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帛書《老子》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2020-12-20 潯陽野老

西漢·司馬遷《史記》: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多明也。

提示:[論德] 曲全 枉正 窪盈 蔽新 少得 多惑 [修身] 不自視 不自伐 不爭

【原文】

曲則全,枉則正,

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是故彰,

不自見[xiàn]故明,

不自伐故有功,

弗矜[jīn]故能長[zhǎng]。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

誠全歸之。

【直譯】

曲則全,枉則正,

因為曲折,所以事物就會有 向完美方向發展的趨勢;因為錯誤,所以事物就會有 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的趨勢;

窪則盈,敝則新,

因為低洼,所以事物就會有 向盈滿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因為破敗,所以事物就會有 向進步的方向發展的趨勢;

少則得,多則惑。

因為少求取,所以才能獲得更多;因為貪多,所以會產生迷惑和昏亂。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得道的聖人掌握了根本之道,以之統領天下。

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

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彰顯;不顯示自己 所以賢明;

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不自誇所以有功勞;不自傲 所以有收穫。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只有做到因為不爭,所以才找不到何處可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古時候所說的「曲全」,難道只是一句諺語嗎?做到這一切,其實全部歸功於這個道理。

【概義】

凡事兩面看,逆境和曲折不可怕,要知道突破逆境就有可能達到完美。挫折和失敗也不是沒有益處,要看到尋找到失敗的原因,事物就會有向成功方向發展的可能。面對低潮期,不能氣餒,找準了方向,經過努力就能迎來勃勃生機。陳舊破敗中可以看到改革進步的趨勢。這些都是行為處事中的辯證法。要實現上述目標,領導人自身要少求取,才能有收穫。如果貪婪,就會產生各種迷惑和昏亂。這些都還只是術的層面的問題,要想成為天下的統領者,就需要掌握道的根本。所以,作為有志於天下蒼生福祉的聖人,要對自己有所要求。不自以為是,功業才能彰顯;不顯示表現自我,才算是賢明;不自我誇耀,才能有功於事業;不傲慢,才能有所收穫。只有做到與世無爭,人畜無傷,所以世人無可與之爭。古時候所說的「曲全」,難道只是一句諺語嗎?做到這一切,其實全部歸功於這個道理。

難免穿鑿形聲,競逐新意,亂真越理之嫌,粗有發明,附諸其末。

1、「曲、全、枉、正、窪、盈、蔽、新、少、得、多、惑」不是指現象,而是指治國要略

2、「曲」不是表示彎曲,而是曲折;「全」不是表示保全,而是表示完美

3、「則」不是表示轉折的連詞,在這裡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4、「枉」表示錯誤;「正」表示正確合理

5、「敝」不是破敗,而是衰敗;「新」不是新舊的新,而是指進步、改革

6、「窪」的表面意思是低凹,深層的含義是缺陷;「盈」是指上漲,即進步

7、「牧」的意思為統領駕馭天下

8、「語」是諺語

本章帛書《老子》與王本《道德經》不同計14字(因轉換為簡體字,不能完全呈現,敬請諒解)

曲則全,枉則,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一,為天下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矜故長,夫唯不爭 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豈哉!誠全歸之。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言哉!誠全歸之。

可參考的解釋,如無註明,則出自《漢語大詞典》

曲】2. 彎曲;不直。6. 曲折,宛轉。第7018頁

則】18. 連詞。表承接。a.用於順承,猶即,就。19. 連詞。表承接。b.用於逆承,猶言原來,早已。21. 連詞。錶轉折,猶卻。25. 連詞。表因果。猶因此,所以。28. 助詞。用於句中,無實義。第2441頁

全】2. 完美;齊全。第7018頁

枉】4. 錯誤,過失。6. 冤屈。第5861頁

正】3. 端正,不斜不歪。5. 公正合理;不偏頗。6. 正確。第6759頁

窪】2. 低凹。第7585頁

盈】3. 豐滿;飽滿。4. 圓滿,無殘缺。9. 溢出;上漲。第11019頁

敝】3. 衰敗。4. 失敗。第6923頁

新】5. 性質上改變得更好、更進步的。跟「舊」相對第9048頁

少】3. 缺少。5. 欠。第3391頁

得】1. 獲得,得到。2. 指收穫,得益。9. 得利;得益。第4395頁

多】1. 數量大。與少、寡相對。6. 超出原有或應有的數目;比原來的數目有所增加。 7. 過分的,不必要的。第4581頁

惑】4. 指迷惑。5. 迷失。6. 亂,昏亂。第10168頁

執一】1. 猶言專一。 3. 謂掌握根本之道。第2875頁

牧】 8. 統治;駕馭。10. 治民的人。指國君或州郡長官。11. 指主事之官。12. 法式,法度。第8228頁

自視】1. 自己看;自己認為。第12482頁

彰】3. 明顯;顯著。4. 顯揚;表彰。第4537頁

自見】顯露自己。第12469頁

現】1. 顯露;出現。第5646頁

明】14. 聖明;明智;明察。15. 指使明智。23. 指賢明的人 29. 指使成長。第7051頁

自伐】2. 自誇;自誇其功。第12467頁

功】1. 有功勞,有功績。第9128頁

矜】1. 自誇;自恃。3. 驕傲。第11736頁

長zhǎng】2. 興旺,興盛。第15938頁

語】3. 字;文句。5. 俗話、諺語或古書中的話。第15580頁

誠】6. 真正;確實。第15522頁

帛書《老子》65,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66帛書《老子》企者不立,自視不彰

67帛書《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01:20來自潯陽野老

轉載請註明出處,如用於商業盈利目的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委屈可求全,屈枉能伸直,低洼會盈滿,舊敝能成新,少的會變多,多也能變少,這都是自然而然的規律,事物總是在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人生亦無外乎陰陽的互變過程而已。人們都知道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並非人力所為,就像《道德經》第二十二章首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的變化,全部都是必然的結果。
  • 《道德經》中的「曲則全,枉則直」是什麼意思
    我以前講過,《道德經》的章節和順序不是老子排列的,而是後人按自己的觀點整理的,所以我們就得打破章節的框框,用宏觀的思路來領悟老子的思維模式。《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中的「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到底是什麼意思?
  • 根據周易臨卦,方可解透《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
    從內容看,似乎前後兩章有連貫性,其實主題是不同的,主要有兩方面區別:1、從《周易》看,《道德經》第24章對應《蠱》(帛書易寫為箇)卦,老子理解其為個體行為;第22章對應《臨》卦(帛書易寫為「林」),老子理解為群體行為中應保持的原則。
  • 在效率為王的時代,尼採認為「曲則全」,老子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於是,老子說,窪則盈,敝則新。玉子屋的菅原勇是日本外賣之王,他成功的方法超級簡單,就是採用「單一菜單」,一天只賣一種便當。哄得女主欣喜不已。男主通過「少」形成了稀缺和珍貴,得到了女主的芳心。人們總是希望多多益善,而「少」卻往往能爆發出更加令人驚嘆的力量。於是,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
  •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 第二十二章·曲則全
    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窪則盈」「窪則盈」的完整說法是地窪而水盈。在地上挖個坑,水就會匯聚過來,填滿它。所以叫窪生盈,窪乃盈之根。「敝則新」個人認為「敝」更多的應該是弊病的意思。有弊病的東西生了沒弊病的東西,不完善成就了完善。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13:第二十二章 曲金枉定,敝新少得
    《道德經》通行本中,接下來含有「反者道動」意味的篇章是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 曲則全,枉則直-道德經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釋義: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洼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 老子說的不爭是精神勝利法嗎?《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第一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 曲則全,枉則直——道家的入世智慧進可攻退可守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能柔曲的因而能自我保全,懂得糾正的便能變直,能低洼凹陷的則能自我充盈,懂得護守現成的穩定則能得到真正的逐漸更新,索取少則能得到更多,索取多則反而導致自身的混亂迷惑。
  • 老子的「以柔克剛」鬥爭策略
    老子名耳,字伯陽,諡聃,生卒年月不可考,其生活的時代約在春秋未年,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曾經擔任過「周守藏室之史」。因此,他有機會深入學習周朝的圖書典籍。據說當時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也曾向他學習過周禮。
  • 梳理老子部分經典排比句
    其次,在說水接近於道的那一段講到:「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前面玄德是我們向道靠近,而這裡用水來論述道值得我們靠近的品質精神。道告訴我們身處至善時代趨勢的潮流,心胸開闊至善如深淵大海,與人合作共事至善同道之仁,說話至善講誠信,正念至善解決治理,做事至善擁有各種能力,行動至善把準時機。
  •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則全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3)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 領悟《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的人生大智慧
    老子在這裡講的是做人的辯證思想。只有暫時的後退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只有彎曲的東西才有伸直的可能;只有低洼的地方才能有充分的空間,只有老舊的東西才能更新和創新;只有擁有少量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貪婪的人只能迷惑自己。老子說的不僅是做人的原則,更是領導者的思想境界。
  • 曲則全,以無為應萬物知對錯
    其實「枉則直」用平等思維的話說就是「隨順而轉」,隨順別人的個性和喜好而將其轉向道,轉向正理,轉向好的地方。「窪則盈」,地上有一個坑可以聚水,這就叫窪。最大的窪是海洋。江海之所以能聚集那麼多水,就因為它是低洼的。低洼就可以不斷地聚水,從而達成圓滿。如果你高高在上,就無從說盈、無從說滿。
  • 科普文,老子給出成功學的終極答案,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在《道德經》裡寫下了一段話,說透了要做事,先做人。  做人的原則很簡單,「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很難做到。  很少有人能夠覺悟,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惑亂!  因為,事業不是一個人做的,利益需要分享!  老子又談到了圈子問題。只要你是人,就要在圈子裡混,無論圈子的規則是否良性,一定要懂一個淺顯的道理。「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大家都不是傻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如何用《老子》起能考上常青藤的小寶寶名,個個都個性十足
    寶一出自《老子·德經·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解釋: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3.勝剛出自《老子·德經·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解釋: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