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解讀《三國演義》,解讀諸葛亮!

2020-12-14 空中獵鷹

小時候是看不懂三國的。會咿咿呀呀跟著電視裡唱「滾滾長江東逝水」,但是不曉得什麼叫浪花淘盡英雄。倒是知道有諸葛亮這麼個人物,語文書裡有他的《出師表》,詰屈聱牙,甚是難懂,還偏要全篇背誦。放過孔明燈,會飛的白紙糊的燈籠。知道蘭溪有諸葛八卦村,據說住著諸葛亮的後人。後來漸漸大了,老了,身邊有人死了,終於看懂了。或者自以為是看懂。懂了以後便知道,看不懂是幸,看懂了是悲。看懂,就再也不能假裝自己是孩童。我以為紅樓、水滸、三國實則講的是同一個故事。聚而後散,得而復失,喜然後哭。花開花謝,春秋幾度。紅顏凋零,英雄末路。老三國百看不厭。相較於後來的片子,老三國的哭戲特別多。演劉備的孫彥軍在訪談裡說,導演要求的哭有好幾種:有號啕大哭,有默默不出聲的流淚,有哽咽而泣不成聲,有淚含在眼中而不落,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看到曹、劉、孫氏的後人如何把江上敗掉,不能守住基業,眼睜睜看其毀掉,實在讓人扼腕嘆息。守業的人哪裡知道先人創業之艱!看那劉禪的窩囊樣子,就知道蜀漢完了。可憐劉禪之子劉諶一意守忠,一家老小全部死掉,實在悲壯,此刻才知生在這種末代帝王家是何等的不幸。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也在破蜀之際,盡忠而亡,諸葛亮一家一門忠烈,盡忠卻是劉禪這樣的主子。劉禪最後主動投降,落到司馬昭門下,「樂不思蜀」,讓將士的浴血奮戰付諸流水,讓人感傷不已。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早年居住於隆中草廬,後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助劉備謀定天下,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君主,為報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為蜀漢江山竭心盡力直到去世。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諸葛亮的一生再適合不過了。孔明27歲出山,54歲病死五丈原,真如歌中所唱「半生遇知己」,悲在他終不能歸去做「隴畝民」。孔明出山,其友嘆到孔明生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如此,每想到三國中的英雄將帥明君謀士終是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出師未捷身先死,結義金蘭不得同死仇也報不得,惺惺相惜卻狹路相逢,又有紅顏薄命,便不忍卒讀,不忍再看。

一片赤誠,二表出師,三分天下,四方輻輳,五丈原亡,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八卦奇陣,九曲迴腸,十箭連弩。赤膽忠心,足智多謀,助他人之霸業,成自己之威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裡寫了很多人的一生,曹操的,劉備的,卻沒有一個如諸葛亮一般艱苦辛酸。從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孤身赴吳,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直到最後的秋風五丈原。這半個《三國演義》仿佛都是為諸葛亮一個人寫的,他的激情,他的豪邁,他的儒雅,他的智謀,他的豁達,他的憂國憂民的心。諸葛亮的光芒蓋過了本來的曹操,本來的玄德,甚至雲長,也是在書外被尊敬為關帝的。他不曾炫耀,他不曾索取,直到最後的最後,諸葛亮仍然看著大大的帥旗,傷心絕望無奈的說:「再不能上陣討賊矣」。人說,三國之中,劉關張三人因小義而失大義,進而說,那三人都是性情中人。其實真正的性情中人是諸葛亮,三十幾年,只為了那一個人的理解,諸葛亮堅持著,努力著直到生命的盡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是個製造英雄的時代,是個歷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國中我最看重的是兄弟之間無可替代的情誼,相信這也是每個人的共鳴。劉備、關羽、張飛雖不是親兄弟,但他們的兄弟之情之深厚是任何人不可置疑的,自桃園三結義他們就生死與共,有違誓言,天誅地滅。曹操知道劉備與董國舅等想反自己時,便發兵攻打劉備致使他們兄弟三人分散,其中種種誤會也因此產生,但古城相會一切誤會與分離之苦又何足掛齒,一切都在劉、關、張兄弟三人的擁抱與痛苦中隨風而去,在沉重的音樂中與這般感人的氛圍中我想起我和朋友兄弟間深厚情誼,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淚水。關羽死後劉備、張飛為關羽報仇接連死去,承諾了當初的誓言,不為同年同月生,但為同年同月死!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權力爭奪,讓這群人走上了歷史舞臺 ,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歷史大劇。但那又如何,滾滾長江,洶湧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個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一轉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雲滅,不見蹤影。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又算得了什麼,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我們都是相逢笑談的漁夫樵漢,一千多年離我們太遠,遠得我們可以平靜地面對那場對布衣百姓來說非常殘酷的戰爭年代。年輕時看劇醉心於曹劉孫這些英雄的才能心智,醉心於諸葛先生的足智多謀,然而英雄們巧取豪奪逐鹿中原,現在看來只為一己之私,成全自己的自我價值實現而已。現在,年紀漸長,重看此劇,越發憐惜那些在戰爭中顛沛流離的普通百姓,被當瓜菜一般被砍的普通士兵,感嘆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將功成萬骨枯!

相關焦點

  • 煙波浩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在中國,人們歷來把長江與黃河稱做母親河,因為美麗與浩瀚的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位居第三的大河,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遜河,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群巒疊嶂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峰西南側的冰川,藏語「格拉丹東」,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雪峰積存著大量的冰雪,融化的冰水匯集在雪峰腳下,形成了滾滾長江的正源——沱沱河。
  • 楊慎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何成為《三國演義》卷首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看到這幾句歌詞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87版的片頭曲,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雖然大家對歌詞極為熟悉,但如果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誤以為這原本就是羅貫中寫的,因為詞意和《三國演義》中的意境非常貼合。
  • 滾滾長江東逝水詩詞欣賞以及翻譯,歷史典故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是一首詠史詞。這類詩詞數量眾多,餘秋雨先生在《興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 中考語文複習:《三國演義》常考知識點
    責任心爆棚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常考知識點,只要記住這些考試就夠了! 《三國演義》常考知識點匯總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裡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 2019年語文名著複習知識點之《三國演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語文名著複習知識點之《三國演義》,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國演義》   一、常識填空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_____的開篇詞。
  • 這首詞,作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人盡皆知,您知道作者是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作為經典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這首歌的曲調和歌詞我們大多耳熟能詳,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總給我們意境蒼涼、慷慨豪邁之感,其中意味之高遠曠達和磊落灑脫令人心馳神往,不勝感慨。
  • 2019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習題:《三國演義》
    3、《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讚譽的人是諸葛亮。   4、請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赤壁之戰;再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 寶媽薦書:《三國演義珍藏懷舊版連環畫》(全12冊)
    繪本の價值薦寶書媽波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三國演義珍藏懷舊版連環畫》(全12冊),您一定不要錯過!適讀年齡:7歲+(好物連結)為什麼值得收藏?因為它經典——《三國演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不僅以精美的連環畫形式展示其內容,使閱讀變得更加有趣;更以通俗易懂的版面編排讓讀者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沉;
  • 原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是她的傑作!還有這些你熟悉的歌曲也是她的...
    ▲谷建芬在工作中。▲《滾滾長江東逝水》封面在創作上也是如此,寫《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時,有領導認為:「《三國演義》都是爺們兒的東西,不能找個女的寫。」所以谷建芬說,她很感謝那位領導,要是沒有他,《滾滾長江東逝水》可能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 曾經的三國演義與當今的電影
    國內的電影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無論是資金層面,還是技術層面,場面華麗,動作精彩,但卻總覺得又缺少點什麼,無意間看到了曾經央視版的《三國演義》,雖然上面的浮土都有幾寸厚了,但仍感覺相當有韻味,讓人回味無窮。
  • 行書書法欣賞:《三國演義開篇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小編創作的《三國演義開篇詞》行書書法拙作一幅, 小編從事書法創作二十多年來嘗試過篆、楷、隸、行、草等各種字體的寫法,寫來寫去還是覺得寫行體或行草體比較得心應手,只有這樣寫才能體現自己的個性風格,因此在自己的餘生準備在這條路上走到「黑」,不管今後結果如何,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問心無愧了。
  • 孔明不是諸葛亮,楊慎不慎鬧出笑話,被清朝一個舉人發現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熟悉楊洪基老師演唱的這首片頭曲。這首歌的作者,就是位居「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說起楊慎與《三國演義》的淵源,不光是因為這首《臨江仙》。
  • 作家重譯《老人與海》:譯出《三國演義》味道
    《三國演義》主題歌這麼唱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這句歌詞寓意很深,我很喜歡。我把《老人與海》譯出了《三國演義》的味道。」據悉,翻譯出版《老人與海》後,成君憶隨即出版了一本《漁夫與管理學》,《漁夫與管理學》就是解讀《老人與海》。  記者:你一個經濟管理學領域的超級暢銷書作家怎麼跨界到翻譯界了?!怎麼會想到翻譯《老人與海》?
  • 《三國演義》名句賞析,了解真正的名著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即像史書又是名著,之所以說它是史書,因為它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動蕩的歷史風雲。至於名著之說,想必大家也有過了解,下面就以此書中的名句做以鑑賞。1.【賞析】《出師表》是諸葛亮為勸諫禪帝而寫。當時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為了實現全國統一,所以決定北伐。為輔佐禪帝,諸葛亮可謂是絞盡腦汁,在這裡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也表現了諸葛亮「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中耿之心。然,禪帝的無能和諸葛亮後期無力回天時的悲憤,也成了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
  • 三國演義;在三國中睿智的不一定只有諸葛亮,可能還有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應當是非常熟悉。這句臨江仙就是在三國演義中的開頭詩句。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三國了。
  • 天生鬼才郭嘉與天生奇才諸葛亮——黃杰
    建安12年,公元207年7月,曹操北徵烏桓,郭嘉因病去世,享年38歲;同年,諸葛亮出山,來到劉備身邊,改變了劉備與曹操的力量對比。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共商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準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首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改革政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 ——高中語文閱讀文本解讀之閒談
    而基於Barthes對於讀者的劃分,語文閱讀題命題者可以理解為文本解構者,他們帶著既定意識形態試圖對文本進行解讀,按圖索驥去找回文本(已死)的作者。通過探究文本產生的社會文化情境等,作者被「挖掘」,文本被「成功」解讀(p. 147)。       然而正如一些後結構主義時期學者的觀點,任何以作者為中心的解讀,都會造成信息的流失,理解的片面。也可以說,任何閱讀都是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