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生氣》:叛逆男孩內心剖白,孩子的別樣世界,爸媽讀懂沒

2020-12-24 小天寶大玉兒

《請不要生氣》這本書是日本作家楠茂宣的著作,楠茂宣是日本兒童文藝家協會評論員、德島兒童文學會會長。他現在主要從事以兒童文學為中心的創作活動和講演活動。他有《如果我長大了》《奶奶的生日》《請不要生氣》等作品。

其中,《請不要生氣》列選為2009年度全國青少年讀後感競賽指定圖書,是2011年第二屆日本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大獎獲獎作品,2012年第三屆幼兒園繪本大獎獲獎作品。

這本書說到了孩子的心聲,值得大人們閱讀。故事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家總是惹媽媽生氣,在學校總是惹老師生氣的故事。他做的一些事情,總是讓大人非常生氣,當他被大人批評,兩眼含水又一聲不吭的時候,他的心裏面其實是有很多想要為為自己辯解的話,但是他一句話都沒有話說,因為他覺得他要是把那些話說出來,會讓媽媽和老師更加生氣。

可是,他把妹妹惹哭,不是妹妹在耍小性子嗎?他也想做個好哥哥呀,媽媽不在家,他陪妹妹玩,但是妹妹哭了,媽媽卻什麼都沒問,就怪罪到他身上,這對他不公平,他又該多傷心呢?

有很多父母都覺得,大的要讓著小的,小寶哭了一定是大寶的錯。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確實要傳承下來,可是為什麼有的家長就覺得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呢?不能因為他小,就可以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變成他自己的啊,這個是不對的,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這麼做。

還有,憑什麼小的哭了就一定是大的的錯,沒有搞清楚狀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大的呵斥一通,這對大的是多麼大的傷害啊,也會讓小寶更加變本加厲。希望大人們閱讀這本繪本後可以明白,不要偏心,要公平地對待孩子,好好的教育孩子,要把一碗水端平。

故事中的小男孩把同學打哭,是因為他的同學們說壞話在先,而老師一過來就馬上批評小男孩,有沒有考慮過小男孩的感受呢?他打人是不對,但是同學們說他壞話卻沒有受到批評,這是不公平的。

在沒有弄清狀況之前就下結論,這是一個人民教師不應該做出的事情。作為老師,更該要好好地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不要看到誰掉眼淚就是受了委屈,然後把另一個人亂罵一通,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話,被冤枉的學生得受到多大的傷害啊。

他也想讓媽媽像對妹妹微笑那樣對自己啊,他也想讓老師誇獎他是個好孩子啊,可是他總是惹他們生氣,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過問題,從來沒有和他認真的溝通過,從來沒有了解過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長還少嗎?他們從來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覺得他們必須要聽自己的話,不聽就是叛逆。可是,家長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孩子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著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你們憑什麼把在這個年紀孩子表現出來的這種獨立總結為叛逆?

孩子們在慢慢長大,已經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他已經不是那個遇到什麼問題只會在你懷裡哭鬧的小孩了,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鼓勵孩子勇敢直前,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而不是處處覺得孩子做得不對,一定要讓他服從你的命令,這不過是因為你那變態的掌控欲罷了。

家長們可以把命令式改成鼓勵式。經常鼓勵孩子,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笨啊,我生你出來有什麼用?」之類的話,這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實在是太大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00後都在說:「我很羨慕30後,因為他們的父母是00後。」這樣的話呢?因為00後告訴大家,成長靠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他們經歷過被自己的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的心酸,經歷過被同學背叛,經歷過被老師冤枉,經歷過晚上獨自一人躲在被窩裡哭泣,經歷過在餐桌上被家長罵哭,眼淚掉進碗裡。

而為什麼會有這些情況出現呢?因為家長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總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頭逼著孩子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其實,家長們應該好好地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真正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使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還有,家長們總是否定孩子,也會造成孩子的不自信,就像這個故事裡講的一樣,因為媽媽和老師總是批評小男孩,就讓小男孩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當一個孩子有「我真的是一個壞孩子」這樣的念頭萌生的時候,他可能就會想「反正你們都覺得我是壞孩子,那我就真的變壞好了」這樣的話,不是毀掉了一個孩子嗎?

故事的最後,老師讓同學們寫下自己的願望,小男孩寫了「請不要生氣」這五個字,老師看到後,哭了,又馬上打電話給小男孩的媽媽,他們都和小男孩道了歉,說「對不起,我不應該總是批評你。」

老師和媽媽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向小男孩表達了自己誠懇的道歉,他們都做得很好,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向孩子道歉。這個時候,不管之前你怎麼誤會過孩子,孩子也不會跟你計較了,因為不管怎樣,你們都是我們的父母或者老師啊。

最後,我想說,這本繪本真的很值得大人們去閱讀,去反思自己,去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多溝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與他共情,這樣,孩子就不會叛逆,不會暴躁。我呼籲家長們正確疏導孩子的情緒,因為這樣會給孩子的成長增添動力。

我也呼籲讀這本書的孩子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和老師傾訴,因為人與人需要心靈的溝通。

相關焦點

  • 《請不要生氣》告誡父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比生氣更重要
    在書店看到這本《請不要生氣》,隨便翻了幾頁,感覺是一本可以解決困惑的一本書,於是把它帶回家仔細閱讀。《請不要生氣》豆瓣評分8.2,是一本表達孩子心聲的繪本,也是一本大人應該看的繪本。這本書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孩子總是惹大人生氣,他也很納悶,他也很希望大人不要因為他而生氣。
  • 叛逆不是天生的,孩子叛逆的背後是你沒「讀懂」他
    孩子叛逆的背後,父母真的讀懂了嗎?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當時的感受。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學會理解孩子,不要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而是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的原因。
  • 10天,8歲失聯小男孩還沒找到:你了解叛逆期孩子內心表達嗎
    導讀:10天,8歲失聯小男孩還沒找到:你了解叛逆期孩子內心隱性表達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0天,8歲失聯小男孩還沒找到:你了解叛逆期孩子內心隱性表達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育男孩,請先進入男孩世界,不要用這種方式磨掉孩子身上的銳氣
    文|酷媽任何一個男孩,都有神秘和豐富的內心世界,父母只有真正的走進那個世界,才能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才會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優秀。記的有一次他和哥哥一起去遊樂場,有一個攀巖項目,孩子看著哥哥上去了,其實他內心非常想爬,但是他不敢,他害怕,在那站著看了好一會,我看到了,就鼓勵孩子說:兒子,你也可以,你可以試試,如果不行就下來,你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 《請不要生氣》---一本值得大人反思的繪本
    作者:寶寶知道 豆奶1979你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嗎?《請不要生氣》這本書與其說是給孩子看的繪本,不如說這是寫給大人看的,一本讓大人們去反思的書。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無論是在家還是學校,總是惹人生氣。
  • 為什麼男孩更容易叛逆?讀懂孩子叛逆的3個真相,養成暖男並不難
    叛逆的本質上是一個人自我覺醒的過程,這件事不分性別,每個人都會有所謂"叛逆"的階段。而之所以人們對於男孩的叛逆更為忌憚,主要是因為男孩和女孩在叛逆期的表現方式不同,他們只是「看起來更叛逆」。
  • 啟德特訓學校一位叛逆男孩的成長故事!
    啟德特訓學校一位叛逆男孩的成長故事!如今,由於許多家長忙於事業,再加上網路遊戲等誘惑,許多原本聰明、懂事、孝順的好孩子變得「叛逆」,找不到學習的意義,逐漸迷失了方向,成績下滑。但是,「叛逆青年」其實本身並不叛逆,他們往往是由於感受不到來自家長、老師和周圍人的愛。
  • 男孩青春期太叛逆怎麼辦?教你制服叛逆男孩,不打不罵
    這時 他們的心態是「半獨立、半依賴」,當他們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又無法成熟地面對自己的內心,這種矛盾讓他們感到措手不及,若是遇到不開心的人或者事情難免會變得急躁。 除此之外,青春期往往是在男孩的初高中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承擔著很繁重的學習壓力,「 叛逆」最終會在難以承受的時候爆發。
  • 《請不要生氣》:那些在「偏見」下長大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是不是覺得自己為了孩子好?但是,你沒看到的是,孩子快被父母的話打擊的沒有信心了,甚至對人生都失去了希望。這就是父母的偏見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和負面影響。 在繪本《請不要生氣》裡,也有一個小男孩,被大人用帶有偏見的語言傷害著。小男孩說「我總是惹人生氣,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
  • 愛貝英語丨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懂他的「叛逆」,你才能成為好父母
    很多時候,孩子希望有自己獨立選擇的權利,他們不想事事都聽父母的,所以就用「反抗」來宣誓自己的主權。教育心理學認為:孩子與父母對著幹,是源自於內心的無助和困惑,當父母告訴孩子「不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而通過反抗來尋找一種心理的平衡。
  • 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不懂他的「叛逆」,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作家劉娜說:「搗蛋,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求教信號。」如果父母及時察覺他的無助,將他從困頓中解救出來,他自然沒必要用調皮搗蛋的行為掩蓋自己的無能。如果父母及時看到他的需求,適時提供幫助,內心得到滿足的孩子,自然不需要用叛逆的方式博取關注。越叛逆的孩子,其實越無助。
  •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媽媽請放手,讓爸爸領航
    然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往往會不知所措。你覺得失落、被背叛、受傷、被拒絕、有時還伴隨著生氣,覺得那個可愛、親密的孩子到哪裡去了?特別是升入初中、高中後,面對這一重要階段的壓力,各種學習和環境的變化,孩子開始有各種叛逆行為了。
  • 孩子老說這幾句話,不是叛逆而是在求救
    當孩子說「隨便、都行」的時候,他是真的完全不在乎、沒想法?還是被逼無奈的無聲妥協?當孩子說「我不去、我不要」時,他是因為不喜歡而拒絕?還是在害怕什麼?「言外之意」,不去感受背後的真實需求、研究原因,而是一味地憑主觀感受就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認為孩子「沒主見」「不懂事」「沒良心」「膽小怯懦」「叛逆」。
  • 4歲男孩嫌棄爸爸醜:父母讀懂孩子話語背後的潛臺詞了嗎?
    他特別生氣地回答:「沒有毒,爸爸醜!」譚論惟妙惟肖地學著爸爸的樣子,惹得臺下的爸爸一陣不好意思,譚論問爸爸:「你還沒我帥,你還英俊?」爸爸在聽到孩子的嫌棄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糾結自己長得醜還是不醜,需要讀懂孩子話語背後的潛臺詞,不然孩子會繼續扎你的心。作家安妮·賽克頓曾說,爸爸是什麼樣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目的爸爸是什麼樣的人。
  • 4歲男孩嫌棄爸爸醜:父母讀懂孩子話語背後的潛臺詞了嗎?
    作者:心海一隅(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最近看到一則好玩的視頻,江蘇蘇州的4歲男孩果果,媽媽因為感冒了,就讓果果跟爸爸一起睡覺,果果為了能跟媽媽睡,就開始了「表演」。他先站在媽媽床前噘著嘴裝可憐,還咳嗽給媽媽聽,媽媽不為所動,堅持讓他去跟爸爸睡,他著急地揮著手跳著腳表示:「不要!不要!」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爸媽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大喊大叫都管用
    文/璇璇說育兒大家的孩子是不是都有這種問題,越是管他,他反而越和你對著幹。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即使知道是為了他好,他也擰著脖子和你說,你不對。但是爸媽有沒有想過你的管束方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才導致了孩子出現越管越叛逆的現象出現。
  • 13歲男孩地下車庫吃住6天:比起孩子的叛逆,更重要的是父母覺醒
    最令人為之動容的是,母親聲淚俱下的那句:「爸媽很愛你,只是愛你的方式錯了。」扎心了……父母對的孩子的愛是無需置疑,只是,以愛的名義上演的一幕幕打罵式的教育之下,孩子慢慢地,變成了另一個人。毀掉孩子一生的隱形殺手,不是貪玩,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愛」,是父母帶著「愛」的打罵式教育。02 孩子叛逆的根源在父母打罵孩子原本是想給孩子一個下馬威,讓孩子長記性,沒料到,正是自己親手把孩子推到極端。
  •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很重要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很重要。閱讀與識字很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視覺專注,聽覺專注與理解能力。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表情。如何學會做父母是一件大事情。家庭教育很重要。陪伴孩子,有超前學習意識很重要。訓練孩子入幼兒園的生活技能與自理能力,這個很重要。早教,真的很重要。我兒子一歲七個多月,可以從現在起教他學習。我也要學習育兒知識,多看書,多學習,多教,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母親。早起很重要。
  •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家長也有「鍋」,「溫暖教養術」了解一下
    而這些叛逆行為,都有從弱到強的對照,父母不需要太過擔心,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慢慢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才是最有效的方式。03面對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的情況,「溫暖教養術」了解一下一.當然,孩子叛逆,家長也有「鍋」。在指責孩子同時,家長也要反省自己,平時是不是習慣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嚴格要求孩子做到完美。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沒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和感情。作為父母,更重要的是立足於家庭,解決好矛盾,照顧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
  • 熊娃犯錯,別急著生氣
    爸媽們總想孩子有出息,總想孩子優秀,所以當小朋友出錯時,爸媽們總是急忙去批評指責孩子,結果越指責反而結果越壞。專家透露,人在有情緒時,很難聽進去別人的建議。所以爸媽在育兒時,要等孩子心平氣和後再教育!孩子內心真實想法是什麼當孩子語言具有攻擊性時,爸媽不要急於生氣,而是雙方冷靜後去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