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留言,如何給寶寶買鞋子呢?選擇大一號還是剛剛好?
選擇剛剛好的鞋子吧,寶寶長得快,馬上就不能穿了;選擇大一號吧,閨蜜家的寶寶,整個兒童時期都沒穿過合腳的鞋子,到底應該怎麼選呢?
在一些閒置平臺上可以看到爸爸媽媽出售的母嬰閒置用品中,基本上都有鞋,還都是比較新,寶寶沒有穿過幾次,甚至買回來都沒有穿的。
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給寶寶選鞋子的事情。
學步期在家裡不用穿鞋
學步之前的階段,可以不用穿鞋,家長給寶寶準備合適的襪子就行。
在學步階段(多在12~18月齡),處於室內時,可以給寶寶穿上防滑的襪子,天氣熱的時候或者有地暖的家庭,讓寶寶光腳是最好的。到室外玩耍時,寶寶就需要穿鞋子來保護他的腳。
如何測量寶寶腳的尺寸?
在給寶寶買鞋子的時候,一定要合腳,不合腳的鞋子反而會影響寶寶學走路。要想買到合腳的鞋子,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會測量寶寶小腳丫的尺寸。
讓寶寶站在一張白紙上,爸爸媽媽用筆標記出腳丫的長與寬,兩隻腳都要測量,以較長、較寬那組數據為準。買鞋的時候長、寬均應富裕1cm,這樣寶寶穿起來剛剛好。
有些家長覺得這樣的操作比較麻煩,可以網上購買專門的量腳器,直接按照測量的尺碼買鞋就好。
如何給寶寶選鞋子?
鞋頭:一定要是包頭的,不要尖頭,這樣才能保證不影響寶寶腳部發育。
鞋面:透氣柔軟,無多餘設計,避免悶腳、滋生細菌以及劃傷寶寶腳背。
鞋底:防滑,前1/3要柔韌、不易彎折,這樣才符合寶寶腳丫的發育,也保證了學步期兒童的安全。
一折:對摺鞋底,選擇彎曲在鞋底前部三分之一處的鞋子。有些鞋底彎折部位在腳掌而不是在足弓下,這讓本來控鞋能力比較差的寶寶,更容易掉鞋子。
二捏:兩手捏鞋子的後跟和前部包頭部位,選擇有一定硬度的鞋子。後跟部的硬度可以保護兒童柔軟的踝關節;前部包頭部位有足夠的硬度,可以防止碰傷、踢傷、砸傷腳趾。
三按:按一下鞋子內部前掌部位,不能太軟。太軟的話,原本還在學習控制平衡的寶寶,會更加容易摔倒。
四聞:聞一下有沒有異味。兒童用品必須選擇無毒、無害的環保材質。
這幾種鞋不適合寶寶穿
機能鞋
學走路的寶寶,本來走路就是腳後跟和腳尖同時著地,給人感覺是一踮一踮的,而且寶寶的腳部肌肉柔軟,機能鞋的鞋墊看似貼合足弓,卻並不能承受、支配機能鞋的硬度,反而會影響寶寶的足弓正常發育。
兒童健康鞋專家說過:「目前機能鞋無技術規範,有可能對兒童足部健康造成危害。某些品牌提出的矯正鞋、醫生鞋,應歸納為處方鞋,不屬於正常健康兒童穿著鞋之列。」所以,又貴又不實用的機能鞋,別再給寶寶穿了!
拖鞋
不論是人字拖,還是正常拖鞋,都對寶寶的雙腳,尤其是腳踝處提供的支撐太少了。穿著拖鞋的寶寶在走路時傾向於繃緊足底肌肉,腳趾攥緊鞋面以防止拖鞋掉落。
經常穿這種腳踝缺少支撐的鞋子會阻礙寶寶走路時的正常足部彎曲動作,不利於寶寶足部發育和良好走路姿勢的形成,同時還增加了絆倒的風險。
洞洞鞋
時常有新聞報導,寶寶穿洞洞鞋絆倒,洞洞鞋捲入電梯的新聞。洞洞鞋的危害還不止這些,目前市面上的這一類鞋子的質量不一,大部分材質不安全,穿久了容易引發皮膚炎。另外,這種鞋子沒有包裹腳踝,不利於寶寶走路時養成良好姿勢。
高跟鞋
這類鞋子非常不利於兒童足部健康發育的,甚至會影響寶寶的站姿走姿和引起背部問題。同時,穿上高跟鞋也會增加寶寶摔倒、扭傷挫傷的風險。不知道為什麼市面上這類鞋還挺多。
寶寶並不需要特殊的鞋墊、高背、特殊的足弓保護來協助腳部發育,也並沒有證據證明這些對寶寶真的有好處。最初的幾個月,寶寶腳長得快,自己又不會說,作為家長至少每月檢查一次,看鞋子是否合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