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儲備不足 專家呼籲開展融合教育
上海中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儲備不足 專家呼籲開展融合教育 「關口前移」中新網上海7月10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胡曉宇10日在此間坦言,上海中學生對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
-
北醫三院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生殖健康和母嬰安全相關系列科研...
and fertility in China」(「中國青少年婚育趨勢及其社會決定因素」),點評一項利用全國及區域性人口統計數據進行1990-2015年中國青少年婚育趨勢分析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宋逸副教授、馬軍教授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
中國孕育工程生殖健康中國行廈門站啟動
、中國人口學會人口健康專業委員會主辦,廈門湖裡天倫醫院承辦的「中國孕育工程生殖健康中國行廈門站啟動儀式暨2017海峽兩岸生殖醫學新進展學術峰會」在廈門召開。 論壇以「加強兩岸生殖醫學交流,提高人工助孕技術」為主題,國家原衛生部副部長、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曹澤毅教授,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藍國忠副院長,中國孕育工程生殖健康中國行組委會秘書長董海燕女士,廈門湖裡天倫醫院院長蔡黎新院長,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馮鳳芝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薛晴教授,廈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科主任李萍教授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
-
性知識貧乏成禍首
中國性教育在關鍵的知識點上躲躲閃閃,結果導致了許多少男少女稀裡糊塗受到傷害。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些勇吃禁果的少男少女,幾乎不採取任何避孕措施,他們根本不清楚流產對女性身體的傷害,更意識不到傳染性病或愛滋病的危險。
-
有調查稱中國青少年首次"性衝動"在14至16歲之間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四日電(記者曾利明)中國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有三億多人,每年有約二千萬青少年進入性成熟期,但目前他們對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仍舊不足,仍有許多煩惱和困惑。因此,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強。這是中國人口宣教中心今天發布的《青少年網上諮詢青春期問題評估報告》所做的結論。
-
「幸福,再靠近一點」避孕及生殖健康知識校園主題公益活動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中國青年人的避孕意識,促進青年人對自己的性行為與生殖健康做出負責任。在12月17日-12月19日,由廣州雙一乳膠製品有限公司主辦、廣東省健康委員會藥具管理中心指導、廣州必眾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幸福,再靠近一點」避孕及生殖健康知識校園主題公益活動在廣州大學城GOGO新天地廣場和南國會會議中心舉行。活動分為生殖健康講座和中國雙一現場展覽兩部分。
-
卞橋鎮「四宣傳」促進 優生優育及生殖健康知識
近年來,平邑縣卞橋鎮在積極宣傳計劃生育相關政策的同時,注重優生優育及生殖健康知識的宣傳,發揮計生網絡作用,立足服務陣地,突出優生優育、生殖健康、避孕節育計劃生育特色,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形成了特色鮮明計劃生育科普宣傳特點
-
填畫性器官圖 「性與生殖健康」課堂直面尷尬(圖)
這一天,該校「青春健康項目」第二階段啟動,6個班級同時開展「性與生殖健康」教學。 記者走進一間教室看到,18名少年圍坐在教室中間。「課本」是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的《成長之道》,當堂課的內容是:性與性行為。 40多歲的團委陳老師擔任主持人,教室還配備了一名觀察員和一名記錄員,她們是徐家棚街道的社會工作者。觀察員所做的工作是懸掛教具及配合主持人鼓動參與者。
-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發布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
中國青少年性教育迫在眉睫 國外學校性課程如何設置
門診的一項調查數據亟待引起關注,「在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中,大約有60%的人初次性行為的發生是在19歲以前,而只有10%的15至24歲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對生殖健康以及避孕方面的知識非常了解,多數女性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徐青主任提醒廣大女性,雖然大部分人做人流是無痛手術,但做人流對女性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繼發不孕的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有人工流產史。
-
專家解析「性教育」:守護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與尊嚴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專家解析「性教育」:守護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與尊嚴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幾天前,一則「小學老師教給學生懷孕知識被家長投訴」的新聞迅速登上中國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性教育」這個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難以啟齒的話題再次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
-
築夢新生——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30年慶典暨生殖健康...
2018年3月31日上午9點30分,燕山腳下,雁棲湖畔,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中國醫師協會主辦,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北京醫學會協辦的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30年慶典暨生殖健康學術研討會盛大開幕,大會主題為「築夢新生」。此次大會旨在促進生殖醫學事業發展,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
紅網:明星亂穿衣凸顯知識貧乏
紅網:明星亂穿衣凸顯知識貧乏在我看來,主要還是知識貧乏惹的禍。當年,趙薇就「軍旗裝」事件公開致歉時就說:「深深感到自己忽視了歷史知識的學習,對於那段慘痛的歷史缺乏敏感,以至於無心傷害了許多關心熱愛我的人們的感情。」這次孫悅也在總結教訓:「主要是自己的英文水平一直不好」,表示要痛下決心學英語。 現在的不少演藝明星,特別是年輕的明星,多半出道早,紅得快,沒有接受系統教育就成了專業演員。
-
7年發展,愛善天使打造覆蓋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體系
全民健康體系下的女性健康管理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明確將「全民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強調「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並強化對生命不同階段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有效幹預
-
頭條|《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推進《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實施,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我們聯合制定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下載)。
-
【光明網評】強化體育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會議指出,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身健體、提升身體素質,從青少年時期就應該開始。
-
光明日報:"二手知識"不是拯救知識貧乏的"神藥"
原標題:「二手知識」不是拯救知識貧乏的「神藥」 有人曾歡欣鼓舞地宣布,2017年風口上的第一陣風,終於吹向了知識付費領域。幾家主打優質內容的平臺,不約而同地開啟付費模式。某智庫曾根據大數據分析撰寫《知識付費經濟報告:多少中國網民願意花錢買經驗?》
-
中學生中大多數體育知識貧乏的原因
中學生中大多數體育知識貧乏,75%的學生沒有形成體育特長,90%的學生沒有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三、體育教學的任務過分局限於增強學生的體質,忽視了體育健康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傳授,忽視了體育能力,體育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得「體育與健康」這一從小學到大學都設置的長線學科連起碼的「習慣」問題都未解決。隨著《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
-
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推進《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實施,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我們聯合制定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下載)。
-
中國生殖健康用品四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中國生殖健康產業協會團體標準發布會召開。當天,由中國生殖健康產業協會主導制定的《生殖健康用品分類》《生殖健康用品術語》《生殖健康用品企業生產管理規範》《人體潤滑劑通用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四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並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標誌著我國生殖健康用品行業有了自己的分類、術語和企業生產管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