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離職越發常見,但為什麼有些即將離職的同事不願意告訴別人離職的消息呢?
其實在個人看來,這個問題折射出離職時的職場百態,
更能表現出職場人士的情商,值得細細解讀分析。
即將離職的同事告訴別人離職的消息,看似毫無問題但卻並非一定要是如此,
職場中同樣不乏個性低調、本不張揚的職場人士,他們不論何事都並不會高調,離職對於他們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職場路,是一邊行走、一邊學習,保持低調謙虛其實更有可能企及廣闊的未來。
個性低調的同事平時就會給人穩重可靠的形象,他們深知離職前將離職掛在嘴邊,
難免會發生自己難以掌控的事,待到所有事情權衡完畢後再宣布離職,才能掌握最好的時機。
他們往往也會堅守崗位,站好最後一班崗,直到確定離職時再與同事詳細交接。
名士梁佩蘭曾詩曰:「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在當今職場,人才是企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動力。
企業發展到今天,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對專業型、核心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人才的頻繁流動也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領導極有可能勸說離職同事保守離職的秘密,嚴加控制離職同事離職信息的傳播外流,
從而壓縮離職同事離職所帶來的影響,避免為團隊甚至企業的整體效益帶來更大的損失。
人才是企業的根本,也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核心」,留住一個人才固然重要,但失了離職同事依舊能有其他人可以頂上,
從題中雖不知離職同事在企業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具體如何,但是如果離職同事的離職可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效應,
甚至動搖不少職場人士的企業忠誠,那麼領導自然會試著對離職同事進行「封口」。
職場人士的離職本來就不是個人的行為,人事不僅要安排新的人員頂上、承接上離職同事的工作,領導則更要固心固人,
避免一人的離職影響更多職場人士,題中的情形便可能是如此。
正如上文所述,離職同事不願告訴別人離職的消息原因眾多,其中有可能是因為他是跳槽未定、暫不表達。
很多人都是「報喜不報憂」,在找到下家塵埃落定之前,跳槽成功與否都還是兩說的離職同事自然不會趕著告訴別人自己準備離職。
畢竟事後要是最終沒能跳槽,那其他同事曾經記得鬧過這麼一出,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也是十分尷尬。
企業對於員工都是注重「選、用、育、留」,可以說前前後後花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多精力,耗了很多經費,
這樣養成的員工說離職便離職了,對於企業而言也很是痛心。
若是他還未離職便已經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企業方難免會加以控制,幹涉事態的發展。
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低調安穩地進入下家才是明智之選。
除去上面提到的原因,即將離職的同事不願告訴別人離職的消息,其實也可能是為了在背景調查中避開事端。
在離職已然成為常態的現代職場,多數職場人士都把選擇辭職作為再常見不過的選擇,但其實無論在履歷上留下什麼痕跡都顯然並非小事。
當今不少工作職業透明度較高,離職同事的經歷與背景都將會以各種形式被下家了解到。
如果離職同事在此前的工作生活中無可指摘,那麼到最後的這一段時間更是要穩紮穩打,直到成功地入職下家。
不要以為離職同事即將離職就會什麼事情都沒有了,越是接近離職的時候風險越是難以估量,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都會在說出自己對外宣稱準備離職後接踵而至。
現代企業的人才需求旺盛,但用人情況也越來越趨於飽和,對於應聘員工的上家企業背景調查也越發重視,真正通過層層篩選、進入企業的卻不在多數。
聰明的離職同事不會高調宣揚,而不會表現出來,如同平時一樣做著熟悉的工作,
和團隊繼續保持合作,為企業貢獻最後的智慧與力量,與這家企業真正「好聚好散」。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