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變「醫託」醫美尺度的臨界點

2021-01-14 醫美現象
全球醫美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其中,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美消費市場,韓國則是世界上人均消費次數最多的國家。但美國、韓國、日本及臺灣等發達市場受制於政策約束,目前整形美容機構基本均已單體存在,無法進行連鎖式規模發展。與這些發達市場比,我國醫療美容業起步較晚,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空間較大。從技術上來看,除與美國有一定差異外,我國與韓臺日的技術水平相比並沒有明顯的落後。比較這幾個國家及地區的競爭優勢,共同特點是有著完善的監管體制和精細化的高水平服務,而這正是目前我國有待提升的。當然,考慮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目前大量海外醫美機構紛紛將目光紛紛投向中國市場,我們認為隨著海外醫美機構的進入,將有助於提升我國醫美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一)韓國:主要競爭力在於其高素質的醫療團隊、精細化的服務和完善的行業監管

韓國的醫療美容行業自上世紀80 年代開始逐步崛起,進入到2000 年以來,韓國醫美市場開始爆發,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女性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表,對普通護理、美容護理、乃至整形手術的需求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1995 年BK 東洋醫院成立、1999 年原辰醫院、夢想整形外科成立,並得以迅速發展,至今已逐步形成成熟的美容產業鏈。在政府政策的不斷支持下,醫美行業目前已經成為韓國的支柱產業,並帶動了韓國旅遊業的發展。目前,韓國無論是從人均消費次數還是從服務總量上來講,都已經成為全球最成熟的市場。

1)韓國醫療美容發展歷史

韓國醫療美容起步於上世紀60 年代,崛起於80 年代。相比較於歐美國家近百年的歷史,韓國的醫療美容業發展時間並不算長。


2)韓國醫療美容發展特點

 規模大從業人員多,競爭激烈。

根據韓國反壟斷機構的數據,2011 年韓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45 億美元,2014 年行業規模增長至74.1 億美元。韓國的醫療美容,已經與購物、健身、廣告等融合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數據顯示,韓國整形醫院共有2500 多所,各類醫療美容機構10000 多家,註冊專業整形外科醫師超2000 名。根據ISAPS 的報告,韓國每年進行的整容項目排名全球第4位,擁有的外科醫師數量排全球第6 位;而人均接受整形手術及人均醫師數量分別達到了13.5 次/千人和4.09 個/萬人,均位居世界第1 位。

韓國的整形醫院幾乎全部為私營性質,以專業性的小型門診為主,規模較大的綜合整形醫院數量較少。眾多的醫療美容機構使得韓國國內競爭非常激烈。首爾的狎鷗亭洞是韓國最著名的整容醫院匯集地,這裡被稱為「整容一條街」,匯集了上千家規模不一的整形醫院與上千名整容醫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醫生和醫院只有不斷研究新技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這大大的促進了韓國醫美行業的發展。目前韓國醫美市場已經形成以ID、原辰、東洋BK 三家綜合醫院為一線、眾多規模稍小的醫院佔據二線梯隊的競爭格局。

 國外需求旺盛,赴韓整容成為趨勢

2009 年,韓國政府正式將醫療旅遊合法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醫療旅遊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韓國保健福祉部與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 年韓國入境海外醫療旅遊人數為159464 名人次,同比增加30.4%。其中中國遊客達32503 名人次,佔總數的20.4%,同比增長69.1%,首次超過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位居首位。

醫療旅遊不僅推動了韓國醫美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餐飲業、住宿業、化妝品業等相關領域的業績增長。據統計,2013 年,平均每家醫院的整形外科的收入從4.2 億韓元增至4.9 億韓元,增幅達16.7%。2014 年,韓國醫療觀光產業各項收益超過1 億美元。

 政府大力支持醫美產業發展,但禁止醫美機構連鎖化發展

韓國政府不遺餘力地保護和推進醫療美容的發展,2013 年,韓國法務部批准韓國政府指定的醫療機構為外籍病人代理申請電子籤證,這意味著整形遊客可以不經由韓國使領館直接在網上申請籤證。2015 年,韓國政府更是出臺了新政保護醫療美容業的發展。不過,韓國政府不允許醫美機構連鎖化經營,因此醫療美容機構只能通過擴大規模擴張,而不能開設分店。

 韓國醫美機構集群效應明顯,醫師培訓體系嚴格完善

根據招商證券在韓國的實地調研情況,我們發現,韓國醫美機構與中國相比具有如下明顯差異:

自主定價,價格整體低於中國水平

韓國醫美機構採用自主定價體系,每個醫院自己制定產品及服務價格。總體來說,韓國醫院的醫美產品及服務價格低於中國,主要原因在於韓國醫美行業發展成熟,醫院營銷費用佔比較低,普遍在30%左右,而中國醫美機構由於在搜尋引擎和人群聚集地大量投放廣告,營銷費用佔比普遍在50%左右。我們認為,隨著中國醫美產業的逐漸成熟,未來產品和服務虛高的價格有望得到抑制。

 韓國醫美機構銷售費用率明顯低於中國,盈利性強於中國

韓國醫美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儘管推廣方式仍以傳統廣告為主,但口碑傳播效果較強,因此,韓國醫美機構的營銷費用率通常僅為30%左右,利潤率較高,第一梯隊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率通常在15-25%之間;而中國因市場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形成具備品牌美譽度的醫美機構,使得醫美機構通過進行大量營銷廣告進行引流,獲客成本較高,通常營銷費用率在50%以上,從而導致淨利潤率水平相對偏低,一般存續期較長的機構淨利潤水平平均在15%左右,存續期較短的為10%左右,而韓國一線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率水平平均在20%或以上。

韓國一線醫美綜合醫院開拓中國市場願望強烈,近2 年逐步導入

受限於本土規模化發展,近2 年韓國醫美機構向中國市場擴張的願望強烈,目前處於韓國醫美市場第一梯隊的ID、原辰、東洋BK 三家綜合整形醫院及部分二線醫院紛紛與中國醫院或中國企業合作,將達對中國市場的擴張。


3)韓國醫療美容競爭優勢

 嚴格把控從業人員素質,加強監管改善消費環境

為了支持醫療美容行業規範有序地快速發展,以挖掘更多的消費潛力,尤其是吸引較多的外來醫療美容遊客,韓國政府在監管行業發展、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改善醫療美容消費環境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韓國醫療美容師的培訓比較完善和嚴格,必須符合如下條件:(a)6 年的醫科專業學習;(b)1 年的Inter 網絡技術培訓;(c)4 年的專業技能學習;(d)其間需通過5 次重要考核,培養年限一般在12-14 年。嚴格的從業人員素質把控為提高行業服務質量提供了保障。此外,韓國設有專門的仲裁委員會和行業自律準則協同監管,監管涵蓋前中後端,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以通過專業機構進行裁定。隨著赴韓整形人數的增加,為了及時加強美容整形市場的安全管理,韓國政府對外國消費者赴韓整形服務行業作出強制幹預,指定部分正規的赴韓整形服務機構,由韓國福利保健部(KHIDI)頒發《外國人醫療觀光留置接待許可證》。完善的法規監管,改善了消費者的消費環境,支撐醫療美容消費人數不斷增長。

 針對需求不斷改進技術,服務意識提升消費體驗

韓國醫療美容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醫院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需要醫師不斷研究技術提高競爭力,醫師們不僅要注意積累臨床經驗,還要學會傾聽顧客的訴求,針對不同的顧客、不同的需求要做出個性化設計,同時也要做好心理上的輔導。韓國整形醫院都設有心理諮詢部,對前來整形的患者心理評估,達到一定標準後醫院才能為其手術。手術完成後,醫院還有一系列完善的跟蹤服務,以達到讓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完全康復的目的。高水準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意識帶來消費者消費體驗的提升,為醫院吸引顧客、樹立品牌、提升盈利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韓國整形醫院的風險管控能力較強,嚴謹的風控保障了手術的質量、安全。

(二)臺灣:健保控費制度及明星效應推動醫美行業發展,項目價格

較韓國更低管

臺灣的醫療美容產業起步於上世紀70 年代,於20 世紀末開始飛速發展。在臺灣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當局的健保控費制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大陸相比,臺灣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極其嚴格的監管,但是臺灣市場規模的狹小阻礙了醫美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臺灣可以與大陸互通有無互補長短,促進共同發展。

1)臺灣醫療美容發展歷史

臺灣醫療美容行業自20 世紀70 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成為亞洲第二密集醫療美容市場。

2)臺灣醫療美容發展特點

 醫師人數密集,專業化水平高

根據ISAPS 統計,臺灣醫師總數位列全球16,主要是受臺灣人口規模較小的影響,但人均醫師數達到2.57 個/萬人,僅次於韓國和巴西,位居世界第3 位。臺灣的醫療技術水平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據臺灣曜亞國際公司教育總監、美容整形醫生培訓師蘇恭敏介紹,將近1/3 的韓國整形醫師曾在臺灣學習,長庚醫院是最常去學習整形技術的地方。

 健保控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 年7 月19 日,臺灣當局通過了《全民健保法》,並於1995 年3 月1 日正式實施,這成為臺灣醫美行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臺灣的健保控費制度,即由臺灣健康保險局作為單一保險人,強制全民納保,保費則由被保險人、僱主及政府分擔,具有投保率高、投保費率低、給付範圍廣、就醫方便等優勢。目前已有超過99%的臺灣民眾被納入健康保險範疇。

健保控費制度的理賠機制是一個由中央健康保險局、醫療服務機構、被保險人所構成的三位一體的結構。被保險人向中央健康保險局繳納部分保險費,其餘部分由僱主及政府分擔,中央健康保險局向被保險人發放保險憑證;當被保險人需要就醫時,由醫療服務機構對其提供醫療服務,被保險人只需部分負擔醫療費用,其餘部分由醫療服務機構承擔;就醫結束後,醫療服務機構向中央健康保險局申請醫療費用給付,中央健康保險局核准後進行醫療給付。

健保控費制度使得醫療機構面臨的財務風險增加。為增加收入,降低營運風險,醫院紛紛設置自費醫療項目,即不包含在健保控費制度內的醫療項目。1987 年6 月,國泰醫院成立美容整形中心,這是首家由醫院所成立的整形中心。眾多醫院紛紛效仿國泰醫院的模式,建立自己的美容整形業務。醫療美容行業在臺灣醫院體系內蓬勃發展起來。

醫院由於財務風險加大,對醫師的待遇降低。據統計,到2015 年,健保控費制度實施。

20 年之後,醫生的薪水比20 年前下降了近70%。臺灣法律規定,醫生可自由執業,並允許建立合夥制的診所。在這種背景下,眾多的醫師選擇離職獨立開設診所,醫療美容私人診所開始大量出現,醫療美容行業就在臺灣醫院體系外蓬勃發展起來。

市場接近飽和,競爭激烈

目前臺灣有3000 多家醫療美容機構,人均醫師數量位居世界前列,行業供給充足。而臺灣的人口規模小,僅有2300 萬人口,出生率也較低,每年出生20 萬新生嬰兒,出生率不足1%,同時外來消費者也略顯不足,行業的需求較小。這使得臺灣的醫美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每年都有大量新開診所,也有大量診所倒閉。由於監管規定不能通過廣告獲得顧客,因此各家診所為了爭奪客源,不惜大幅降價,使得行業利潤水平大幅縮減。

臺北市是臺灣醫療美容市場的主要分布地,在忠孝東路四段聚集了上百家醫美診所,盛況不輸韓國首爾狎鷗亭洞的整形一條街。

以小規模診所為主

與大陸的大規模經營相比不同,臺灣主要是小規模的獨立診所。這與臺灣的地價昂貴、市場規模小、競爭壓力導致破產風險大等有關。臺灣的小規模診所主要是由獨立醫師所成立的合夥制企業。同時,連鎖店經營模式也正在發展之中,目前臺灣連鎖規模較大、具有代表性的醫美診所有愛爾麗、採風、悠美等。

 明星起到了重要的宣傳推廣作用

明星由於粉絲眾多、接近消費者等優勢,是帶動醫療美容消費的重要推動力。另外,「女人我最大」等綜藝節目的火熱,也極大的促進了醫美的傳播。

3)臺灣醫療美容競爭優勢

 與大陸的聯繫密切

與韓國相比,臺灣更靠近大陸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比韓國更接近廣泛的消費人群。以上海為例,兩岸直航開通後,從浦東機場到臺北松山機場僅需110 分鐘,而從上海飛首爾則需要將近3 個小時。更重要的是,臺灣與大陸之間不存在語言障礙,這使得消費得到了極大的便利,消費者更容易得到滿意的服務。

 2)價格相比更為便宜

受臺灣境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臺灣的醫療美容產品相比日本和韓國更為便宜。以割雙眼皮為例,臺灣手術費約為新臺幣2 萬元(按照即期匯率計算,約人民幣4000 元),韓國約為150 萬韓元(約人民幣8000 元),韓國價格約為臺灣的一倍。再加上臺灣的醫療整形技術領先,使得臺灣的醫療美容擁有物美價廉的優勢。

 3)監管嚴格,安全性高

臺灣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及其嚴格,所有境內的醫療機構,包括美容機構在內,都必須遵守《醫療法》的規定。《醫療法》中著重規定了醫療機構不得通過廣告進行宣傳,違者罰款5-25 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廣告對消費者的誤導作用,同時又倒逼醫院和醫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開發更先進的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招攬更多的消費者,擴大品牌效應。臺灣淨妍醫療陳俊光博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曾評定臺灣地區的醫療服務為亞洲第一,臺灣的醫療服務可以用安全、專業、以客為尊三個詞概括。

(三)美國:全球最大醫美消費國,科研實力和生產力轉化速度領先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美容消費國,擁有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科研實力和生產力的轉化速度。同時,作為聯邦制的國家,美國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監管方面,美國同臺灣的監管思路類似,都是將醫療美容納入普通外科,受相關醫療法案的制約。

2)美國醫療美容發展特點

 世界醫療美容第一大國

根據ISAPS 的數據,2013 年全球醫療美容共2350 萬例,美國近400 萬例,佔全球的17%;全球職業整形外科醫生共40277 人,美國6133 人,佔到其中的15.2%。兩項數據均高居世界第一位。

根據美國整形外科協會的數據,2015 年,美國醫療美容共15,908,330 例,比2014 年增加1.87%,比2000 年增加114.93%。其中,外科手術1,706,106 例,比2014 年增加1.71%,比2000 年減少10.25%;微整形14,202,224 例,比2014 年增加1.89%,比2000 年增加158.20%。

 以微整形為主

2000 年,外科手術佔醫療美容總數的25.68%,到2014 年,外科手術僅佔總數的10.74%,

2015 年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為10.72%。相對應的,非手術項目佔比則從2000 年74.32%上升到了2015 年的89.28%。根據ISAPS 的數據,2013 年,美國的非手術項目佔到了全球的21.4%,排名世界第一位,而排名第二的巴西僅佔到全球的5.5%。同時,2013 年,全球微整形佔整形總數的50.58%,這一比例僅僅約等於美國2000 年數據的三分之二。

2015 年,美國國內最受歡迎的外科手術是隆胸手術,佔16.36%;最受歡迎的微整形是A 型肉毒桿菌毒素,佔47.58%。

 整容群體以中高齡女性為主,地區分布平均

據ASPS 統計,2015 年,在美國全部整容案例中,男性佔比僅為8.42%,低於ISAPS公布的全球平均的13.7%;2015 年,美國50 歲以上人口佔醫療整形比例超過40%,主要是與二戰後嬰兒潮一代的老去有關,而其他發達國家20-45 歲人口佔醫療整形消費者的比例達到了64%;在地區分布方面,美國的分布較為平均,沒有出現與中國一樣明顯的東西差異。

3)美國醫療美容競爭優勢

科技水平高,技術進步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快

技術的進步與應用是推動美國醫美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肉毒素、雷射脫毛、玻尿酸等現在耳熟能詳的技術均由美國發現並在美國首先應用。肉毒素的使用開啟了微整形的時代,而玻尿酸則將微整形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些技術的發明使用,使得微整形從無到有發展起來,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促使美國的醫療美容行業在20 世紀末21世紀初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國擁有著世界領先的臨床醫學技術,高校等科研機構直接與生產企業掛鈎,得益於美國高度成熟的商業模式,研發的新技術能夠迅速投入到生產中。

監管完善,立法健全

美國對於醫美行業的監管同臺灣一樣,將其視為普通外科,不得違反相關醫療法規的規定。與臺灣不同的是,美國實行聯邦制的政治制度,不僅有國法,還有州法,二者均不得違背。在一些領域,如微整形的實施是否必須由專業醫生來完成,國法並沒有涉及。鑑於由非專業人士實施可能會帶來問題,目前已經有部分州設立或修改州法,以避免醫療事件的發生。美國的監管機構包括州政府、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協會(ASPS)。其中,FDA 主要負責相關藥品、器材的監管;州政府與ASPS 主要負責醫院和醫師的監管。

(四)日本:醫師選拔機制嚴格,安全性高,男性整形比例高

日本醫療美容業在國內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已經成為日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日本人有著細膩、嚴格的做事態度和行業頂級的技術水平,這使得日本的醫療手術安全性非常高。同時其服務質量也是全球知名,有著非常完善的術後複查和跟蹤服務。

1)日本醫療美容發展歷史

日本是開展整形美容手術最早的亞洲國家,日本形成外科學會於1958 年成立,而韓國整形外科學會1966 年成立,中國則是1985 年成立。在日本,整形外科被稱為形成外科,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 世紀。

2)日本醫療美容發展特點

 美容專科醫院是日本醫療美容市場的主體

日本的醫療美容機構主要由美容專科醫院以及把美容外科作為診療科目的綜合醫院共同組成,據統計醫療機構總數超過1000 家。其中,美容專科醫院約佔80%-90%。由於近幾年日本的美容醫療的需求越來越大,估計醫院的數量還會增加。但是,只重視營業額而不重視信用的醫院,可能再過幾年就會被自然淘汰的。大型綜合醫院可以對消費者進行一站式服務,而近年來,隨著微整形的崛起以及日本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整容的要求越來越細化,逐漸出現了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私人醫院。這些私人醫院與大型綜合醫院在技術、設施方面並沒有大的區別,但是卻更為方便快捷,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國內需求旺盛,外部需求相對缺乏

儘管日本的整形規模沒有韓國大,但是日本國內普通女性對整容手術的接受程度卻非常高。在日本,整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成為與化妝同一個層次的事情,每逢假期,整形外科醫院門口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造成這種現象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高檔化妝品太過於昂貴,而醫療美容的價格卻相對便宜。與國內旺盛的需求相對應的是外部需求的相對缺乏,臨近國家在選擇出國整形時,一般會選擇韓國,而不是日本。

3)日本醫療美容競爭優勢

 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

日本的醫療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水平,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從上世紀50 年代的不滿70 歲,上升到現在的超過80 歲,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根據WTO 的報告,日本的健康系統指數為93.4 分,高居世界第一位,日本醫療技術的進步對此功不可沒,維持日本醫療技術水平領先地位的是日本特有的「醫局制度」。在美容領域,日本最早開始通過大學醫院的醫局系統來進行醫療美容技術的研究和訓練,並培養出了一批技術高超的醫師。

 醫師選拔機制嚴格,安全性高

一直以來,日式整形講究細膩、精緻、嚴格、完美的手術原則,這保證了手術過程的安全。另外,日本對醫師的選拔非常嚴格。一個普通的外科醫生,必須有7 年以上的臨床經驗,熟練掌握各種外科手術技巧後,才有資格成為美容外科醫生;成為美容外科醫生後,必須經過3 年的進修,掌握各種美容手術的操作並通過嚴格的考核後,才能獲得美容外科手術資格;再經過3 年,至少擁有6 年美容外科醫生經驗,並被認定為美容外科專門醫生後,才有資格成為JSAPS 的會員。這種嚴格的醫師選拔機制,保證了醫師的專業技術水平,也保證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消費者的權益。

 服務質量高

日本的服務業全球知名,日本的服務體現的是100%滿足顧客的需求,不讓顧客等一分鐘,不讓顧客有任何不安,歡迎顧客的意見和抱怨。在醫療美容領域,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服務主要表現在及時認真的術後複查和跟蹤服務。術後顧客不僅享有完善的保障制度,還可以隨時來電來院諮詢檢查。

相關焦點

  • 新氧醫美亂象:醫託橫行 消費者利益難保障
    網際網路醫美服務行業第一股「新氧」被曝成為醫託溫床,而平臺合作醫療機構資質及售後保障度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中國科技投資》李璟 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氧」交易代碼「SY」)被曝醫託泛濫,一些具有誘導性的「假醫美日記」將用戶引流到與平臺合作的各個醫療美容機構中,同時,在新氧的首頁推薦中,不少明星照片被作為「整容前後對比」的案例擺出,引發用戶的評論和諮詢。
  • 壹心醫療集團人工智慧智慧美學系統成為醫美行業新風向
    在這個看「臉」盛行時代,不論我們是否樂意,「相貌」已經漸漸成為一個消費符號,「變美」正喚醒著極大的市場需求。伴隨90後和00後的崛起,國內顏值經濟時代也開啟了新的篇章,具體表現就是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460億美元,國內醫美市場規模達到2560億元人民幣,近五年保持年均25%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2025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
  • 招工變整形?123人涉「美容貸」詐騙被抓 疫後醫美套路為何死灰復燃?
    「今年3月-5月,醫美企業業績普遍會有30%-40%的下滑。」 成都市醫療美容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龔偉也在接受財聯社採訪時表示,疫情對醫美企業造成較大打擊。在歷經2019年近2600家醫美企業註銷的行業大洗牌後,經營不善的企業更容易在疫情中倒下。
  • 北京醫託團夥傍上小診所詐騙 幾十元藥品高賣上萬
    就在警方查處這起詐騙案的當天,新京報獨家刊發了《醫託 組團坑人》的調查報導,醫託們通過在北京西站、北京站、積水潭醫院、協和醫院、阜外醫院、301醫院等患者集中地,通過交談引誘等方式將來京就醫的患者騙至一家名為「百德堂」的中醫診所。
  • 這裡發現「醫託」,兩女子當場被抓!
    接到市民舉報控制了兩名「醫託什麼是醫託醫託簡單來說就是醫療騙子,這群人經常出沒於醫院掛號處、醫院大門附近、車站汽車站及周邊旅館。他們用欺騙的方法引誘患者及家屬誤入歧途,把患者騙到一些無醫療資格的小診所去看病,對患者進行恐嚇、敲詐,甚至搶奪財物。
  • 北京醫美圈開始抓人了
    常見的醫美營銷獲客過程的主要違法手段無外乎兩種:騙貸、醫託,現在又加入了新的成員:傳銷。從高額返傭的渠道醫美,發展到傳銷,是醫美渠道營銷的最直接的演化路徑,有些傳銷模式是變相的,看上去更像是擦邊球。近日在山東、四川、廣西等地被抓捕的醫美傳銷團夥,說明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整治打擊醫美傳銷違法行為,但是,傳銷與醫託的認定標準並無標準答案,傳銷野火在北京、西北、東北仍然在燃燒。
  • 冒充「三甲醫院」醫生、忽悠患者買沒用的藥,「網絡醫託」到底有何...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科近期,深圳市龍崗區警方偵破一個涉醫詐騙犯罪團夥,分別在深圳、長沙、廣州和昆明四地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初步核查詐騙涉案金額達數千萬元。辦案民警介紹,山水公司實質是一個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的「網絡醫託」窩點,這個窩點設有企劃部、競價部和諮詢部,其中競價部負責通過網絡搜尋引擎對「失眠、抑鬱、多夢」等精神類疾病常用的搜索關鍵詞進行競價,將號稱擁有「名醫」的「三甲醫院」網站排在搜索的前列,吸引患者點擊諮詢。該公司與各大搜尋引擎合作,每月推廣費幾十萬元。「話術」誘騙患者。
  • 天津這家醫院設醫託曝光臺,看誰還敢坑人?!
    「我們和醫託之間就像打遊擊戰。」市中研附院保安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0多年前,醫託就開始出現了。醫託主要分布在大門口或掛號區,前者,醫託在大門外的路口守候,一般看到外地求醫者就上前搭訕,「他們很會看人,大多對看起來不富裕的外地患者下手。」醫託會和求醫者攀談,告訴對方醫院搬家了,問診的醫生換醫院了,或者醫生的號掛滿了等等。
  • 湖南韓影「安全變美」醫美醫院正式開業啦!
    醫美界品牌意識升級:中部首個「安全變美」醫美醫院受消費者認可隨著中國醫療美容市場份額逐步發展,權威機構預測中國即將於2020年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醫美市場,大量資本、機構進入醫美市場,帶來繁榮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消費者對醫美品牌的認知
  • 多加與星範醫美、臻美正醫、醫美聯合醫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會上,多加與星範醫美、臻美正醫、醫美聯合醫生集團分別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醫美機構品牌管理、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運營、醫生IP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賦能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星範醫美,是一家全球醫美領導品牌,此次與多加聯手,不僅可以把品牌管理的經驗賦能給醫美機構,同時也可以把集團式安全風控管理經驗傳遞給業內同行,推翻傳統醫美行業固有運營模式,使行業合規化、透明化,重回資本市場的關注,最終做大做強。
  • 一站式變美還看LikeMei醫美 讓你在蛻變的路上「剎」不住車!」
    而LikeMe醫美也找準時機與國內眾多知名醫美連鎖機構合作,搭上了這趟高速前進的列車,並為眾多愛美女性推出了立刻美卡套餐,涵蓋當前流行的肉毒素瘦腿、瘦臉針、雙眼皮、水光針等一系列醫美項目。圖:LikeMei醫美平臺立刻美卡據了解,LikeMei醫美的立刻美套餐卡所合作的醫美機構都是國內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等。
  • 新京報反侵權公告【第四十四期】《「網絡醫託」連環話術騙患者...
    1、 經濟視野網  未經許可侵權轉載上述稿件,標題改為《「網絡醫託」連環話術騙患者就醫拉一人住院獲千元提成》。pid=13028  3、海口網  未經許可侵權轉載上述稿件,標題改為《「網絡醫託」連環話術騙人就醫 拉一人住院提成千元》。
  • 小護士就醫遭遇「醫託」輪番攻勢 被騙2000多元
    有很多得了重病或慢性病的病人,往往會病急亂投醫,容易上當受騙,使自己在身體健康飽受煎熬的時候,還要禍不單行,遭遇到無恥的欺騙。  「我是一名護士,最近身體一直不舒服,月經不止,其間還出現心慌氣短,且出現貧血的症狀,擔心身患嚴重疾病,沒想到在就醫的途中遇到『醫託』。」回憶起自己被騙經歷,長春市民小琪(化名)痛心疾首。
  • 小診所與醫託「共謀」:只賺30%也年入幾百萬
    然而,他們一下車,就成為了醫託們的「圍獵對象」,「救命錢」流入醫託腰包,自己全然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醫託「生意經」:與醫院七三分成  據新京報報導,在北京西站,一群醫託「組團忽悠」來京就醫的患者。他們自製車站工作證、身穿藍色制服,組團形成連環騙局,騙外地來京就醫者到一家名為「百德堂」的中醫診所就診。
  • 四大醫美集團戰略合作在滬成功舉辦
    2017年3月24日,美立方醫美集團、愛思特醫美集團、麗都醫美集團和盛康集團威茲曼醫美在滬成功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摘要:   2017年3月24日,美立方醫美集團、愛思特醫美集團、麗都醫美集團和盛康集團威茲曼醫美在滬成功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涉案金額一百多萬「醫託」團夥在逃幕後老闆主動投案
    去年,我們報導了鯉城公安分局摧毀一個「醫託」團夥,涉案金額高達一百多萬,受害人達兩百多人,23號上午,該團夥在逃的幕後老闆向警方投案自首。經查,自2018年4月至同年6月,溫東鑫承包豐澤仁慈門診部後,為牟取非法利益,僱用肖某父子負責財務,由余某負責對外業務,由陳某負責醫託組具體事務,由蔡某擔任院長,由屈某等7人作為「醫託」,扮演患者、醫院導診,以人多掛不到號、專業醫院更好等理由,將被害人騙到該門診,再由曾某等無醫師資格的「小醫生」冒充正規醫生,以虛構、誇大病情為手段,邊治療邊加價,騙取被害人錢財。
  • 醫美亂象層出不窮:好友推薦竟是「賺錢模式」拿回扣
    醫美亂象層出不窮:好友推薦竟是「賺錢模式」拿回扣金羊網  作者:張豪  2020-04-15 近兩年,許多打著「兼職賺錢」的幌子,讓求美者利用自身人脈為其輸送顧客
  • 西安一患者被騙走3850元 西京醫院老教授發微博怒斥"醫託"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我以為信息更加多樣化和透明化了,『醫託』便會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空間。但最近我發現我的判斷是錯的,因為在我的耳再造患者群裡,我發現了不止一個『醫託』,只不過他們利用高科技手段把自己重新包裝了一下而已。」對此,記者聯繫到郭樹忠教授,結合一位患者被騙的遭遇以及長期與「醫託」做鬥爭的專業人士,就「網絡醫託」現象以及斬斷其利益鏈的情況進行了剖析。
  • 探秘| 創辦十年的臺灣最大直營連鎖星和醫美,緣何與美團達成億萬合作
    10月25日,美團宣布全面落地「新美業」概念,美團點評麗人推出了提升運營效率+優化用戶體驗的綜合解決方案——「美業店美團芯」計劃,初期在美容、輕醫美和美妝領域進行試點。其中,美團將與星和醫美科技(下稱:星和醫美)展開合作,星和將推出生活美容品牌【星和愛漂亮】,與美團共同打造新美業線上線下體驗店。
  • 大陸遊客赴臺健檢熱拓展兩岸醫美合作空間
    記者從正在天津舉辦的臺博會獲悉,臺灣貿易中心帶來多家島內醫療及醫美品牌亮相,天津市民紛紛零距離感受臺灣的醫療、健檢及醫美服務,不少臺灣醫療美容機構表示,大陸遊客赴臺旅遊醫療健檢的人數逐年增加,這給臺灣的醫療機構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未來會繼續拓展兩岸在醫療美容方面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