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展現各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
明天(7月27日)14:00,第一期節目將帶領大家走進中國消防博物館,邀請中國消防博物館一級指揮長周海濱介紹博物館豐富的文化資源。讓我們先來一起了解下中國消防博物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消防博物館響應北京市疫情防控的統一部署,迅速封閉館區。同時堅持閉館不歇業,由線下轉向線上,通過網上博物館等網際網路資源,持續地多形式地宣傳防火防災常識和消防歷史文化。
在全國防災減災日期間還推出了防災自救知識線上競答活動,參與觀眾近萬人,覆蓋了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超過同期到館觀眾人數。此外,連續推出了線上「雲遊」觀展系列活動,以短視頻形式推介重點藏品、消防歷史和防災自救常識。
中國消防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消防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消防博物館。基本陳列包含了中國消防歷史沿革和防火防災教育兩大展區,展陳面積1.2萬平方米,包括防火防災體驗、文化傳承、烈火榮光、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的組建等7個展廳。
館內展出了有代表性的見證物上千件,其中包括古人用火灰燼遺蹟、清代救火的「水龍」、近代和建國初期的滅火器具、汶川地震救援裝備等重點展品。館內藏品對於消防史和消防行業來講,多是珍貴的發展沿革見證物,一眼千年,將獨特的消防史鮮活呈現出來。
館內的鎮館之寶就是「水龍」,學名為「人力唧筒」。全館目前收藏有清代和民國時期各類型號的水龍15臺。其中一臺水龍水櫃正中上刻「雲龍」二字,來自天津靜海縣獨流鎮,這是消防車出現之前的主力滅火裝備。
這裡還有一件被文史學家稱為歷史上「最昂貴」的水龍。1955年,在安徽黃山歙縣昌溪村,負責民兵工作的劉文斌提議更新水龍,但在解放初期資金十分困難,決定將吳氏支祠「積善堂」收藏的唐伯虎《春夏秋冬》4幅山水畫賣掉購買新水龍。4幅畫合計作價1600元賣給了上海博物館。他們用600元購買了一臺震旦鐵工廠生產的新水龍,又用餘款購買了警報器、水帶等設備器材。1600元在當時已經是一筆巨款,4幅唐伯虎的畫作在今天更是天價。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文化傳承和高科技相結合成了全新的形式。館內引入了VR消防體驗展項,用虛擬實境交互的方式,幫助體驗者學習掌握在發生火災後,如何選擇正確的逃生路線,如何使用滅火器及撥打119報警電話,使體驗者真正掌握火場逃生和自救方法。
未來,博物館還將建設數字博物館互動場景系統,主要包括實景三維導覽系統、數字交互核心展區、展品3d數位化、防火防災虛擬數字場景、消防數據信息可視化互動設計開發等內容,這套系統運用「網際網路+博物館」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從博物館官方網站到數字體驗博物館的體系化數字內容和管理平臺。
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暢遊天下
「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
系列節目
【播出頻率】
FM99.6
【播出時間】
7月27日-8月14日
每周一至周五14:00-15:00
敬請關注!
資料來源: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
中國消防博物館
編輯:崔凱
你 好 我 是 北 京 文 博
破 殼 於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我 正 在 招 募 心 靈 玩 伴
告 訴 我 那 會 是 你 嗎
文 博 圈 的 資 訊 小 喇 叭
滴 滴 答 滴 答
宣 宣 小 朋 友
和 宣 宣 一 起 說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