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連鎖水果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百果園、鮮豐水果、果琳等精品水果店。由於受眾廣泛、利潤率較高,一條街上水果店扎堆開業的情況屢見不鮮。從過去門口擺著大喇叭比拼活動優惠,到現在推出會員優惠價,以及把顧客拉入微信群中推送團購信息,連鎖水果行業正掀起一場營銷戰。
線上:社群營銷成引客「新招」
近日,家住回龍灣的陳女士加入了果琳的社區微信群,以便接收優惠信息。她驚訝地發現,這家看起來並不算大的水果店,一個群竟然有200多人,而且另外還有2個群,人數都在幾百人。果琳工作人員告訴她,她所加入的社區群人並不算多,觀音店有30多個幾百人的微信群。
她告訴記者:「成為果琳會員後,我關注了它的公眾微信號,後來發現公眾號也不止一個,一個叫果琳生活,一個叫果琳嚴選,兩個公眾號發布的活動信息有一定差別。加入微信群後,我發現活動信息更多,有顧客會在群裡面反應水果好吃或不好吃,而且獲得打折信息比翻閱公眾號更快、更直接。」
而家住恆大名都的戴先生則透露,他所在果琳微信群有300多人,不僅有推送團購信息,有時還會在線下組織活動。「我們家附近有三家連鎖水果店,離得最近的是果琳,除了及時關注打折信息,微信群裡曾經組織過摘草莓活動,因為當時太火爆了,都沒能報得上名。」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不僅果琳推出了社群服務,百果園、鮮豐水果都組建了各自的社群,並且都會在群裡推送相關優惠信息。果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公眾號推送的活動,加入微信群後還會定期發布門店自己的拼團活動,得到的實惠會更多。」記者了解到,僅在回龍灣,果琳有3個社群,鮮豐水果有4個社群,百果園有2個社群,每個群的人數在200~400人左右,覆蓋的人群面非常廣闊。
相關資料顯示,百果園在全國40多個城市共開設了超過3000家門店,鮮豐水果在全國有1100多家門店,果琳則在重慶中高端社區共開設了40多家直營店。按照每個群數百人的微信群人數,各大水果連鎖品牌的粉絲數量非常可觀,不僅促進了商家與用戶的溝通,同時增加了用戶粘性。對此,百果園公關部的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從2017年開始,百果園就開始做社群服務,效果非常不錯,截止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4000個社群。」
線下:加入會員享受門店優惠
除了組建微信群,在線下門店的價格標籤上,還會標註出會員價與非會員價。記者走訪多家水果店發現,會員價的確比非會員價便宜,優惠幅度卻高低不一,大部分每斤會便宜1角到1元,優惠力度大的則會便宜10元左右,但集中在高檔水果,最後到手的總價並不低。
既然都推出了會員服務,那又有什麼區別呢?百果園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區別於其他品牌的會員服務主要有4個:線上瞬間退款、線上及時送服務、會員等級與權益、生日特權。推出會員服務,是基於我們顧客體驗至上的理念,以及對生鮮產業本質的認識。因此,在營銷升級的大方向上,我們會基於百果園首次提出的『好吃戰略』進行全面升級。」
而鮮豐水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加入會員只需關注公眾號,每周二可以享受全場8.8折,部分水果五折的優惠。」果琳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入會需要先充值100元,電子卡和實體卡均可,充值後就可以享受會員價或會員積分,每周一或周四會有相關活動。」
經常在三家連鎖水果店消費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同時是三家水果店的會員,每家店的水果種類有一些區別,價格也會有差異,但不會太明顯。一般是哪家水果店更新鮮或者更便宜,就去哪裡買。如果時間緊不方便做對比,會傾向於在距離更近的店購買。」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連鎖店不同,百果園還提出了「不好吃三無退貨」服務,即退貨不要小票、不需要實物、不需要理由。至於推出該項服務的原因,百果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一、我們的戰略是『更好吃』,企業文化是以『信任』為基礎的,希望發揚這種文化;第二、我們更多是基於對顧客的信任,風控的意義並不大,而且該政策施行到目前,取得了超預期的顧客體驗和評價。」
外賣:吸引年輕用戶群成為粉絲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水果連鎖品牌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APP、公眾微信號、小程序,並且在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平臺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不過,在記者採訪中發現,選擇外賣水果的以年輕人居多,這部分人群在獲得不錯的消費體驗後往往會再次購買,甚至養成在線上購買水果的習慣。
由於平時工作較忙,90後王小姐平時都在手機上下單購買水果,而且會定期關注優惠信息。「和點外賣一樣,在微信小程序或外賣平臺上都能下單,一般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送到家門口,不需要花時間到門店去挑選。」她表示,只要選擇的是連鎖水果店,品質和味道基本上都有保證,有時候線上會有秒殺活動,能夠搶到比門店更低的水果。因此,自從嘗到了外賣水果的甜頭後,她就很少到門店購買了。
李先生則是在朋友推薦下,開始嘗試在線上下單水果。他告訴記者:「看到朋友經常在微信群裡發優惠連結,我就做了嘗試,確實非常方便。和線下門店購買有些不同,外賣水果的重量一般劃定了克數,而且有起送金額,最後拿到的是多種水果的組合。價格與門店相差不大,有些水果可以切好了送來,非常方便。」
對此,重慶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徐聖雄表示:「開通外賣服務在零售行業中已經成為趨勢,水果零售行業也正在逐漸普及。開通線上服務,前期以大力度優惠和補貼的方式吸引客流,能夠養成用戶習慣,但更重要的是獲得用戶數據,再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產品進行更精準的定位。」
聲音:注重營銷升級,連鎖水果行業將能走得更遠
著名管理專家、重慶理工大學MBA教授姜維認為:
隨著物流的成熟,生鮮類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便,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同時第三方的外賣配送體系已經成熟起來,送貨進家門使得門面的地理位置限制大大削弱,不再是過去的「門面,門面,門面」通吃了。可以說,物流的發達使得連鎖水果店的競爭從門面位置上升到服務品質。
如何競爭?從消費者角度看,水果不同於其他生鮮產品,人們消費時不需要再加工,因此水果的口感變得十分重要,但這恰恰又難以憑外觀判斷,包括少許品嘗都無法準確判斷。因此,對于越來越講究的顧客而言,只能靠品牌來保證,也就是選連鎖店的產品,其產地、品種、品質相對是穩定的。
從經營者角度看,要提升服務品質,會員制是基本的手段。商家通過會員制擁有顧客的更多信息,有能力服務好顧客,比如之前買過什麼,購買頻率等等。同時商家又有現金流保障,也願意服務好會員顧客。APP成為鞏固會員制、粘住會員消費的技術手段。
競爭結果:連鎖水果店的會員制,使得街邊零星小店的客戶群縮小到零星購買、衝動購買群體,這意味著定期購買、大額購買群體將集中到連鎖店中。長期來看,街邊水果攤會逐漸消失,因為除了低價之外,它們無法保障品質的穩定,而且非APP模式的行動支付,也無法沉澱客戶數據。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