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2020-12-18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要是還不過來洗澡的話,那你就自己洗衣服了。明天上課被老師罵了也不要怪我。"今天晚上孩子不知道在幹什麼,叫了她幾遍過來洗澡,她就是不來。我一生氣就對孩子這樣說話。說完之後,效果確實有,孩子趕緊過來了,但是我感覺到她全程都不開心,所以她沒有跟我向往常一樣跟我聊天、說話並且還一臉委屈的樣子。可是我單純的就是想讓孩子快點過來洗澡,才可以早點休息。

也許很多的家長也會這樣有的時候明明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卻對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傷害了孩子,於是孩子也漸漸的遠離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好好說話變得很難。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有研究表明:家長如果可以讀懂"冰山理論"的話,可以實現高質量的"親子溝通"。

"冰山理論"是什麼

來著自百度百科的解釋是:

冰山理論指的是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夠看到的東西往往只是表面上的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卻在內在的世界藏在更加深層次,不為人所見,就和冰山一樣。其中包括行為、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這七個層次。實際上這是一個隱喻。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所提出來的。也是薩提亞家庭治療、教育孩子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冰山"是一個隱喻那麼它實際上是什麼呢?

破譯"冰山"隱喻

從百度百科的解釋我們了解到薩提亞的"冰絲理論"是一個隱喻,主要包括七個層次:行為、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己。現在我們一起來一一破譯它們的含義:

1、行為

孩子的、家長的行動以及他們之間的所發的事情。

2、應對方式

這個層次中包含著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和表裡如一。這個層次對於家長的要求是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不能夠只是一味的生氣、急躁或者是指責孩子而應該心平氣和的孩子聊並且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即是:說出來的和心裏面想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3、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

喜悅、興奮、著迷、憤怒、傷害、恐懼、憂傷、悲傷等等。

4、觀點

信念,假設,主觀現實,思考,想法,價值觀

5、期待

對自己,對別人,來自他人的期待

6、渴望

愛、接納、歸屬、創意、連結、自由等等。這裡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被愛、被認可、被接納、被認可、自由的含義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

7、自己

是要清楚自己是誰,要擁有靈性、靈魂、生命能量、精髓等等。

可能即便是一一破譯了這七個層次的隱喻之後,很多的孩子可能也沒有辦法了解"冰山理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更加關心的是到底要怎麼做才可以掌握"冰山理論",實現提高親子溝通質量。不要著急,下面我們通過"冰山"的幾個層次進行深度破譯來幫助家長更好的去理解這個理論,從而掌握它。

"冰山理論"應該這樣用

仔細研究孩子的行為、語言背後的原因其實家長和孩子好好說話和難,很大的一部分的原因就是:

家長沒有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在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或者是說出一些不太好的話的時候家長只是一味地指責並沒有仔細的去研究孩子的這些行為、話語之後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比如說:在孩子上學之後,大部分的孩子都會遇到一些自己不擅長的學科,英語可能是大部分孩子頭疼的科目。當孩子在語言上表達自己說"我真的很討厭英語,我不想也不要學英語"。行為上英語書丟在一邊,但是不久之後又拿回來看。家長聽到孩子說的話以及看到孩子把英語書丟在一邊想不要著急上火罵孩子。

而是要去領悟孩子話語、行為背後的原因。其實,在實際上孩子卻是在說"學不會英文真的會讓我很難受,所以我得努力學啊"。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把丟在一旁的英語書拿回來看。面對孩子的這樣"表裡不一"的行為言語家長可以這樣子做:

家長需要鼓勵孩子:"英語現在對了來說的確是很難,但是你還是可以學會它,因為爸爸媽媽會陪著你一起學習,我們一定可以學好的,對嗎?"家長這樣反問孩子的同時在無線之中也激勵了孩子,給孩子信心。孩子他就不會一直陷於"英語好難,我不想學。"的狀態中,反而會鼓起信心把英語給學好。

尊重孩子很多的家長會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總是當著別人的面說孩子的一些"糗事"來逗樂大家,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孩子雖小,但是他也有一顆小小的自尊心,他不介意在你面前出糗是因為你是他最親密的人,但是其他人不一樣,所以家長不要再在外人面前說自己孩子的糗事了。

我想起之前看過了一期綜藝節目:宋丹丹和兒子巴圖一件參加的,本來是一個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的節目卻因為宋丹丹的話讓他兒子很是尷尬。感覺自己變得不會和孩子好好說話了。節目中有這些情景:

宋丹丹看到其他人在為大家做早餐,她打趣地說:"我就是生了一個廢物,啥也不會幹,再看看人家的孩子。"可是當巴圖為她煮雞蛋的時候,她卻在一旁不僅說他笨手笨腳的,煮個雞蛋都煮不好,還埋怨他生的火的揚起的菸灰弄髒了她的臉。不僅如此,還將巴圖小時候的一些糗事當笑料逗大家開心。節目中巴圖羞得是一臉通紅。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曾經在《中毒的父母》中說道:

小孩子是不會去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又是笑話的;但是他們會相信並且記住自己父母所說的有關自己的一切話,並逐漸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所以家長要特別是在孩子的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讓孩子做他自己

特別是當孩子上學之後,家長就會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對成績、比智力……家長一旦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存在一定的差距之後就拼命地想要讓孩子追上別人的孩子的步伐,於是給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等等。

家長從來都沒有問過孩子需要什麼?他到底喜歡什麼?家長只是一味地以"都是為了你好"為理由讓孩子照著去做甚至有些家長還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讓孩子失去了自我。

不久之前的在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名教師,她的孩子正在上高三所以她為了女兒的高考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一心為孩子的高考,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她知道孩子的心裡不想去清華北大,想讀航空專業,可是她不允許。她的孩子一直都是以"別人家的孩子"的身份存在,是一名學霸,可是就是因為她家長的逼迫讓如此優秀的孩子的了抑鬱症,想要自殺。

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喜歡的是什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逼迫孩子最後讓孩子失去自我,失去自由。家長更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做他自己,讓他有自己的追求。

當孩子和家長好好說話難的時候,把"冰山理論"給讀懂一切都不是問題。家長這句話:想要好好和孩子說話,讀懂"冰山理論"是關鍵;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不是問題。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有效溝通太難了!想和孩子好好說話,話說出口總變味,怎麼辦?
    在家庭教育中,好好說話是一個溝通的基本要素。然而,大多數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都很難做到好好說話,因為不好好說話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壞習慣。改變之艱難,到底卡在了哪裡?這期內容,我們來一起學習下。在好好說話的問題上,如果往前走,是好好說話,反方向就是不好好說話。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感覺自己在努力往前走,可是一張嘴卻走向了反方向,根深蒂固的溝通習慣改善總是艱難,可是再艱難的改變如果你願意都是可以的,前提是我們願意真的認真學習、深入探討,找到問題的根源。不怕出問題,就怕出了問題完全束手無策,不知道關卡在哪?不知道到底哪是出問題的環節?
  • 所謂良好的親子溝通,無非就是我們都」好好說話」
    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大概是這屆父母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市面上也經常會有很多類似的書籍,比如親子溝通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內容。
  • 親子溝通困難重重?想和孩子好好說話,父母不妨試試「我向信息」
    文丨媛媛(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不少父母都抱怨孩子才是小學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溝通困難的情況。有些進入青春期的父母更是小心謹慎,語氣稍微重了點免不了就是一頓爭吵,越來越多的家庭覺得親子溝通困難重重。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細看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我們能在其中發現不少的問題,導致親子之間爭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沒能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父母,結果就造成了溝通阻礙。人與人需要溝通,這是每位父母的共識,而且良好的溝通還是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發展的基礎。
  • 父母和孩子好好說話,卻如同對牛彈琴,有效的溝通應該明確區域
    朋友的這次經歷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是因為母女兩人沒有鎖定彼此雙方的溝通區域,而這正體現了「喬哈裡視窗理論」。喬哈裡視窗理論是指一種人的溝通技巧和方法。這個理論最初是由喬瑟夫和哈裡提出來的,把溝通分為了四個部分——開放區、隱秘區和盲目區、未知區。不同的部分暗示著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不同的心態,要達到完美有效的溝通,就必須要這四個部分進行有機融合。
  • 3個親子溝通小技巧,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智慧父母提前看
    父母與孩子之間日常的情緒和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養成。積極正向的溝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而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一定是從父母好好說話開始的。3個親子溝通小技巧,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智慧父母提前看!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心理學家說:中國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是日常溝通中,家長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以父母的身份去提問或者單一的拋選擇題。好好說話,其實並不像字面用詞那麼簡單。親子交流困難的家庭中,常見的對話如下:孩子:英語老師太煩人了!父母:別的同學怎麼不說老師煩?凡事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媽,你說話態度不能好點嗎?父母:到了社會別人也對你態度好?誰慣著你?
  • 親子溝通無效?其實說話內容重要,語氣和態度更重要
    以後你別和我來超市了。「男孩朝媽媽吐了吐舌頭,拉著長音回答道:「知-道-了!」然後,背過身去小聲地嘀咕了一句「真嘮叨」,媽媽立馬火冒三丈,「你這孩子說不得了,我說錯了嗎?你還敢頂撞我了?」站在一旁的孩子的爸爸,趕緊來個母子倆滅火,「行了,別吵吵了,有事回家說,大庭廣眾之下讓人笑話。」「你就護著孩子吧,我現在都沒法和兒子說話了,我和他好好說話,他還是會懟我。」
  • 《親子溝通密碼》:父母會溝通,孩子會改變
    看了很多育兒書,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親密育兒,有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更能擁有良好的性格;不能打孩子,避免形成暴力解決問題的思維;不能吼不能罵,容易激發逆反心理。所有的這理論,在孩子隔三岔五冒出來問題時,又顯得有些空洞。 家裡的大寶都快五歲了,特別懶,自己的玩具從不收拾,幫忙遞個東西喊都喊不動,奶奶經常念叨二寶勤快,大寶懶。
  • 父母和孩子的各自固執:好好說話和好好傾聽,很重要,要學會溝通
    在孩子成年以後,如何和孩子好好相處,可能很多父母都會焦慮。大家都是愛孩子的,但孩子總是不聽話,總是自說自話,辜負自己的一番苦心。父母在這個時候,總會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聽話了,卻忽略了自己有沒有好好說話,是不是端著家長的架子去責罵而不是溝通。
  • 多數青春期孩子有輕生念頭,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讀懂孩子心
    2019年進入最後一個月了,不少網友這時候就會表示"希望這個月好好的!2019年太難了!"2019年的確不容易,上至世界、國家都經歷了不少大事件,下至個人也是曲曲折折。其中,崔雪莉、具荷拉明星抑鬱自殺這兩件事情如同重錘擊在我的心上。兩個多麼年輕的生日就停止在今年,兩個如此陽光可愛善良的人就只剩下過去。
  • 講座回顧 | 愛孩子就是好好說話,高效親子溝通就是如此簡單!
    對於每位父母來說,親子溝通都是門必修課。如果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障礙,那麼孩子會怨恨,家長會煩惱,家庭中充滿爭吵聲。掌握正確溝通的藝術,既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又能將自己的意願傳遞給孩子,不傷害與孩子的感情。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辦法!
  • 孩子行為背後的奧秘,薩提亞冰山理論
    事後我和孩子溝通後,發現孩子當時的內在很豐富。孩子被推出房門的這一刻,內心很害怕、很恐懼,因為被媽媽推出了門外;他很委屈,因為被媽媽批評了;他很生氣,很憤怒,因為媽媽不讓他在床上玩耍,還把他推出去!他可能很困惑,不知為何媽媽不讓自己這樣玩!他期待媽媽允許自己可以在床上再玩一會兒;他想讓媽媽允許自己偶爾踩到她。
  • 孩子遇困難,為何安慰沒效果?「冰山理論」幫你知因曉法
    導讀:孩子遇困難,為何安慰沒效果?「冰山理論」幫你知因曉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遇困難,為何安慰沒效果?「冰山理論」幫你知因曉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了解下冰山理論
    其實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冰山理論」當中。親子所處的「冰山式」的家庭氛圍中這裡的「冰山式」氛圍並不是單純的指冷漠、冰冷,更多的是指父母和孩子陷入了「冰山理論」當中。1、什麼是「冰山理論」冰山理論是薩提亞在家庭治療當中的重要理論,它是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得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
  • NLP親子溝通聖經|真正智慧的父母,都選擇這樣提升自己
    這是一門能夠讓父母輕鬆讀懂孩子、孩子懂得如何無拘無束地與父母溝通的實用性很強的學問。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狀況,或者已經形成不良習慣,纓子老師融合NLP、薩提亞等親子課程的精華,獨創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通過學習,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回正常的成長軌道,與父母重新恢復有效而親密的溝通,贏回孩子的"心"。
  • 集美區坑內村開展請跟孩子好好說話公益講座
    為了促進親子間的和諧溝通,2020年10月18日上午,集美區坑內村婦聯攜手坑內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甘元蓉老師來為坑內村家長開展《請跟孩子好好說話》講座。講座通過理論加現場問答互動的方式進行授課,讓家長從中學會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 先通情,後達理——高效親子溝通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聽懂孩子的話,讀懂孩子的心。」也就是學會和孩子共情,換位思考。那麼,要想讀懂孩子的心,高效的溝通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簡單來說,溝通就是說話,但是「話有三說,巧者為妙!」和孩子溝通也是這樣的,積極善意的心態,往往會給出積極的暗示,使孩子得到戰勝困難、不斷進取的力量;反之,消極惡劣的評判,則會使孩子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變得冷淡、洩氣、退縮、萎靡不振。這就引出了今天這個話題——高效親子溝通。這也是我們泡泡堂的第二堂課。
  • 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好文)
    好好和孩子說話吧,良好的親子溝通,是需要刻意練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到孩子,沒關係,道完歉下次繼續;會有挫敗,會有沒做好的自責,但是痛苦的成長,都是值得的,好的模式會越練越熟。心理學家說,中國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就是日常溝通中,家長關注孩子感受,和孩子把天兒聊舒服的能力。仔細揣摩葉一茜和女兒的溝通模式,會發現她像一個考官一樣,不停的拋給女兒問答題和選擇題。
  • 不能和他人好好說話,是我們有了什麼問題嗎?
    01我們缺乏與他人好好說話的能力溝通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溝通可以事半功倍,增進感情;而無效,甚至失敗的溝通很可能會惡化溝通雙方的關係,並進一步影響事態發展。因此,如何提高溝通效率,建立良好溝通關係已成為親子教育、職場發展、人際關係等領域的關注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