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三國演義與當今的電影

2020-12-13 哲學深度思考

國內的電影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無論是資金層面,還是技術層面,場面華麗,動作精彩,但卻總覺得又缺少點什麼,無意間看到了曾經央視版的《三國演義》,雖然上面的浮土都有幾寸厚了,但仍感覺相當有韻味,讓人回味無窮。可能現代的電影帶給人們的,更多的是刺激和新奇,幫助人們打發無聊的時間,而缺乏的,就是那猶如酒香般,在自己的腦海中蕩漾的韻味。

人是感情動物,讓人笑簡單,讓人哭也簡單,但讓人們感動卻有點麻煩,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難以言表的感情,既無法表達,也無法訴說,只有共鳴,才能喚起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一切其實只在不言中。

酒,經過糧食發酵後不斷提純而得到,引發人們共鳴的情感,同美酒一樣,來源於生活,經過人們不斷的思考和總結而得到,還記得《英雄本色》裡,周潤髮飾演的小馬哥,在人生最落魄的時候說的一席話:「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想一輩子讓人踩在腳下,你以為我是臭要飯的,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對於很多正在經歷低谷,或者已經經歷過低谷的人而言,自己不敢說的話,小馬哥說了,而且說到了心坎裡,生活中的很多事,無法表達,只能默默的承受,當發現別人同我們一樣,在默默的承受和抗爭時,我們為他鼓掌,為他喝彩,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喝彩,鼓掌。當今的電影,缺乏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而是思考,在追求華麗的布景,精彩的動作時,卻忽略了人們心中的情感,而這,恰恰是一座寶藏。

應該如何去發掘這座寶藏呢?《三國演義》之所以韻味十足,其實也就幾句話:人生,是自己的心中世界與外界真實世界相互抗爭的過程。諸葛亮,曹操,孫策,袁紹,袁術,董卓等等,每個人都為了自己心中的世界而努力奮鬥,但名為命運的洪流只是一味的突兀奔流,而與人類的意志無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空頭,現代的我們又何嘗不是。

很遺憾,我們想像中的世界,並不是外界真實的世界,但我們卻總是誤以為:想像中的世界便是外界真實的世界,每個人都為自己心中的世界而努力奮鬥,而真實的世界卻只是一味的突兀奔流。兩個世界激烈的碰撞,激蕩起世間無數的火花,人們時而充滿希望,時而充滿悲傷,時而激動,時而絕望,而這才是人類感情的來源。所以,電影的藝術創作,一定不要脫離現實,因為脫離了現實,就脫離了人類的感情基礎。電影中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是虛構的,但唯有感情,必須是真實的,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量變是很難過渡到質變的,現在我們的電影不是落後,而是發展的過頭了,連感情都開始變得虛假,我們應該去哪裡尋找慰藉?所以,是時候該回歸了。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人物我們也都很熟悉,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電影創作,是不是恰恰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簡單的故事和熟悉的人物呢,三國的故事資源是異常豐富的,該片的編劇兼導演李仁港先生,沒有被三國傳奇故事的宏闊歷史風雲所束縛和牽引,而是獨闢蹊徑地鎖定了趙子龍這個人物。
  • 日本將翻拍《三國演義》電影,劉備扮演者卻很怕中國人生氣!
    日本將翻拍《三國演義》電影,沙雕導演指導,劉備扮演者怕被惡搞!如今的影視劇很多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翻拍,國內的四大名著是一些很好的題材了,這些題材也很受觀眾歡迎。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化的著名代表作,近日,日本媒體宣布日本一著名電視臺將翻拍《三國演義》電影,可見中國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日本的觀眾十分喜愛《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他們喜愛這部作品的原因不乏熱血、忠義、智謀等等日本人喜愛的因素。為此他們還開發了很多關於《三國志》的遊戲,日本街頭,到處可見有關《三國演義》的漫畫、小說、海報等等。
  • 吳宇森談原著改編:電影<赤壁>不是<三國演義>
    吳宇森談原著改編:電影不是 2008年06月30日 15:34 來源:新快報   談原著改編:《赤壁》不是《三國演義》  《赤壁》的海報和片花的曝光,引發觀眾的網上大討論,不少網站也進行了《赤壁》演員的網絡票選,大家除了對趙薇扮演的「孫尚香」心存疑慮外,也表示金城武「諸葛亮」扮相的稚嫩和梁朝偉「周瑜」扮相的老成應該互換才符合民意。  對此,吳宇森也有自己的看法。
  • 電影《紅樓二尤》啟航 紅樓影視上演"三國演義"
    電影《紅樓二尤》啟航 紅樓影視上演"三國演義" 2008年06月29日 1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會上,紅劇系列電影總製片人周代清介紹了紅樓夢經典故事系列電影項目內容,並表示首部影片《紅樓二尤》將於9月中上旬開機,預計2009年春節期間在各大影院與廣大觀眾見面。
  • 毛澤東與《三國演義》
    著名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不僅在華語世界擁有廣泛的讀者群,也產生了世界性的深遠影響。毛澤東研讀《三國演義》中所載的政治、軍事鬥爭及謀略故事,並對其進行科學地參考與運用。他不但研究其中的戰爭和戰法,還研究其組織、矛盾和特點。毛澤東時常引用《三國演義》中的歷史故事借古喻今,說明一定的道理,其中也往往滲透著辯證法分析方法。   「打仗的事怎能照書本?」   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在指導實際工作中經常引用《三國演義》裡的話。
  • 吳宇森:《三國演義》原著不如電影《赤壁》
    日前,《赤壁》導演吳宇森在談到《赤壁》的原版小說《三國演義》時,居然用了一個「蠢」字。  吳宇森說:「這部小說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很蠢。曹操居然為假信就把愛將殺了,還相信黃蓋的苦肉計。」一番貶低後,吳宇森開始大讚《赤壁》:「所以說《赤壁》做的改動都很合理,我們保留了忠義精神,也讓人物更實在。
  • 《三國演義》千古風流天下聞
    華人在當地經營的刻書鋪、租書鋪中,《三國演義》是常備書目,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華人經營的現代報刊業時,《三國演義》常在報紙連載,成為報紙的一個主要賣點。馬來半島的第一部《三國演義》馬來語譯本,由華人後裔翻譯家曾錦文翻譯,該譯本在1892至1896年分30冊在新加坡出版,逐漸傳播到馬六甲和檳城等地區,迄今仍不斷再版。
  • 德媒稱《三國演義》對歐洲具借鑑意義:合久必分
    德媒稱《三國演義》對歐洲具借鑑意義: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7日刊登對《三國演義》首個德文全譯本的譯者尹芳夏的專訪,訪談摘編如下:  德國之聲:您是如何產生翻譯《三國演義》的想法的?
  • 說說《三國演義》裡那些被弱化了的人物
    《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裡邊很多東西雖然來自真實歷史,但畢竟是文學作品,不可能照搬歷史,不過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以至於很多人把裡邊的東西當歷史來讀,其實《三國演義》和歷史真實情況差距還是蠻大的,這個一般人都有所了解,今天我不從歷史事件入手,而是我要從歷史人物入手,看看《三國演義》和《
  • 德國漢學家:現代企業可借鑑《三國演義》戰術謀略
    當時,出版社希望在這套從書中加入一本小說,但是由於沒有時間重新翻譯一本長篇小說了,所以就收錄了已故漢學家滿晰博(Manfred Porkert)翻譯的《封神演義》,他曾經是尹芳夏在慕尼黑大學求學時的教授。在2009年書展之後,尹芳夏就與菲舍爾出版社討論了要翻譯一本長篇小說的問題。尹芳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
  • 明清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是一本值得我們拜讀的書籍
    曾經某地有這樣的聲音:《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NO.1......所謂四大名著最好的是《紅樓夢》。我的看法:「第一《紅樓夢》,第二我排《西遊記》,第三我排《水滸傳》,《三國演義》我認為是混蛋。我不建議大家讀《三國演義》,我與《三國演義》漢、賊不兩立;我是讀陳壽的《三國志》。《三國演義》的三觀是不正的。」
  • 《三國演義》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是拉大旗?羅貫中寫了族譜!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這個宇宙中的劉備,是當今天子漢獻帝的皇叔,亦被稱作劉皇叔。注意:本文討論的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而不是真實歷史中的劉備劉備畫像後人在討論《三國演義》中劉備皇叔這個稱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劉備在拉大旗作虎皮,因為中山靖王劉勝一共生了120多個兒子,劉備是這120人中的哪一個的後代隨便編一個就好
  • 《三國演義》人生啟示錄
    《三國演義》是人生的啟示錄。金庸曾經說過:「《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三國演義》告訴我們這3個人生大忌,值得引以為戒。驕兵必敗,謙虛才能掌控大局中國人有句古話叫「驕兵必敗」。「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是《三國演義》的第一猛將,英明在外,很受歡迎。在三國崇尚武力的時代,呂布本可以成就一番大業,卻因「見利忘義」,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呂布為了得到赤兔馬,殺掉了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義父丁原,認董卓為新的義父。
  • 《三國演義》中:一流武將身高九尺,文人謀士有八尺
    吾觀《三國演義》,總體感覺是衝鋒陷陣的武將平均身高,基本上都在文人謀士之上。一流的武將,身高大多數是在九尺及開外,比如關羽、華雄、王雙、魏延、鄂煥、郝昭等猛將。其中,兀突骨,烏戈國國主,身長丈二;如此高的深度,讓今人都驚嘆不已。
  • 周文業:湖北黃石《三國演義》高端論壇隨筆
    3.當代制約《三國演義》研究的瓶頸問題。在當今環境下如何把《三國演義》研究和現實結合是個很好、很大的議題。前兩個議題都是文化議題,我根本沒有研究,第三個議題「當代制約《三國演義》研究的瓶頸問題」我倒有話可說。
  • 朱維錚 | 在中世紀晚期的《三國演義》
    然而,在中世紀,講史小說,卻常使讀者誤看作信史,尤其是《三國演義》。那原因,固然在於羅貫中是位頗有學問的小說家,寓假於真的技巧相當圓熟,(明萬曆間謝肇淛《五雜俎》,曾評《三國演義》「事太實則近腐,可以悅裡巷小兒,而不足為士君子道也」。此論不確,明清士大夫看《三國》的很不少。
  • 陳建斌加盟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
    陳建斌加盟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9日 07:49 來源:    三秦都市報消息:(記者 餘明)當吳宇森的《赤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的時候,另一部電視劇《三國演義》也在悄然籌備中。
  • 《三國演義》中那些婦孺皆知的典故(一)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也是普通人了解三國這段歷史最重要的途徑。很多人說《三國演義》和正史差距太大,不能作為了解歷史的工具,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普通群眾對正史的了解其實很少,他們所知道的歷史大都來自於野史,也就是一代代的人口口相傳下來的。
  • 《三國演義》裡的謀略智慧——瞞天過海之計,學會就是能力
    《三國演義》一部智慧型的經典名著,三百多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裡面雖也有一些瑕疵,也有很多人物、事件偏離了史實,但仍不減人們對它的喜愛和傳承。全書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氣勢恢弘的戰爭畫面。
  • 你家孩子真的讀懂《三國演義》了嗎?
    這一講的題目名字就叫「走進三國」,我想從四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基本情況,以及《三國演義》的讀法。01《三國演義》的成書背景第一個方面,也是第一個問題,就是《三國演義》的成書背景,這本書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