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民眾「逛醫院」 臺灣健保制度將有重大變革

2020-12-08 海峽導報

臺灣「全民健保」上路近25年,制度恐有重大變革。民眾繳一點點保費就看遍大小醫院、做遍各種檢查,甚至有不少人閒來沒事就去「逛醫院」,拿了一堆藥又不吃,造成大量醫療浪費,屢遭詬病。「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天表示,為杜絕浪費,擬透過3方向推動使用者付費,包括藥品部分負擔從200元(新臺幣,下同)吃到飽改為定率制、增收檢驗檢查以及癌藥部分負擔。

根據「健保署」統計,受到保費調降、人口老化、新藥給付等因素影響,健保財務收支自2017年起首度出現短絀98億元,2018年擴大為266億元,去年再擴大為336億元,最快明年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必須依法調整費率。

李伯璋今天接受訪問時說,現階段健保財務狀況入不敷出,即便「健保署」已透過分級醫療、雲端藥歷、上傳檢驗檢查報告等方式節流,不久的將來還是會面臨錢不夠用的窘境,但光靠提高保費,卻沒有改善醫療浪費,健保財務缺口永遠也補不起來。

目前藥品部分負擔是採定額制,藥費超過100元者,以20%計算後以定額收取,上限為200元;未來若取消上限,民眾需自行負擔金額為47.88億元。

至於檢驗檢查如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目前民眾不用負擔任何部分負擔,2018年花費的醫療費用高達706億元(以1點1元推估);未來若以20%定率計算,民眾需自行負擔金額有106.04億元。

李伯璋指出,目前檢驗檢查、藥費佔健保醫療支出比例高達74%,醫事人員獲得的醫療給付也愈來愈少,未來若導入使用者付費概念,不僅民眾會思考是否要多拿不必要的藥品、做不必要的檢查,醫師也需善盡告知檢查必要性,避免增加輻射線暴露風險。

李伯璋認為,該花的錢還是要花,例如癌症新藥、C肝新藥等,未來若能有這些財源挹注,可望給付更多癌症新藥,對於不常看病的民眾也較公平;他也強調,未來討論相關措施時,一定會將弱勢、重病、罕病族群納入考慮,訂定配套措施,但仍有待進一步討論才會定案。

綜合臺媒報導

相關焦點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在全民健保實施前,臺灣也經常可看到沒錢治病甚至跳樓的新聞,"馬偕醫院黃俊雄院長說,"但現在不可能再發生這種事了。"在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眼裡,健保制度可以"取富濟貧,風險共擔"——2005年,全臺灣地區3%的重大傷病人口,使用的醫療費用卻達24%。例如一個血友病患者,其一年的醫療費用即達到136萬元臺幣,如果沒有健保制度,"這種天文數字般的支出不可想像。"
  • 臺灣健保制度下的醫護人員悲歌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涵蓋了全體民眾,雖然不斷傳出它在經費上有困難,二代健保也出了些問題,但是總的來說它的聲譽不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針對島內的全民健保醫療制度做專題報導,並與其他健保制度做比較,希望能從臺灣經驗深入探討學習, 以收他山之石的功效。
  • 臺灣的全民健保營運有問題
    臺灣實施全民健保有年,常聽到健保破產的話題。然而臺灣的「健保制度」經常為人稱羨,有美國的經濟諾貝爾得主誇讚臺灣全民健保可能是最好的現行醫療保險。與歐美等國家的醫療保險相比較,臺灣的醫療保險費用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臺灣民眾看病掛號很方便,有重大疾病可以自由選擇醫院、醫生,不必先由家庭醫師診斷,再安排專科大夫治療。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灣地區年金及健保制度對大陸地區的啟示
    之前我們提到過,由於歷史原因,臺灣軍公教人員還享有18%的退休金存款優惠利率,這樣的退休金政策也導致了其他民眾的不滿。(3)國民年金制度「國民年金」主要是針對未參加公保(軍工教) 、勞保(勞工)等社會保險與缺乏社會保障或沒有享受社會保險的民眾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簡稱為「國保」,相當於大陸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險。
  • 臺灣擬將大陸醫院納入全民健保體制
    東南網5月1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衛生署長」楊志良13日在參加WHA前夕透露,開放健保在大陸籤訂境外特約醫院的議題,來不及在第5次「陳江會」中討論,有可能列入第6次「陳江會」討論範圍。楊志良13日晚間說,他先前與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見面,所討論的兩岸衛生議題,除了H1N1新型流感防疫,還包括健保進一步合作,開放大陸醫院納入臺灣健保特約的可行性。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臺「衛生署長」楊志良近日因在調漲健保費的問題上與行政當局意見相左而請辭,使健保「成長的煩惱」再度暴露出來,健保制度何去何從正在島內引發熱議。  「醫保典範」債臺高築  以繳費互助、社會統籌、平等就醫為主旨的健保制度已在臺灣實行15年,超過97%的民眾參保。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
  • 兩岸醫療保險制度大比拼,解秘臺灣健保神話
    我臺灣同事的二大爺重病住院,只花了幾百元臺幣。」「我給你講啊,臺灣福利超好,看病基本不用花錢,看病只要50元臺幣掛號費就可以了。」......臺灣全民健保制度一直被臺灣自詡為「世界典範」、「世界第一,沒有之一。」,「臺灣健保包山包海,什麼都包」,「臺灣健保是臺灣人享受的高福利」等等。
  • 聯合報:臺灣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
    >   中新網4月20日電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說,正當臺灣監察機構為了各級醫院醫護人力負荷過重,對行政機構、衛生部門及勞動部門提出糾正之際,一位現職護理人員林美琪投書CNN,控訴臺灣醫療環境已如「血汗醫院」,強調健保制度雖然照顧了全民,卻忽視醫事人員面臨的困境。
  • 臺灣健保最大問題 是資源濫用
    臺灣立法機構民代近來擬針對「黃安們」提案修改「健保法」,調高海外民眾的健保費率,然而,島內保費級距公平與否、醫療資源便宜導致濫用,這才是臺灣健保制度所面臨最大問題。    健保的公平性    首先要去討論的有2個重點,第1是年輕人繳多用少、年長者繳少用多。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
  • 曾被評為全球第二的臺灣健保制度,如今怎麼就遭老百姓天天罵呢?
    臺灣地區始建於1995年的全民健保體系,類似於大陸的醫保,曾因為質優價廉而享譽國際,20多年來屢受好評。英國《經濟學人》曾將臺灣地區醫療保健評為世界第二,僅次於北歐的瑞典;健保制度最輝煌的時期,民眾每人每月平均付20美元的保費,每次看診平均付掛號費4到10美元,就可以到特約醫院找任何醫師看病,價格是美國的六十分之一。但是現在,臺灣老百姓卻天天在罵健保制度。
  • 全民健保——最實惠的臺灣奇蹟
    截至2008年6月底止,參加全民健保的總人數有2289萬1972人,投保單位有67萬4589家,幾乎全體臺灣民眾都已投保。民眾上醫院看病,只需攜帶自己的健保IC卡,就可以到任何醫院看病,臺灣各地的醫院憑著IC卡,即可為病人辦理看診或住院手續。健保IC卡在許多場合,甚至可替代身份證,成為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為了適度抑制看病浮濫的情況,健保設計了部分負擔費用制度。
  • 臺灣的全民健保
    不在上述範圍內、但無力繳納醫保費用的貧困人員,也可向健保管理部門申請分期繳納保費、辦理幫困基金無息貸款、申請慈善團體代繳醫保費。此外,為減輕重大疾病患者負擔醫療費用的困難,健保管理部門將惡性腫瘤、尿毒症、精神病、先天性畸形、免疫性疾病、燒燙傷、職業病等31種疾病納入重大傷病項目。
  • 臺灣「健保」受好評 世界健康排行榜名列第二
    長期以來,大陸的醫療保險制度由於藥價高、看病貴等問題多受人們詬病,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地改進中。與大陸一海之隔的臺灣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俗稱「健保」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健保制度受到民眾的普遍讚揚,而且名聲在外。2000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公布「世界健康排行榜」,綜合各項指標後,臺灣名列第二,僅次於高福利的瑞典。
  • 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揭牌
    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揭牌 2017年11月01日 16: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日石家莊訊 10月26日,在石家莊以嶺藥業舉辦的「國際高端健康管理研討會」上,臺灣絡病學會理事長黃淑珍博士與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東院區負責人籤訂合作協議,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正式揭牌。
  • 臺灣專家談健保40年煉獄 給大陸總額預付哪些啟示
    在近日「發現最佳醫療實踐——21世紀醫院院長峰會·2014」上,臺灣中英醫療社團法人執行長林金龍介紹了臺灣健保發展的歷程,臺灣支付制度以及管理模式,他曾任臺灣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執行長,也是臺灣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委員會的執行秘書,曾擔任中央健康保險局醫務醫管處經理。
  • 臺灣全民健保:海內外稱羨的醫療保險
    也許,享譽國際的臺灣經驗正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價值  編者按  最近一年多來,兩岸關係進入水乳交融階段,民眾往來川流不息。大陸民眾借著旅遊的機會,實地登臨臺灣寶島,體驗所謂臺灣經驗。有感於此,中央政府正策劃施行福惠全民的醫療改革制度。  追循臺灣健保制度建構的軌跡,參酌臺灣的發展歷程、臺灣經驗,或許是一套值得大陸鏡鑑的制度。
  • 2019健保出新規!紅藍卡將迎大變革
    最多人選購的銀級最便宜健保計劃,2019年保費將比今年減少4%,這也是2010年奧氏健保實施以來,首次出現保費降低。而受到2019年取消罰款政策的影響,往年購買最低階銅級保險的民眾,可能因此退出健保而使保險公司成本提高,因此這類保險計劃的新年度保費將調高6%。消費者在2019年的選擇將增加,加入健保市場的保險公司增加23家,另有29家擴大作業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