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數學常識。
老外做了一個試驗,讓3個小球從同一高點循著三條軌道落到起始點斜下方的底部某點,其中一條軌道為直線,直接連接了起始點和終點,一條軌道是一條平滑的圓弧,還有一條是比較陡峭的弧線。
試驗結果出人意料,處在直線上的小球,是最後達到終點的那個路徑。
人們總是希望直接高效地達成心願,然而「曲折的道路」常常產生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蟬鳴一夏,因為蟄伏了好幾個四季;曇花一現,因為等待了整個白晝。尼採說,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
孔子說,欲速,則不達。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
欲過籬笆者,必選矮處。滾滾先前的時代車輪,總是先從陳舊事物身上碾過。拆遷之前的老屋原來比周邊的房子更加破舊,更加現代化的大樓卻在此處拔地而起。陳舊的事物,因為發展的步伐,採用了更先進更現代化的技術。
低洼的地勢,不斷地吸納涓涓細流,反而更快地充盈起來。一江春水向東流,海不厭深,足納百川。這就像那些謙下的品質,虛心求教,終於成為知識最淵博的那一位。
於是,老子說,窪則盈,敝則新。
玉子屋的菅原勇是日本外賣之王,他成功的方法超級簡單,就是採用「單一菜單」,一天只賣一種便當。
「單一菜單」實現了大規模批發採購,增強了與供貨商的議價能力,在保持新鮮優質食材的前提下,降低了採購成本;日本的便當多為飯菜分離,「單一菜單」利用統一的配菜模式,使成品製作效率提高了30%;在配送環節,「單一菜單」實現了區域間的靈活調劑,不僅按時將便當送到顧客手中,還把便當廢棄率控制在0.1%以內,大大降低了耗損。
就這樣,處處「精打細算」的玉子屋,以比同行的主力便當便宜20到30日的定價,實現了便宜又好吃的目標。
便宜又好吃,促使訂單不斷增長。玉子屋的便當每日訂單高達13萬份,年營收超過180億日元,直接將菅原勇送上了「日本外賣之王」的寶座。
單一菜單,發揮出「少即是多」的力量!
無獨有偶,森岡督行以「一冊一室」的理念,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銀座,開設了一間15平米書店。一周只賣一本書,卻能在網購書、電子書盛行的年代裡,成功逆襲。
一室一冊,提高了讀者選書效率,綻放出獨特的力量!
某電視劇裡,男主角為了追求女主角。逛街時,當女主角表示喜歡商販攤位上的精緻瓷器時,他便買下攤位上所有的同款瓷器,然後打碎全部,只留下一件瓷器,送給她,並說:這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了。哄得女主欣喜不已。
男主通過「少」形成了稀缺和珍貴,得到了女主的芳心。
人們總是希望多多益善,而「少」卻往往能爆發出更加令人驚嘆的力量。
於是,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以自己的智慧和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觀察,在總結古人經驗的基礎上,用充滿了辯證的思想,闡明了事物相互轉化的道理。
《老子》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在第二章裡,老子通過列舉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一系列事物,揭示了事物相互對立和相互依存的普遍形式,在本章裡,則側重矛盾轉化的問題。
世人貪多務得、急功近利,卻往往事與願違。
那麼,我們是不是從事任何事情,是不是曲折一些,謙下一些,簡略一點,才是最佳的選擇呢?
其實不然!
「曲或全、枉或直,窪或盈,敝或新,少或得,多或惑」。都只是我們實現目的的過程形態,對實現目標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規律,才是核心。
蘇轍說,「聖人動必循理,理之所在,或曲或直,要於通而已。通故與物不迕,不迕故全也。」意思是說,聖人行動必然遵循道德規律,合理的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彎的,只要能夠合理地達到目的即可。合理地達到目的與事物不存在矛盾的,所以能保全事物。
只有時時刻刻遵循規律行事,我們才能達成所願。故而,老子說,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這就是老子在本章中揭示的第一個理念:抱一守道,即永遠遵循規律來辦事。
當然,除了抱一守道的理念之外,老子還在本章裡提出了另一個觀念。由於「自見」、「自是」等說法,將在第二十四章裡再次提到,因此,我們先賣個關子,到參讀第二十四章時,再來揭曉老子闡述的另一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