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迷茫的青年們理應閱讀的好書

2020-12-12 不停的風往前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是朱光潛給青年的告誡,也就是面向初中高中生,我確實不是那個年紀了,即使我當初看也未必看得懂,但仍舊覺得是太晚閱讀到的好書。

朱光潛在序裡對現代青年概言之:「太貪容易,太膚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我覺得我們上一輩的人已經夠能吃苦了,而我們這一代,願意吃苦的少,能吃苦的更少,以下我取書中幾點做我的感受。

談讀書

「書是讀不盡的,就是讀盡也無用。」「求以一個人的標準做一切人的標準,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量數青年讀之都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看到這話時,我腦海都有他諄諄告誡的畫面了。其實我也並不喜歡現在標榜的「人生必讀書單」「幾歲前應該閱讀的多少本書」。發表者可能都沒有閱讀完全。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特別,還好人們可以做選擇,在這些收藏的書單裡,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我雖是不認同這些標籤,但內容裡還是有價值的。

談動以及靜

你相信嗎,我所有的能堅持去做的事情來源於一個契機,我從來不相信自己可以跑10圈,當有一次突破了之後,我開始堅持,運動帶給人的不僅僅的強健的體魄,還給人生機,毅力和耐心。我現在已經不跑步了,我每天練45分鐘瑜伽,包括練馬甲線。如果心中有煩惱,可以動起來宣洩一下。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這就靜,「靜與閒不同。許多閒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閒」大概有趣的人,即使自己一個人也能撐起這無聊的歲月吧。我自己一個人住,其實,我也特別喜歡自己一個人,當然,我也喜歡和朋友聚在一起的日子,所以這樣合理的動靜結合,我實在偏愛。

談人生與我

「人類比其他物類痛苦,就因為人類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重要。人類中有一部分人比其餘的人苦痛,就因為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餘的人看得重要。」我覺得,時刻保持謙卑,太重要了,我們見過的越多,所閱讀的越多,就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不過九牛一毛。

我不喜歡「好為人師」,不喜歡說我教給你什麼,而是分享,人面對事物時是多方面影響的,但建議有時候只針對一個角度,如果能及早認識到自己在別人生活中沒那麼重要,我想會開心許多。當然,也要為自己的那個世界戰鬥到底。

一個不認識世界、不認識自我的青少年,確實太需要一個良師益友去開拓他的見識,一本智慧、安安靜靜供人閱讀的書,擔得起這個角色。

相關焦點

  • 人生的啟蒙,從了解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開始
    其中《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在當下青年心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他的書被人抄襲說到這《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不得不說,當年朱光潛發現街上的書店,發現一本「致青年」的書,作者是「朱光潸」,另外還有一個副標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後來朱光潛回到家中,便給這位「朱光潸」先生寫了一封信。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朱光潛先生在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情,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戀愛、哲理、凡凡種種如此。這本書雖說是標杆給中學程度的青少年所讀,但在我看來,無論你什麼時候翻開它,都是最佳時機。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早讀到這本書就好了
    很久沒有收到過信了,但始終忘不了讀信的感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出了這種感覺。朱光潛先生旅居海外時曾在《一般》雜誌上分期刊載過十二封信,這十二封信沒有特定的收信人,凡是具有中學教育程度的青年都是收信人。
  • 《寫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學時期,如何培養讀書的好習慣?
    《寫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書籍,本書是美學大家朱光潛先生的成名作。本書是他旅歐期間陸續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集體而成的,在國內雜誌《一般》上連載。信中,朱光潛先生從讀書、感情、作文、升學與講課等多個方面對青年進行指導,讓處於迷茫時期的青年有據可尋。
  •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關注青年編輯成長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音像和數字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發行企業的代表、在京媒體記者等參會,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岀版進行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
  •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隨感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隨感 ——學院「新時代新作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徵文   歷史告訴我們,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們通過上街遊行,抗議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近期恰好閱讀了朱光潛所著《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生發出一些感想和思考,遂成此文。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由朱光潛先生撰寫並分期登載在當時的《一般》雜誌上,十二封信並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信中的抬頭均為「朋友」,落款署名也是「你的朋友 孟實」(朱光潛,字孟實)。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六讀後感(請告訴孩子)
    首先,給關注我的人說一聲抱歉,有兩天沒有及時更新了,感謝你們的閱讀和支持。之前,給大家說過我最近一直在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是朱光潛老先生的著作。雖然兩天沒有更新,但是每天都會讀上幾頁,其中有一封信的觀點我自己認為很受益,僅用我自己的理解分享給大家。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寫給20世紀初的青年人看的,但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青年看的。為嘛?翻開就知道裡面的內容是適用於現在的,十二封信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年輕人所關心的事項給出自己的意見。後面的附錄其實是十三四封信,是後來成書時所追加的內容。 摘錄了一些句子,太長的我濃縮一下再放上來。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青年應該追求怎樣的人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書,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第一版是1929年出版,距今已經九十餘年,本來是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但現在讀來依舊可為當代青年借鑑。讀一本好書猶如與智者對話、與大師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心智的提升。而沒有價值的書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更何況現代社會工作生活中要處理的信息很多,注意力更是稀缺資源。談戀愛戀愛是人格的交感共鳴,所以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
  •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關於生命、關於責任、關於科學、關於成長、關於愛國……讓思想以書為翼,讓成長與書為伴,求實團校精選10本經典書籍,與同學們一起共閱讀共交流共成長,本周帶來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先生,字孟實,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他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以有中學文化程度的青年為對象作為收信人。
  • 青春期的指路明燈,穿越時空的書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們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敏銳力便須遲鈍一分。」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版本流傳
    朱光潛留學期間撰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年3月由上海開明書店結集出版,廣受歡迎,一再重印,被選入多種中學國文教科書,引發了用書信體對青年做指導宣傳的潮流,並成為盜版書商的獵物。《信》在各時期的不同版本,也是開明書店歷經變遷浮沉的縮影。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字字深邃,願給當代的青年一些力量!
    懷著對大家的敬畏和對生活中一些瑣事的無奈和不解,我靜下來閱讀了先生的這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來頗有一些收穫,感覺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學者跟我面對面地聊了一會兒天。不緊解開了我心頭的疑惑,還讓我變得更加從容。私以為,作為一個青年人,沒有資格去評判什麼,只能將自己的讀書筆記摘抄一部分,和大家分享。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現代青少年成長指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的成名作。信中談到的,都是青年所關心的問題。信中涉及的內容,無論處於什麼年代的青少年,皆能從中收穫許多。陳鴻宇所以站在十字街頭的人們,尤其是你我們青年,要時時戒備十字街頭的危險,要時時回首瞻顧象牙之塔。
  • 高考成績即將揭曉,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寒窗苦讀十二年的高三學子們,經過了將近半個月的考後放鬆,終於要直面結果了——查詢高考成績。高考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它寄託著千千萬萬的普通孩子的未來甚至普通家庭的希望,但年年高考成績放榜的日子,幾家歡喜幾家憂。無論明天你們面龐是掛著酣暢的笑臉,亦是藏不住的愁緒。
  • 2019年中考語文名著複習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語文名著複習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專門寫給中學生的,以書信的形式,每次一個話題,營造出一種對坐晤談的氛圍,讀來如聽長者交心,語重心長,情辭懇切,流淌著先生對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誠關懷。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談讀書
    說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效率原是要顧的,但只顧效率,究竟是蠢事。」......翻開了第一封信,是談讀書的。「你會不會讀書?」,這是個問題。在學校裡,會讀書就是會考高分。我們這裡問的「會讀書」,顯然不是這樣。
  • 八下名著《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導讀
    作者:朱光潛書名:《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小書是朱光潛先生於20世紀20年代留學英國期間。十二 談人生與我本文是作者《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最後一封,主要探討了作者對看待人生的兩種態度的看法。文章開篇先介紹了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種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前臺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鳥獸蟲魚一樣,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是最重要的。
  • 「興·閱讀」 | 青年大學習,線上推好書~這份書單快快收好(一)
    「興·閱讀」 | 青年大學習,線上推好書~這份書單快快收好(一) 2020-04-2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業界共議編輯精神與責任 人教社力推新書《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各出版社等專家學者,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出版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