒有養鳥的打算,可是他無意間獲得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一段時間後,他會為了用這隻籠子而買一隻鳥來養,而不丟掉鳥籠,從背後揭示的心理學現象就是,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會繼續添加與之相關的更多東西。
  • 猶太人育兒經|如何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所以,平時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至關重要,不容忽視!那該如何培養呢?《猶太人育兒經:一本書讀懂猶太家教智慧》一書手把手教你做!教育孩子懂得浪費就是犯罪,節約就像是燕銜泥,浪費就好比是河決堤。如孩子從小不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將來危害社會不說,還會害父母、害自己。3.從小事著手,在實踐中鍛鍊,嚴格要求在家裡,父母應做好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不要讓孩子亂花錢,該給的錢父母給,不該給的錢不給,即使小孩自己的壓歲錢也不能讓其亂花。
  • 珍惜糧食從小做起,拒絕浪費從我做起,時刻記住勤儉節約
    珍惜糧食,拒絕浪費,是人們無時無刻都在提倡的美德,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一定能做到。從小老師和家長就教育孩子:「珍惜糧食,拒絕鋪張浪費,」可是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這樣的品德漸漸地丟失了。現在的人們不缺吃穿,特別是有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加無法體會老一輩人身上那種勤儉節約的品質,因為他們不曾經歷過又何來的這種感受。
  • 孩子不聽話愁壞父母,試試「三明治效應」,專治娃各種不服
    同事阿冰早晨一上班就開始抱怨孩子最近更難管教了,原來阿冰家的娃身上有很多小毛病,比如拖拉、任性、上課不認真等。以前阿冰訓斥時,孩子還能聽,可最近孩子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無論阿冰怎樣批評,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不但如此,阿冰的兒子還開始抗議,說媽媽不尊重自己。
  • 想讓孩子不浪費?從家庭飯桌禮儀開始培養
    愛惜糧食應從娃娃抓起,節約意識應從小培養。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應該把愛惜糧食的種子紮根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最近,就有一位父親教育孩子節約糧食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小女孩始終不願意把自己碗裡的飯吃完,浪費了糧食。父親嚴厲批評,並表示:「剩多少粒米飯,就做多少道題。」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悄然蔓延,孩子吃穿不愁,內心卻是一座孤島
    "新型情感暴力"悄然蔓延,孩子吃穿不愁這樣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冷漠和忽視,正是一種"新型情感暴力"。別看有的孩子吃穿不愁,但是卻沒有得到父母真正的關心,他們的內心是一座孤島。
  • 勤儉節約不止是傳統美德,更是人品的最好展示,別讓浪費荼毒了娃
    最近,消費者協會向廣大消費者發出「節約糧食,向鋪張浪費說」不」的倡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忘記了勤儉節約的美德,尤其是到各種餐飲飯店消費的時候。此次倡議其實目的是在於鼓勵消費者節儉點餐,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陪孩子寫作業,內心是崩潰的。」這是不少父母內心的真實反應。而其中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讓父母們著急,看書做作業,每次都被逼著學習。 雖然嘗試過「快樂的教育」,但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自主學習。我從以前開始就擔心女兒學習英語。 不管怎麼教,孩子的英語總是學不好。
  • 孩子學習別強迫,試試「鳥籠效應」,從此讀書學習再也不用愁
    孩子學習別強迫,試試「鳥籠效應」,從此讀書學習再也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34;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對自己所接觸的事物感興趣,開始培養孩子的興趣,想讓孩子感興趣也是少不了家長的引導,想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那就少不了家長的引導。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流行,孩子吃穿不愁,內心卻活成了孤島
    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只要吃喝拉撒不出問題,就會健康成長。「孩子小不用溝通,聽話照做就行」「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吃飽穿暖萬事大吉,長大什麼都會了」……這種觀點看似平常,但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往往需要用一生治癒。沒錯,孩子是吃穿不愁,可家裡沒一個人理解他,內心逐漸活成了孤島。
  • 孩子有這幾種「節儉」行為,不是什麼好情況,父母別再沾沾自喜了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許多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注重這一點,從小教孩子要勤儉節約。這本是一個很好的傳承,但是有些家長卻給孩子教「偏」了,並不是所有省錢的行為都是勤儉節約,家長一些錯誤的傳達,將來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李女士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每次去買菜總是會和老闆講來講去,今天想讓老闆送個小蔥,明天又想讓送個別的。
  • 娃不是便利貼,別用「標籤效應」對待孩子,旁人這樣說也不行
    平時教育孩子不該用這種方法,如果別人想給自己的娃貼標籤,也要果斷地拒絕……當「靈珠」變「魔丸」,喜樂也轉哀樂電影《哪吒之魔童降臨》,殷夫人懷胎三年未誕育,臨產之際太乙真人來解密,說她懷的是「靈珠」,萬眾期待,各種溢美之詞早已想好,就連喜慶的音樂也準備好了。
  •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父母這樣回答,娃長大能掙大錢
    一位少年說,他的父母從小到大都給他灌輸一種「家裡特別窮」的思想,以至於明明是富二代的他,卻總以為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他的父母后來也解釋了,說是希望孩子懂得金錢的珍貴,不能隨便亂花......這件事情聽起來搞笑,還充滿了戲劇性。但是,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不願正面面對孩子的問題,還向孩子哭窮,說家裡沒錢,實在是不可取的。
  •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
    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大家談丨勤儉節約,從一言一行開始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勤儉節約美德,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而受良好的家庭氛圍薰陶,節約糧食、尊重勞動的種子也會深埋孩子心田。記者採訪了中小學生和家長,以及相關領域專家,聽他們談談如何從身邊小事做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 父母「勤儉節約」,也會傷害孩子?有時存錢毫無意義
    眾所周知,勤儉節約是我們國家歷來的傳統美德,這個的確毫無爭議。每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是勤儉節約不等於摳門,有的父母過度節省的行為往往容易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在這些評論當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父母過度「摳門節約」的行為,會導致孩子在日後的人際交往中,有著強烈的自卑感。有的網友還表示:當初想買的東西總,總是因為父母摳門而無法如願以償,長大後會越發想要彌補過去的自己,漸漸的會養成報復性的購買慾望。實際上,當家長不停地告訴孩子家庭經濟情況特別差時,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卑、不自信的性格。
  • 教育部: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 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
    中宏網9月16日電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地方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引領帶動社會文明新風尚。《方案》要求,各地有關部門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把勤儉節約內容有機融入教育環節之中,在課程中深入發掘教育資源,鼓勵探索開發地方和校本相關課程;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多種形式宣傳制止餐飲浪費,讓節約教育在學校隨處可見,營造濃厚氛圍;全面持續開展食堂「光碟行動」,採取多種方式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碟行為,迅速扭轉學校餐飲浪費的不良風氣
  • 寶媽親測,孩子不洗澡,巧用「讓步效應」,讓娃愛上「洗刷刷」
    就我而言,萌寶現在兩歲不到,卻經歷了3次「不願洗澡事件」,我在嘗試調節水溫、增加玩具、更換洗澡場地等都無效後,開始觀察孩子的表現,摸索解決方法。這裡,為大家介紹一個親歷過非常有效的調節方法,即巧用「讓步效應」,讓孩子零哭鬧完成「洗刷刷」。
  • 「跳蚤效應」讓娃安於現狀咋辦?父母做好這3點,培養孩子上進心
    ,並沒有想過要改變,因此跳蚤效應指的就是那些不敢跨出自己舒適圈,一直在一個高度裡跳躍的人。因為他們的不自信和不追求上進,他們自己將永遠的被困在自己圈出來的牢籠裡。跳蚤效應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造成阻礙,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待著舒適圈裡呢?
  • 懷化市中心特校舉行「制止餐飲浪費,培養勤儉節約習慣」活動
    懷化特校全體黨員作出「制止餐飲浪費,培養勤儉節約習慣」鄭重承諾特校師生表演「節約這點『小事』」節目全體師生在活動牆上簽名掌上懷化訊 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提高全體師生節約意識,9月14日上午,懷化市中心特殊教育學校舉行「制止餐飲浪費,培養勤儉節約習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