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中,生效判決書、公證後的公證書,能否直接作為證據使用?

2021-01-10 藍秦律師

無論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證據始終是認定案件事實、依法作出裁判的核心所在,可以說如果一方當事人掌握了充分的證據,那麼判決結果對自己往往也會更有利,因此證據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對於生效的判決書、公證後的公證書,這些法律文書是否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呢?

首先來看看,對於判決書能否作為證據使用,法律是如何規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下列事實法庭可以直接認定: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按照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 (四)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 (五)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可見,對於已經生效的法院判決,是可以作為證據來直接使用的,而對於公證文書的證明力,法律也有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因此,經過公證處公證的文書,在對方沒有相反證據推翻的前提下,也是具有充分的證明力的。

相關焦點

  • 保全證據公證 向傍大牌搭便車say no
    A公司轉而向公證處申請辦理保全證據公證,證明自己擁有並使用新技術,以防之後被判定侵犯他人專利。公證人員完成保全證據後出具了公證書。有了公證書這張「護身符」,一直以來,A公司從未被他人追究「侵權」,也不用與申請專利一樣公開技術秘密,防止了同行的違法抄襲。
  • 贈與公證、遺產公證,公證書的證明效力如何呢?
    在我們處理的案件當中,會碰到當事人將公證書作為證據提交的情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相關內容,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但是,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由此可見,公證書的證明效力還是比較高的。
  • 【公證普法】暴雨「考驗」房屋質量,證據保全公證助力維權
    為形成完整可靠的證據鏈條及源頭,公證員對當時雨水衝毀院牆湧入房屋的路線,雨水沿途流向進行了拍攝和錄像,南京公證處出具了保全證據公證書,將現場攝像和拍照取得的全部視頻和照片資料刻錄成光碟,附在公證書內一併交給王女士。拿到公證書後,王女士心裡踏實多了,雖然維權很困難,但有了這一份公證書,手中就留有了一份永不會滅失的證據,心裡就有了底氣。生活中公證保全的證據通常有哪些?
  • 證據保全公證程序問題研究
    本文試探討證據保全公證的範圍、條件、程序、效力等問題。  關鍵詞:證據保全 公證 程序 效力  一、證據保全公證程序的概念  證據保全作為一種制度創於寺院法,後繼受德國普通法並沿傳至今,為許多國家立法所採用。德國民事訴訟法雖然沒有直接採納證據保全制度,但是出於實際需要也並不禁止這種制度,並且在學理上一般也支持這種制度。
  • 公證遺囑生效房產為何不能過戶
    三人無奈,只能到公證處詢問辦理「繼承權公證書」事宜,公證處給他們的答覆是,辦理繼承權公證需要大女兒、二女兒、小兒子及三女兒全部到場,並且按受益額的2%收取公證費。但是,三女兒因父母未將房屋的份額留給她,拒絕到場配合辦理「繼承權公證」。現在,作為繼承人的大女兒袁女士以及弟、妹三人拿著公證遺囑卻無法對遺產進行分割或處分。
  • 法庭上20年的公證書成廢紙 131萬拆遷款引出官司
    當時,辦理遺產繼承公證是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布置下來的,為了儘快辦理好公證,從各行各業臨時抽調人員,充實到各公證處,很多公證處的工作人員僅僅經過比較簡單的培訓就上崗了,公證業務很不熟悉。吳鳳友告訴記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與「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一樣,當事人無需舉證。也就是說,公證書的證據效力是和法院判決一樣的。那麼,在審判過程中,就不能隨意將公證書的證據效力抹殺掉,即使法院認為公證書存在問題,也應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先將公證書撤銷,才能不予採信。
  • 臨夏州東鄉縣公證處迅速辦理一起證據保全公證業務
    守初心 擔使命 助力企業維權臨夏州東鄉縣公證處迅速辦理一起證據保全公證業務本網訊  8月5日下午,甘肅省臨夏市某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先生來到東鄉縣公證處
  • 新規:偷偷錄音合法,電話錄音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電話錄音能作為證據使用嗎?偷偷錄音不違法嗎?律師告訴你:合法取得的電話錄音是有效的。文章來源:民商法律事務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這是個證據為王的時代。在訴訟中有時有些直接證據很難取得(如書面籤字的欠條等),缺乏證據的時候,再厲害的律師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遺漏繼承人,遺產公證能否被採信?
    遺漏繼承人,遺產公證能否被採信?張師傅與老伴生前居住的房屋作為二老的遺產發生繼承。張師傅夫妻去世後不久,張二的女兒小晶帶著姑姑張三和母親阿珍來到公證處進行繼承權放棄的公證,姑姑張三和母親阿珍都聲明自願放棄對張師傅遺產的繼承權,其中就包括A小區的房產。2018年,張大的妻子阿萍出具說明,載明放棄張大名下所有遺產,包括張師傅留下的A小區房產。
  • 離婚協議書能否作為訴訟中財產分割的依據
    雙方籤訂離婚協議書後,未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2018年7月11日,李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與王某離婚,並要求判令婚後購買的房子歸其所有。訴訟中,王某表示同意離婚,但不同意房子歸李某所有。【分歧】離婚協議書能否作為訴訟中財產分割的依據?第一種觀點認為,離婚協議書可作為訴訟中財產分割的依據。
  • 離婚協議書能否作為訴訟中財產分割的依據?
    雙方籤訂離婚協議書後,未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2018年7月11日,李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與王某離婚,並要求判令婚後購買的房子歸其所有。訴訟中,王某表示同意離婚,但不同意房子歸李某所有。  【分歧】  離婚協議書能否作為訴訟中財產分割的依據?  第一種觀點認為,離婚協議書可作為訴訟中財產分割的依據。
  • 淺析庭審筆錄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在民事訴訟時,當事人有時會以此案的庭審筆錄所涉及的案件事實作為彼案的證據,或者同一法律關係的案件,前案原告撤訴再起訴,後案被告將前案的庭審筆錄作為證據。然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並未將庭審筆錄列為證據種類,實踐中,對於庭審筆錄能否作為證據為法院採信,往往容易引發爭議。
  • 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目前,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聊天軟體,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年輕人群體。微信聊天記錄就承載了很多的功能,例如支付功能,文件傳輸功能,商務合作功能等。微信平臺上面的信息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那麼微信聊天記錄是否可以作為證據材料使用?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一.微信作為證據使用的法律依據有哪些?1.
  • ...何淑芹 公證書 公證法 被繼承人 公證機構 死亡證明 房產 遺囑...
    真假遺囑  父母離婚後,芳芳每年能見到奶奶的次數屈指可數。2005年春節過後,覺得身體不好的何淑芹就想立份遺囑。相關證詞顯示,2005年3月6日早晨,何淑芹打電話給大慶法律事務所的宋樹印律師,詢問能否給立一份遺囑。於是,宋帶著所裡的另一名工作人員去了何的住處。何淑芹表示自己有一所房產,要給芳芳,她覺得「兒子守不住家產,姑娘能養老」。
  • 【公證知識】微信聊天記錄是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呈堂公證」呢?》,今後,微信、微博聊天記錄可正式作為打官司的證據。4聊天記錄作為證據要具有關聯性證據關聯性是指證據對於犯罪構成要件、定罪和量刑事實等證明對象是否具有直接或間接的證明力,容易閱讀,容易理解,在作為證據提交時也往往更便捷。
  • 辦理公證書常見問題
    1、法人或其他組織由誰申辦公證?答:法人申辦公證,應當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 其他組織申辦公證,應當由其負責人代表。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申辦公證?答: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申辦公證,應當由其監護人代理。
  • 婚姻家事中,公證的作用有多大?
    在婚姻家事中,常常涉及到夫妻雙方房屋的贈與,很多人認為,對這種房屋贈與,雙方(本人)親筆籤名是否就可以了,不必進行公證,因為公證並非是生效要件,公證與否,不影響該協議或意思表示的法律效力。但如果發生糾紛了,這一份協議是否能得到對方的認可?
  • 公證書是否可訴
    例如有人認為公證處不是行政機關,公證活動也不是行政行為,理由是公證處沒有行政機關那樣的隸屬關係,彼此獨立且無高低之分;公證處行使的是證明權,而非行政管理權限;而在法律效力上,按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的規定,公證書只具有特殊證據的效力,不像行政行為具有強制性。  那麼,公證行為到底是何種性質的行為?如果認定它是行政行為,則這種行為可訴;反之,就不可訴。
  • 法律顧問律師//最高法判例:公證行為不具有行政行為可訴性
    公證內容的爭議屬於民事爭議,應當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因公證行為造成損害的,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故《公證法》實施後,已明確公證行為不屬於行政行為,不具有可訴性。因此,無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實施之前,還是實施之後,公證機構作出的公證行為,屬於一般證明性質,在訴訟中僅作為一種證據來對待,均不具有可訴性。
  • 父親和女兒的戶口不在一起,辦理親屬關係公證書需要什麼材料?
    親屬關係公證書如果證明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從以下兩種證明材料中任選其一代替證明信:第一種是如果以前辦理過出生公證或親屬關係公證,可以提供原出生公證書或親屬關係公證書;第二種是提供《出生醫學證明》或《獨生子女證》(如果《出生醫學證明》或《獨生子女證》內容缺項、塗改、填寫字跡不一致,《出生醫學證明》或《獨生子女證》不能作為唯一證據使用,還需提供其他證明材料),如果提供《出生醫學證明》或《獨生子女證》作為證明材料,還需提供父母結婚證,或者離婚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