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良好的親子溝通,無非就是我們都」好好說話」

2020-12-20 騰訊網

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大概是這屆父母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市面上也經常會有很多類似的書籍,比如親子溝通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內容。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多數不會有這樣的困擾,他們很少會關注孩子在想什麼,更不會去考慮什麼「親子關係」,他們心裡的親子關係其實等同於血緣關係,就是兒子就是兒子,老子就是老子,這是客觀存在永恆不變的事實,不需要去質疑,去經營,去維護。

也因此會有很多荒謬的論調產生,比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啊,比如「父子沒有隔夜仇」啊……(而事實證明父母真的會做錯很多事,而親子之間的很多隔閡不僅會延續到第二天,甚至會延續一輩子)

這一代的我們則更多的會關注孩子的心理,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因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會更注重打造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但卻有很多時候,往往事與願違。

到底親子關係中的鑰匙是什麼呢?三寶媽覺得,是溝通。

任何一段關係的維護和發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溝通基礎上的。

而與孩子的溝通,歸根到底不過就四個字——好好說話。

可能很多人都會很困惑:我在和孩子好好說話啊,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怎麼辦?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你的「好好說話」,其實真的沒說好。

關於好好說話,奇葩說的團隊出過一本特別好的同名書籍,馬薇薇、黃執中、邱晨等辯論大咖,這些最會說話的人,將好好說話的技巧一點點拆分詳解,告訴你遇到各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怎麼說才妥當,才能正確的表達你的想法。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將說話的場景細分成了五種:

演講——權力的形成(吸引、聚焦與引導)

溝通——權力的流動(避免衝撞與協調轉向)

說服——權力在對方(無權的一方要改變有權的一方)

談判——權力在雙方(雙方要合作,才能解決問題)

辯論——權力在他方(雙方無權決定勝負,通常由中立的第三方裁決)

這樣一列出來,就很有趣了,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我們認為自己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真的是在溝通麼?

是不是在演講?(自己一個人誇誇其談個沒完,孩子只能被動的聽),

是不是在談判?(跟孩子談條件甚至在威脅,如果不XXX,那麼就XXX),

或者是在辯論?(就某個問題按照自己的想法跟孩子對峙,但自己同時充當了辯手和裁判的雙重職責?)

溝通的關鍵,在於想法的交流,就是雙方之間都可以輕鬆愉快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同時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協調或者轉向。

而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往往會演變成為地位上的壓制,就是這段時間最流行的明言明語

「聽我的,都聽我的!」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這種單向的傳達,強行輸入自己的結論,質疑對方的想法,只能將溝通演變成為爭吵,甚至關閉了溝通渠道。

前段時期熱播的《小歡喜》引發了不少討論,三寶媽雖然沒有完整的追劇,但是看到的幾個片段卻也深深的震撼了我,尤其是陶虹扮演的宋倩和女兒英子的幾場衝突。

在外人看來,宋倩和英子應該是那種模範母女,媽媽有知識有文化,,不僅能照顧女兒起居還能輔導女兒功課,所有心思都撲在了女兒身上;英子乖巧懂事成績好,能體諒媽媽的辛苦懂得媽媽的不易,且次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這樣一對母子,竟然最後鬧到英子抑鬱症要跳海的地步,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有人說宋倩太強勢了,她所有的為了女兒好做的一切,都是她以為的好,而完全看不到女兒在想什麼,想要什麼。

英子最後在橋上對她的控訴也是:「我怎麼跟你說啊,你永遠都在想著自己的,永遠聽不進去我想要什麼……」

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在於:她們的溝通方式。

最經典的一次吵架,發生在英子逃課去爸爸那拼樂高,和爸爸的女朋友小夢阿姨在廚房做飯,並且把宋倩起早給她熬的燕窩給小夢阿姨喝,被宋倩抓個正著的一幕。

宋倩在這裡簡直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教科書般的錯誤溝通,幾乎每句話都準確的擊打在了親子關係的死穴上,讓我們來看看她都是怎麼說的:

「不上學可好玩了是吧?」「你這麼騙你媽可好玩了是吧?」

「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壓力大,我壓力不大啊?」「我是老媽子是吧?」

「你怎麼能做出這種事情,你對得起我麼?」

這一連串的語言被網友稱為「窒息式的逼問」,最終將原本還很誠懇道歉的英子逼到崩潰,違心說出了:「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她就是比你好」這樣戳心的話。

原本都是相愛的親人,為什麼會將矛盾激化到如此地步,如何避免這種「溝通災難」?

有一個簡單的溝通雷區守則可以參考,就是有這麼幾句話,情緒再差也別輕易出口:

1、貶低詆毀孩子的話——「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看看你那個豬腦子!」

2、 壓制性的話——「你小小年紀懂什麼?」「聽我的,只有大人知道什麼對你是最好的。」

3、 反問式的話——「你能不能用點心?」「你是不是覺得學習是給我學的?」

4、 諷刺性的話——「長本事了是吧?」「翅膀硬了是吧?」「就你那樣還能贏?」

5、 強迫式的話——「這事沒商量,必須聽我的!」「不行!」「你必須XXX,聽見沒?」

6、 威脅式的話——「再哭我不要你了啊!」「再不聽話就把你丟出去餵狼!」

7、 哀求式的話——「小祖宗,我求求你了!」「你心疼心疼媽媽吧……」

8、 抱怨式的話——「我為了你才變成這樣的!」「你對得起我麼?」

9、 賄賂式的話——「吃完這口飯就給你糖吃好不好?」「考90分就給你買大飛機!」

這樣的親子溝通,要麼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淵,更加喪失了前進的勇氣,要麼堵塞了親子溝通的出口,讓孩子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無用的,父母根本聽不進去,要麼將期待放到孩子身上過重,給孩子以極大的壓力,覺得自己要對父母的情緒和幸福負責。要麼扭曲了正常的親子關係,變為犧牲者和享受者,或者利益交換的關係。

反思自己,其實上述所有的語言,偶爾也會從嘴裡冒出來,尤其是賄賂式或者威脅式的語言,經常會在陪娃寫作業的時候交替出現。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溝通基礎,是平等和尊重,是不會讓他們感受到壓力和威脅的情境下的和諧交流,他們希望獲得的是鼓勵和肯定,而爸媽卻往往盯住的都是缺點,揪著一點不足放大到影響未來影響人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大肆評論和批判,這種做法,只能將孩子越推越遠。

如果你真的想養出一個好孩子,想維繫你和孩子之間親密的親子關係,請永遠記得將這幾個字印在心中,它們是:

理解、相信、鼓勵、認可、讚美,以及接納。

一定要告訴孩子 ,你時刻都在為他的存在感到驕傲和幸福。

相關焦點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心理學家說:中國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是日常溝通中,家長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以父母的身份去提問或者單一的拋選擇題。好好說話,其實並不像字面用詞那麼簡單。你看,溝通的小船說翻就翻了~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總是愛講道理的大怪獸,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說是一個小巨人,家長沒有養成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說話的習慣,總是高高在上,也讓孩子養成了依賴順從,而不是溝通。家長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就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 親子間不能好好溝通?道理都懂,雞湯沒用,找對癥結是關鍵!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我們和孩子的溝通就是不平等的,從你的思想到你的語言,加上你的語氣再配上猙獰的表情,容不得孩子有一點辯解。他越爭辯你越生氣,訓斥會越來越兇,甚至上演拳腳功夫。其實,你更生氣的孩子頂嘴的本質是孩子質疑了你的家長權威性。他的公然挑戰,讓你在短時間內黔驢技窮,你只能用更兇的表情更可怕的語氣暫時壓住孩子。從而完全忽略了我們的目的是告訴孩子錯在哪,以後如何避免再發生類似錯誤。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今天晚上孩子不知道在幹什麼,叫了她幾遍過來洗澡,她就是不來。我一生氣就對孩子這樣說話。說完之後,效果確實有,孩子趕緊過來了,但是我感覺到她全程都不開心,所以她沒有跟我向往常一樣跟我聊天、說話並且還一臉委屈的樣子。可是我單純的就是想讓孩子快點過來洗澡,才可以早點休息。
  • 李佳琦直播間對楊冪開黃腔道歉:所謂高情商,就是懂得好好說話
    不少網友都大讚楊冪情商高,絲毫沒有被李佳琦的言論影響情緒。有人說,高情商,就是懂得好好說話。一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也是基本的善良好好說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溝通能力,卻又不僅僅是溝通能力的一種。好好說話,其實涵蓋了另一個層面的意思,就是對情緒的管理和自控能力。其實這樣的能力是很多人並不具備的。
  • 五個妙招 助力於良好的親子溝通
    >五個妙招 助力於良好的親子溝通2012-05-11 09:25:3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之後,當孩子出生時,親子之間漫長的溝通過程就開始了。  每一位父母都想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以及心靈的溝通。當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眼光凝視父母,用表情來告訴父母自己的心情,他們喜歡父母的撫摩,喜歡父母與自己對話。
  • 親子溝通秘訣:說話內容佔7%,我們認為不重要的93%才是關鍵
    「你就護著孩子吧,我現在都沒法和兒子說話了,我和他好好說話,他還是會懟我。」孩子的媽媽委屈地抱怨起來。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一幕,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會上演,有很多父母都很想和孩子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但每次往往都是以爭吵來結束,為什麼親子溝通就這麼難呢?
  • 講座回顧 | 愛孩子就是好好說話,高效親子溝通就是如此簡單!
    對於每位父母來說,親子溝通都是門必修課。如果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障礙,那麼孩子會怨恨,家長會煩惱,家庭中充滿爭吵聲。掌握正確溝通的藝術,既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又能將自己的意願傳遞給孩子,不傷害與孩子的感情。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幾個辦法!
  • 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好文)
    好好和孩子說話吧,良好的親子溝通,是需要刻意練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到孩子,沒關係,道完歉下次繼續;會有挫敗,會有沒做好的自責,但是痛苦的成長,都是值得的,好的模式會越練越熟。家長日積月累的負面溝通模式,在不斷的否定,批判中,冷了孩子的心。心理學家說,中國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就是日常溝通中,家長關注孩子感受,和孩子把天兒聊舒服的能力。
  • 不能和他人好好說話,是我們有了什麼問題嗎?
    01我們缺乏與他人好好說話的能力溝通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溝通可以事半功倍,增進感情;而無效,甚至失敗的溝通很可能會惡化溝通雙方的關係,並進一步影響事態發展。因此,如何提高溝通效率,建立良好溝通關係已成為親子教育、職場發展、人際關係等領域的關注熱點。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不論與朋友、同事、上司亦或是客戶相處,都離不開順暢的溝通。一個不會溝通的人,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這個角色就是父母。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 親子溝通困難重重?想和孩子好好說話,父母不妨試試「我向信息」
    文丨媛媛(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不少父母都抱怨孩子才是小學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溝通困難的情況。有些進入青春期的父母更是小心謹慎,語氣稍微重了點免不了就是一頓爭吵,越來越多的家庭覺得親子溝通困難重重。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不說話的溝通
    雖然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信息溝通不完全是「55387」規律的,但是梅拉比安教授的研究結果,還是可以給我們很大啟發,那就是溝通中很多信息是在語言之外的。尤其是面對青春期孩子,他們對外界信息更敏感,解讀能力也更強,父母在和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時候,更應該利用「55387」規律,學習用適當的身體語言、實際行動,來表達態度。有時候不說話的語言,帶給孩子的震撼會更強烈,影響孩子的效果也會更持久。比如,當家長想表揚孩子的時候,可以給一個肯定的眼神,可以拍拍肩膀,可以給一個擁抱,也可以晚上做一份孩子愛吃的大餐。
  • 親子溝通無效?其實說話內容重要,語氣和態度更重要
    「你就護著孩子吧,我現在都沒法和兒子說話了,我和他好好說話,他還是會懟我。」孩子的媽媽委屈地抱怨起來。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一幕,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會上演,有很多父母都很想和孩子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但每次往往都是以爭吵來結束,為什麼親子溝通就這麼難呢?
  • 溝通=說話?你想錯了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我們每天都在和親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產生溝通,可是溝通後的結果是否盡如人意? 作為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變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往往親子溝通是最讓你無法流暢和滿意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溝通的藝術。什麼是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是屬於溝通裡面的一個分支,是所有溝通中的一部分,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 體會正反心態看圖說話 「卡牌傳情」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11日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楊紀歐)寒潮來襲,卻擋不住社區居民渴望學習的熱情,擋不住他們參加社區活動的腳步,1月10日上午,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卡牌傳情」OH卡親子關係藝術溝通工作坊熱鬧進行,14對親子跟著老師玩分組遊戲《你比我猜》,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正反兩種心態看圖說話。
  • 家長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好好溝通有方法,要這樣說話
    孩子冷冰冰的,都不跟自己溝通。當孩子把家長當成了對立面的時候,當孩子把交流溝通的心門關閉的時候,家長的教育簡直是沒有任何作用了。這種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場面,是怎樣形成的呢?如果家長每天把自己跟孩子說的話錄下來,自己聽一聽,就會發現,原來,孩子現在的樣子,就是自己語言裡描繪的樣子。身為家長,怎樣跟孩子說話,怎樣跟孩子溝通,是智慧啊。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就是因為你整天沒完沒了的要裙子!我嫌你麻煩!」 很多年後,玲玲回憶起這件事,都還覺得難過。買裙子明明是件很開心的事情,為什麼家長非要補上那句傷人心的話? 因而,家長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3. 與孩子溝通不是批評與命令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家長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來與孩子好好溝通,大多數的溝通也都是發生在孩子做錯什麼事了。 家長有什麼事想讓孩子幫忙做,或者孩子請求家長達成什麼願望等。
  • 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導讀: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親子溝通從何時開始才是最佳節點?
    越來越多的父母注意親子溝通的方法,更有甚者還會看很多書籍甚至學習課程,來達到良好的親子溝通的目的。其實我們自己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只是沒有及時發現,再到後來沒有使用正確的方式,才會導致親子溝通有障礙,那麼什麼時候才是親子溝通最佳時間節點呢?
  • 家有叛逆女兒,親子溝通成挑戰!|《好好說話2》教我4大應對技巧
    【導語】蔡康永說過: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當家有一個叛逆的8歲女兒,如何好好溝通,就成了我們每天的挑戰之一。某天早上,因為爸爸煮的早餐不符合女兒的胃口,她和爸爸大發脾氣,不願意吃早餐,還不願意上半小時後的英語線上課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